第一次鴉片戰爭,大英帝國到底領先了清軍多少?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和清軍的裝備差距到底有多大?

總體來看,19世紀40年代,英國軍隊處於初級的火器時代,而清軍處於冷熱兵器混用時代。

清軍的武器並不全是大刀長毛,還有一部分被稱為“土槍土炮”的火器。從具體來講,清軍兵丁用的鳥槍是鐵製,長2.01米,子彈是鉛彈丸,重1錢,需要填充火藥3錢,進行發射。這種鳥槍的射程是100米,射速是每分鐘1到2發。

而英軍的槍是當時最先進,有兩種,一種是伯克式前裝滑膛燧發槍,長1.16米,口徑15.3毫米,彈丸重35克,射程是200米,射速是每分鐘2到3發。點火裝置是摩擦燧石。

鴉片戰爭時期,英軍線列步兵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套”,已經裝備來自恩菲爾德的皇家輕武器廠(RSAF)的火帽擊發式滑膛步槍。雖然當年英軍裝備確實比清軍強得多,但還沒像一些知友說的那樣已經普及線膛槍了;英國軍械局直到1850年才採納法國人設計的米涅彈(雖然英國民間在1836年就設計了幾乎完全相同的子彈),然後線膛步槍才逐漸取代滑膛步槍的主力地位。

第一次鴉片戰爭,大英帝國到底領先了清軍多少?

另外一種是布倫士威克式前裝滑膛擊發槍,是擊發槍機撞擊火帽。長1.42米,口徑17.5毫米,彈丸重53克,射程300米,射速是3到4發每分鐘。通過具體數字比較,中外軍用槍的優劣一目瞭然。

第一次鴉片戰爭,大英帝國到底領先了清軍多少?

大概兩支清軍的鳥槍敵不過一支英軍的伯克式槍,但是一支英軍的布倫士威克槍卻能頂上五隻英軍的鳥槍。而且,大清還裝備了這玩意,看上去就又傻又笨。

第一次鴉片戰爭,大英帝國到底領先了清軍多少?

當時的英軍槍械是醬紫的,P1839擊發滑膛槍還帶刺刀,這個槍比燧發槍還先進。當然英軍侵華部隊也有仍然裝備更加老式的燧發槍的。

第一次鴉片戰爭,大英帝國到底領先了清軍多少?

再說大炮,清軍當時也是有火炮的,清朝在康熙年間曾經仿照過西方17、18世紀的加農炮系列。西方在18世紀內對火炮樣式的研製並沒有太大發展,所以清英的火炮樣式和機制原理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加農炮。但是二者在質量上確實有差別。首先的差別是鐵質不同,英國經歷了工業革命,冶鐵技術提高了,火炮的鑄造原料好。而清軍的冶煉技術落後,雜誌多,很粗糙,所以在戰爭中炮管多有炸裂。

第一次鴉片戰爭,大英帝國到底領先了清軍多少?

第二是鑄造炮的工藝不同,英國採用的鐵模鑄造工藝,炮膛削切得很光滑,而清朝則採用泥模,炮管很粗糙,降低射擊精度。第三清軍的火炮沒有炮架和瞄準器,或者不完善,不能像英軍那樣各種調整射擊角度,限制了射擊範圍。第四,清軍的炮彈種類少,質量差,只有實心彈。而英軍有實心彈、散彈、爆破彈等。再說艦船,英國海軍應該是當時最強,擁有400多艘,可涉遠洋作戰。英軍主要的作戰軍艦還是木製風帆動力,有夾板船(船體上下兩層)、兩桅船、三桅船等,也有蒸汽動力的鐵殼明輪船。

但是清軍根本沒有海軍可言,充其量只是海岸警衛隊,清軍最大的戰艦還不如英軍的外級軍艦,清軍安排最多的戰艦還不如英軍安炮最少的軍艦。所以,綜合看來,英軍的武器裝備比清軍要高級很多,但是英軍也並不是特別先進,也是出於近代的初級階段。中英之差不光是差在武器裝備,更大的區別是軍事制度和戰略戰術的差距。英軍有預備役、安保隊等,前後進退分明,各種戰術。

而戰術層面的差距則幾乎是吊打了。當時,清軍的軍隊編制和作戰計劃都處於落後的中世紀時期。大清如果放棄火槍,純粹使用弓箭,並且都如後金時代一般勇猛的話,大英帝國還真不一定是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