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文新:信心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经济要素

钮文新:信心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经济要素

股市的大起大落,一方面是受各式各样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另一方面说明投资者对中国的经济信心还不够坚定。

上世纪80年代看过一本书叫《人为事物科学》,这本书开宗明义地告诉我们:经济规律实际是人的行为规律,《经济学》是典型的人为事物科学。这样的说法,理解不难,但如何抓住经济规律作为人为事物规律的核心去管理经济,这是我们特别需要研究并付诸实践的重要问题。

中国已经走上市场经济道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区别何在?至少可以粗略地认为:计划经济是“长官意志的经济”,而市场经济则是“公众意志的经济”。所以,市场经济管理需要把社会公众对经济前景的信心视为重要经济要素,换句话说,抓住了社会公众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就是抓住了市场经济规律的关键,就是抓住了经济规律作为人为事物规律的核心,而管理经济就是管理人,管理社会公众对经济前景的信心。

从这个角度上说,信心是一个国家的特殊经济财富。

说白一点,公众信心决定社会投资和消费,社会公众对未来经济预期越好,信心越强,就越敢于投资、敢于消费;社会公众越敢投资、越敢消费,经济就越有活力,社会财富反而会因此不断积累。所以,社会公众对经济前景信心的不断强调,这时整个经济良性循环的基础。反过来呐?一样的,但那叫恶性循环。

钮文新:信心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经济要素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国家国民的经济信心只能依靠每个人的力量汇聚成海,而且是自我实现,依赖外国人给予的信心不仅靠不住,而且难以坚定、持久。说到这里,我们看一下中国股市最近的情况,或许我们过度关注“北上资金”,甚至把它当作A股市场风向标,认为流出就是“不看好”,流入就是“看好”,于是每天统计数据,每天大肆宣扬,有这个必要吗?

实际上,按照深股通、沪股通的规则,境外投资者是在香港开设账户,然后通过券商通道直接购买A股。因此,只要是境外投资者卖出股票,钱立即回到香港账户,而这样的流入流出就如同境内投资者账户,在资金与股票之间的转化是一样的道理。目前,A股市场每日交易金额8000亿元左右,它意味着8000亿元现金变成股票,8000亿元市值的股票变成现金,在股市下跌的过程中,8000亿元交易金额当中有个几十亿元的境外投资者净卖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中国投资者和财经媒体要尽快成熟起来,要适应股市开放下的新情况,而不要自己吓唬自己,更不要被境外投资者区区数十亿资金变化而一叶障目,看不到A股市场交易量从4000亿元增长至8000亿的重大变化。还是那句话: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打造健康的中国股市,还要靠我们自己。

钮文新:信心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经济要素

当然还有经济管理者。当年有一部反映大庆石油会战的电影《创业》,里边最大的干部是李仁堂扮演的华程,他的一句“干部要有个婆婆嘴”的台词,让“婆婆嘴”的内涵家喻户晓。据说,“婆婆嘴”也是整个中国石油行业管理的老传统,在重要的事情上絮絮叨叨,没完没了,时刻提醒,时刻解释。

在社会公众的信心和预期管理上,许多发达国家确实做到了“婆婆嘴”,每天都可以在新闻中看到不同关键人物发表观点,和市场沟通。近一年,我们有挺大转变,但差距还是存在,经常是“风一阵、雨一阵,不够持续、有失耐心”,这恐怕是“长官意志的经济”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公众意志的经济”观念尚未有效建立的结果。

如果我们可以确认民众对经济前景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经济要素,也是巨大的国民财富,那我们的经济管理者就必须珍视这一要素和财富,拿出更多的耐心、长一张更絮叨的“婆婆嘴”去和市场沟通,和社会公众沟通,这反而是事半功倍、成本最低的市场经济管理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