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133节;持戒是修行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的生出来的

持戒比布施更难得,因为布施往往是身外之物,持戒是身心本体,也就是止恶行善,等于要看守着自己不能为所欲为,不能放纵无度,不能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不然那就不是持戒了。持戒反过来是牺牲自己的自由度,我们每个人都有很深沉的自我爱,爱自由,所以往往说的持戒,大家都不愿意,为什么呢?好像自由度被剥夺了一些。

成佛之道133节;持戒是修行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的生出来的

其实我们说透过持戒,反而让我们将来的路更宽更广,就如同开车跑的远,但是要遵守交通规则,总不能我要自由就不守交通规则,所以透过规则持戒是有更大的自由度,虽然有一些限制,但是那是为了更加舒畅,我们在做人处事上面也是如此;不只是看这一生这一世,还要看未来世,所以就必须要持戒。止恶行善,自净其意,这是佛法的宗要,以施舍身外之物更加殊胜。我们说施舍身外之物还算容易,要舍得自己就不容易了,越是关系到我们本身的东西,我们越难舍弃,持戒就有这个特质;因为我们的言行举止,会受到一些限制,但是这个是非常殊胜的。

成佛之道133节;持戒是修行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的生出来的

不仅是看这一生这一世的道德,然而佛法就是究竟的道德观,是从生命的来龙去脉里头所建立的究竟道德观。所谓的是戒克制自己的私欲,就像有人问,如何从第六意识中保持正见?其实持戒就是证见,这个就是通过听经闻法,才能懂得,懂得这些,我们才有机会去接受乃至执行,如果不懂,那离这些就是太遥远了,然后恶因缘会更多。懂了这些,少了将来很多的障碍,也修成了一些福业。往往学佛都是在改善自己,克制自己,尤其是我们自己的私欲;因为我们生来本身就是自私的,要放下这个姿势是不容易的,这也就是透过佛法行菩萨道,才能够达到世间和乐善生的德行。

成佛之道133节;持戒是修行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的生出来的

不偷盗,不是一时的不偷盗,而是长久肯定不偷盗,是对众生财产给予安全不侵犯的保障。不杀生也是这样,对众生的生命,给予安全不侵犯。不谢人也是对别人家庭的和乐的保障。所以这五戒是五大施舍,同样也是在修福报,并且持戒修的福报更大,都是在利他的基础上。所以五戒不仅让我们获得人生的保障,并且也是修五大施舍的福报。

成佛之道133节;持戒是修行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的生出来的

受持戒行,克制自己的私欲,要有坚毅的决心,才能有正知正见,因为我们知道善恶的重要性,其实正知正见里头就是善恶的问题,会影响到我们的业报,影响到我们的前后生,乃至影响到我们能不能从凡夫而入于圣者的境界,这些都是从善恶而来,我们往往对持戒总会觉得看有没有理由不要受戒,或者少受一些戒律,其实这并不是困难的,只要你修行到一定程度,持戒的心是自然而然的生出来,不牵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