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随叫随到!在南宁,不少人遭遇网约车“打车难”

不再随叫随到!在南宁,不少人遭遇网约车“打车难”

从2017年开始,南宁市在全区率先对网约车设定准入条件。如今,南宁市网约车准入条件又将上升为地方法规和规章。

目前越来越细化的行业监管,对网约车的“新生态”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乘客在网约车使用方面,是更方便了还是有待改进?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1

几十家汽车服务公司与平台合作


5月5日,南宁市交通运输局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南宁市已有10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经营许可证,已发出网约车驾驶员证1.8万多张,取得运输证的车辆数量为8675辆。

在取得的驾驶员证和运输证方面,滴滴出行平台都占了绝大多数,数量分别达到1.2万人和7562辆。


不再随叫随到!在南宁,不少人遭遇网约车“打车难”


▲2017年7月,南宁首批参加网约车驾驶员资格考试的司机在进行机试。

记者发现,相比两年多以前,南宁网约车出现的最大变化是运营模式。目前,挂靠在跟平台有合作关系的汽车服务公司名下,已成为网约车运营的主流模式。

网约车司机魏先生说:

不管哪个平台,现在南宁网约车的运营模式基本都是这种。

以滴滴来说,南宁有二三十家汽车服务公司跟他们合作,通过卖车、租车的方式向司机提供车辆。作为司机的管理者,滴滴会按司机收入的3%给这些公司分提成。


2

市民称打网约车等待时间变长


住在古城建政路口的刘女士:

网约车一直是她的出行首选。但如今叫网约车,即使非上下班高峰期,也经常要等上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才有响应。


经常上夜班的陆女士:

现在高峰期打网约车,没有刚开始那么容易了,特别是下雨天和晚上,很难约车。


经常打车的市民雷女士:

在任何地点叫车,都有不同程度的排队等待或派单车辆距离较远的情况。


不再随叫随到!在南宁,不少人遭遇网约车“打车难”


3

建议:希望部门创新监管


市民杨女士:

有时候选择网约拼车,行驶路线必须按平台内置导航的路线走,遇上堵车的话就很不方便。

她认为,在立法的时候能否明确,网约车应该根据乘客意愿选择合理路线,不得绕道行驶。


市民刘女士:

一些机场、火车站以及热门景点门口,是叫车排队的“集中地”,但却很难看到网约车的身影。希望监管部门创新监管,满足公众需要,比如通过建立动态监测协调机制,对热门乘车地点进行车辆调控,同时设置网约车上下车点,方便乘客,也避免司机被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