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他带着北平的小吃回家,发现多日未见的芙蓉妹妹长高了

小说:他带着北平的小吃回家,发现多日未见的芙蓉妹妹长高了

宋竹庭赶忙转身对李铁匠道:“李叔叔好久不见,我倒常常在学校里想念您做的糖醋鱼呢。对了,这次我回来还专门给您和芙蓉带了北平的小吃‘驴打滚儿’和‘褡裢火烧’。”

李铁匠笑眯眯地对宋竹庭道:“竹庭啊,你还真有心啊,还从北京给我们带来吃的。”

宋竹庭答道:“我从小就在您家吃,吃了那么多顿美食,这次我专门给您带来一点,难道不是很应该吗?”说完就笑了起来。

宋竹庭说完便向芙蓉望去,却顿时说不出话来。他惊讶地瞧着芙蓉现在的样子,比记忆中的样子长高了许多,脸庞红润白皙,头上红绿交错的发簪更是显的抚媚可爱。

芙蓉羞涩地低着头,知道宋竹庭正盯着自己,想到自己已经许久不见他了,便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就一言不发抿着嘴,脸红到了耳朵根。

宋竹庭望了一会,突然回过神来,觉得这样委实不雅,只好张口道:“多日未见,芙蓉妹妹果然变美了许多,记得之前个子还刚到我的胸口,现在只两年过去,都长高到我的肩膀了。”

这话说完,宋竹庭心里就恼怒起自己来:“这句说的真是前后不搭啊,真是该死!”而后又突然想起来问父亲:“爹爹,我妈呢,她在哪呢?”

宋先生停下来和石主任聊天,指着里屋道:“你妈在里屋收拾东西呢。”宋竹庭听完就缓步走进里屋,结束了这一场尴尬。

李芙蓉终于抬起头来,脸上的红晕已然褪去,芙蓉对李铁匠说道:“爹爹,时候不早了,你该回去做菜了吧,我可要饿肚子了。”

宋先生在旁边听到了,高声说道:“大家等下都可以在家里吃饭,正好石主任今天也来了,今晚就不醉不欢。”

芙蓉望着李铁匠道:“爹爹,可是我在家里都做好饭了。”

铁匠看着女儿,心里有数,知道女儿不愿和男人一块吃饭喝酒,就笑着对宋先生和石主任说:“芙蓉在家里都做好饭了,我先过去烧个菜就回来陪哥们几个一起吃酒聊天。”

宋先生说:“那也好,你快点来就行。”

李铁匠向宋先生和石主任告辞,就转身走去,芙蓉走在前面已然出了宋家大门。

李铁匠回到家把菜做好,责怪芙蓉道:“下次呢,这菜你自己就要学会做,都这么大了,你看你学堂里的同学有几个不会做菜的?”李铁匠说着就走出了门,消失在门口的拐角处。

芙蓉贴着灶台端起盘子盛菜,心里不住地念咕道:“谁说我不会做菜了?其实我早就会了,只是要看看你出门又去干什么了。”

芙蓉吃过饭,就坐在书桌前翻看今天买来的《诗经》。

从第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始看起,不知不觉间,芙蓉就已经粗看了一遍,才发现除了零星几句是国文先生教过的外,其余的便都不大懂了。

虽然芙蓉理解不了这大部分的诗句,但她还是隐隐约约地能够体会到这些诗句的温情和浪漫。就譬如《诗经·秦风·晨风》中有句“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芙蓉读到这句,仿佛眼前就浮现出一只小鸟疾飞如箭,飞入北边茂密树林的情景,而自己也好像已经切身感受到对别人的相思之情;

又譬如《诗经·国风·浮游》中有句“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芙蓉读罢此,又好像自己也变成了浮游一般的大小,在四处寻找自己的家园。

芙蓉这时候悠悠抬起头,左手托住侧脸,静静地朝窗外望去,只看到夜空中挂满了点点繁星,在那高远而深邃的世界里散发出精灵一样的亮光,周围漂浮不定的浮云边上微微渗出点亮色,只是刚刚露出了一块青白的亮角,就被另一块浮云遮盖了过去。

芙蓉低下头,又默默地念着《诗经》,刚念几句,却不觉困意席卷而来,就只好合上书本,躺倒在床上昏睡过去。

此时芙蓉家后面的宋家仍然灯火通明,楼上楼下都还亮着昏黄的灯光。

李铁匠坐在门口和宋先生,石主任打牌,桌上放着三堆零钱和三杯茶水,宋夫人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盯着宋先生手里的几张牌,暗暗地琢磨出哪张牌才能让自家先生赢。

此时宋竹庭正一个人安静地在楼上的里房看书,黄雅的台灯亮光照在书上,宋竹庭翻了一页又一页。宽大的桌上已经快堆满了他从学校带来的书,在这个时刻仍在看书的,是清水镇少有的。

窗外是宁静而灿烂的星空,河面上璀璨的倒影在来回地摆动,河岸排列整齐的几只乌篷船静默地躺着,远处的数座石桥矗立在无边的黑夜,一排排交错横贯的竹楼静驻在安详又宁静的水乡。

在此刻的清水镇里,大部分人都已经进入了梦乡,他们在梦境里的所见所想,也都和这么多年来在这座小镇里生活过的人的所见所想一样,这些相同又连贯的梦境碎片顺着清水镇里蜿蜒漫长的河流轻快地游走,穿过清澈的水花和轻柔的晚风,缓缓地平和地消逝在无尽的远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