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安科技大学3位校友被中国工程院“点名”!

4月30日,中国工程院发布消息称,2019年院士增选候选人

提名工作于3月31日结束,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定,最终确定的有效候选人共531位。其中,有3位候选院士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分别是姚敏、王佟冯仲科。西安科技大学本科校友数位居全国第41位

最新!西安科技大学3位校友被中国工程院“点名”!

据悉,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额为不超过75名,最终当选名单预计将在今年12月份公布。虽然候选院士不是最终院士,但候选院士一般都是各个领域学术影响力较大贡献突出的学者,而且,他们也将是未来院士增选的后备力量。

最新!西安科技大学3位校友被中国工程院“点名”!

1.姚敏

最新!西安科技大学3位校友被中国工程院“点名”!

姚敏,男,宁夏灵武人,1987年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现西安科技大学),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神华宁煤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主任

。获国家发明专利金奖、世界煤炭转化卓越贡献奖、中国管理科学奖、自治区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作为我国煤制油化工产业的领军人物,姚敏扎根宁东20余年,先后主持和组织了8个大型现代煤制油化工项目建设与运营,并针对煤制油化工部分关键技术、装备、材料国外垄断状况和工业化、大型化难题,在大型煤气化技术研发及甲醇制丙烯、煤炭间接液化等核心技术工程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填补了多项国际、国内空白,奠定了我国在煤炭清洁转化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他率领神宁人首创了400万吨/年高温浆态床中温费托合成及油品加工成套技术,攻克了大型高温浆态床反应器设计、制造和工程技术难题——成功地完成了GSP(干煤粉气化技术)和MTP(甲醇制丙烯技术)全球首次工业化应用,其中单项工程近万个;投资178亿元的年产50万吨煤基烯烃项目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作为

全球最大的煤制丙烯项目,涵盖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煤化工技术,完成烯烃项目技改5200项,多套装置实现世界首次工业化运行;攻克了世界级装置规模、套数、系列、公用工程配置上的优化集成难关,打破传统的规模装置工程化限制和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2.王佟

最新!西安科技大学3位校友被中国工程院“点名”!

王佟,男,甘肃会宁人,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77年考入西安矿业学院(现西安科技大学)煤田地质勘探专业,2012年取得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构造地质学博士学位,2013年9月获得我国地质科学领域最高荣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2013年10月获得我国能源科技界最高荣誉——孙越崎能源大奖。现为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首席专家组组长

王佟长期坚持勘探野外一线,实施 20 多项煤炭资源勘查项目,查明煤炭资源 60 多亿吨新发现煤炭资源 30 多亿吨,完成了多项煤田地质与勘探方法研究课题,在煤炭资源勘查、煤田勘探方法体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他还担任过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印度尼西亚南加里曼丹国际合作地质勘探项目的技术负责人,带队到战乱危险的阿富汗考察与指导煤炭勘查,为我国利用国外矿产资源进行了大量探索,为我国地质工作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出版专著 7 部,发表论文 40 余篇,其中SCI、EI检索 7篇,编写了 20 多份大型勘查报告。

3.冯仲科

最新!西安科技大学3位校友被中国工程院“点名”!

冯仲科,男,甘肃灵台人,博士生导师。1979年9月—1983年7月,在西安矿业学院(现西安科技大学)测量系测绘工程专业学习。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精准林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近十余年来,冯仲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研制中国第一台测量型GPS、第一个电子角规、第一台林用视频超站仪等;发表SCI、EI、ISTP收录论文88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50余项;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计划国家级人选和“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龙江学者、泰山学者培养工程,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林业局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全国地理信息十佳杰出人才。

最新!西安科技大学3位校友被中国工程院“点名”!

多年以来,姚敏、王佟和冯仲科3位杰出校友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潜心科研,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既来源于他们自身的点滴积累,同时也离不开母校的悉心栽培。作为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西安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一直以来,学校秉承着“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4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知领、青塔、西安科技大学新闻网、中国经济网、甘肃天成传媒、CSUS景观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专委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