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突然"唱空"四大行,背后有何玄机?

5月7日,摩根士丹利将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评级同时下调为持股观望。在周一A股H股遭遇杀跌的关键时刻,摩根士丹利将四大行评级下调,唱空中国核心资产究竟是何意?是对四大行股价的前景不看好,还是想要拿到相对便宜的筹码?

01

四大行一季度表现稳健

四大行一季度的业绩表现稳健,净利润增长都在4%以上,除建设银行外的其他三家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速都超过10%,另外四大行的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皆保持在健康、良好的水平。


摩根士丹利突然


目前,四大行的市盈率(TTM)皆在7倍以下,港股农行和中行甚至6倍以下,而港股工农中建的市净率均低于0.8,而港股的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的市净率均低于0.6。

而且四大行作为全国最大的四家银行,拥有资金规模优势、网点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更重要的是四大行的估值都很低,处于破净的状态,四家银行的净资产回报率都超过13%,港股的股息率都超过5%,比银行理财都还高。

因此对股价走势不看好这一理由看似不成立。

02

摩根大通曾对中国平安“唱多做空”

国际大投行例如高盛、摩根斯坦利和摩根大通,它们不仅有证券评级的牌照,而且也有资产管理的牌照,虽然按照监管规定,经营这两项业务的部门是相互独立,但这两个部门的老板(股东)是一样的,

所以像高盛这样的投行会尽量利用自己的牌照优势以及国际影响力来合法地“收割”弱势的投资群体。“唱多做空”或“唱空做多”是海外投行的惯用伎俩。2017年摩根大通对中国平安(H股)的“唱多做空”就是经典的案例。

中国平安(H股)股价走势图

摩根士丹利突然

2017年11月24日,摩根大通减持中国平安H股1.4亿股,每股均价82.717港元,套现115.9亿港元。

此次减持之前,摩根大通刚给中国平安H股上调了目标价,增持到100港元/股,如果加上中国平安科技业务贡献,这一估值给到125港元/股。给中国平安H股100港元目标价的摩根大通,在中国平安H股还不到83港元的时候就开始高位套现了。

最后几周疯狂大涨,再借助媒体大肆唱多,在投资者垂涎欲滴时,悄无声息的把筹码抛售给跟风的接盘侠。如果一个散户投资者盲目地听从国际投行的“建议”,那么在长期,他很可能被国际投行“割韭菜”。

国际投行既然能“唱多做空”,也就能“唱空做多”,目前来看,摩根士丹利此次唱空很可能是为了获取便宜的筹码。

03

国际投行对信息弱势群体很“坏”

当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投行对某一股票做空时,市场的游资、短线资金、一部分散户等会迅速地做出正向的反应,在羊群效应的影响下,刚开始的股价走势很可能与国际投行评级的方向一致,于是国际投行备受拥趸,这又会引发新一轮的羊群行为,而这段时间,国际投行很可能反向操作,而它的对手盘就是按它的建议操作的投资者。

国际投行真坏!但这种做法在海外是合法的,而且残酷的资本市场从来不会同情“善良”的人。作为在市场处于弱势地位的散户,切不可盲目跟风,被国际投行牵着鼻子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