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反对花200亿美元建大型对撞机,几个院士说杨胡说,大型对撞机应不应该建呢?

沪宁高铁


我国有计划建造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这个粒子加速器将超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而对于是否建造CEPC,中科院院士对此意见并不一致,以杨振宁为代表的院士并不支持现在建造CEPC。那么,为什么杨振宁会对我国现在建造新一代对撞机持反对态度呢?

虽然杨振宁已经不在物理学研究的第一线,但作为当今世界成就最高的物理学家,他的观点是值得人们的借鉴。关于反对理由,杨振宁曾经专门撰文列举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建造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需要花一大笔钱,按照美国和欧洲当年建造粒子加速器的经验,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需要200亿美元资金。虽然这个项目可能有其他国家参与投资,但大头肯定是在中国这边。

第二,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之后,还需要不断的维护,这个费用将会是无底洞。当年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投资远超预算。新一代的大型对撞机就像资金黑洞一样不断吞噬科研经费,挤压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另外,我国在教育和环保等很多领域也急需加大资金投入,把建造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资金用在民生方面更适合当前阶段的中国。

第三,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不一定会产生对等的价值。在大型强子对撞机找到希格斯玻色子之后,现代物理学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获得重大突破。没有更加有效理论的指导,即使是更加强大的粒子加速器也难以取得重大发现。

但需要明确的是,杨振宁只是反对我国现在建造大型对撞机。等到未来条件适合之时,杨振宁是赞成我国建造大型对撞机的。因为从目前来看,物理学的未来应该是在粒子加速器中,更加大型的对撞机肯定是要建的。人类只有更加深入了解物质结构,才能更加了解宇宙的本质。


火星一号


杨振宁院士反对建造大型对撞机的几个理由。

1、大型对撞机耗资巨大,其投入要超过1000亿人民币,美国SSC对撞机在投入近80亿美金后由于各种原因下马了对撞机项目,造成巨大损失。

2、中国目前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建造对撞机的经费就会占科研经费的很大一部分,势必对一些迫切的科研项目造成挤压,比如航空发动机、半导体、芯片、生物医药等等。

3、包括杨振宁在内的多数物理学家认为,通过对撞机寻找猜想中的超对称粒子无异于大海捞针,而且超对称粒子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猜想,没有任何实验依据。

4、半个多世纪以来,高能物理的成果并未对人类社会造成实在的好处,我们无法将这些成果转化成实际的促进社会发展的东西,而且在可预见的几十年中依然如此。

5、即使大型对撞机建造完成,中国依然缺少必要的运行与维护人才,必须要引进西方人才进行管理,如果有重要成果,依然也要归功于西方科学家。

6、即使没有大型对撞机,高能物理依然有许多方向值得研究,比如超弦理论。

概括一下就是,中国现在在资金、人才方面都没有充足的准备,更重要的一点是“盛宴已过”,高能物理的重要观念都已经有了,没有观念就没有研究方向,所以对撞机可预测的成果已经非常少了。

支持建造对撞机的理由

纵览杨振宁院士对于反对建造对撞机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钱的问题上,其实通过相关报道我们发现,对于美国建造SSC对撞机失败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因为资金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认为中国建造的大型对撞机CEPC耗资在1000亿人民币左右,估计最晚2050年之前可以建造完成,参考欧洲的LHC项目,总体投入并不是无底洞。

其次我认为中国的体制是非常适合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尤其是对于一些国家级项目,不仅在科研方面,对于中国社会也有很好的凝聚力。

建造大型对撞机也会对中国科技企业带来一次机遇,欧洲的大型对撞机有西门子参与建造,中国在建造大型对撞机时完全可以促进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现在看不到高能物理对现实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利益,但未必在以后不会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我国曾经因为各种原因错过几次科学技术大发展,我认为非常有必要积极抢占科学制高点。

现有探索高能物理的途径非大型对撞机莫属,大型对撞机类似于超级显微镜,对于探索物质微观结构方面必不可少,虽然我们有超级计算机用于模拟研究,但是我认为大型对撞机的实践探索依然必不可少,如果中国没有大型对撞机,有可能在基础科学上又落后西方国家一大截。

虽然我们缺少大型对撞机相关的人才,但是完全可以通过建造大型对撞机来引进人才,其必然会对我们的相关研究起到带动作用。对于科研荣誉的抢占问题,我认为荣誉都是虚无缥缈的,牢牢掌握核心成果才是关键,我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

对于大型对撞机挤占其他科研项目经费问题,我认为大型对撞机早晚都要建,晚建不如早建,中国GDP目前依然保持百分之六以上的增速,对于科研投入一定会逐步增大,而且大型对撞机并不是一次性投入,而是分成多个子项目,这也会对资金问题造成很好的缓冲作用。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科研,以目前中国网民观点,大部分都是支持建造大型对撞机,这一点也总让我联想到中国原子弹的研制过程。

感谢浏览,我是漫步的小豆子,欢迎关注。


漫步的小豆子


这个问题上支持杨振宁,若问原因,参照FAST,老美的单个大口径射电望远镜都停摆了,而我们还砸出个全球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名头。为什么老美的停摆而不去维护了,因为老美的理论跟新了,他们发现用多个小口径射电望远镜组成阵列效果发生质的提升,所以小口径射电望远镜的位置很关键,观测算法更重要。

所以,跟着别人几十年前的技术比规格大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提倡建设者也是沽名钓誉之徒,总想在科技的历史上留下的自己的什么东西。

纵观,杨振宁所提的研究其他方式进行粒子加速才是关键,说不定西方已经研究出来了,就等着中国这些华而不实的所谓这个所长那个院长之流想尽一切办法启动建设超大规模对撞机之际,西方就公布自己的最新加速器构造,而你投入无底洞的劳命伤财的费用在建造一个累赘型设备。FAST刚建好,美国就公布多阵列望远镜观测到了黑洞,我敢保证,美国的对阵列技术和FAST基本是相同时期开始建设的设施。

醒醒吧,各位所谓的所长院长。


如此飞起来


4月底,在中科院大学的讲堂里,一位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再次向杨振宁请教关于,中国现阶段建造大型粒子对撞机这件事的看法,杨振宁的态度依然是旗帜鲜明地反对。

有关注过这件事的读者应该了解,早在2016年杨振宁就已经发表文章阐述了七大反对理由,其核心观点是反对现阶段建造,因为建造大型对撞机成本高昂,超过200亿美元,应该把这笔钱用到科研回报率更高的科学领域;而以王贻芳院士为代表的中科院的科学家则认为中国现阶段应该建造,这可以为中国吸引更多国外的优秀人才,也有利于提高中国基础科学的地位。

关于是否建造对撞机这件事,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热议,许多人认为中国不差钱,几百亿美元对于中国来说只是个小数目,甚至有阴谋论者认为杨振宁在阻碍中国科学发展。

大多数读者其实并不完全了解这件事,这里就为大家细致地分析一下。

首先,什么是大型粒子对撞机?它有什么用?

简单来说,大型粒子对撞机就是将微观粒子例如质子,在巨大的环形管道内通过电磁场加速到接近光速,让微观粒子之间相互碰撞,使原本难以分割的粒子发生结构上的改变。例如用氦的原子核去撞击83号铋原子,有极小的几率使铋原子丢失4个质子,83号铋原子就变成了79号金原子,也就是黄金。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对撞机是位于瑞士的大型强子对撞机(\tLHC),它深藏于地底100米左右的深度,环形总长度接近27公里,由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物理学家共同参与实验。它的成名作是发现了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它是使基本粒子获得质量的关键,201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颁给了成功预测上帝粒子存在的科学家。

功率越大的大型对撞机能够将粒子加速到非常接近光速,这意味着粒子之间碰撞会被轰击得越碎,能观察到更多神奇的物理现象,深度探寻物质的本质。

为什么杨振宁要反对建造呢?

杨振宁认为费用过高,欧洲的大型对撞机花费了100亿美元,美国也曾建造超导超级对撞机,但因实际建造成本远超预算,最终项目停止还浪费了30亿美元,而中国准备建造的是环形周长100公里的对撞机,成本将超过200亿美元,并且很难估量。而王贻芳认为应该建造,目前已有成熟的预算体系和建造经验,已经建造的正负电子对撞机实际成本只比预算高了不到5%。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贵不贵,只有值不值,如果花200亿美元真的能给中国科学带来重大变革,那绝对是超值的。但对撞机项目属于高能物理领域,这个领域是基础科学,它探索的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揭示本质的一门学科,与人类生活没有明显关系,即便有重大成就也无法很快应用,只是为了理论的逻辑自洽和完整性做的研究。杨振宁也曾提到,过去70年来高能物理上的重大成就,并没有给人类生活带来便捷,并且未来30到50年也不会有。像航天工程和量子通信都属于很快能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应用科学,它们就不属于基础科学。

中国建造对撞机也会压缩其它科学领域的经费,不着急研究的项目投大钱,着急研究的项目经费却被压缩,并且中国的医疗、教育和养老这些民生问题都还没解决,钱应该更合理分配。

中国高能物理所的科学家数量在世界上的占比不到1%,如果中国的对撞机建成,大概率只会有10%的中国科学家,其余都是国外科学家主导,有成果也是别人的,岂不是变成了帮别人发展。要知道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可是3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一起参与的,仅靠一个国家很难独立完成。

高能物理的研究方向也应该有所转变,30年前与对撞机相关的高能物理是热门领域,而现在已经遇到了瓶颈,有人可能要说前几年不是才用对撞机发现上帝粒子吗?霍金还因此输掉了100美元。但上帝粒子是6000多人一起努力的结果,每篇论文的署名都是几千人,想要继续深入研究,需要建造一个更大的对撞机,现阶段完全没有必要为了“虚无缥缈”的理论花费大价钱。

中国可以建造对撞机,但不是现阶段。


科学薛定谔的猫


坦白说杨振宁已经90多了,不要觉得还有什么利益可以左右他的思想。对于这个阶段的他来说,如何能像牛顿,爱因斯坦一样流芳百世才是他的追求,所以其言还是很真诚的。

至于他的理由,并非说将来就不用建了,而是当下希望把这200亿美元分散到各行各业的研发中,比如我们还落后的发动机中,国产飞机都下线了,发动机却还用外国的,你说这是不是迫在眉睫。你的手机里芯片多数还是美国高通的,美国现在打击中国芯片产业,国家急不急。相对而言对撞机晚点造对你有什么影响,别看了三体就觉得会被外星人锁定,真心没那么迫切。网上反对他的人多数是不考虑国力是有限的。军费也是有限的,不然每天下水一艘航母好了。研发费也是有限的,你知道每个大学,研究所才多少研发费,200亿美元,够全国211院校多少年的前沿费用妥妥的。并且人家每条说得很清楚,建了也是给欧美的人用,获奖也是欧美人拿,出地出钱都是中国这个冤大头。上海浦东多少年前引进的磁悬浮现在也只是个观光线,如今你还觉得值得吗?超前,就意味着风险,意味着很大概率的浪费。

回头说说飞机的事,之前网上有很多批评中国每年用上亿条牛仔裤才能换回一架波音飞机。试问一架波音能养活几个人,能惠及几个人?上亿牛仔裤能养活多少人,能惠及多少人?让人口众多的国人先过上好日子,才能有更多的税收发展国力。能力有限时,先解决普世问题,再解决尖端问题。花主要力气在尖端上是风险的,溢价的,是另一种形式的穷兵黩武。对撞机同样也是,太超前了,大量尖端人才和大量国力用来证明前人的理论,却一次性消耗了,影响国运。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际延缓了军备的更新,一句”军队要忍耐”,换来了我们如今的生活。如今也该有人对该行业说一句”对撞机要忍耐”了。


隔壁老王的喵


关于建不建,扬振宁是专家,但没权威呀,所长有权有势说了算呀,这就是中国特色。美国佬及西方把干不了或失败的科研项目给中国下个套,让中国做冤大头,坐收渔利。我早在2013年就向高层建议停止一切探测宇宙的相关建设(那时正上马天眼项目,结果现在很明显十多亿打水漂,发现几个星星😂😂)为什么?因为毫无结果!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揭示了宇宙起源及奥秘——“道”是宇宙万物之源,既是“无”又不是“0”,小到无有大到无涯,无始无终无穷无尽……人类的科技手段是永远探测不了的超时空存在!完全是人的痴心妄为和虚荣心作祟!古人的伟大发现不去好好学习和继承,偏偏要自以为是地去探索“宇宙边缘”(哪有呢?),这就是现代人的愚昧和无知啊!


长相思259744364


坚决支持杨振宁院士,花国家的钱这帮鬼不心疼,让他们自己掏腰包试试,让他们像杨院士那样捐助国家试试。有这么多的钱,先帮助那些下岗的困难职工,帮助那些农村上学的孩子吧,就是真的对撞出个p有什么用,都是些基础没边没影的研究,现在知道杨院士当时为何不回国了吧,他的研究要花的美国人的钱,是基础研究,对国家不会有什么直接贡献,回来只会多花国家的钱,可现在这帮王八蛋却要花我们国家的钱,我们现在一点也不富裕,有本事去国外花别人的钱去研究。


家人健康系统


粒子物理学领域的杰出人物、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一直强烈反对在国内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的计划,而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是接替瑞士日内瓦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下图)的竞争者之一。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是CEPC的牵头单位。30年来,该研究所一直在运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CP),这是一台让中国在高能物理学领域崭露头角的小型机器。随着BECP计划在2022年关闭,研究人员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直在考虑一个继任者。2012年9月,在大型强子对撞机宣布发现希格斯粒子两个月后,IHEP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升级计划CEPC,然而,它在5年内为CEPC的概念设计工作拨款项目未能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准,但是该项目获得了约几千万用于初步研究。

随后杨振宁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文章认为中国现在不应该建造超级对撞机,主要理由如下。

  • 建设大型对撞机可能经历挫折,美国的大型对撞机建设始于1989年,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对撞机开始预算估计为30亿美元,然后增加几倍达到80亿美元,导致很多人的反对。国会被迫在1992年终止这个计划,这浪费了约30亿美元。这一经历使人们普遍认为大型对撞机正陷入无底洞。欧洲核子研究中心LHC是世界上最大的对撞机,2012年6000名物理学家用这台对撞机发现了希格斯粒子,为验证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做出了重大贡献,LHC的建设前后伴随多年,再加上建设成本等费用总共不少于100亿美元的,IHEP提出的超级对撞机预算不会少于200亿美元。

  • 在中国建造超级对撞机,虽然成本由多个国家承担,然而,中国在其中的份额将达70%。如今我国的GDP排名虽然世界第二,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太低,还有数亿农民和农民工,以及环境问题、教育、医药和健康问题等急需解决,超级对撞机建设成本奇大,应该先要解决燃眉之急,所以目前不应该考虑IHEP计划。超级对撞机的建设将大大挤占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凝聚态物理、天体物理等学科的经费。
  • 过去七十年高能量物理学的重大成就对人类生活真的有好处吗?没有。如果IHEP超级对撞机能够实现,但真的会在高能物理学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吗?绝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至少短期到中期内不会。
  • 更为重要的是,在当今高能物理学领域,中国人所占的比例不到1%-2%。超级对撞机建成后,其设计、运行及分析完成,将由90%以上的非中国人来领导或完成,即使IHEP能带来诺贝尔奖,获奖者不一定是中国人。
  • 没有建造超级对撞机,高能物理也会有未来,杨振宁认为至少有两个方向值得探索——改变加速器原理以及弦理论研究。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并不昂贵,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 一些高能物理学家希望用超级对撞机找到“超对称粒子”,从而解决这两个粒子物理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寻找超对称粒子已经有很多年了,完全是徒劳,希望利用IHEP找到超对称粒子,只是一部分高能物理学家的猜测,没有实验证据。

为什么有那么多正能量物理学家赞成建造超级对撞机呢?以下原因。

高能物理学是二战时期一个新兴的领域,这一领域7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验证了“标准模型”,使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三种基本力有了深入的认识。但仍有两大问题悬而未决——对于剩下的第四种基本力引力,仍然难以洞察;还不了解如何统一力和素质量。解决这两个问题当然是所有物理学家的愿望。

综合来看,个人认为杨振宁的理由更为充分,建设IHEP的巨大成本最好花在紧迫的社会需求上。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证实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但它没有发现新的粒子,也没有发现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的不一致性,在发现希格斯玻色子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对经济、医学、环境意义或者重大科学突破。


科学闰土


首先一句话申明观点:作为基础科学的拥护者,我觉得不仅应该建,而且必须建!

杨振宁反对中国建大型对撞机的理由:

基础科学的重要性无须多言,杨振宁先生作为高能物理的杰出科学家,反对自己的祖国建设大型电子对撞机的七大理由总结起来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钱的问题: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型电子对撞机耗费太大,会挤占其他基础科学经费。

第二、投入产出比的问题:高能物理辉煌期已过,高能物理无异于老百姓生活。

第三、现实问题:害怕主导者是外国人,探索高能物理还有其他的方向。

杨振宁先生对于反对中国建设大型对撞机的理由站在他的高度,有其现实的一面,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不应该站在道德高度去怀疑一个老科学家的谏言,应站在理性角度去分析这件涉及国家科技发展的大事。

反驳杨振宁,支持国家建设大型对撞机的理由:

第一钱的问题:必须肯定,杨振宁先生的担心有其道理,但杨振宁是科学家不是经济学家。凭借中国雄厚的工业基础,投入建设大型对撞机也会像基础建设一样,拉动中国产业升级,产业配套。所以投入建设大型对撞机从表面上看是巨大的投入,但从宏观经济层面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投入产出比的问题:首先高能物理从表面上看确实跟老百姓的生活没多大关系,但基础科学的进步会直接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现代国家间的科学竞争已经进入最本质、最核心的竞争,说白了就是基础科学的竞争,不说为了人类文明一类答空话,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在这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况且就现实而言,大型对撞机建造最早的是外国人,宏观上学术成就的取得也是外国人,不客气的说该交的学费已经交了,该跳的坑已经跳过,现在到了出具体成就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国家强势介入可以节省大量的前期投入,站在历史的肩膀上摘桃子。

同时说句狭隘的话,虽然高能物理很多成就都是公开的,但谁能保证外国人不对一些关键的信息对我们进行封锁?人家凭什么要把自己辛辛苦苦取得的成就公之于众?一旦他们取得质的进步就会对我们国家形成压倒性的科学优势。最直观的例子就是芯片技术,一旦国外通过对基础研究找到更合适的材料,将会在之后长期的历史中对中国保有不可逆转的优势。

第三、现实问题:对于害怕主导者是外国人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我国是一个主权国家,有世界上最全面、最雄厚的工业配套,怎么也轮不到外国人来主导我们的重大工程。如果有外国科学家出于科学的目的热心帮忙,帮助计划、筹建我们当然欢迎。但最终决定权在我,怎么使用在我,如何使用也在我,所以这个问题根本就不用担心。从航空到航天,从高铁到核能,国家那个重大工程受制于外国人了?

至于说高能物理探索的其他方向,请问到底是什么方向?至少目前高能物理主要的探索手段还是大型对撞机,以我们现在的国家实力有能力进行兼顾。

中国科技企业的反思,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可喜的是随着国家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了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小编注意到腾讯的CEO马化腾先生,在2018年专门发表了一份关于基础科学的演讲,并愿意拿出10亿元投入基础科学的研究。

这一方面可看做中国成功企业的觉醒,另一方面也应该看到作为科技企业而言,已经明确感受到基础科学落后于人的紧迫压力。我国的科技企业成功包括腾讯、阿里巴巴,成功的都在模式,受益于国内的市场,如果没有基础科学的支撑,这种成功实际是不可长期持续的。

要想在未来仍然能够成功,只有在基础科学领域占据主动,才能获得压倒性优势。因此综上所述,在高能物理,基础科学领域我国必须加大投入,不受干扰,投入包括大型对撞机在内的所有领域研究。

中华民族在5000年来一直站在历史潮头,引领世界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骄傲。


深度科幻


其实杨振宁当年不回来也是有原因的,看问题切忌片面,当年他即使回来了,我国的科研设施也非常落后,根本没有杨振宁可以发挥能力的地方,倒不如在美国多学几年知识,积累积累经验。而且杨振宁学习的是理论物理,回来之后也只能在大学里当一个教授,在学校里呆一辈子,还不如在美国更好的发展,功成名就再回到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且杨振宁在美国学习也没有忘记祖国,虽然没有回来,但是他一直致力于推动中美的外交发展,也正是他的努力,才让我国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有了参加国际物理会议的机会。而且年事已高的杨振宁还能坚持回到祖国培养新的人才,这种奉献精神难道不让人敬佩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