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為何請一個不懂海軍的酒鬼給北洋水師做總教習

1894年7月25日,以豐島海戰爆發為標誌,中日甲午戰爭全面打響。

中日甲午戰爭的主戰場之一是黃海海面,北洋水師和日本聯合艦隊的對戰,左右著戰局的進展。因此,北洋水師的勝敗至關重要。然而,當中日甲午戰爭已經爆發之際,由於北洋水師的德國總教習漢納根離開艦隊,李鴻章不得不“臨陣換將”,任命英國人馬格祿為北洋水師總教習。

李鴻章為何請一個不懂海軍的酒鬼給北洋水師做總教習

李鴻章此舉,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因為馬格祿在甲午戰爭之前,僅僅是1艘航行於天津、大沽間的民用船舶“金龍”號的船長。他並非海軍出身,從沒有參加過海軍專業訓練,對海軍作戰茫然無知,更是不懂得如何指揮即將到來的威海衛保衛戰。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馬格祿對海上作戰的瞭解,還不如一名經驗豐富的船工。而且,馬格祿

在馬格祿之前,李鴻章先後聘請了多名外國人擔任北洋水師的總教習。如英國人琅威理、葛雷森,德國人漢納根等。這些外國總教習,為北洋水師的建設和發展,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李鴻章為何請一個不懂海軍的酒鬼給北洋水師做總教習

特別是北洋水師第一任總教習琅威理,在所有洋教練中出力最多、貢獻最大。他制定的海軍訓練組織章程,與英國海軍是一樣的。他將北洋水師當做自己的家,勤奮工作,全天無休,就連吃飯時也在比手劃腳訓練的事情。他嚴格要求北洋水師將士,不允許他們隨意請假上岸。因此,北洋水師流行一句話:“不怕丁軍門,就怕琅副將。”

琅威理還頗具戰略眼光。他最早預料到中日之間必有一戰,也一直在捕捉最佳戰機。1886年,北洋水師在日本長崎發生衝突,琅威理力勸對日本開戰,被李鴻章拒絕。否則的話,不一定會有後來的中日甲午戰爭。

李鴻章為何請一個不懂海軍的酒鬼給北洋水師做總教習

然而,琅威理不滿自己“大清國北洋水師副提督”的虛職身份,在“撤旗事件”發生後辭去北洋水師總教習職位。李鴻章便先後請了葛雷森、漢納根等接替北洋水師總教習。葛雷森、漢納根等對海軍的熟悉程度不及琅威理,畢竟還是接受過正規的海軍訓練,指導北洋水師綽綽有餘。

現在,李鴻章竟然請來一個完全不懂海軍的馬格祿,當然會引來外界的批評和質疑。與馬格祿一同在北洋水師任職的英國人泰萊說,馬氏“以沉湎於酒著名”,是一個酒鬼,“以斯人而當斯任,實為至殘酷、至愚蠢之事。”

李鴻章為何請一個不懂海軍的酒鬼給北洋水師做總教習

不僅如此,李鴻章還給予馬格祿很大的權力。李鴻章電令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頃札派馬格祿幫辦北洋海軍提督,幫同認真辦事。若遇海戰,務奮勇禦敵。月薪三百兩,戰時加倍,受傷陣亡照各洋員一律,明日乘‘北河’赴威,即傳諭各管駕一下弁員謹受指揮。”

管帶以下軍官,都接受馬格祿指揮。這就意味著,馬格祿取得了琅威理夢寐以求,李鴻章卻不願意給予的副提督實權。

馬格祿來到北洋水師後,茫無頭緒,每日只知飲酒解悶,“求慰藉於杯中之物。”

馬格祿對北洋水師所作最大貢獻,是為丁汝昌求情。

李鴻章為何請一個不懂海軍的酒鬼給北洋水師做總教習

北洋水師退守威海衛港後,丁汝昌為防止日軍利用陸上炮臺轟炸港口內的北洋水師,建議做好炸燬陸上炮臺的準備,被守衛威海衛北岸炮臺的戴宗騫誤會“通敵誤國”,奏報朝廷彈劾丁汝昌。朝廷下令將丁汝昌交刑部治罪。

馬格祿立即致電李鴻章稱:“丁提督才能出眾,忠勇性成,所有參劾各節,均與無涉。如果拏問,誠恐海軍中外各員,均以賞罰未能出於至公,海軍局勢必至萬分艱難。”

李鴻章的極力爭辯下,朝廷才下令,等丁汝昌辦完手裡的事情後,再解送刑部。

李鴻章為何請一個不懂海軍的酒鬼給北洋水師做總教習

1895年1月,日本軍隊從山東榮成灣登陸後,攻陷了威海衛南幫炮臺、北幫炮臺,調轉炮臺攻擊北洋水師。北洋水師在陸上炮臺和日軍聯合艦隊的圍攻下,傷亡慘重。馬格祿不思抵抗,卻與一幫洋員逼迫丁汝昌投降日軍,遭到了丁汝昌的嚴詞拒絕。

2月12日晚,丁汝昌見大勢已去,吞食鴉片自盡,時年59歲。馬格祿立即與英國人泰萊、美國人浩威、德國人瑞乃爾相勾結,唆使威海衛水陸營務處提調牛昶昞假冒丁汝昌的名義,向日軍投降。

李鴻章花費300兩銀子月薪請來的北洋水師總教習,成了投降急先鋒,這是他所未能預料的吧?

【參考資料:《大清海軍的落日輝煌》《琅威理》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