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143节;三乘共法适合什么样的众生修行,关键在于心性

三乘共法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有解脱道,五乘共法还都是人天乘法,人天乘法还都是属于世间法,世间法我们比较熟悉;三乘共法是出世间法,是建立在五乘共法的基石上,一定要有五乘共法的基础,和世间善法的基础。如果不具备人间功德,沉沦在三恶道当中,那就是离三乘共法很遥远,所以一定要有善业的基础,才有机会踏上成佛的道路,如果连人都做不好,就会堕落三恶道,对于学佛者而言太遥远了。

成佛之道143节;三乘共法适合什么样的众生修行,关键在于心性

三乘共法的当机者,是二乘声闻缘觉,又以声闻为当机,因为声闻的特质就是解脱道,他的动机就是一种出离心,出离世间的束缚,是出世的智慧。在世间法当中,都呈现一些现象,往往在现象上思考,这些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聚,因缘离散而灭,是缘生缘灭的,所以呈现出无常的特性,因为无常,所以说诸受皆苦;也是因为苦,我们都想离苦得乐,所以生起厌离心,又能够出离,就是要从世间法解脱超越出去。其实菩萨道也是帮助众生解脱,解脱当然要透过证涅槃而得解脱,从有余涅槃到无余涅槃,再到究竟的大般涅槃,就成就了。

成佛之道143节;三乘共法适合什么样的众生修行,关键在于心性

这也就说明,佛教的特质就是要解脱。解脱道是要透过智慧,智慧的修行,也是不共于其它宗教的,这是解脱道上,非常重要的动机,这一切也是一切的因缘和合离散。从欲界、色界到无色界,欲界的苦处特多,时间一直在流逝,苦处是因缘的和合离散当中,反复上演。有这种深切的认识,才会发起厌离生死的决心,向往解脱生死的大道,如果没有这种出离心,所有的修行一切功德,都只是世间法而已,这些也是我们解脱生死的要素。修行者因根性的不同,所领悟的也不一样,不管哪一种根性,只有发出离心,都能够走上三乘共法得解脱道,也称为声闻乘法。发出离心来修出世法,根基都大不一样,

成佛之道143节;三乘共法适合什么样的众生修行,关键在于心性

统摄来说,佛陀从来不选择众生,也不会抛弃众生,所以都是来随顺听众的根基,应机说法,所以就有了三乘的差别,也就是声闻、缘觉、菩萨,菩萨也要通过三乘共法和五乘共法而达到大乘不共法。出世法不容易理解和修行,是观表象还是观因缘呢?当然有观因缘。透过因缘法,才有机会向上提升,因为我们如果执着在表相上,很容易往下堕落。菩萨要有出世的智慧,只不过菩萨的入世智慧,更深重一些,可能是菩萨道,所以三乘共法,主要是说给声闻众听的。

成佛之道143节;三乘共法适合什么样的众生修行,关键在于心性

缘觉众是无师自通,是不用禀受教法的。也就是说,缘觉众有时候没有投生到有佛法的地方,但是因为具有宿世的善根因缘,还是有机会深入佛法,透过因缘而觉悟,所以说佛陀讲三乘共法主要定听众是声闻。修行时要明白我们所处的根基是声闻还是菩萨或者是凡夫,这样就不会说佛法有大乘和小乘,只是应根基不同而讲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