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叫嚣要吞掉国防军时,希特勒便意识到必须要除掉此人了

德国历史上有个十分出名的词曰“盖世太保”,无论这个词代表什么,它听起来就不好惹。实际上,盖世太保指的就是纳粹的“国家秘密警察”(Geheime Staats Polizei)缩写(Gestapo)的音译。想必不少朋友对这个群体并不陌生,它几乎可以被视为二战时德国政治恐怖的代名词。提起德国秘密警察,人们总是想起海茵里希·希姆莱,这个看上去很好说话的家伙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政治投机者与恶棍。相比之下,他的前任恩斯特·罗姆则更像一个“标准”的弄权者。

当他叫嚣要吞掉国防军时,希特勒便意识到必须要除掉此人了

与在军队最基层艰难混日子、还没等上战场就被迫退役不同,罗姆在德军中有着正儿八经的职位。他曾于慕尼黑陆军第7军区参谋部任参谋职,军衔为上尉。此人与传统的德国军人不太一样,他天生魁梧又生性好斗,骨子里透着一股土匪气质。当希特勒及其党羽在慕尼黑进行秘密活动时,罗姆对其提供了强有力的庇护。罗姆由此成为希特勒最早期的臂膀之一。

1921年10月5日,罗姆的人马被命名为“冲锋队”。值得一提的是,这会儿,冲锋队还“屌丝气质”显露无疑,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在举行纳粹性质的活动时负责看场子,如果有人敢来捣乱,那么冲锋队员便会一跃而上,将对方暴揍一顿;相反,如果有其他政治组织举办活动,他们又会拉帮结伙地前去骂大街,让对方的活动难以办下去。对冲锋队而言,这已经是十分具有象征意义的“进步”了。要知道在此之前,纳粹高层还以“体育运动队”为由遮遮掩掩。

当他叫嚣要吞掉国防军时,希特勒便意识到必须要除掉此人了

1923年,德国货币疯狂贬值,越来越多看不到希望的德国人开始转投纳粹党,后者影响力在短期内提升了一个层次,这也让纳粹头目们误以为时机已到。11月8日,当希特勒在慕尼黑贝格勃劳凯啤酒馆发动政变时,罗姆带着他的手下迅速占领了位于舒恩非尔德大街的陆军办公处,结果,这个地方也成了纳粹分子在政变中占据的唯一可以被视为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目标。政变失败后,罗姆在短暂的牢狱后离开德国并加入了玻利维亚军队。在随后的6年里,罗姆混成一名中校军官,恰恰也在这段时期,德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至1929年底,希特勒已经手握600多万张选票和107个国会席位,成为当时德国国内第二大政党;作为纳粹党的武装,冲锋队人数膨胀到了可怕的50万人,一度夺走了德国国防军的风头。这就在这一时期,罗姆被请回德国,担任冲锋队参谋长。1933年1月,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而冲锋队则疯狂扩充到300万人(也有说实际人数达到450万人,号称“为国防军的20倍”)。尽管如此,纳粹党魁仍不知足,他们又暗中组建了一支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军事化武装,这便是我们所熟悉的党卫队。

当他叫嚣要吞掉国防军时,希特勒便意识到必须要除掉此人了

正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手握数百万暴徒的罗姆俨然已经走上了人生巅峰。此时的他踌躇满志,大概觉得自己腰杆硬了,开始对希特勒的“路线”提出质疑。首先,罗姆提出了一条比希特勒还要极端的掌权方式:他建议纳粹效仿苏联发动“二次革命”,对社会各阶层进行改造,一举彻底控制德国。这一建议立马遭到对方否决,希特勒认为,通过控制军队、贵族和资本家进而掌握国家大权的方式,比苏联那样的模式要好得多。两人为此争执不下,罗姆竟还因此多次当众辱骂希特勒“愚蠢”。

不仅如此,骄傲的罗姆曾叫嚣要把国防军并入冲锋队,由他统一掌管。要知道,他说出这句狂话时,兴登堡还健在呢!连希特勒都要让着这位老总统三分,罗姆却敢说出这样的话,我们不难想象场面有多尴尬。在一系列的冲突后,两人的关系开始出现裂隙。罗姆丝毫不遮掩自己的野心,他认为,只有将冲锋队从一股单纯的军事力量改造成为政治军事力量,它才能撑得起德国“革命”;罗姆可不是随便想想,他甚至做过一些尝试。

当他叫嚣要吞掉国防军时,希特勒便意识到必须要除掉此人了

正如我们刚刚所讲,罗姆想要吃掉国防军而得罪了兴登堡,这令希特勒不得不主动做出让步。1933年2月,时任德国总理的希特勒不但没有采纳罗姆哪怕是一点儿建议,反而打算将冲锋队裁员2/3并解除武装。消息一出,冲锋队高层对此感到十分紧张,也就是在这风口浪尖上,罗姆非常糊涂地做了个决定——他从国外购进大批武器分发给各冲锋队,用重机枪装备了一支规模庞大的特别警卫队。除此之外,他还集合冲锋队进行军事演习,到各处为手下官兵打气。一山不容二虎,恐怕就连对政治一窍不通的路人也能看出局势即将失控了。

1934年6月4日,希特勒与罗姆推牌,他们在总理府谈了5个小时,双方经过激烈争吵后勉强达成协议,希特勒自称这是他同他最亲密的友人达成谅解的“最后一次尝试”。希特勒给冲锋队放了一个月的长假,要求冲锋队全体队员不准穿制服,不能举行游行和演习。罗姆在休假前放了狠话:“冲锋队现在和将来都是德国的命脉。”然而当罗姆正在特格恩西湖畔的一座小城醉酒时,希特勒和他的心腹们却抢先动手了。

当他叫嚣要吞掉国防军时,希特勒便意识到必须要除掉此人了

据说,有人把罗姆要在假期后发动政变的消息报了上去,纳粹党魁们当即决定先下手为强。1934年6月30日,趁着冲锋队放假的机会,在党卫队指挥希姆莱的支持下,纳粹发动了残酷的清算,史称“长刀之夜”。整个过程快准狠,150余名冲锋队高级头目遭处决,号称300万的冲锋队甚至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此后,冲锋队的地位不断降低,直到名存实亡;历任头目一旦试图提高冲锋队地位,必受到残酷打压。

值得一提的是,在罗姆的处理问题上希特勒显得非常纠结。他不舍得杀这个老战友又不想放,最后还是派了两个喽啰将其枪决。罗姆死前依旧狂妄无比,脸上带着轻蔑的表情,裸露上身,还叫嚣“让阿道夫自己来枪毙我”。在这次清洗中到底有多少人被杀,这个数字至今也没有得到确认,希特勒在7月13日国会发言时宣布枪决了61人,其中包括19名“冲锋队高级领袖”,另有13人因“拒捕”而被杀,3人“自杀”,总共77人。德国流亡组织在巴黎出版的《清洗白皮书》中宣称有401人被杀,但只列出了16人的姓名。在1957年的慕尼黑审判中,有关材料提出的数字是“一千多人"。

当他叫嚣要吞掉国防军时,希特勒便意识到必须要除掉此人了

罗姆究竟是否真要造反,当初让纳粹党魁们当即下决定要血洗冲锋队的那份“证据”究竟有多少可信度,这已经很难考证了。不难想象的是,希特勒要做独裁者,他的身边就决不允许另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强权角色出现。也许罗姆当真只是居功自傲呢,但他的所作所为也绝对引起了希特勒的不适——罗姆死得并不冤枉,“狡兔死走狗烹”,这在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时代都适用。果然,冲锋队一倒,希特勒便丢掉了最后一点矜持,“温顺听话”的希姆莱接替了罗姆的职位,再也没有人能对这位纳粹党魁产生任何一点妨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