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何時執戴姆勒之手?


GBN觀點 | 寶馬何時執戴姆勒之手?

編譯 | 楊玉科

來源 | Automotive News

來自幫寧工作室(gbngzs)的報道

開展電動汽車業務面臨的兩個最大困難,一是高價格,二是低產量,而大眾汽車集團的解決之道是規模化電動汽車架構。為規模化合作,大眾汽車集團甚至不惜向競爭對手開放技術。

“真正重要的是規模,看誰能首先達到規模化。”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如是說。

迪斯執掌下的大眾汽車集團目標是,到2028年,在全球銷售2200萬輛純電動汽車。他強調道,只有做到規模化,你才能得到使用下一代化學電池的機會。

但寶馬和戴姆勒呢?因對未來10年電動汽車前景信心不足,這兩家公司正分別投入數十億歐元開發平臺,使其能匹配任何動力系統。這個過程中,妥協不可避免。

大眾汽車集團的做法不同。通過開發專門定製的電動汽車架構,它可以實現較長的軸距,非常短的懸架,可以貢獻一個更加寬敞的駕駛室。

GBN觀點 | 寶馬何時執戴姆勒之手?

​大眾汽車集團已經證明,你可以把不同車身放在相同的電動汽車底盤上,範圍從一個緊湊型車到一輛5米長的小型貨車,再到一輛風格獨特的沙丘車均可。

因此,對因鉅額投資重壓而使利潤遭受重創的寶馬和戴姆勒來說,應該是時候考慮聯合開發電動汽車平臺以降低成本了吧?

如果寶馬攜手戴姆勒,就會輕鬆超過大眾汽車集團旗下高端陣營裡——奧迪和保時捷即將合作使用的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架構的預期銷量,同時保障其未來利潤。

機械複雜性越低,意味著通過硬件讓自己脫穎而出的可能性越小。硬件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一種昂貴的電池,而電池是從相同供應商處大量購買。儘管配備標準化電動汽車“硬件”,但內飾和設計等方面可能會大不相同。

GBN觀點 | 寶馬何時執戴姆勒之手?

​大眾汽車集團大眾品牌銷售總監Jurgen Stackmann認為,由於未來只有10%的創新項目來自硬件,也就是汽車本身,因此,數字客戶體驗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競爭的差異化還將來自軟件,從應用程序連接到連貫的品牌生態系統。”Jurgen Stackmann在接受Automotive News採訪時表示。

此前,寶馬和戴姆勒已經與大眾汽車集團有過合作,它們共同收購了諾基亞高分辨率數字地圖模塊HERE。而寶馬和戴姆勒是Ionity超級充電財團成員。今年2月,寶馬和戴姆勒同意將其移動服務合併成一家新的合資企業。最近,兩家公司還透露,計劃聯合開發下一代L3級自動駕駛技術,用於iNEXT之後的產品的高速公路應用程序。

GBN觀點 | 寶馬何時執戴姆勒之手?

​但寶馬集團首席財務官Nicolas Peter卻表示,寶馬從來沒有與戴姆勒就聯合開發電動汽車平臺進行過談判。他告訴Automotive News,“在降低電池成本方面,比規模更重要的是研發新的更實惠的化學電池。”

凱捷管理顧問公司(Capgemini)全球汽車業務負責人Markus Winkler認為,在平臺和標準等領域,合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當各方開始權衡利弊時。“當真正著手開始建立合作的關鍵時刻,每個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我自己有什麼好處?而不是考慮怎麼達到雙贏?”

更進一步,即便寶馬和奔馳明天就同意聯手開發電動汽車平臺,時間對他們已不利。產品節奏是關鍵,因為戰線很長,到兩個新合作伙伴真正實現成本節約可能需要數年時間。

合作開始得越早,受益就越大。奧迪和保時捷已經有兩年領先優勢,其攜手合作的第一款車型預計2021年底上市。它們可能比寶馬和戴姆勒更快找到實質性盈利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