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中国标准”,能源装备对接国际标准

能源矿产领域,提升重要装备国产化质量水平是减少进口依赖的有效手段,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近日公布消息称,经过10多年技术攻关,我国成功实现百万吨级煤直接制油系列关键装备——高差压减压阀的国产化。自示范项目启动以来,除了高差压减压阀,高温高固耐磨离心泵、煤浆进料泵、耐磨球阀、煤气化飞灰过滤器陶瓷滤芯等关键装备均已实现国产化。目前首条生产线的设备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8%以上,既解决了生产线长周期稳定运行的瓶颈,还带动了我国煤化工关键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提升,为国内现代煤化工产业规模化发展扫除了障碍。


走好“中国标准”,能源装备对接国际标准

煤炭装备 资料图

好事成双,4月29日,我国首台煤矿大断面快速掘锚成套装备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下线。该装备集煤矿巷道快速掘进、支护、运输协同连续作业功能于一身,比传统的悬臂式掘进机施工速度提高了3倍以上,其成功研制有望破解大型煤矿巷道掘进效率低的难题,将于5月初运往陕西陕煤榆北煤业曹家滩煤矿投入应用。

除了煤炭领域,页岩气开采技术装备国产化也正“迎头赶上”。众所周知,能否降低页岩气开发成本、提升经济性,是实现中国页岩气大开发的关键所在。近日,烟台杰瑞石油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能够实现大规模开采页岩气的全球首个电驱压裂成套装备。中国工程院院士苏义脑表示,该套方案是对目前传统页岩气压裂方案的一次突破,将有效推进我国页岩气在复杂地理环境下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对于进一步减少对国外能源装备依赖有着重要意义。在页岩气有望成为我国天然气核心增长点的语境下,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另一方面,装备国产化水平的提升,令我国在出口领域享有更多的机遇。2015年6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推进中央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工作会议,明确为国内制造企业加强国际合作提供政策支持。专家表示,当前,我国煤机制造业海外市场拓展已初见成效。海外市场的巨大缺口与国内政策的支持,为煤机市场的国际合作提供很大的机遇。“一带一路”不仅是推行国际化经营、拓展海外市场的有效途径,更是应对当前市场挑战、加快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一带一路”沿线的俄罗斯、印度、乌克兰、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对我国矿山装备有很大的需求。

据悉,5月7-8日,矿山装备认证国际合作技术研讨会将在太原召开,会议旨在深化矿山装备及安全认证国际合作,推进我国矿山装备标准与国际对接,树立“中国安标”品牌,助力我国矿山装备走出国门,提升“中国制造”国际影响力。可以想见,走好中国标准与国外对接这一步,能矿装备国产化市场将更加宽广。

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能源生产稳步增长,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专家预测,未来中国能源生产将保持平稳增长的大趋势,逐步优化能源结构,开足马力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相关装备的研发投用也即将迎来风口,应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加大科技创新,坚持清洁高效利用,提升智能化水平,力争众多学科和技术领域的全面突破,形成行业转型升级的强大支撑。

来源:中国矿业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