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想写作业只想看手机,我该怎么办?

闻是教育


你的经历,让我想到了上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

上周末,带着晨晨去同事家去玩,同事家的明明和晨晨同龄,今年也五岁。由于两个小家伙是第一次见面,刚开始还显得挺陌生。作为大人,我们只是让两个孩子相互介绍了一下彼此,由于两个孩子年龄相仿很快就玩到了一起,原本两个孩子玩玩具玩的好好的,可是没过一会儿,明明跑过来闹着向同事要手机,玩游戏。

同事赖不住明明闹,就把手机给了明明,明明抱起手机就开始玩起了消消乐。晨晨则专注的在一旁观战。

期间,同事几次停下来喊道:“明明不要玩手机了!你已经玩好长一会儿了!和晨晨玩玩积木。”

见自己屡劝无果,同事忍不住一把将手机抢了过来。明明见手机被抢,顿时小脸涨得通红,忍不住放声哭了起来,晨晨在一旁则显得手足无措。

同事只好摇了摇头苦笑道:“这孩子,真是人来疯。”

我连忙回应道,“现在孩子都沉迷手机,晨晨在家时也时常向我和他爸吵闹着要玩手机。”

和晨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在想,孩子4、5岁的年龄,本该天真活泼向外在外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为何现在的孩子们和大人一样,都沉迷上了手机呢?无疑都是我们这些家长自己造成的。虽说长时间玩手机,对大人和孩子都不好,但是相比之下,手机对孩子的危害远比大人要大的多!


随着时代的进步,手机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更有数据显示,两岁以下幼儿使用平板电脑或手机的比例高达58%。

日常生活中,公共场合随处可见低头一族,更是有很多家长把手机当成了“带娃神器”。公交车上时常能见到一些家长带着两三岁孩子乘车时,孩子不停哭闹的场景。这个时候,家长们往往会把手机打开播放动画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原本哭泣的孩子听到手机中传出来的声音,突然安静了下来,眼角还挂着泪珠,眼睛直直地盯着手机屏幕。

虽说手机暂时解决了这些家长们的带娃的压力,但孩子过早频繁接触手机、使用时间过长可能会产生手机依赖,对身心带来多方面的损害。

孩子长时间看盯着手机屏幕,会产生视觉疲劳,久而久会导致近视。前段时间新闻就有报道:我国6岁孩子入学检测时已有5.9%的孩子近视;之后随年龄增长,15岁青少年的近视比例达78.3%。

小孩喜欢低头玩游戏,对颈椎伤害也很大,容易导致脊椎变形。长期沉迷于玩手机还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怪异,很容易诱发他们自闭症、孤独症等心理疾病。与此同时,还会出现过度依赖网络症,导致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导致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当下,很多家长开始意识到手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危害,一些家长更是采用强制的手段制止孩子玩手机,但是在孩子的哭闹下往往会败下阵脚。

我个人觉得,想要减少孩子玩手机,与大禹治水一样,疏大于堵。毕竟,在孩子已经得知手机很“好玩”时,家长们如果直接制止孩子玩手机,这对孩子而言无疑是痛苦的,他们会用他们那聪明的小脑袋想尽一切办法或是哭或是闹吵着向父母要手机。

首先,家长需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言一行会不经意间被模仿。如果父母日常生活中手机不离手,经常当着孩子面前玩手机,那孩子也自然也想玩,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尽量减少手机的使用频率。

其次,制定使用规则。孩子由于年纪小缺乏自制力,往往玩起手机很忘我停不下来。家长应该提前与孩子制定使用规则,每天什么时候可以玩多久,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就不可以再玩。

再次,转移孩子注意力。家长在家可多跟孩子做一些有益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事情,比如跟孩子一起拼积木,给孩子读绘本等。孩子忙起来,就想不起来要玩手机啦!

最后,多让孩子外出玩耍。孩子的天性就是爱自由自在地玩,家长可以适当鼓励并放手让孩子外出和同伴玩耍,主要保证在安全的前提下,都可以让孩子随意地玩。这样不但让孩子和同伴有互相交流的机会,减少玩手机,还会对到长大后走进社会也会有很多的好处。


宝镓教育


我曾经也为孩子玩手机苦恼了很久,后来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对我的两个孩子来说,效果还可以。现在把我的方法写出来,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给孩子们灌输一个概念:手机玩多了对眼睛不好,早早的眼晴就近视了,要做手术、受很大的罪不说,也看不清爸爸妈妈,戴眼镜的话,在生活中有很多的不方便。

这个概念是平时就要给孩子们灌输的,然后开始具体行动。

首先就是手机上密码,让孩子打不开手机。

下一步就是安排孩子看手机的具体时间。比如我家孩子,就是每个星期,星期五晚上和星期六晚上能看手机,而且星期六要把整个周末的作业写完才能看。作业写不完周六晚上不能看。

具体看手机的时间也有规定:上了一个星期学了,周五晚上两个小时,晚上九点一定要睡觉的,手机看到八点半。如果八点半没看够两个小时,差多少,周六补上。周六晚上看一个小时。

周日白天出去玩,晚上把这个星期学的东西大概过一遍,主要是孩子学的不足的地方,就是她自己觉得有难度的地方,重点讲。然后收拾好东西,准备第二天上学。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时间比较充分,睡觉之前给孩子讲两三个故事。看具体情况。

平时的其他时间,不看手机。我的两个孩子现在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安排了。


小草的春天0000


我是一名政法部门工作者,而我爱人是一名中学老师。想通过预防青少年犯罪的角度,从平常工作的接触来谈谈手机的危害,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呈现低龄化、重复化、群体化等特点,其背后的原因除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的不完整性和不稳定性等,主要包括:父母不管(溺爱)、留守儿童、离异家庭等等,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得忽视的原因:过早地接触手机等电子产品。

一、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

1.覆盖面广。目前县城学生80%都有自己的手机,有的甚至还不止1部手机。

2.无节制手机的用途。除了用来通话以外,对于学生来说它可能还有更重要的用途:沉迷游戏、网上交友、一些娱乐节目,甚至一些色情、不健康的视频等。这往往不仅仅导致学生耗费精力和金钱(游戏装备),更有让学生从小就树立长大要当明星的想法,游戏人生,无心学习,而这种行为常常无人、无部门监管,危害极大。

3.易引发问题学生。如今青少年犯罪逐渐低龄化,孩子使用手机需要很多金钱和精力,孩子根本无心上学,上课不认真。金钱方面家长不给,孩子可能会去偷去抢,长此以往,容易走向犯罪的道路。最近很多例子,家长批评孩子几句,孩子便跳楼自杀,或者去伤害别人。

二、学校管理的难度:

1.最明显的感觉就是:“雄孩子、熊老师”。为什么说雄孩子?前面我提到,孩子过早地接触网络而无人监管,往往接触很多不健康的东西。耗精力、耗金钱,导致小孩与老师、与家长的关系不佳,造成孩子似乎很“雄”。为什么说熊老师?学校在校无节制的使用手机,不是老师或者学校不想管,而是不敢管。管了,一旦学生出现什么异常情况,受罚的总是老师。现在教育部门不允许老师使用惩戒手段。造成家长不管、老师不敢管的困扰。

2.家长认知不到位。家长总认为教育孩子侧重的学校,是学校的事情。对孩子活动、对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也是主要的原因。换句话说,自己不管、还不让学校管。

三、关于学生手机使用的建议

1. 家长方面:一是要多陪孩子,防止因孤独、无聊而玩手机的现象,可以多陪孩子聊天、亲子游戏;二是要树立榜样,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少玩手机;三是多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像舞蹈之类的,充实孩子的业余时间;四是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防止沉迷。五是千万别过早给孩子买手机,可以用电话手表代替联系。

2.政府方面:a.文化部门要予以网络监管,对网络不健康的、三观不正的予以打击、取缔。b:政府层面给予教师适当的惩戒权,管理权,让老师无后顾之忧。

3.学校方面:a.学校入校应将手机交由学校保管,需要打电话时再申请老师归还。我们这边有几所学校就做的很好,星期一入校,手机全部锁在固定的柜子里,星期五放学归还。期间需要打电话的,每个班级都安装一部座机,由老师控制。

b.加强学生的教育。多开展警示教育,开展法庭旁听等活动,经常性地开展法治课堂,法治知识竞赛、请政法部门人员上德育课。

c.建立推行“问题学生矫正班”。类似攻读学校,将问题少年统一管理、考核。考核合格后可以回归原班级学习。

总之,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手机仅仅是一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阿毛兜滴哩哒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产品早已走进千家万户,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上到六七十岁的老人,下到五六岁的孩子都是人手一部手机,互联网这么发达,不可避免沉迷于里面,尤其孩子更是如此。既然躲不开,不如直接正视,孩子为什么会沉迷网络,我们该如何引导?

很多父母在还在上小学低年级还可以用强势的手段压着孩子不让玩,严格控制着,孩子小,还不知道反抗,等还在上到四五年级之后,跟孩子发生口角,矛盾,争执的是估计没少发生。结果是,还在学习不仅没有学好,而且与父母的关系也越来越差。

有的父母直接强制性的拿走手机,或者直接把家里的网给断掉,这种简单粗标的做法,确实能意识让孩子不能使用手机,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即使写作业也是应付式的完成任务,也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不是我们拿走孩子手机,掐断网络就能够完全解决的,网络信息就像空气一样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与其严防死守,不如理性思考,如何帮孩子理性解决问题,合理使用手机。

1,与孩子与法三章,犯规要有惩罚。

家长可以抽十分钟制定一个手机使用守则,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和地方。比如,一天手机使用不得超过一小时,必须在作业完成以后,目标具体明确,便于量化。

2,理性沟通,为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

游戏的世界,也可以视为孩子封闭而自我选择的另一个世界,孩子选择封闭和沉迷的,可能是因亲自之间的非理性沟通。父母如果长期忽视孩子或者是看不见孩子的努力与长处,经常打压,贬低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决定事无巨细的横加阻拦,不肯听孩子的心声,那么孩子就会慢慢关上与父母沟通的大门,并陷入自卑,低价值的心理旋涡。多鼓励孩子,看见并认可孩子的长处,做孩子身后第一个为他鼓掌的人,发自内心的欣赏孩子,并让他知道,这些都是走进还在内心的重要步骤和方法。只要与孩子能像朋友一样的关系,尊重他,理解他,你给的建议与意见孩子才愿意听。

3,家长以身作则

父母上完一天班回到家也想放松一下,躺在沙发玩手机,孩子一天上完课也是满心疲惫,也想要一个可以放松的时间来调节一下。父母如果在孩子前面完后手机一边催着孩子去写作业,还在也会觉得不公平。家长也不要用我是大人,你是学生,学生的目的就是学习这样的大道理去搪塞孩子,现在还在道理都懂,这是需要的是一个痛得他的人。

关于教育孩子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为人父母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果你有什么看法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和交流。


枫叶馨蓝


首先看你的孩子多大了,如果上小学还可以引导教育,采用宽松政策。和孩子达成一个协议放学回来可以玩二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到时间后主动放下手机去写作业,如果能做到父母要夸张的给予奖励表扬,如果没做到或者延长了写作业时间就接受惩罚(惩罚规则可以问孩子)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时间观念也可以让孩子写作业。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大了,到了初中高中时期了,这个时候进入叛逆期了我感觉就不好管了。你说轻了他不听,你说重了他比你还横,你只能祈求老天保佑他良心发现吧,如果你还有点权威那就快刀斩乱麻没收了孩子手机是最简单有效的。

实在管不了让他住校吧,我们这住校的孩子一个月放假两天,他就是两天都玩比天天玩强。


爱唠叨的mum


现在大多数家庭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都是一样。亲朋相聚,街谈巷议,只要家里有读书的,话题一致,孩子不想学习,玩手机不分时间和地点。据我观察,从初中三年级到高中各年级的学生,比初中二年级以下的学生要好的多。因为他们年龄大些,知道自己压力大,所以自制力很强。那么,谈到读小学和七年级,八年级的孩子,说话天真,想法幼稚,做些事往往也荒唐。我们要根据各自家庭孩子的特点,加以引导。比如,看孩子除看手机之外,还有什么其它的兴趣,爱好。家长要向孩子许诺,针对具备的兴趣,爱好,或者做作业,等。慢慢转移,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待到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成绩有所提高,也就有了信心。以上只是点滴建议,请各位家长在生活中逐渐积累。


用户1143162655340


肯定是找原因,再解决。

1,家庭学习气氛怎样?如果大人都在看手机,小孩在写作业。那小孩肯定觉得不公平,为什么你们可以看手机,我不行。建议小孩写作业时,家长别在他旁边玩手机。

2,找出不喜欢写作业的原因,会不会是太难,小孩不知道怎么下笔。家长可以引导小孩开始写。

3,不要一直口头催促:快写作业,不许看手机。说多了,小孩更把家长话当耳边风。家长要适时少说话,直接行动,拿出书看,不玩手机,孩子自然也会照做。久了也就养成写作业习惯了。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以身作则,比简单打骂有效多了。



小满育儿


当年我上学,不想写作业,只想玩游戏,老师就给我说,你考上大学,可以天天玩游戏,想玩多久就玩多久,想不上课都可以。然后我就好好学习,大学玩了4年


橘子猫吐泡泡


做家长的自己也要控制住在孩子面前尽量不玩手机,如果好好和他说不听的话,就让他不用写了,老师批评一顿比我们家长批评效果更好。或者可以和他商量玩十分钟就开始作业。


叶叶子919


作为父母,我深感遗憾的告诉你,你没有看到你自己的问题,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