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自己的第一次工资吗?怎么花的?

我在街边卖早餐


第一份工资1600,当时是卖了一台分期车加上底薪第一个月一共发了这么多

拿到工资先把外账填了,因为去4s买的工装皮鞋领带这一套将近900,第一个月还借了别人钱吃饭,所以基本没剩什么

我从工作第一时间以来就不从家里拿钱,都是借同事的,同样是借钱性质不一样,不过每天借钱还钱的日子真的适合销售行业,同事就是最大的动力,因为你每时每刻都面对着债主,所以你会更认真的接待每一位进店客户,销售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也积攒了一些人脉


大辉AMOY


当时我们系助教是年薪制,一年四万新币,折合人民币二十万。因为税很低,而且大学职工个人缴交公积金有减免(学校给的部分却是顶格),所以一个月可以到手三千多块新币,超过当时新加坡的平均工资水平。

第一次拿真正意义上的工资当然爽啦。在这之前虽然一直白吃白拿白上学,但金额相对较低。比如本科时一个月到手生活费加补贴是八百块,衣食住行刚够用。研究生奖学金是每月一千五。后来申请额外津贴加到了两千。一工作收入多了70%,而环境几乎没怎么变,多好!

当时开销大头也就是房租了。2002年那会儿新加坡房租水平不高的,学校附近合租一整套公寓每月是1500元,摊到个人就三五百块。学校里吃饭又比外面便宜,一顿三五块足够了。再加上出行和娱乐开销,每个月花一千块新币差不多。

那多出来的钱咋办呢?当时正好失恋空窗期,无聊空虚之余经常找朋友去打桌球,特别是每周五晚上可以从六七点打到凌晨。打完球再去吃夜宵。周六则跑学校操场上跟人打篮球,也是打到球场熄灯然后又去吃夜宵。因为手头比穷学生宽裕,很多时候都是我买单。

另外那时候留学生中的一些人自发搞了个网站,线下又慢慢形成了固定的社团。我和另一个哥们儿本来只是普通网友,后来慷慨解囊隔三差五的请社团成员聚会,增进了友谊,还被授予了“福利部长”的荣誉称号。后来参与的越来越深入了,几年后我牵头召集了多个元老级人物集体申请正式成立了社团,可以公开招募会员的那种,解决了多年来的身份合法性问题。

那时候也没想那么多,该花的花该用的用,用不完的丢银行账户里也没空理财。直到多年后结婚然后回国安顿,才把钱取了想办法弄回国内然后凑钱在上海买了套房,作为我们自己安顿的小窝,一转眼都快十一年了。


江南渔夫


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参加工作的,从学校毕业分配到乡下银行一个机构网点上班,拿到第一个月工资的时候,我很兴奋,我心里感叹到终于不需要父母养我了,我能够自立了。

我记得当时领工资是45元,我领取工资之后,将25元通过邮局寄给我爸爸妈妈了,让他们补贴家用,我家里当时有三个弟弟都在读书。

那时候虽然工资低,但钱还是比较值钱的。我记得当时一个月食堂只需12月生活费,还吃得很好。然后就花上两三块钱买点日用生活用品。

加上我爱交朋结友,来我工作过的地方看我的朋友不少,所以每个月的工资除给了家里一部分,都不够花的。


开伟观察


五块钱的津贴,买了洗漱用品,剩下的存银行了,可能现在年轻人觉得不可思议……


云壑听泉


我记的第一次发工资是在1959年4月中旬当時我们学徒工每月工资十七元整,我在财务科领了钱后给师傅花了二角钱买了一合烟斗牌香烟,到门口的百货店花了一元五角三分买了一个扩瓷带盖的茶缸子。所剩的钱都交给了父親。这芼账就这么简单。


40后123



鲁缓


06年,第一份工作发了800,记得很清楚,9.30号发的,然后国庆节去了外地见了个网友,然后就花完了!


古玩经纪人东歌


第一份工资不是很多还是很喜悦的,一大半给父母作为生活费,余下的自已买点日常用品。


吉祥快乐一家6


我第一次工资都打家了,我没舍得花


用户4489998131321孙


买了点老妈的东西,余下就日常开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