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酒精脂肪肝與酒精肝,誰主沉浮?

非酒精脂肪肝与酒精肝,谁主沉浮?

導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脂肪肝十分相似,而在各種學術會議上,這兩種病一般都由不同專家分述。酒精性肝病(ALD)的病因是嗜酒,部分患者存在營養不良,體型並不肥胖,相反,消瘦多見。近年,這兩種病的合併存在已受到很多專家的關注。二者有協同作用,甚至互為因果、加速肝病的進展。

病例分享

陳先生,男,43歲,企業主,體重85Kg,身高170cm,體重指數(BMI)達29.41,屬於肥胖體型。血糖血脂均升高,尿酸值高,血壓也正常高值(提示代謝綜合徵)。有嗜酒史近10年,平均每日飲酒量為300-400ml。肝功能:ALT 122U/L↑,AST 74U/L↑,GGT 1426U/L↑。B超提示脂肪肝。臨床診斷脂肪肝無疑。

但,患者究竟是非酒精性脂肪肝還是酒精性脂肪肝?還是二者合併?臨床上該怎麼鑑別?

後行肝穿刺病理學檢查(見圖1、2),企圖尋找答案。

非酒精脂肪肝与酒精肝,谁主沉浮?

圖1 HE染色:大泡性為主的肝細胞脂肪變,混合型細胞炎症

非酒精脂肪肝与酒精肝,谁主沉浮?

圖2 Masson染色:3區周圍可見竇周纖維化

病理解讀:肝細胞廣泛性大泡性脂肪變性,病變範圍波及3、2、1區,脂肪樣變細胞超過80%,匯管區周圍肝細胞氣球樣變不嚴重,Mallory小體存在於少量水腫肝細胞中,可見少量多核白細胞與嗜酸性細胞,脂肪性肉芽腫似乎可見,竇周纖維化,鐵、銅染色陰性,匯管區膽管反應輕度,未見膽管明顯損傷,無淤膽現象,血管無異常。NAS評分為6分,G2S2。

病理診斷:脂肪性肝炎伴肝纖維化。

非酒精性肝病與酒精性肝病協同作用

當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日益流行,肥胖者的飲酒問題也同樣嚴重,我國範建高團隊進行的上海市成人脂肪肝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飲酒與肥胖之間存在協同作用,單純肥胖或過量飲酒者的脂肪肝發病率分別為38.7%和8%,兩者並存時脂肪肝發病率為57.1%,肥胖可使過量飲酒者的脂肪肝發病風險增加4.7倍。來自意大利的DIONYSOS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結論:過量飲酒且肥胖的患者脂肪肝的發生率是對照組的5.8倍。

既往普遍認為,嗜酒者常營養不良,喝酒不吃菜,而最近的研究在糾正這一觀點,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通常合併超重或肥胖(75.3%)、Ⅱ型糖尿病(30.8%)、高血壓病(34.5%)、高甘油三酯血癥(27.2%)以及代謝綜合徵(53%)。超重及肥胖是酒精性肝病(ALD)患者肝脂肪變、肝炎及肝硬化的危險因素,吸菸、糖尿病和胰島素抵抗與ALD患者全因死亡率增高有關,而年齡、肥胖和代謝綜合徵則與其肝病死亡密切相關。

非酒精性VS酒精性,誰主沉浮?

單純診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或酒精性肝病(ALD),並無難度。但當兩種疾病合併時,鑑別出誰是損傷肝臟的主因,對臨床的指導還是非常重要的。

與NAFLD相比,ALD患者的肝病表現明顯且疾病進展快,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細胞癌的發生風險高。臨床上,出現明顯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臨床表現,尤其是同時出現肝外和神經精神系統的表現時,較傾向於診斷ALD,而臨床表現輕微甚至無任何症狀時則傾向於診斷NAFLD。一般來說,血液AST/ALT比值>1.5、GGT和平均紅細胞體積增高、中性粒細胞升高較傾向於診斷ALD。

對於飲酒的患者,禁酒後4周內各指標的變化有助於NAFLD和ALD的鑑別診斷。ALD患者戒酒4周後,ALT、AST可降至正常上限值的2倍以下,GGT常降至正常上限值的1.5倍或原有水平的40%以下,肝臟可明顯縮小。

病理是否可鑑別NAFLD與ALD

肝臟病理檢查仍是診斷肝臟疾病的“金標準”,那麼,可用以鑑別NAFLD與ALD嗎?

遺憾的是,這兩種不同原因導致的肝臟損傷,在病理學上的表現幾乎是相同的。

NAFLD病理特徵為肝腺泡3區大泡性肝細胞脂肪變、或以大泡性為主的混合性肝細胞脂肪變,伴或不伴有肝細胞氣球樣變、小葉內混合性炎症細胞浸潤以及竇周纖維化。與成人不同,兒童NASH匯管區病變(炎症和纖維化)通常較小葉內嚴重。而ALD的肝臟損傷幾乎和NAFLD類似,雖有部分病理學家認為,嚴重的肝細胞水腫、肝細胞漿的Mallory小體、巨大線粒體等特徵更多地見於酒精性肝病,但嚴重的NAFLD同樣可以發現這些病理損傷特點。

然而,在脂肪性肝炎中,若匯管區擴張伴有顯著的多行核白細胞浸潤,最可能的提示仍是酒精性肝炎。這種改變通常伴有膽管反應,可表現為胰腺炎所致的膽小管型肝炎。匯管區可呈現類似於“冬青葉”的結構,增生的小膽管與其釘狀突起緊密融合。還有一些由於慢性膽汁淤積引起的銅沉積,多見於ALD。鐵的沉積是由於過量酒精使肝鐵調素的表達受到抑制,導致鐵調素生成減少,因此,鐵的沉積也是ALD較為特徵性的一個表現。

需要強調的是,無論酒精性還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都可能在竇周出現殘存纖維化病灶。

隨著病情的進展,脂肪變性反而越不明顯,脂肪性肝炎的典型表現缺失。肝細胞氣球樣變性少見;受累肝細胞可見Mallory小體。間隔內的脂肪肉芽腫是脂肪性肝炎之前的一個特徵性表現。

ALD與NAFLD指數

來自美國Mayo Clinic研究證實,ALD與NAFLD指數(ANI)有助於鑑別ALD與NAFLD。ANI的主要參數包括:平均紅細胞體積、AST/ALT比值、BMI及性別(ANI[男]=58.5+0.637[MCV]+3.91[AST/ALT]-0.406[BMI]+6.35)。ANI>0提示ALD,ANI<0提示NAFLD。對於終末期肝病模型(MELD)評分<20的慢性肝病患者,ANI判斷ALD的準確度很高,顯著優於其他的生物學指標(包括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AST/ALT比值、GGT、糖缺乏性轉鐵蛋白)。ANI的診斷效能已得到歐洲研究團隊的驗證。

經計算,此患者的ANI=-4.532(見圖3),提示NAFLD。

非酒精脂肪肝与酒精肝,谁主沉浮?

圖3 患者的ALD與NAFLD指數(ANI)

診治體會

就該患者而言,ANI提示NAFLD對肝臟的損傷更大,但在臨床工作中,區別酒精性肝炎還是非酒精性肝炎的意義並不大。顯然,該患者是需要戒酒的,從臨床特徵到病理特點均表明,兩個因素都造成了肝臟的損傷,也表現出了共同的特點,故考慮合併。

此前,傾向於為酒精性肝病患者補充營養物質。現在看來,對該肥胖患者補充營養顯然是不合適的,醫生已建議患者執行嚴格的減肥計劃。

致謝:此病例得到了國內肝病大咖——馬教授、施教授,及病理專家——美國的Lai教授、金域的張教授等在網絡平臺的指導,一併感謝!

附ANI官方網址:https://www.mayoclinic.org/medical-professionals/transplant-medicine/calculators/the-alcoholic-liver-disease-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index-ani/itt-20434726

非酒精脂肪肝与酒精肝,谁主沉浮?

參考文獻:

[1] 曹海霞,範建高.酒精性肝病合併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肥胖[J].臨床肝膽病雜誌,2019,35(3): 478 -480.

[2] DUNN W, ANGULO P, SANDERSON S, et al. Utility of a newmodel to diagnose an alcohol basis for steatohepatitis[J].Gastroenterology, 2006, 131 (4) :1057-1063.

非酒精脂肪肝与酒精肝,谁主沉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