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裡的人要出來,單身的人想進去:愛和性,哪個更重要?

婚姻裡的人要出來,單身的人想進去:愛和性,哪個更重要?

你多久沒有性生活了?

過去的2018年,最受美國人歡迎的《大西洋月刊》曾發佈過一個調查:

美國人的性愛次數從每年的平均62次,下降到54次了。

這樣的“性愛次數降級”並不只在國外普遍

許多“青春壯年”的90後中,也開始了佛系性生活

有位女同事說,已經想不起上次和老公愛愛是什麼時候了,久到都忘記了。

一位大齡單身男性說,他不止996,甚至997,生活圍著工作打轉,有時春心蕩漾想找個onenight stand都覺得太浪費時間,會影響第二天的工作,他索性對著電腦裡的AV女神釋放躁動的心情。

還有一個小姐姐說,她和男友都在廣州,一個在從化,一個在南沙,硬是把好好的戀愛談成了柏拉圖式異地戀,於是他們成了朋友圈的點贊情侶。即使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兩個人一個刷抖音,一個玩微博,手機比兩個人的床事更誘人。

已婚夫妻抱怨無性婚姻,單身的人抱怨寂寞空虛,戀愛的情侶抱怨肉體相隔兩地。

婚姻裡的人要出來,單身的人想進去:愛和性,哪個更重要?

至於職場人士,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能保住飯碗就不錯了,都快不“飽暖”了,哪有心思去想著淫慾?

前段時間,有一句話突然火了起來,讓很多人大呼“戳心”:

“性愛最麻煩了,因為它需要兩個人的配合”。

這句話的意思很好理解:紫薇容易,但經營感情很難。

之前,很多結了婚的人覺得無性很悲催,但現在,人們甚至覺得,只要性愛最好,懶得為維護關係而付出一絲一毫。

無性不可怕,當人們開始追求沒有愛的性,才是性愛的降級,這比經濟下行、消費降級都恐怖。

美國性心理學家羅洛•梅在自己的作品《愛與意志》中講過,他在紐約接治過許多“性愛健將”,這些男士的性能力很強,可以讓女伴感覺到非常幸福。

但他們不願意戀愛,更拒絕結婚,他們只要性愛。

婚姻裡的人要出來,單身的人想進去:愛和性,哪個更重要?

一開始,這樣的選擇讓他們覺得自己很灑脫、很自由,但時間久了,他們發覺性愛也變得毫無滋味,麻木、空虛、身心俱疲,有的人甚至患上了不舉。

當年羅洛•梅接過診的案例說明,性愛降級的本質,就是人們越來越害怕承擔關係中的責任,害怕去體驗愛,害怕情感糾葛。

所以他們逃避麻煩和義務,抄了近路,那些在情和愛中能體會到的萬般滋味,他們試圖在性愛中尋找。

他們覺得,性愛才是戀愛或婚姻的終點站,既然一開始就可以到達終點,為什麼還要在途中努力呢?

然而,單純的性愛哪裡是萬能的?只有愛才能讓人成長吧。

婚姻裡的人要出來,單身的人想進去:愛和性,哪個更重要?

一次次的痛苦、失落和歷練,愛能讓人看到自己的不堪、幼稚和軟弱,然後在苦痛中走向成熟。

性愛降級的現象或許還和這十幾年持續的消費升級有關係。

曾有報告顯示,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來臨時,美國人的性愛次數變多了。

當經濟捉襟見肘、消費不斷降級時,人們迴歸情感支持,性愛變成了最經濟的娛樂活動。

消費升級時,人們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掙更多的錢來消費,投入在工作上的時間和精力更多,勢必影響親密關係;同時,越來越多的新生事物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力,能創造快樂和刺激的事情變多,性愛這種體力活兒便失寵了。

當人們都在討論“性愛降級”的話題時,必須知道,即使全世界都在逃避親密關係,也沒有人真正能離開親密關係。

婚姻裡的人要出來,單身的人想進去:愛和性,哪個更重要?

無論是工作狂、異地戀、看片狂魔還是無性夫妻,大家其實都知道,脫離了愛的性不是一種正常現象,這種“性愛降級”的背後,是人們的情感生病了。

每個人的內心裡一定都渴望著親密關係,渴望著那樣的時刻:

兩雙深情的眼睛互相凝視,兩雙臂膀互相擁抱時激情滿滿……和最愛的人在最親密的時刻裡發現另一個自己。

白頭偕老是一件奢侈而浪漫的事情,人生這條路,你想好跟誰一起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