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说“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和春节有什么关系?

智窍


“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诗词来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形容宋朝人民过春节时的情形。

诗里面的屠苏,指的是“屠苏酒”。



屠苏的本义的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古代的一种房屋,有人说是一种草名。

为什么是屠苏酒?跟春节有什么关系?这要从屠苏酒的来历说起。

据传,屠苏酒是一代神医华佗所创,其由多种中药浸泡而成,具有益气温阳,避除疫疬、祛风散寒,主要功效就是防治伤寒和瘟病。

正月一日为三元之日,正月初一喝屠苏酒是古老的习俗,在东晋时期就有了完整的饮用方式和饮用时间的完整记载,到南朝梁时就开始形成了元日喝屠苏的习俗。



由于屠苏酒的功效,以及其作为药酒的特性,喝屠苏酒预示着来年万物更新,诸事顺畅,身体健康,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

所以喝屠苏酒全家老小都不会落下,每年这一天,全家人都会喝一遍,就跟我们春节挂对联一样。

屠苏酒酒性温热,喝完以后,感觉心底暖暖的,就如同春风的暖意,所以喝屠苏酒便迎合了春节过节的气氛。

到了宋朝,元日喝屠苏还增加了新玩法,不仅要喝,还要按顺序喝。一般从小喝起或者从晚辈喝起。

如今年味越来越淡,已经没有了这样的传统习俗,不仅没了屠苏酒,人与人之间更是少了几分温情。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和我留言分享!

@夜行道


牧子闲话


宋代王安石写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岁除”表示过去的一年完结了,新的一年要开始了。所以下面就写“春风送暖”表示新春来临,节气发生了变化,春风吹来。“入”这个字很重要,作为一个动词,表示进入,进入什么?只能是进入某个或实或虚的空间或是什么范围、领域之内,比如“入户”、“入梦”。春风能“入”的必定是一个实有的空间之内,那么“屠苏”就可以代表某个春风吹入的地方。

“屠苏”本来是一种草的名称,就是现在所说的紫苏,其气味清新芳香,在古代可以用来酿酒,也会画在房屋上作为装饰。南北朝时期就有在房屋上画屠苏的习俗。比如南北朝时南梁诗人王褒的诗就写过“飞甍雕翡翠,绣桷画屠苏。”为什么要“画屠苏”?因为当时这为这种香草能辟邪。所以后来也用“屠苏”来指代房屋。

记录南朝刘宋历史的《宋书》也有记载过“所住屠苏为疾雷击,屠苏倒”等,就是说住的房屋被雷击,然后房子就倒塌了。这里已经明确就是用“屠苏”作为房屋的别称。唐代杜甫作《槐叶冷淘》,其中有诗句,“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 注者指,“锦屠苏,天子之屋。”这就是非常华丽的房屋了。

综上所述,王安石做的诗句,就是说,新春来临,春风入户,暖意随着春风吹入房屋。


沅汰


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的《元日》这首诗中的半句,整首诗是这样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的是过年时除旧迎新的景象,以及过年时的一些习俗。这里的元日说的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春节。

那么春风送暖入屠苏的屠苏是什么意思呢?屠苏并不只有一种意思,最常见的三种解释为:药酒、草名、房屋。

关于屠苏酒一说,传说是由华佗发明的,药酒中含有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等中药制成,据说主要是防治除疫疬之邪、有益气散寒的功效,后来唐朝时由孙思邈传播开来。

在记载唐代风俗志的《岁华纪丽》中里面的卷一《元日》这篇中有提到进屠苏的故事:说是以前有个名医住在草庵中,每当除夕时这位名医便会分给附近百姓一些草药,并嘱咐他们将这些草药放进袋子里包好,并将它投入井中,到了元日取井中之水倒入酒中,每人饮之。这样这一年便不会得疫病。大家只知道这个药方但是都不知道这个名医的名字,就只好用屠苏这个草庵的名称来命名这种药酒。后来也有说法,说这位名医正是药王孙思邈。

关于饮屠苏酒的习惯在古人的诗词中也有体现,例如:苏辙的《除日》中说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喝屠苏酒的习惯是要从这个家中年纪最小的人开始按顺序喝,年纪最大的人最后喝。因为年龄小的人在新的一年要长大一岁,大家会恭贺你。而老人呢却要在新的一年少活一岁,算是罚酒故而要最后一个喝。

关于草名一说,说是屠苏草为一种阔叶草。在明代医书中《本草乘雅半偈》中的第十一帙里面有关于屠苏草的一些记载。

关于房屋一说,古代南方有把屠苏草画在房子上做装饰的习惯,后来大家习惯把这一类型的房屋统称为屠苏。在宋代的综合类图书《太平御览》一书中的卷一百八十一 居处部九中有也有提到屠苏作为房屋的说法:《通俗文》曰:屋平曰屠苏。《广雅》曰:屠苏,庵也。《魏略》曰:李胜为河南尹,厅事前屠苏坏,令人治之。

关于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的解释有一部分人认为可以解释为家的意思(关于房屋的解释也可引申为家),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屠苏的解释应当为屠苏酒。

就我个人认为,解释为家虽然也说的通,但结合前后文以及过年时的习俗解释为屠苏酒更为恰当。


口袋里的喵


“春风送暖入屠苏”出自北宋政治家和文学家王安石的《元日》一诗,“元日”就是元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农历春节。王安石的这首诗不长,大家可能都很熟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时古人全家合饮屠苏酒,以求辟邪、长寿

王安石的《元日》描绘的是春节时期所见所思,“屠苏”即屠苏酒,饮屠苏酒是北宋时期的春节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据说有辟邪、养生之效,《本草纲目》中说:“屠苏酒,陈延之《小品方》云:‘此华佗方也’。元旦饮之,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曈曈”是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桃”指桃符,类似于现在的春联。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在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在和煦的春风中,人们高兴地痛饮屠苏美酒;初升的阳光照耀着家家户户,人们将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来欢度佳节。

古代的桃符

王安石是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也是有名的改革派。他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1058年向皇帝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1069年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总理),施行新法。后来王安石曾多次拜相,也多次被罢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革新派人物。

王安石画像

《元日》的写作时间很好界定,题目中已经明确标出。但具体年份不祥,据清人王相考证,可能是1069年至1070年间。王安石1069年入阁担任参知政事,也就是说,这首诗写于王安石拜相改革之初。

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民国文人梁实秋说王安石此诗不单纯是描绘春节景象的,而是另有深意。王安石希望通过改革,国家能像“新桃换旧符”一样有一个崭新未来。如果梁实秋的推测属实,那么这首《元日》就很有意味了。


民国年间那些事


问题:古诗中说“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和春节有什么关系?

..........

前言 小草的发展史

屠苏原是一种草,这种小草不简单,随后衍生出了房屋、药酒、帽子等名称。下面老街细细道来,道听途说,未必准确。

一、房屋

屠苏草很早就被画到了屋椽上,在南北朝时期王褒 《日出东南隅行》诗中写过:“飞甍雕翡翠,绣桷画屠苏。”

明朝杨慎解释到 :“屠苏本草名,画於屋上,因草名以名屋。”,因为屠苏草画上屋梁,所以在古诗中屠苏也被代指为房屋。

记录南北朝刘宋的史书中,屠苏也是指的房子,《宋书·索虏传》:“ 燾 所住屠苏为疾雷击,屠苏倒,见压殆死,左右皆号泣。”压死人人的屠苏,估计不是太简陋的房子。

杜甫《槐叶冷淘》诗:“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仇兆鳌解释说:“锦屠苏,天子之屋。”这个厉害了,杜甫的屠苏是指的皇帝居住的地方。

可见屠苏屋,不仅仅是简陋的草屋,还可能是不错的房子。

二、屠苏药酒

大家知道屠苏又是一种酒的名字,难道是屠苏草酿成的酒吗?看看这个故事,屠苏药酒确实跟屠苏草有关,唐朝人韩鄂所著《岁华纪丽》记载:

屠苏酒起于晋,昔人有居草庵,每岁除夕,遗闾里,药一帖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酒尊,合家饮之不病瘟疫。谓曰:屠苏酒,屠,割也,苏,腐也。言割腐草为药也。晋海西令问议郎董勋曰:正月饮酒,先小者,何也?勋曰:小者得岁,故先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也。

韩鄂说晋朝人住在草屋中,每年除夕将药囊丢到井中,到元日取水出来放在酒樽中,全家的人一起喝就不怕生病了。屠,就是割;苏,就是腐草,砍了腐草当作药来泡酒,这就是屠苏酒。

至于屠苏酒是因为酿酒的人呢住在屠苏草屋中呢?还是因为割(屠)腐草(苏)做药的原因呢?我不好判断,但是唐朝的韩鄂说是因为割草叫做屠苏,所以才命名屠苏酒。

三、帽子

《晋书·五行志中》:“时童謡曰:‘屠苏鄣日覆两耳,当见瞎儿作天子。’”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忽有一人,白襴屠苏,倾首微笑而去。”

据说是因为帽子有檐,像是房子的屋檐,所以屠苏也成了帽子的别称,以上引用的《晋书·五行志中》是唐朝房玄龄等人写的,看来屠苏代指房屋或者某一类特殊的房屋是普遍现象。


到此为止,可以知道,屠苏的所有含义其实都来自语一种草,那么王安石的这首诗中的屠苏到底是什么呢?《元日》作者:王安石 (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四、宋朝人的解释 王安石的屠苏是指的屠苏酒:

我们先不要争论,看看古人是怎么说的,宋朝的向子諲是南宋的词人,他写了一首《浣溪沙》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瞳瞳晓色上林庐。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青春不染白髭须。

在这首词中直接使用了王安石的成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同时还使用了苏轼的成句“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做重要的是他还写了序言,说明了王安石的屠苏是指的屠苏酒:

荆公除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争插新桃换旧符。”东坡诗云:“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古今绝唱也。吕居仁诗有“画角声中一岁除。平明更饮屠苏酒”之句,政用以为故事耳。芗林退居之士年,戏集两公诗,辄以鄙意足成浣溪沙,因书以遗灵照

向子諲说,王安石和苏轼的除夕诗都是千古绝唱,吕本中(字居仁)的诗用了王安石的苏东坡的”故事“,写出了“画角声中一岁除。平明更饮屠苏酒”之句。可见吕本中认为屠苏是屠苏酒,向子諲也是这样认为的。

为什么说还用了苏东坡的”故事“呢?因为向子諲偷懒,没有说明白,因为苏东坡的诗中也有屠苏酒,全文如下: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着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搏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结语

王安石的这首诗里的屠苏是指的屠苏酒,自古以来就没有什么异议,学校的课本中和历代的诗词赏析都说是屠苏酒,但是都没有详细的解释。

可能古人和学者们这个问题太简单,觉得不需要解释吧?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古时的“屠苏”,本是草庵、草房的意思。茅屋草房,寻常人家所居住的地方。小草也有春天,住“屠苏”的人也要过年。过年嘛,少不得要吃酒。岁末那天,人们把花椒、白术、桔梗等细切,装在纱囊里,再沉入井水中浸泡。元日便把纱囊取出来,放在家酿纯粮酒中煮沸后饮用,有祛邪散寒的奇效。这种酒,实是一种药酒,大约普通百姓人家过年时都要制备,配方也各有不同,无以名之,只好称为“屠苏”。煮酒之后的花椒、白术等药渣,古人还要将其撒入水井里,避瘟袪邪。

花椒暖香扑鼻、多子,寓意极好。《诗经·东门之枌》说:“遗我握椒”。西汉未央宫皇后住的地方以椒和泥涂壁,称为“椒房”。白术(zhu)健脾益气,则是一味仙药。古时道士入山修仙,常煮白术汤饮用。

屠苏酒是古人新年的专用酒,元日阖家共饮,以年少者为先。辞旧迎新之际,少者得岁、老者失岁哦。唐朝顾况感叹道:“还将寂寞羞明镜,手把屠苏让少年。”东坡先生则旷达超迈:“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王安石《元日》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屠苏”,如果理解成“草房”,倒也说得通,不过略少了一些韵致。王荊公天资卓绝、诗文大家,他抒写的应是:千家万户的屠苏酒,仿佛是春风送来的暖气煮熟的;千家万户的屠苏酒中,除了花椒、白术等药草,还有一味春风。屠苏,蕴含着春的暖意。另外,诗中写了过年的标配:爆竹、屠苏酒、桃符。如果“屠苏”是指房屋,则与“千门万户”重复了。


莫安排


这句话取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包含两个信息,一是过年以爆竹开启,还有家家户户换成新的对联,我们现代常说的春联其实就是起源于桃符。

全诗的意思是一声声烟花爆竹送走我们旧的一年,在春天的气息里,我们欢呼,喝着醇美的屠苏酒,新年伊始,春回大地,阳光普照,千家万户都换上了新的桃符,这就是过新年的气氛。如果用镜头来描述,我相信王安石绝对是一个好的导演,以细节描述民俗,迎接新年,点上爆竹,喝屠苏酒,换新桃符,而这些也一直延续至今。


回到题目来,此处的屠苏,仅仅指的是屠苏酒,没有别的意思扩展,这是我需要强调的。

屠苏酒,是古代过春节时人们时常饮用的酒品,又名岁酒。屠苏其实就是古代房屋的类型,在这里酿的酒就叫屠苏酒。相传为华佗研制出来的。


关于屠苏酒的记载有很多,比如苏辙的《除日》:“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苏轼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过年饮用屠苏,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了清代,现代的人们虽然不饮屠苏酒,但是过年饮酒的习俗从来未变化过。


每天读宋词


1

屠苏,一种药酒,在每年正月初一饮屠苏酒,据说可以避瘟疫,祛病延年。

苏轼的弟弟苏辙曾经写诗:“年年最后饮屠酥,不觉年来七十馀。”

古人讲究根据季节饮酒,比方说五月端午饮雄黄酒,大年初一饮屠苏酒,都是为了防瘟疫,祛病延年年。

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写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次第从小起。”

这就是个仪式,就像我们除夕晚上要看春晚一样,很多年后春晚成了历史,大约有人也会来悟空问答问:春晚是什么,为什么一到除夕很多人写春晚这种东西呢。

2

屠苏酒人们现在是不喝了,对于瘟疫人们有更好的办法——疫苗。

但是这事儿不是大年三十干的,总不能全家大年三十一起打疫苗过年吧。不过喝屠苏酒则可。

而且这东西还有仪式感,据李时珍记载:举家东向,从少至长,次第饮之。

据说每年大年初一喝了这酒,可以一世无病,大约有吹牛的成分。

所以与古人,大年初一排队喝过屠苏酒后,就预示着春天来了,就像郭德纲说的,把秋裤一脱,春姑娘就来了。

所以王荆公《元日》这首诗写到: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完全写的是过年的景物,放鞭炮,贴对联喝屠苏酒,这是古代人过年的标配。

3

屠苏在古代除了泡屠苏酒,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大茅草屋,古人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的,有钱人的房顶还可以用点瓦什么的,穷人家则只能用点草来挡风遮雨了,这种草就是屠苏。

不过后来古人的屠苏酒其实只是取了屠苏之名,很多人的酒的配方都是很名贵的药材,比方说《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屠苏酒配方就有八位之多,而《遵生八笺》中的屠苏酒药材也有七味,而且和本草没有一样的。

可见屠苏酒也是在与时俱进的发展的。


薛白袍


这个问题,题主算是问对人了;有书君最近正在学习格律诗创作,刚好老师讲过这首诗,印象正新。


今天,有书君就把这个学习过程拿出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一声旧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有书君在拿到这首诗时很不在意,这很简单嘛。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就要来到,春风把和暖的空气送入了屠苏城中,家家户户都贴起了新对联,朝阳中一派繁荣喜庆的景象。


所以,屠苏就是指屠苏城。



可是,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书君发现,根本就没有一座叫“屠苏”的城。于是,爱学习的有书君又去查了韵典,发现韵典上关于“屠苏”有以下几种解释。


一,草名。


屠苏就是一种草。


北周的王褒在诗中写道:

“飞甍雕翡翠,绣桷画屠苏。”


翘起的飞檐上如同雕着翡翠,楼阁下的屋梁上画着屠苏草。


这是一个对偶句。


飞甍(音蒙)对绣桷(音决),即屋檐对房梁。


雕对画,两个动作相对。


翡翠是一种玉,屠苏是一种草,两个都是自然之物。根据对偶的同类相对原理,完全正确。


二,即罘罳。


这两个字有点眼生,读:罘(fu音浮)罳(si音思)。


那罘罳又是什么呢?是古代设在内堂门外的屏风。


有的书友可能对这个门外设屏风不太能理解,有书君就再给大家多说几句。


古代的人都比较迷信,有很多的风水讲究。比如说门不对门,门不对灶等等。


他们相信“开门见灶,钱财多耗”。


这种风水局是存不住钱的,而且家中小事不断。不是今天病了,就是明天丢东西了,非要把辛辛苦苦攒下的一点儿钱消耗光。


那怎么办呢?整一大屏风摆在门口,把两个门隔开,这不就见不上了吗?


这门外放屏风,就是从这来的。


三,平屋;茅庵。


就是茅草房啊,杜甫住的那种。


老杜诗云:“愿随金騕袅,走置锦屠苏。”


这锦屠苏属于高档别墅,不是那种风一吹就破的小草房,老杜奋斗了一辈子,也没住上别墅。


其实,有书君也没住上。哎,为了早日住上小别墅,诸位书友尚须共同努力啊。



四,帽名。


是一种带檐的帽子,形状看起来好象小房子。


酷不酷,牛不牛,意外不意外,惊喜不惊喜。


五,亦作“ 屠酥 ”。药酒名。


相当于“红毛药酒”,不对,是相当于“雄黄酒”。


在古代,因为卫生条件差,医疗水平也有限,瘟疫,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有的人甚至背上长个疮就挂了。


经过实验,人们发现用花椒泡酒喝对一部分疾病有效,便开始喝这种椒酒。虽然效果不咋地,也聊胜于无吧。


直到神医华佗横空出世,发明了一种药酒,能防治大部分的瘟疫,这才结束了人们的苦难。


后来,药王孙思邈再次完善了药方,并且每年腊月都要施药乡邻,叫他们泡成药酒,在除夕这天喝下去,就可以预防瘟疫。


因为孙思邈住的屋子叫做“屠苏屋”,所以,为了纪念他,人们把这种酒就称为“屠苏酒”。


随着时间的推移,过年喝屠苏酒便成为了一种风俗。



那么,我们说了这么多,该回归主题了。


“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到底是指的什么呢?是不是就是指屠苏酒呢?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我们来把以上的五个解释带入诗句中看一下,到底哪一个合适。


1,春风把和暖的春气送入屠苏草中。


偏离主题,错误,排除。


2,春风把和暖的春气送入屏风后。


牵强,排除。


3,春风把和暖的春气送入茅草房。


合理,且很顺畅自然。


4,春风把和暖的春气送入帽子中。


至于吗?这人一定和有书君一样,是个光头。


5,春风把和暖的春气送入屠苏酒中,喝起来就象温过的一样。


牵强附会,不知所云。


还有的人解释说:入,就是喝入口中的意思,入屠苏,当然就是喝屠苏酒了。


苏轼在诗中写道: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苏辙也在他的诗《除日》中写道:年年最后饮屠酥,不觉年来七十余。


同样类似的诗句还有:


可是今年老也无?儿孙次第饮屠苏。(宋.郑望之)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明.叶颙)


各位书友,历代写屠苏酒的名句,从来都没有类似说“入屠苏“是喝屠苏酒的意思。


注意关健词“入”,是进入。“饮”,才是喝下。


这么多名家,都知道用“饮”,作者也是名家,他为什么不用“饮”呢?显然,作者是另有所指。


至于某些人解释说,古人喜温酒喝。所以,这里是指春天的和暖之气送入酒中,就好象是温热的酒等等之类的言语,纯属迁强附会。


古人春节是有喝屠苏酒的习惯,就跟他们中秋节喝雄黄酒一样。但是,这和“春风送暖入屠苏”真的是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


不信?你去问问作者,他肯定也是这么说。


综上所述,“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的“屠苏”,并不是屠苏酒的意思,而是茅草房的意思。茅草房能和春节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罢了。



诗文全译: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就要来到,春风把和暖的空气送入了屠苏屋中,家家户户都贴起了新对联,朝阳中一派繁荣喜庆的景象。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也赞同有书君的说法,就请动动手指,在文末点个赞助力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句诗为宋代王安石所作。出自他的《元日》。爆竹声声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指大年初一,春节那天。新的一年开始的一天。屠苏指屠苏酒,名医华陀所制。又指一种屠苏草,也指房屋,草庵。理解这一句诗从作者及诗文说起。

王安石大年初一作这首诗是有一种心情寄托与愿望的。他当时一定是当宋朝宰相之时,担当国家重任。他的政事政务治理思想与方法是改革,变法。除旧法迎新法,包括在农业的管理方法上,出现青苗法。他希望通过革新改变旧法弊端,实现经济与国力增强。但任何变革都有支持者与反对者。王安石也遇到阻力,朝廷之上有苏东坡反对。苏东坡以他在农村调研认为他不联系百姓实际。民间也会有反对者,任何新事物都有出现都有一个接受与排斥的过程。因循守旧的,注重现实的,认为不利的。

但王安石想变法,执行变法,他的心里对变法有期望,志得意满之感。所以新年伊始,春风送暖到草地,酒房,房屋。到一切万物存在之处。他希望春风吹去旧事物,旧观念。用风中之暖意来苏醒万物,从过去沉在陈旧的事物中苏醒过二了。希望这场改革之风吹到大街小巷,田野山村,酒市市场。改革的爆竹声去旧岁,喝上装有新观念的屠苏酒。家家能借改革之风过上好日子,用新桃符换旧桃符。从新年开始,万象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