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如此热爱骑行?

爱骑行,就像爱一个人,它可以带给我一种特殊而美好的感觉,由外而内,在每个细微的地方触动我的心灵。

重新定义了自由

小时候,把一顿饭有十个包子当成人生的目标时,我很幸福;现在当我随时可以出入高档餐馆时,却找不到幸福的感觉……


我们为什么如此热爱骑行?


在这个人人都想挣快钱的浮躁的社会,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升官发财,各种欲望压得人透不过气。生活变的乏味,势力而郁闷。

中国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将人性分为天性与后天习得;北宋张载的性二元论,又把人性划分为气质之性与天命之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不存在先验的人性和先验的善恶之分,任何现实的人性都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中,人的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人性的建构有决定意义。在西方现代心理学界,有三种典型代表:①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强调以人的本能解释人的全部和行为 ,是一种本能决定论或遗传决定论;②行为主义走向另一极端,否则天生本能,主张人的一切行为、本性均由后天习得,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及其系统化,是一种反本能论或环境决定论;③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本能决定论又反对习得论,主张人性是似本能的,即人的欲望或基本需要在某种可以觉察的程度上是先天的,但与此有关的行为或能力、认识或感情不一定是先天的,可能是后天经过学习或引导而获得或表现的。马斯洛认为,人性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括,似本能需要是人性的集中表现。

你是一个太重感情的女人吗?每晚9点半,我都会在这里陪伴着你。喜欢夜叔,就把【睡前伴你夜听】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关注吧,晚安!

@睡前伴你夜听

有许多话想说,又觉得多余;有许多事想做,又感到无力。想干点坏事,又没那个胆;想变得有涵养,又得把真心话烂肚子里。

旅游吧,到处是人声大过鸟叫,人头盖住山头…

何时,才能再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怎样,才能再找到自由飞翔的感觉?

我们为什么如此热爱骑行?

骑行赋予了自由全新的定义:

从此行走无疆,用车轮来记载生命的历程,不为别人,只为自己心灵那种想飞的欲望!

当你疾驰在五千米的雪山之颠,当你在茫茫大漠驰骋,当你在野外围着篝火载歌载舞,你早已忘了红尘俗世中的所有烦恼,重回自由的怀抱!

骑行,让美景尽收眼底,从此都市乡村没有距离,从此四海之内皆兄弟。

重塑朋友的概念

朋友是在茫茫大漠深处,不放弃每一个人,每一台车;是在攀登沙漠珠峰必鲁图时说:我先上,没问题了,你们再跟上;

是在你的车出现故障时,推着你骑行几百公里的人;是在露营时大家一起把酒言欢,嬉笑怒骂,毫无顾忌;是在一起不装逼的人。


我们为什么如此热爱骑行?


越野的人说:“一个男人,如果你爱他,让他去越野。”

其实,这句话放在骑行圈同样适合。因为,男人身上所有的优秀品质:勇敢、坚韧、沉着、永不放弃,义薄云天的豪情以及不离不弃的兄弟精神,都会在骑行的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为什么如此热爱骑行?


一个男人,如果你恨他,也让他去骑行,因为,怯懦、虚伪、自私的软蛋在越野的过程中,会立马原形毕露!

“无骑行,不兄弟”骑行圈子里的朋友,真性情、真汉子、真兄弟!

一种对人生的态度

人生,就该有台山地车,骑着它走遍四方,你才会知道地球之大,遇到那些和你、你的人生完全不同的人、事、物。这些发生在你生命对岸的事,需要你离开人生的小格局才会际遇。


我们为什么如此热爱骑行?


走远了,你狭隘的愤怒和不满会渐渐少了;走远了,你曾经的傲慢和无知会慢慢消失。与自行车一起成长的岁月才是最好的人生……

离开了声色犬马的迷离生活、离开了茫然无措的自暴自弃,把热情倾注在一辆看似毫无感情的骑行车。


我们为什么如此热爱骑行?


每一次出发,其实流淌的是运动的血液,随着车体的颠簸让自己也为之沸腾。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即便是一场满身伤痕的冒险之旅,也能从中找回心脏依旧年轻的满足。绝不是肤浅,这是一场男人血统的归宿和挑战自然的灵魂最终的夙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