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写“愁”的诗句,用了比喻、化虚为实的诗句有哪些?

话到沧桑句始工


比喻为修辞手法,化虚为实为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愁"是抽象的思绪,诗歌中多将其比喻为具体实在之物,因此也是同时运用了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

中国古人受儒家中庸之道的影响,为文时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在诗歌中表情达意多遵循"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不同于大鸣大放的"悲"与"喜","愁"总是淡淡的,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的表述,文人墨客言愁之时自然也追寻"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比喻修辞与化虚为实手法便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以比喻写愁,最常见的喻体便是水。前有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后来者又如欧阳公"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飞红万点愁如海"、贺铸"漫将江水比闲愁,水尽江头愁不尽"等,俯拾皆是。为何是水?水与愁有何相似之处?第一在于水之滔滔奔流恰如愁之接连而至,第二在于水之源源不断好似愁之无穷无尽。李后主身怀亡国之痛,喟然叹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的愁绪,如同春水般洋溢着勃勃生机,春水不断被融化的雪水注入,愁绪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与日俱增,没有什么能阻拦势不可挡的春水,当然也没有人能阻挡如春水般汹涌澎湃的愁绪。同样以春水作比,少游这位伤心人别有怀抱,"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笔下的春水不同与后主的奔腾豪迈,反而是小河淌水缓缓流,但仍是无法抵挡绵延不绝。

贺铸在几首表现淡淡愁绪的词作中,都用到了柳絮这一意象。《太平时·唤春愁》一首中"云闲草远絮悠悠"所唤起的"春愁",《忆仙姿》"莲叶初生南浦,两岸绿杨飞絮"的离愁,《感皇恩·人南渡》"细风吹柳絮,人南渡"里的别绪,和仿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闲愁"……贺铸真可谓是"不说柳絮,无以言愁"。柳花开时正是暮春,落在人身上又隐隐有白头之势,使人联想到暮年华发,廉颇老矣美人迟暮的悲凉,春愁也就由此而生了。柳絮细小、繁多,在风中飘零,苏轼《临江仙》"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生动地写出了柳絮轻盈繁多,风聚成团,转而散开的形态。风中漫天飞舞的柳絮将迷离朦胧的意境刻画到极致,正相配于宋词"愁"主题中最为迷离朦胧的"闲愁"。贺氏的"闲愁",大抵离不了伤春悲秋、怨离伤别、惜时怨老这几种形式,恰恰与柳絮生于暮春,微小繁多,如雪洁白等众多特点暗合。虽说《说文解字》记载"愁,忧也,从心,秋声",认为思由心发,但看到漫天飞舞无边无际的柳絮,心中的闲愁也会无端被引出吧。

除了明确的喻体外,古诗词中还会通过船承载不动愁绪来喻愁,使无形之物有了长度和重量。如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张可久《蟾宫曲》:"画船儿载不起离愁,人到西陵,恨满东州"、陈与义《虞美人》中:"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这种写法独辟蹊径,比起一本正经的本体喻体更令人耳目一新。(一往文学作者:卿云)


一往文学


古诗词中虚描实指,寄托愁思的诗句很多,相信很多网友都会查出来,我就不再一一罗列了,我来一首我自己填的词吧,是去年元宵节思念故人的一首词,我与她是月圆之夜相识,可惜有缘无份,终究是人有离合月有圆缺,各奔东西,但愿明月可以寄托我的相思,送予她看!

江城子•水中月

昨夜秋风入画屏,梧桐下,板桥东,依稀故人,执手话吴侬,何事不解周公语,卿问酒,我问卿

摇曳双珠照露白,光一重,影一重,玉壶飞转,相对已无声,醉来笑看裴公美,天上明,水上明



一抹天青


愁自古以来就是诗人最喜欢描述的情感之一,在古诗词之中,愁变得有形,有量,可以触碰,耐人寻味,极具诗情画意,使人爱恋,令人着迷。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追随诗人的步履,去揭开愁的面纱,一起来听古代诗人告你愁是什么。

1.李白告诉你,愁的长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出自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李白用自己高超的想象力告诉你,愁很长,犹如白发三千丈,这种比喻将愁写的具体生动,似乎可以窥见愁的状貌了。李白的愁不仅有形状,有长度,还有治愈的办法,“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想要用酒解愁,反而愁上加愁,适得其反,看来李白的愁太深了,无法化解。

2.李清照告诉你,愁的重量

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的长度知道了,李清照告诉你愁的重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舟太小,愁太重,只怕船都无法承载,善于使用夸张手法的女词人,告诉大家愁这种无法估量的情感,对于她来说有千斤之重。

3.李煜告诉你,愁像一江春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亡国之君李煜被幽闭后,便时刻与愁为伴。愁是什么,他可能最有发言权了,他的许多词都与愁有关,他的愁“剪不断,理还乱”,愁笼罩在李煜笔下。在一次回忆往事,想到曾经的自己,看到现在的模样,忧愁难过之时,李煜用自己的诗词告诉我们,他的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愁犹如江水,延绵不断,滚滚东流。

4.秦观告诉你,愁像细雨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清晨的阴凉,令人虽在春天仿佛是在深秋,窗外的花自由自在的飞,漫天飞舞的像是梦一般,秦观的愁像无边的丝雨,淅淅沥沥的下,漫无边际,愁绪飞扬,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5.辛弃疾告诉你,少年人不懂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认为愁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品味到真正的愁滋味,年少的人“强说愁”,真正懂得愁的人“识尽愁滋味”的人,反而“欲说还休“,不再说愁,这也许就是人的成长,对于愁的认识不同,看法也不一样了,看来愁是如此深奥,如此难懂。

6.张继告诉你,愁是失意

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失意的诗人张继,在客船上,一切景物都和他的心境有关,江枫和渔火,这种再寻常不过的事物,却相对而愁。无情之物,岂能真的有愁?说其说是景愁,不如说是人愁,正是这种愁才让作者留下了不朽的诗句。

7.范仲淹告诉你,愁是相思.愁化作了相思泪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喜欢借酒消愁的诗人不止李白,范仲淹也是,他愁肠百转,以酒醉之。但是借酒消愁愁不散,反而化作深情的相思之泪,让人越发忧愁。





草夕寸品文史


古诗词里最痛心的九次离别,是此去一别经年,从此良辰美景虚设?还是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写"愁"的诗词很多,发乎人心,散于无形,目不可及,亦无法触碰,却一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情绪呈现。不同的诗人因不同的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愁"。

李白的愁用比喻有重量,"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清照的愁也用比喻还有有重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煜的愁,亡国之痛,虚实相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纳兰的愁,无形无踪。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无论什么情景,都敌不过这留春不住的决绝吧。纳兰这首词,全词没有用一个"愁"字,却句句都是写愁,。

“愁”一直在唐宋诗词里到处游荡,成了那些发黄的岁月里人民一直无法对付的一种心理疾病,尤其宋代“愁”字前面喜欢加上一个“闲”字,变成“闲愁”之后,好像宋朝人什么都可以对付,就是对付不了这个,尤其是李清照。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关于愁的诗词太多,再放几首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欧阳修的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当然少不了纳兰词,纳兰性德有一首以闺阁女子之口倾诉的诗作,《天仙子·梦里蘼芜青一剪》表达了孤寂哀伤之情怀,是一篇伤春哀春的诗词,刻画了一个日夜盼望丈夫或情人归来的女子的形象。这首词用闺阁之中女子的语气来表达词人感伤离别之情。全词读来明白如画,却余韵绵长。就继续随宋词君去品读一番吧。

《天仙子》 梦里蘼芜青一剪,玉郎经岁音书远。 暗钟明月不归来,梁上燕,轻罗扇,好风又落桃花片。

每天读宋词


说写愁绪最凄婉的,李清照算一个,她有很多首词都描写了“愁”。下面只举三个例子。

首先是《声声慢. 寻寻觅觅》的下阙: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李清照南渡之后所写的思乡之词。当时她的丈夫赵明诚已病故,只有她一个人。之前又被骗婚住了几日牢房,对生活更是失去热爱,满心只剩下愁苦。

是怎样的愁?又是一年秋来到,国破山河在,遥望故乡看不见。思乡愁绪,对家国的忧虑哀愁与不安的情绪,全部化为实景——凌乱满地的黄花、冰凉彻骨的黄昏秋雨。前者应是隐喻家国破碎的景象。而后者则是体现了她的心绪,一样的冰冷。这些都映衬词人远离故乡的寂寥凄苦。

所以,这首词里的“黄昏秋景”也就是“次第”,承担了家仇国恨,沉重又悲哀,一个“愁”字又怎能全部承受得起?

再说《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健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这首词也是在南渡之后写的。全篇没有一个字提及愁绪,愁绪却是覆盖整首词。庭院深深,云窗雾阁,开篇就把愁绪具体化,实物化,描绘词人门户禁闭,不想出门。

这是因为:春归秣陵树,人老健康城。北人居住南方,人老了却一事无成。今夕相比,家国仍旧是收复无望。对于一个南迁的人来说,是多么的痛苦哀伤。

又想起从前夫妻恩爱,如今天人相隔,又增添了不少哀伤,连试灯、踏雪都没心思去做。“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也是把个人情绪具体化。与其出去看那些残旧的半壁江山,不如闭门索居。

最后一首,更加形象生动描绘愁绪的,就是她的《武陵春.春晚 》的最后两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多少?船只都走不动,可见其重又多。

所以,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这些写愁的,都是南渡之后的杰出之作,带有女性的温婉,丰富想象,让人体会到摸不着看不到的愁到底是怎样的。


宿礼


首先,我们先来解释下什么叫:化虚为实。在《对床夜话》中有写:“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划景物为情思”,这里的“虚”是指思想情感,而“实”是指景物形象。把虚无的心情用实在的景物描写出来,让读者更加形象具体化。如果干巴巴的抒情,当然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堆砌景物,定然也会缺乏生气。因此,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是一种将某种心情加以物化来表达的手法。

其次,古人都非常喜欢说:“愁”,但是愁是一种看不到的情感,那如何让他体现的更加真实、具体呢?这时候,古诗人就会采用化虚为实的手法了。除了楼主所说的那两句,还有哪些呢?下面由王寒来列举以下7个例子吧:

1、撩乱春愁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处寻——欧阳修《蝶恋花》


2、人言柳叶似眉木,更有愁肠似柳丝——白居易《杨柳枝》



3、客愁如蚕丝,一搅成万绪——曾纤《客愁》

4、愁多如雪山,一夜头尽白——李开先

5、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6、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苏轼《虞美人》

7、休问离愁轻重,像个马儿驮也驮不动——董谢元《西厢记诸宫调》


在这种奇妙的想象与夸饰手法的营造下,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令读者击节称绝。这种“化虚为实”的手法很值得推崇和加以总结。


我是王寒,喜欢古文学,准备在头条建立个粉丝读书微信群,一起读书交流,如果你也喜欢,可以关注我。

黄山茶农伪文艺


大家把好句都说尽了,我苦思冥想,希望能捡个漏。

突然想起宋代石象之有一首《咏愁》,通篇都在说愁。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帀地丝。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愁来的时候轻轻松松,去的时候却慢慢悠悠,心里能藏一半,剩下一半无论如何也藏不住,看看眉头就知道了。(很难不让人想起“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和“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愁什么时候最容易来呢?常常是春天即将过去,落花满地的时候,又或者是半夜酒醒,残月满窗的时候。它就像细软轻柔的野草,一望无边延展到天际,又像一团扔在地上的乱丝,找来找去找不到头儿。这人世间除了那些权贵人家,又有谁能整天无忧无虑呢?时时、处处根本都逃不过这忧愁。


磊落故人


“愁”在古诗词中,可能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思绪了。诗人往往多愁善感,春有春愁,夏有夏忧,秋有秋思,冬来也愁;年少也愁,年老也愁,愁来愁去愁白了头。而作为一种飘忽不定的愁绪,又常常被比作可感可见的实物,那有哪些呢?

一来,愁来或无影,去而无踪,捉摸不定,所以愁如漫天飞雨,似乎轻而不可感,却无时不在,无孔不入: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二来,愁绵延而来,不容断绝,所以愁又如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三来,愁来时汹涌,愈抑愈生,郁郁葱葱,所以愁如春草: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所以说,愁像什么呢?正如贺铸《青玉案》中所写: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想问闲情愁绪有几许?正如这一江的烟草,满城随风飞舞的柳絮,梅子刚刚熟时的霖雨。这具象化的愁,可是贴切又可感了呀。


读书灯下




·大山


古人写愁那叫一个绝妙:“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是夸张,也是化虚为实,愁有长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比喻,也是化虚为实,愁有形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是博喻,也是化虚为实,愁有数量! “愁”还有深浅,“请量东海水,看取深浅愁”;“愁”还有轻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还有声音,“断是愁肠谁会得?哀燕声声”;“愁”还有空间,“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愁”可以拆合,“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愁”字牵动多少文人的心思,“愁”字打造出多少经典美文!愁中之美,美不胜收!

如果您认同我的看法,请关注点赞!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