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燒錢公司紐交所IPO,定位對標亞馬遜,定價下調所謂何意?

美國市場份額最大的網約車巨頭Uber(中文譯名為優步)定於5月9日本週四確定IPO發行價,並於5月10日週五正式在紐交所以交易代碼UBER上市。

又一燒錢公司紐交所IPO,定位對標亞馬遜,定價下調所謂何意?

Uber上市,高盛及其客戶或成最大贏家?

5月8日據多家主流媒體報道,Uber預計將IPO發行價設定在目標區間44至50美元的中部或下端,充分稀釋後的區間中段代表估值860億美元。同時,高盛部分理財客戶可按IPO價格的40%折扣將所持Uber債務轉換成IPO新股。

2015年,Uber通過向高盛的個人理財客戶出售公司可轉債獲得了16億美元融資,這部分高盛客戶將晉身本次Uber上市的最大贏家行列。

作為主承銷商之一的高盛也將在Uber這筆“押注”中收穫頗豐。彭博社本週指出,如果Uber上市順利並獲估值區間上限,高盛將獲得6億美元的回報,回報率為12000%。2011年,高盛運用自有資金向Uber投資了500萬美元,目前仍持有1000萬股Uber股票。此外,高盛已向軟銀出售了部分Uber持股並獲利。

又一燒錢公司紐交所IPO,定位對標亞馬遜,定價下調所謂何意?

路演需求旺,但Uber發行價區間和估值不斷下調

Uber預計將上市籌資90億美元,成為今年以來美股最大規模的IPO,也有望成為2014年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IPO交易。作為備受期待的獨角獸與網約車概念股,Uber上市定價過程頗為曲折,估值不斷走低。

4月26日Uber向美國證監會遞交的文件顯示,IPO定價區間為44至50美元,計劃發行1.8億股,令估值區間為737億至838億美元;若充分稀釋股權後,估值區間為805.3億至915.1億美元,均低於去年華爾街預期的1200億美元。

首先,4月10日據知情人士透露,Uber向持有可轉債的投資者提供文件顯示,將潛在IPO發行價區間設為48-55美元,可見最終的定價區間有所下調。第二,Uber去年最後一次私募融資輪的估值為760億美元,未經稀釋股權的最新定價區間下限估值低於這一闕值。

不過Uber在路演中頗受華爾街歡迎。5月初的消息稱,4月30日是Uber路演第二天,與潛在買家會面後,Uber已在倫敦和紐約獲得超額認購意向,但買家報價集中在發行價區間底端。一週後又有知情人士稱,Uber路演時獲得的投資者認購額超三倍,擬將IPO定價在指導區間最高端。

又一燒錢公司紐交所IPO,定位對標亞馬遜,定價下調所謂何意?

Uber定價策略有別於Lyft 故意調低為了上市後大漲?

觀察可知,Uber的IPO定價策略與一個多月剛上市的競爭對手Lyft不同

Lyft在上市前上調過一次發行價指導區間,因為路演時被投資者熱捧;最終設定的72美元發行價位於上調後的區間上限,籌資額和估值都遠高於公司最開始的預期。上市第一天,Lyft盤中最高漲23%,收漲8.7%,成為美股當日交易量最大的個股,結果上市第二天就破發且跌入了技術位熊市。目前Lyft較上市後峰值回落38%,較IPO發行價跌近24%。

一方面,分析指出,Uber的IPO定價低於普遍預期,可能是希望確保股票在上市後獲得強勁表現。如果Uber市值能在上市後連續90天內保持超過1200億美元,現任CEO Dara Khosrowshahi可以獲得1億美元的淨股票獎勵。

其次,目前,分析師與擔憂Lyft等網約車概念股一樣,擔心Uber的燒錢速度和盈利能力。4月11日Uber提交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Uber淨收入為9.97億美元,調整後的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虧損18億美元,雖然淨虧損較2017年的40億美元收窄,但營收增速、用戶增長和主營的叫車業務收入增速均放緩。

Uber曾在IPO路演上表示,近幾個季度的增長放緩源於市場競爭加劇帶來的用戶補貼和司機獎勵成本增加。據英國《金融時報》援引與會投資者表示,他們對Uber提出的最主要問題是,鑑於市場規模,該公司還能維持多久的強勁增長,更別提Uber的財務狀況可能遠比招股書中呈現的更為糟糕:

“增長”是Uber的關鍵詞,多年來其一直在“燒錢”尋求增長,以至於連年淨利潤都錄得負值。但其王牌業務網約車的收入增長從2018年三季度開始便止步不前。第四季度總營收甚至出現收縮。此前Lyft上市後的大跌就曾令一部分投資者對Uber望而卻步。

雖然上市之前,Uber正在遭遇一起澳大利亞史上最大規模的集體訴訟案,6000多名出租車司機和租車經營者指控Uber在當地非法經營並給他們造成經濟損失,但已有知名分析師給出了華爾街的首個“買入”評級。

Uber作為食品外賣、貨運和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機會的平臺,正在“捕捉完全變現的潛力”。儘管Uber在招股書中坦承了盈利困難,“預計在可見的未來運營支出會顯著增加,可能不會實現盈利”,但該公司的定位大有對標亞馬遜之意:

亞馬遜是華爾街“虧損中成功”的著名案例,該公司在1997年上市後虧損長達20年,但龐大的前期支出沒有白費,亞馬遜最終成為了影響力顯著的電商平臺。Uber進軍了多項業務,包括外賣、共享電動單車和自動駕駛,並大力推動國際化,將自身定位為全球運輸平臺而非燒錢中介。說它只是一個汽車共享平臺,會低估了整個公司的在未來數年內,成為改變遊戲規則的消費者分佈生態系統的DNA。

最後,千萬別忘了:更多幹貨點擊本人頭像,進入我的主頁可查看!歡迎留言討論,喜歡就點贊吧,你的鼓勵就是我發文的動力!喜歡的話,請關注後,點贊、轉發!謝謝支持和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