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范笑歌楷书是当今唯一的独创正楷?

俄勒冈之星


有人说范笑歌的楷书是当今唯一的独创正楷,这个“有人”是谁的人啊?这位“有人”同学是在夸范大师还是准备的一个套啊?不得而知。但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这么说田楷的粉丝们肯定第一个不答应。作为一个中立的吃瓜群众,我说说自己的看法吧,应该还是比较中立的。

首先先说肯定的方面吧,范笑歌的楷书确实看起来非常规矩,而且有自己的特色,从中能看到很多名家的痕迹。

上图中红笔勾出的部分就有很明显的颜真卿外拓的用笔,横轻竖重,应该取法自颜真卿的《告身帖》,用笔也似颜书的筋肉比较丰满。图中蓝笔圈出的地方则是非常明显的赵孟頫的风格,特别是转折处,方中带圆。另外结字虽然是楷书,但点画的顾盼呼应,略带行书笔意,应该也是取法赵孟頫的楷书,很多笔法的运用上也是赵书和颜书兼而有之。

比较上面两幅图,我们可以看到范笑歌的楷书中撇的写法非常有特色,正常楷书撇的写法一般都是出锋收笔,而范笑歌的写法正好相反,入笔细收笔重,似乎是正常写法反了过来,这应该是取法汉隶的特征,大家可以对比上图中汉隶碑刻中的字看一下。

上图是唐代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我们可以发现在结字上,范笑歌的楷书与褚遂良的字非常相像,看来范老师这是取法褚遂良的楷书结字特征。

通过上面这些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范老师的楷书中有很多传统书家的侵染,取法对象非常广,说明范老师在临帖这块应该是非常下功夫的。这也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我们学习书法,遍临诸家,就像我们北方人喜欢吃炖菜一样,各种菜放到一起炖,炖的时间一定要长,这样各种菜的味道才能相互混合到一起,火候不到就没有炖菜的味道。学书法的过程其实也是这样,在我们遍学诸家之后,怎样融合出自己的面貌来是个难题。这一点如果把握不好,那就是成也萧何败萧何。

范老师遍临诸家,能把众多大家的元素汇于一身,确实值得称道,也值得我们广大书友借鉴。


翰墨今香


营销号吧。既然你邀请我,那我就说两句。

刚在另外的回答里看到的字,说这范有晋唐元之风。

字也就不说了,大家品味不同,不可能强求一致。什么晋唐元之风,这tm不是扯淡么!

天地元黄,千字文这么写的只有宋代,避讳赵玄朗。也就是说,这tm是个错版。你又不学宋代的,避讳个毛的赵玄朗。你要是临个赵佶赏童贯的版本,我还夸你两句。自己xjb写,何苦如此。

品味俗,俗且奴!当然,也可能是没文化,二选一吧



灰出去的小圆子ZJ


书法界又出了个自吹自擂的人物!



一笔字写的顾盼俊俏,妩媚多姿。我只能说,真的漂亮,做个新嫁娘,真的能倾倒众生啊!



书法最忌讳的是什么?是媚俗!白石老人评画的一句话很好,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书法同样的,古来书法大家那个是往漂亮的方向写的?是的!田楷的拥趸会说,他们没有他们的祖师爷的能力,他们的祖师爷是千古无二的,可惜啊!一夜之间田祖师爷培养出来七八个祖师爷级的人物。回过头来说范大师,你看看,自己的作品与田英章的作品不是一个路子吗?



再说,范大师的字也没有多少的健劲之力啊!这点又与田楷有些相似的地方,刻意地描写,专注地刻画,这不是楷书的真谛,楷书虽说不似行草一样的随意,但是,也不能像工笔一样的描画啊?



范大师也好,田大师也罢!功底都够深厚,这是事实,但是!书法一定要打破最完美的才是正路!


话尽于此,好自为之!


一笑貫长天


范笑歌的楷书取隶之柔、挫楷之刚,有自己独特的原素在其中。点趣横生、竖态可掬、撇捺间张弛别具风味、似媚却憨,可见书者有自己的主张,不管是否为“唯一”独创正楷,至少他的创新精神值得每一位书家学习。

真正的艺术不是单纯的模仿,而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多元素创作,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书法亦是如此,世间只有一个王羲之、一个欧阳询、一个赵孟頫、一个颜真卿、一个柳公权,他们有自己的书写风格才独领风骚。那么,不管你是否是第一还是唯一,写自己的字,走自己的路,成与败留与后人评说,安心研究创作,才能创造奇迹。奇迹永远属于勇于创新并执着向前的人。

不管别人如何评价,保持你的初心,一定会守得云开见月明。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水寒雅芙随笔





水寒雅芙


说范笑歌的楷书是当今唯一的独创,难免有些夸大其词。虽然其楷书确实写的中规中距,笔笔不苟。不过始终给人感觉有些机械,似乎是有机器加工出几个点画模型,按照一定字形结构组合起来的一般,也就是说影响印刷体字的工艺化。

按照传统的观念,书法最忌布若算子,点画缺少变化,故《兰亭序》中的之字各个不同,字字意別。受这种观念影响,甚至把那种呆板的字称为馆阁体和极具装饰意味的美术字。我们看范笑歌的楷书,从表面看还是非常好看的,笔画干净利落,似乎还带有些许柔媚意味,点画用笔精到,但就是有些机械,相同的点画造型几乎千篇一律,看似生动但缺乏必要的灵动性。在就是缺少那种坚实的遒劲刚健的力度。在字形上显得不够精彩凝炼,气韵上更是缺少形质上的厚度。


再者就是缺少高古朴茂之气,新意盎然,古意不足。书法当以古厚为上品。所以,范笑歌的楷书美则美也,但难以进行更深入的推敲,缺少持久的魅力,观之越久,越感到索然无味,意思浅淡薄弱。于书法的筋骨血肉方面也是存在较大的不足和弱化。

我们看智永千字文,恰恰相反,历久弥新,越品越能够感觉到其中内涵的博大精深。

说其楷书独创新体,尚待存疑。就其书法来说,可以欣赏而不可师法。作为书法,传承不够,而自言独创,毕竟力量不足,难以让人完全信服。再说就是从理论上看范笑歌的楷书,古代书法理论的继承融合以及现代书法或艺术理论上融合是有是有些单薄,始终感觉缺少那种恒久的魅力,特别是点画线条的形质更是如此。


翰墨书道


范大师又回来了,还是这一套地摊儿卖菜的吆喝,自己指着自己鼻子夸。正所谓褒贬的是买家,那咱就说说,书法讲的是笔意,笔法虽然千变万化但都是有限的,但笔意却是无限的,可为什么自古以来传下来的笔意少于笔法哪?是因为有悟性的人太少,笔法好学笔意难悟,笔意是什么,又从何而来,屋漏痕,锥划沙,其实任何事都可化为笔意,生活中的各种存在都是创作的源泉,范大师的字细细品来有自己的笔意,从笔法看尤其是每个字的主笔(每个自最突出的那一笔)入笔,然后由轻到重那么一拖到终笔时力量凝聚猝然提笔,笔划呈弧度,不禁想起了邻居大爷中风多年,仍然身残志坚,每天拖着一条腿一跩一跩的散步。道在何处,道无处不在,道在屎溺之中,话说的轻巧但能悟道有几个哪,范大师算一个。既然前人有屋漏痕,锥划沙,那也得为范大师的笔意冠个名便与流传啊,“中风腿”三字还是较为贴切的,诸君以为如何?


手机用户53419716627




三春杨柳故人迟


谁是范笑歌?有谁说过他的楷书是当今唯一独创的正楷?

虽然不了解其人不应该予以评论,但随便瞥一眼其作品,便可知此人有点魏碑的底子,主攻褚体,还学过点颜书……功力在十至二十年间。此外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当今的书法评论就是相互标旁,吹捧多于批评。单是凭此问题的炒作目的和噱头,甚至去查一下此人为何物的欲望也丧失了。。。


临池管窥


最近几天,范笑歌这个名字不断的跃入我的眼帘。

他的楷书有特色。横带钩,竖带钩,撇带勾,勾心斗角,勾搭连环。中宫紧收,撇捺纵展。

把几种书体糅合在一起,范大师真不简单!


京东千里行书法


自从来了问答之后,最常见的就是“有人说xxxx”,自己说就自己说,为何非要借别人之口说呢?

捧这么一位“大师”,连这点自信都没有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