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央媒探訪一庫清水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淅川:央媒探訪一庫清水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位於北京海淀的團城湖調節池,是北京市的飲用水水源地之一,每天有源源不斷的清水匯入湖中。“問渠哪得清如許”,沿著連接團城湖調節池的一條長渠向南溯源1200多公里,便到了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九重鎮,循著隆隆的水聲望去,一渠清水穿過閘門,沿著乾渠一路向北,這裡就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龍頭”——渠首。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截至今年2月底,已經累計向沿線地區輸送了優質丹江水200餘億立方米,相當於1400多個西湖的水量。通水4年多來,佔庫區面積近一半的南陽市把工作重心轉移到“保水質、護運行”上來,目前,丹江口庫區水質穩定保持在二類以上標準。

淅川:央媒探訪一庫清水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清如許”的背後,是沿庫區各地方為確保水質所做的努力。在渠首所在地淅川縣九重鎮,當地政府加大宣傳,提倡農民使用有機肥,禁止化肥尤其是氮肥、磷肥的使用,最大限度減少農業面源汙染,確保水質達標。

淅川縣九重鎮環保和“保水質、護運行”負責人候敬賢表示,“為了確保一渠清水永續北送,尤其像我們九重鎮,大面積減少面源汙染,具體的措施是,農村提倡使用有機肥,不能使用化肥,尤其是不能使用氮肥、磷肥,盡最大可能減少面源汙染。我們九重鎮這個水質,到目前一直是一類水質,空氣質量基本上都是優,這就確保了京津冀人民吃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為確保庫區水質安全,南陽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水源區共有12大類300萬畝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通過省級認定;南陽市先後關閉、取締、搬遷養殖戶1500家,整改、關停了多家汙染企業;政府投入資金近5億元,幫助企業轉產、職工轉業、漁民上岸;在匯水區3縣建成60個汙水垃圾處理設施。

淅川:央媒探訪一庫清水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與此同時,散佈在庫區及乾渠周邊2000餘人的專業護水打撈隊伍也在不停地作業,打撈水裡的雜物,確保水源質量。打撈隊隊員賈國衡對記者說,“我們感覺打撈的這個水面,比平時如果沒有人維護的話要乾淨很多,看到遊客們對我們這裡的讚賞,說這裡的水真乾淨、真好,心裡很高興。想著我們默默地把這個水質保護好,他們可以喝到放心的水,我們心裡也很高興,這個工作看似很枯燥,但是為了人們吃上乾淨放心的水,我們辛苦點也是值得的。”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連接了水源地和北京,惠及沿線地區5300多萬人民。作為佔庫區面積近一半的南陽市“以水為媒”,積極推進京宛協作,北京市的朝陽、順義、延慶、西城4個結對區與南陽市淅川、西峽、內鄉、鄧州3縣1市實行了結對幫扶。北京市每年拿出2.5億元資金用於支援對口協作工作,在水質保護、生態農業、社會事業等領域的協作上進行了深度對接,為一渠清水永續北送提供了堅實保障。

淅川:央媒探訪一庫清水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