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昏庸无能,诸葛亮去世后,为何没人出来夺取刘禅的皇位?


大家好,我是师哥讲史,刘禅昏庸吗?大家应该都是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给忽悠了吧,还是被央视版的三国演义给忽悠了。要知道刘备不止一个儿子,如果刘禅真是那么无能,刘备会看不出来。而且刘禅在诸葛亮死后蜀国存在了二十九年,刘禅无能吗?

刘禅在刘备建立蜀汉之后立刻被立为太子,刚开始继位的时候刘禅没有什么权利,蜀国的大小事情都是诸葛亮在处理,但是在诸葛亮死后,首先贬了统帅全军的杨仪,而后独掌朝政,并且升蒋琬为大将军,同年还有少数民族归附蜀汉,而且刘禅初期还是比较知人善任,从谏如流的,比如蜀国攻打上庸等地的时候,刚开始刘禅认为蒋琬计谋不行表示反对,但是经过姜维、费祎的劝说也同意,从这点上看刘禅还是有能力的。

刘禅那又是因为什么后期变成“扶不起来的阿斗”的呢,就是因为镇东将军陈祗死了以后,宦官黄皓开始参与朝政,但是当时因为刘禅身边可以信任的人只有黄皓一个,所以黄皓经常的进行谗言离间,刘禅的亲弟弟刘永因为黄皓的离间十多年都见不了刘禅,可以想象的到刘禅身边有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后期变的不昏庸呢。

所以说刘禅只是后期被蒙蔽变的昏庸,但不是无能。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师哥讲史


三分天下魏、蜀、吴,其中蜀国血统最纯净,是大汉皇室后裔,同时蜀汉的实力最弱小。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再兵败夷陵,诸葛亮六出祁山,一个弱小的国家遭到两次重创,然后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多次与人斗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国家离灭亡不远了。当皇帝固然好,但是当亡国之君不如当普通大臣,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死后,蜀汉没有人夺阿斗的君位的原因所在。<strong><strong>

三国中魏国最强大,三分天下他占有两分,且占据的是当时最为富庶的北方大地,关中平原,华北平原都在魏国的掌控之中。吴国占据江南地区,虽说富庶程度不及北方大地,但是他有长江天险阻隔,又最不爱发动战争,因此实际国力是强于蜀国的。蜀国占据巴蜀二郡,荆州部分与汉中之地,当时巴蜀虽然得到开发,但是富庶不及北方大地。

蜀国领土面积约10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余万,共历二帝,国祚四十三年。刘备当皇帝两年时间,刘禅当皇帝四十一年,刘禅作为皇帝约有十二年时间是诸葛亮在主政,也就是说刘禅亲政的时间约有三十年。刘禅当了这么长时间的皇帝,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篡位呢?原因在于刘备只有阿斗一个儿子,蜀汉的政权也牢牢掌控在荆州功勋集团手中。蜀地本土人士也看出蜀国国运不长,不愿意背负弑君之名再当亡国之君。

为了延长蜀汉国运,诸葛亮殚精竭虑兴复汉室,他不顾年老力衰,亲自领军六次远征魏国。诸葛亮累死后,姜维又领军先后十一次北伐魏国,这前后十七次伐魏严重损伤了蜀国的实力。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写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又在《后出师表》中写道: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蜀国君臣在“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之中选择了北伐,精英丧尽之后,就选择“坐而待亡”,所以邓艾孤军伐蜀入境,刘阿斗就开城投降了。反正迟早要当亡国之君,不如早降,混个封妻荫子也是很好的;比如刘阿斗降魏后受封安乐公,日子过得很安逸。面临亡国之时,很多皇帝都会传给儿子,这样免得当亡国之君,比如宋徽宗亡国之前,就将皇位传给了儿子钦宗。



大秦铁鹰剑士


人们常把软弱无能的人称作抚不起来的“阿斗",其实后主刘禅还是有几把剧子的,三国几个皇帝中刘禅在位时间最长,达四十年时间,诸葛亮死后,还独掌国政三十余年,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刘备乃厚黑学大家,甚至不惜摔孩子收买人心,刘禅亦深谙权力平衡之术,严防一家作大。

诸葛亮在世时,刘禅尊他为相父,军国大事全都委拖给诸葛亮。无论是南征孟获,还是北伐中原,刘禅都鼎力支持作好后勤工作。公元234年,诸葛亮死在五丈原,刘禅立刻停止北伐,不再设丞相一制,军政大权由蒋宛和杨仪分別掌握,避免权臣出现。

姜维是诸葛亮遗志的继承者,开始的时侯并没有成为蜀汉政权的中坚力量。费祎任大将军时每次让姜维带兵都不超过万人。费祎被刺以后,姜维才逐步成为大将军。刘禅权力制衡的另一个棋子是宦官黄皓。黄皓没什么根基,刘禅是他的唯一靠山。

黄皓竭立维护刘禅的利益。姜姜维是魏国降将,信任度不高。黄皓想用亲信阎将军取代姜维大将军之位,两个人关糸势同水火。
这是刘禅乐意看到的,手下两个权臣争斗的越历害,自己的龙椅才能做稳。当姜维主张要把宦官黄皓杀掉时,后主刘禅竞不为所动。姜维看自己在成都呆下去恐怕凶多吉少,便带着十万大军去沓中屯田自保去了。

←后主刘禅是一个识时务的人,为邓艾大军兵困成都时献城投降。此时蜀汉人口已不足十万户,再打下去人都死光了,罪莫大焉!成都城没有毁于战火,刘禅有力焉,当地百姓非常感激刘禅的恩德。司马昭问刘禅"安乐公颇思蜀否?”刘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也!冖司马昭感叹:人之无情以至于此。"

刘禅因此被嘲笑了一千多年,实际上刘禅怎么不想故国家园呢?但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人为刀Z俎,已为鱼肉,失去人身自由的人,强装笑脸,保住身家性命是第一位的。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了还东风啊,流水的遭到猜忌中毒而死,因此,刘禅有很高的人生哲学和智慧,更有能力驾驭群臣,才能稳坐皇位三十余年,至于亡国实在是大势所趋。


关东侠客


随着时代的发展,时间的推移,思想的变化,社会环境跟文化环境的变化,在不同时期对一个人的认知也会出现不同,现在这个问题也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

我上学的时期,无论从课本或是读本里认知到的刘禅确实是一个草包,弱智的君王。付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这些标签打了这个蜀汉第二代君主身上,随着社会更加开发,思想更加解放,发散,现在很多人也从一些史料中挖掘出来刘禅做了一些事,重新评判刘禅这个帝王。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也从形容刘禅没良心只知享乐的贬义词过渡成了刘禅了不起的韬略智慧。刘禅的形象也从负面慢慢像正面倾斜。我上学的时候蜀汉亡国的责任全是归结在刘禅的无能和荒淫上,这几年人们客观的指出了诸葛亮,姜维这个蜀汉实权派人物的责任,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吧。刘禅这个亡国之君在司马昭司马炎这样的奸雄的防备之下能够善终本身也是一种了不起的智慧。也知道诸葛亮的能力和智慧,和对国家的作用和贡献,北伐曹魏也也一直是他相父的夙愿,要是这都满足不了他,诸葛亮会垮的更快,所以尽管朝中有反对诸葛亮的声音,他还是毫无保留的支持他,尽管诸葛亮对刘禅很苛刻,搞了一套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好多大事和重要决策他直接在他相府里就拍板了。而且刘禅的皇宫吃的和用的也很简单,都用来支持军队了。诸葛亮去世后,他也立马停止了北伐,朝廷布局也都按着诸葛亮的建议废除了丞相一职,蒋琬为尚书令兼司徒,费祎为司空,姜维为骠骑大将军,权利均衡分开,没有出现过集中的现象,也不像魏国那样出现一家独大的权臣,诸葛亮成了唯一一位各种权利集中一身的蜀汉权臣。很多大臣指出这是诸葛亮维护名望的私心布局,刘禅自己清楚,所有人都可能害他,但诸葛亮永远不会。诸葛亮也成了蜀汉唯一一个丞相。诸葛亮了解刘禅,刘禅也理解诸葛亮。


星河菡萏


其实关于刘禅呀!我倒是觉得历史给刘禅的定论多少有些偏颇。说他昏庸不过是因为宠信小人,贪图享乐;说他无能不过是作为亡国之君,没能力挽狂澜最后拱手而降罢了。但是我倒是觉得刘禅确实昏庸,但是还称不上无能。比如隋炀帝,任何史料书籍史学家没说过隋炀帝无能,但是他却把国家造尽没了,当然了,刘禅肯定是不如隋炀帝,但是说刘禅无能多少有点冤枉他。其实能不能的还的看在什么纬度上。那么为什么诸葛亮去世以后没有人叛乱呢?这跟诸葛亮死后的人士安排有绝对关系。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刻取消了丞相制度,委任蒋琬为大司马兼尚书令,委任费祎为尚书令兼职大将军,那么也就是说蒋琬掌管军权同时监管者政令,用费祎主管政令监管军事,让他俩互相制约,互相监督、互相扶持。这样一来政治上在无诸葛亮这样的权臣出现。你会说了,那蜀国后期兵马都由姜维同龄,那怎么能说没有权臣呢?我告诉你,外廷军事上是姜维说了算,但是朝廷上还有文臣领袖诸葛詹制约着他,而且还有黄皓在内廷搅和局面,所以姜维并不敢有非分之想,连姜维都不敢,别人那就更没有机会了,同时废除了北伐的战略,从此蜀汉进入了休养生息的时代。刘禅在位四十一年,政治上采用刘备和诸葛亮执政时期的路线,重用荆州派,平衡东州派,打压益州本地派。这样最大利益既得者是荆州派,东州派虽然不受重用,但是有利益驱使就的往死打压益州派,益州派守家在地所有利益都在皇帝手中控制,随有不满之心,但是绝没有不臣之心,更何况丝毫没有机会不臣。那么就这样刘禅平稳过了三十多年,魏军一来缴枪投降,安享太平得以善终,其实对于他来说结局也挺好,不是吗?



巴颜鹄09


就烦所谓专家引经据典的瞎逼逼,按老百姓能听懂的话就三个原因,该岗位为三无岗位:无业绩,无政绩,无油水


多多147851739


首先,刘禅并非昏庸无能,他可能没有什么大才,但是却也能起到维持蜀汉稳定的作用,没有出现勾连夺权的戏码。

其次,蜀汉的班底一直有一个强力的支撑,以前是刘备自己,后来是诸葛亮,最后是姜维。谁敢造反,这些人回师就给灭了。

最后,就是,除了刘禅,蜀汉阵营里也没有谁的身份能扛起“复兴汉室”这杆大旗了。


真诚地看着你


简单的问题复杂了,复杂的问题简单了!


人间正道陈德立


刘禅昏庸吗?我看还是说的过去的皇帝。整天被一个权相以恢复汉室的名义占领道德制高点不顾国力穷兵黩武的北伐挟持着,最后还留下一个姜维继续不管死活的所谓北伐生生拖垮了本来就弱小的蜀国。刘禅总体还是识大体的,也算是一个开明的皇帝。


老k160028446


诸葛亮留有班底,他的兄弟不是小,就是无意争夺,没有那种兄弟相残的兄弟存在,虽然没有雄才大略,守成还是没有问题的,后来失国是他能力的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