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专注呢?

吉公久2018


如何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专注呢?其实,秘诀就藏在我们日常的生活细节中。

1、不要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家长给孩子买了很多的玩具,可是孩子往往是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

其实,太多的玩具只会让孩子注意力涣散。

2、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质不同的事情上面,会严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

尤其是孩子的注意力正在发展过程中,同时进行多件事情,会损害注意的有效集中。

所以,哪怕当孩子玩儿玩具的时候,也要关掉电视机,做作业的时候,不要放音乐。

3、饭其实可以晚点吃

很多孩子读书读到很忘情的时候,或者做手工做到关键的时候,如果家长做好了饭,就会大呼小叫地呵斥:就不能先吃了饭再弄?


其实,人的思维有时打断了,就很难再衔接。就是成年人,在写文章,或者思考某个案例,需要集中动脑的时候,如果被打断,都很难灵感再现,更别说孩子了。

如果总是打断孩子,而且还总是因此呵斥孩子,那么孩子就很难有个连续思考的习惯,或者是在做着功课的时候,时常会用一只耳朵听着家长是不是在叫自己。

4、看电视的专注不算专注

很多家长说:“我家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特认真的看电视,别人说什么他都听不见。可是上课就坐不住。”

这不矛盾,正是因为看电视太专注了,所以,做其他事就无法专注了。

电视节目是丰富多彩的,孩子应接不暇,他当然是爱看的。

但是,看电视是直观接受外界传递给他的视觉反应,不需要他用大脑思考的。他只是专注的用眼睛看,并没有专注的用脑子思考。

看电视和读书是不一样的。读书,书在那里不动,孩子要看,要思考,可以想象更多画面。

但电视完全是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画面直接传递到人的视觉里的,整天看电视的成年人和整天看书的成年人其实也是文化水平不一样的。

所以,看电视的专注绝对不算专注力,反而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培养。

5、出门之前提前告诉孩子

孩子正在玩着玩具或看着书,而爸爸妈妈准备出门了,应该要提前告诉孩子一句“玩完这个,我们就要出去了”。

不要轻易以大人的事情更重要为理由而打断孩子的专注力,给孩子一个准备的时间,让其知道下一步将要做什么。

6、营造一个有利的家庭学习环境

这一点非常重要!

孩子的书桌上,只能放有书本等相应的学习用品,不可摆放玩具、食品,文具要简洁。

孩子们都喜欢颜色鲜艳、图案精美、功能多样的铅笔盒,功能则应该越简单越好,铅笔和橡皮也要造型简单,功能单一,避免孩子把它们当作玩具来玩。

孩子的书房也要收拾得简洁明快,幼年的玩具要收起来,不要放在显眼的地方。

孩子学习的时候,更不能有电视机、电话等声音干扰。父母也尽可能不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大声干扰。

此外,室内的光线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光线柔和适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7、不需要帮忙时别帮倒忙

孩子在专心地琢磨着如何打开瓶盖,这时一旁的家长看不过去了,说了句“我来帮你吧”。

这位自以为是的家长真是在帮孩子的倒忙,如此的“好心”,不但不会让孩子真正学会如何打开瓶盖(缺少自己的动手与钻研),而且还会打断孩子的专注力。

8、父母耐心很重要

孩子是否能专注,和父母的关系极为重要。

和睦的家庭,孩子相对专注力就高。夫妻两个经常吵吵闹闹的家庭,孩子就容易心猿意马。

另外,急性子的大人不在少数,虽然本意是想让做事效率更高,但如果大人常常焦躁,孩子耳濡目染,在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先发一通脾气再说,而不是耐心去解决。

父母脾气暴躁的,孩子就容易紧张惶恐,不容易集中精神,而父母性格宽和,有耐心的,孩子就心态平和,比较专注。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智商差距真的不大,大就大在父母如何培养。


多特儿童专注力


孩子专注力不好是很多家长都很苦恼的一个问题,但是很多家长不知道的是,破坏孩子专注力的的最大元凶恰恰是父母过分的关心和不经意间的打扰。

过分的关心却成了破坏孩子专注力最大的杀手

前几天带孩子去书店,旁边一个妈妈带着6、7岁的女儿在看书。也许是站着累了,这个小女孩就直接坐在了地上。她妈妈看见了之后立刻上来说:“我的小宝贝呀,地上那么凉,怎么可以坐在地上呢,可千万别着凉了”,就把小女孩拉了起来。

小女孩站起来刚看了一会书,妈妈又走上跟前,掏出包里的小蛋糕说:“宝宝,饿了吧,先吃点东西吧”,孩子估计还没饿,摇了摇手说不用,结果那位妈妈还是不罢休,继续掏出水杯说:“不吃东西,那来喝点水吧,不喝水的话是不行的……”小女孩不耐烦地接过水喝了几口。

喝完水后,小女孩把手上的书放回了原处,又拿了几本,翻来翻去又随手放了回去,然后就到处乱逛去了。逛了一会后大概是无聊了,小女孩又回到这边拿着一本漫画书趴在地上看了起来,一会儿她妈妈看见了之后又走过来说:“都说地上凉,不要趴在地上,等会着凉了怎么办”。把小女孩拉起来后继续发难:“怎么看这本呀,这些字这么小,对眼睛不好,换一本吧?”

……

全程下来这位妈妈一直在打断孩子,在妈妈的“关心”下,小女孩估计连一个完整的故事都没有看下来。这位妈妈关心小女孩没错,但是她不知道的是,这份关心已经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由这位小女孩一会看看这本书,一会翻翻那本书的表现来看这位小女孩的专注力并不好,这很明显和她妈妈平时对她的过分关心有关。

不打扰其实就是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专注力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就像孩子吃奶时的专注劲一样,只是在后来的成长中不断地受到干扰被破坏了而已。而我们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别打扰。

孩子在很专注地玩玩具,观察小昆虫或很投入做一件事时,其实就是宝宝在培养自己专注力的最佳时机。但是身边的大人总是在不断地在干扰他们这种专心的行为。比如说,宝宝在很投入地玩玩具时,你总是走过来问孩子渴不渴、饿不饿,要不要喝点或吃点东西;孩子在很认真地看书的时候,你总是在不断地纠正他的坐姿……其实这种打扰已经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有一次跟个朋友去做头发,朋友带着她的女儿,期间大概有两三个小时。但是让我非常惊讶的是,在这两三个小时里,朋友的女儿一直安安静静地在玩她自己带来的玩具,除了偶尔抬头来喝喝水外,全程不哭不闹。这专注力实在是令人佩服。

做完头发后,陪着朋友带着她女儿去附近的游乐场玩,小女孩玩的非常开心,一会儿就看到她满头大汗了。我提醒朋友,是不是应该让孩子喝点水,檫下汗什么的。朋友却一脸淡定地跟我说:”不用管她,就让她玩吧”。我不禁发出疑问:“你真的是孩子的亲妈吗?”看着我一脸质疑的样子,朋友说:“现在真是孩子培养专注力的最佳时机,如果我一直打扰她的话,会破坏她的专注力”。听到这,才恍然大悟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就可以做到专注力这么好,原来是父母从不以关心的名头去打扰她。

很多父母总是说自家孩子不专心,坐不住,做作业时总是三心二意,心不在焉,老师总是反映孩子上课时东张西望,开小差,就连玩玩具也总是一会玩玩这个,一会玩玩那个的。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孩子受到的干扰太多了,从而破坏了他们的专注力。现在的大人总是会不自觉地通过语言和行动去对孩子进行关心,而这种关心恰恰就是破坏孩子专注力的最大杀手。

当孩子在投入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时,其实就是在培养自己的专注力,而这时候,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千万别去打扰他。


孩教圈


【我是”因为是麻麻“八年幼教一线工作者,我手写我心。育儿路上你并不孤单,欢迎关注!】

孩子的专注需要培养、保护和陪伴。

孩子的专注力需要培养

首先,孩子的专注力是很短的,我们需要在他最专注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情。

一次只玩一个玩具

如果把所有玩具都拿出来,会场面混乱,孩子更是不知道要玩哪个,只会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当选择很少的时候,他会自己细心的去研究,观察玩具的结构和玩法。

孩子的专注力需要保护

当孩子在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要营造安静的环境

比如把太大声的音响关小,走路小声点,尽量做到不打扰孩子。

切好的水果待会再给他,很多时候,家长没有观察到孩子在干什么,就贸然打断,却不知多少宝贵的瞬间就这样夭折了。

孩子的专注力需要陪伴

当家长很认真的在工作的时候,孩子也会在旁边安静的看书。

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陪伴和榜样的力量。

做到这三点,相信孩子的专注力一定会大大提高。

你觉得呢?希望我们都能在日常生活多多实践与反思,育儿路上我们一起进步!


因为是麻麻


无疑,我们都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的注意力能随时集中起来,非常专注地看着某件物品或处理某些事情,并且能按照我们事先确定的目标,对这一动作进行反复的联系。

1、孩子专注力是有差异的

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孩子重复动作的次数是有差别的,这一个孩子可以将同一动作重复20次,那一个孩子则重复40次。促使孩子做出类似表现的原因,来自内部的原始冲动,即类似于人类在精神饥饿时保留的相应的模糊却坚定的意识一样。

这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打开孩子专注力之门的关键钥匙。

2、孩子天然会“专注力不足”

注意力的不稳定性是孩子的特征,他们会被自己所看到的每样东西吸引,其注意力将不断地从一个物品转移到另一个物品上,也就是说,他难以将其固定于某一物品上。

对一个人来说,如果仅仅任其天性行事,他永远没有能力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只会任凭自己的好奇心驱使,不断使注意力从一个物体向另一个物体转移。

3、专注力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阶段

美国Loyola大学的婴儿和儿童早期认知实验室(Infant & Early Childhood Cognition Lab)曾经做过一个的实验,在宝宝2岁半的时候,平均可以专心玩一个玩具的时间大约是在4分钟左右,而到了4岁,这个平均值则会增长到10分钟左右。

需要提醒的是,每个宝宝的发展情况都是不同的,这种统计的数字仅供参考,千万别拿着这个标准当模板,看孩子到底是不是“达标”

4、专注力的培养做好一点就够了

如果你认为需要加强孩子的专注性,那么你可以尝试努力减少外界对于他的打扰(包括你自己),营造一个简约有条理的环境。

孩子从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开始,整个世界所呈现在他们眼前的一切新奇的、令人兴奋的事物都是他们将要去探索的新机遇。如果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他更多独立自主的时间,他们会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正身处的环境,专注地去探索新的玩具和事物。

这种安静的、不被打扰的玩耍时间,是他们培养专注力非常重要的机会。

最后,对孩子最好的陪伴方式是——我在你身边,却不打扰你。

如果希望孩子从小就学会专注,那就给他创造一个独立空间让他去感受和接触事物吧!


Halo~这里是咘咘岛,如果你想要创造一个有助于孩子自我训练,并帮助他寻求自我发展的空间环境,关注我们就对啦,biu~biu~biu~!


咘咘岛


每一个孩子都有专注的天性,父母们只要留心一点观察,比如宝宝吃奶的时候,会很专心的吮吸,到开始玩玩具的时候,2、3岁的孩子能独自一个人玩很久,父母看起来却很枯燥。

一会儿说“来擦个手”,一会上前“来,吃个东西”,一会儿再说“来,有点热脱件衣服”,渐渐的孩子就会变得不耐烦,注意力开始转移。

所以,父母要明白,孩子专注力这件事,并不是上幼儿园、上小学以后才出现的,早在学龄前就应当注意,避免破坏甚至能有效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1、游戏就是孩子的工作,玩游戏就等他认真玩,画画也好做作业也好,克制住不要唠叨

学龄前的孩子玩游戏、画画、甚至是看个十来分钟的动画片,你有什么想法,或者你觉得应该这样那样弄,也忍住别插嘴。

当孩子能在一定时间专注的完成某一件事情后,你再来发表意见,而且不要吝啬夸奖,表扬他能坚持这么久做成这件事的行为,可以激励他继续做下去。

2、父母善于给孩子分阶段的任务

孩子的专注力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来说,2-3岁在十来分钟,5岁+可以长达20分钟。

尤其现在学龄儿童有很多的学习任务,是不能一次性完成的,所以父母可以事先将任务分解,一个阶段一个任务,让孩子完成。

建议平时也可以多做这样的练习,比如,15分钟的跑步、20分钟的跳绳

3、给孩子一间收拾整齐的房间,或者一张简洁干净的书桌

井然有序、干净整齐的环境,能给人一种舒适平静的感觉,书桌上除了书本,什么都没有,你会发现孩子的小动作会少很多,能更好的集中精神,久而久之会越来越专心。

4、为孩子专注力问题困扰的父母,不如从调整自己做起

身边好些为“孩子专注力差”困扰的父母,沟通观察后发现,他们自己本身性子也很急躁,时常管得很多,催促得也很多。那过于着急的教养环境,也会反映在孩子的行为模式和性格上。

所以,父母不凡先内省一下自己,调整一下生活现状,孩子不会惶惶不安,有了内心的依靠和安稳,才能专注的生活和学习。


甜甜圈伐木累


让孩子专注其实很简单

\n

1.不要给孩子太多刺激

\n

现在家长经济条件都很好,一下子给孩子买很多玩具,孩子一个还没有玩尽兴,就想玩另一个。所以,每次给孩子的玩具少一点,让他玩完一个再玩另一个。

\n

2.不要牵引孩子做你想要他做的事

\n

孩子自己本来玩的好好的,有的家长参与进来陪孩子玩,他觉得只有我俩玩,那才叫陪。所以孩子自个玩的时候,就喜欢打断孩子,让孩子玩家长想要孩子玩的东西。这样其实就是破坏孩子专注力。孩子正专注的做事情,不要再找别的事情吸引他。

\n

3.不要人为打断孩子

\n

有时候,孩子在看电视、玩游戏、看书,家长尤其是老人,为了孩子好,喜欢问孩子:吃水果吗?喝牛奶吗?看上去是为孩子好,实际上也是破坏孩子的专注力了。我就曾经听家长说:“跟我儿子说话,他像个聋子似的”其实我想说,这孩子专注力多好,他投入一个事情的时候,完全把外界的噪音屏蔽了。


\n

4.要想孩子学习专注,做好准备工作

\n

在孩子写作业之前,建议父母陪同他准备好文具。如果希望他喝水,吃东西,请在写作业前完成。一旦开始写作业之后,不要给孩子任何机会离开课桌。长期这样下去,孩子就能坐得住了。

\n

5.如果想培养孩子专注,一点点增加时间

\n

如果孩子以前专注力不行,家长可以陪同孩子锻炼。以练琴为例,刚开始孩子能坐着十分钟,一个星期后可以增加到15分钟,一个月后在往上加。一点点递进式的提高,孩子的专注力会越来越好。


\n

6.营造好的环境

\n

孩子小的时候,是很难抵挡住诱惑的,不要通过考验孩子来提高他的专注力。尽量给孩子独立空间,让孩子专心玩耍学习。如果孩子在玩耍,你在看电视,他的注意力肯定被电视吸引。家里正常的声音可以有,但不要出现突然的、爆发式的声音,这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

\n


\n

我是小慧聊育儿,如果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可以关注我,点我的头像就可以啦!


小慧聊育儿


孩子的专注力是需要训练的,就像锻炼肌肉一样。有的孩子天生比较专注,有的孩子则相反,但所有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要学习和掌握专注的技巧,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部分。孩子通常对有兴趣的东西专注,所以他们不专心也有感到无聊的成分。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的参与,要花一定的时间陪孩子练习,做事情的时候如果和家长一起做,孩子就会比较专注,这样的次数多了,他们自己做事的时候也会专注起来。

孩子做事和大人做事不同,孩子很难同时做几件事,因此让孩子做事要在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等到10岁以后,再考虑同时做几件事。

家庭环境有很多东西会让孩子分心,所以要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孩子能够专心做事。在孩子专注力训练的时候,大人不要大声说话或者看电视打电话,起码不要在一个房间内发出声响,在此期间也不要打扰孩子和瞎关心,不要做任何干扰和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事情。

如果所做的事比较复杂,就分成几个步骤,这样每个步骤完成的时间短,孩子完成起来会顺利一些,如果能够在15-30分钟内完成一件事,会更容易孩子慢慢建立起专心干事的习惯。


京虎子


“我们家的孩子除了玩游戏最专注,其他什么事情都不专注”

每次聊到孩子专注力的问题,上面的情况最能引起家长的共鸣。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玩游戏这么入迷,而学习特别没有意思呢?

这是因为,游戏的设计非常符合人类大脑需求。游戏总是在不停的给你反馈,你做的好,有很多奖励,你做的不够好,鼓励你再试一次。这些正向的反馈总是让人欲罢不能。尤其是在现实生活中极少获得鼓励和信任的孩子,游戏世界对他而言简直就如同天堂。而那些能够从学习中获得快乐的孩子,学习起来就和玩游戏一样,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学习效果越好。

所以,提高孩子专注力,可以借鉴游戏的原理。

1. 孩子在学习上有任何进步,哪怕非常微小,都最好及时给予孩子肯定。肯定可以是家长的会心一笑;肯定可以是家长的关注(孩子小小的进步家长能及时关注到,其实就是对孩子很好的鼓励);肯定可以是记功薄上的一段文字。最好不要给孩子物质和游戏时间作为奖励。这样就将学习和玩耍对立了,学习就像是苦力,而玩耍就像奖励的糖果一样甜。时间久了,孩子学习的内驱力依然不会被激发。

2.给孩子的任务清晰明确,并且符合孩子的能力。比如,家长陪孩子玩积木的时候,一下子就希望孩子能搭成一个房子一辆车什么的,但是孩子的能力可能只是把积木垒起来3块,那么这个任务就明显不符合孩子当前的能力。孩子当然受挫,玩起来爱分心。还有的家长让孩子做事情,任务不清晰。比如,叫孩子起床,一会儿出去玩。但是孩子老是磨蹭。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起床和出去玩之间的关系太弱,不能很好的明白二者的时间关系。让孩子起床,不如直接说,来“翻到妈妈这里来”,翻,一个动词,对孩子来说清晰明确,特别好执行。

3..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时候(看电视,玩电脑游戏除外)不要去打扰。其实很多孩子小时候都非常有专注力,我们家宝宝15个月,玩一盒纽扣可以玩40分钟。这个过程,我不打扰他,只是偶尔和他眼神交流一下。不叫他吃饭,不叫他喝水,不去引导他怎么玩,除非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培养专注力的好时机。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千万不要只做一个摇旗呐喊挥鞭子的家长,要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长,


子涵麻麻


孩子的专注力不需要学会,他们其实天生就是专注的,之所以长大后有差异,关键在于我们爸爸妈妈后天培养中是否尊重了孩子专注的天性,为其专注提供条件。具体而言,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充分尊重孩子的专注天性

孩子自出生伊始,他们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因此,他们会尽其所能探索和发现世界。刚出生时的几个月,孩子会常常盯着某一个人或地方看;到再大一点,他们会专注地撕纸玩儿,甚至会专注地“搞破坏”;到两三岁时会自己玩儿积木,推倒、再搭,再推倒,再搭建,乐此不疲;到动物园玩儿,他们会在某一种小动物那里驻足不前,观察很长时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其实都是专注。有时孩子专注的事情在我们大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于是便有了各种“干涉”:不能“撕纸”、不能玩泥巴,动物园里只看一种动物多浪费呀等等。有时也会以爱的名义打扰,在孩子专注画画、玩耍时,总是问:饿不饿呀?渴不渴呀?画的真漂亮呀?……岂不知,家长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恰恰是在无形中破坏了孩子的专注力。

为孩子留出充足的专注时间。

现在的小孩子太忙了,家长更是焦虑,于是孩子很多时间都被各种兴趣班和早教班占据了,使得孩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专注地做某事。所谓的专注,是指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去做某件事情。如果孩子连一段连续完整的空闲时间都没有,又何谈专注力的培养呢?仅仅依靠专注力培养的某些书籍和方法来功利的训练孩子,我个人认为不是很可取。无论是画画、玩乐高积木,还是看书,哪怕是在观察一只小虫子,都是可以投入时间专注的,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放慢脚步,给孩子一些自由的不被打扰的闲暇时间,能够自主地专注于自己的乐趣所在。

为孩子创造专注的有利条件

除了尊重和等待,家长也可以主动为孩子的专注力培养提供条件。我认为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以下几个:一是对于小宝宝而言,玩具种类每次不要太多太杂,同一时间只给其一种或两种玩具玩儿;二是充分利用亲子游戏大书,有很多充满想象力的无字大书,可以跟孩子一起玩儿找找看,例如我们曾入手了一套地板大书,里面每一页都有很多人物,大人玩起来也要找半天,孩子和爸妈一起玩,乐趣多多,又提高了专注力;三是玩儿一些提高专注力的玩具游戏,乐高就是典型。好友家的孩子五六岁,可以痴迷地玩乐高积木几个小时。

总之,对于小孩子而言,提升他们的专注力,家长更需要的是静静的旁观,耐心的等待。


龟蜗妈妈慢育儿


其实孩子天生有专注的能力,但是为什么长大后很多孩子的注意力不佳,无法专注做事呢,其实主要是跟父母不适当的打扰和干预有关。

比如孩子正在认真玩沙子,沉迷于沙子在手中的变化,而父母怕他将衣服弄脏,或是身上到处都是沙子不好清洗就阻止了孩子的游戏;当孩子在聚精会神的看一本图画书时,父母做过了教他学习上面的字......诸如此类的例子生活中还有很多。如果想让孩子保持他天生的专注能力,就请您在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时不要轻易打扰他,这样可以让孩子的专注力得到保护并且时间更长。

此外我还有一些比较具体的建议供您参考:

1、玩具不要多,一次给孩子的玩具如果超过2个以上,孩子的注意力会被分散,不易于注意力的培养。

2、少看电子产品,美国儿科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均表示孩子在2-6岁启蒙阶段每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比如手机、电脑、电视等,尤其是超过1小时,孩子不仅注意力和思维会受损,语言发展也会受到阻碍甚至退化。而0-2岁的孩子更不建议接触电子产品。

3、把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专注结合到一起培养,当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会更容易投入进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