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的高房价是导致人口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你认可吗?

一字板肋玉麒麟


人口增长下降的原因是很多,但是和高房价扯上关系确实是一个很容易引起大家关注和讨论的话题。不过,事实上高房价和人口增长有必然的关系吗?这个还是要存疑的。

就比如说现在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和县城,房价不一定高到很多人高不可攀,但这些地方的出生率也一样的低,像北上广深这些城市房价是中国最高的,但是这些城市的人口增长以及出生率并没有特别低,反而是像东三省人口是不断的下降的,这些地方的房价在中国各个区域来看还是比较低的。

所以把高房价和低生育率这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强关联,看起来特别让人觉得很解气,但是其中的关联不一定有那么多深,当然它们是有一些关系的,尤其是太高的房价让家庭的负担很沉重,在负担沉重之下再去多生育小孩的话,无疑是很多家庭无法承受的。

但科学地分析,从出生率的角度来看,最多的原因还是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一个小孩成人成才的整个社会成本、比如教育成本等等,还有夫妻的精力和人生职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孩子多的话会严重影响到整个自己的生活质量和人生职业发展,尤其是女性,如果生育多的话,基本上在职业上就很难获得发展。

所以这些原因是共同促成了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房价是在加剧这些原因被放大了,人们本来就不愿意多生,再加上高房价,就更不愿意去多生孩子,所以房价和人口下降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但并非都是高房价导致了人们不愿意生小孩、人口下降的。


水禾田


非常认可。我是70后,生有一个儿子,夫妻双双经历了下岗,为了再就业学习技能找工作,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好不容易把两人的养老保险金交够15年,孩子慢慢拉扯大年近50了,儿子考上了上海同济大学,大学4年,又去服兵役2年,研究生2年,等到工作时都27岁了,就算给他十年37岁再结婚,最近看了一下上海的房价,掏空我们一家三口的所有也付不起首付呀!别说生二胎三胎,养一个都如此困难,二胎要是再生个儿子,岂不要了老命?就算生二胎国家奖励几十万都不敢生呀!


甘红君


房价是主要的,但不是唯一,还有教育,医疗,通货膨胀,就说教育,我身边同事,三线城市,幼儿园一学期5000块,刚生小孩的,由于三聚氰胺事件,都买进口奶粉,一罐几百块,只够吃一周的,现在升学竞争越来越大,很多都上补习班,一个假期几千块,2个假期上万,还不包括平时请家教的钱。医疗,现在看病贵的要死,医生只靠仪器看病,问你病情后,先咔咔咔几个仪器检测,几百甚至上千块就没了,这才刚开始。小时候感冒一版感冒药才5毛钱,现在生个感冒几十块下不来。通货膨胀,以前100块能花好久,现在100块去趟超市就没了。工资呢,都没翻倍。孩子真的养不起。


谁人不识你是君



怎么能说大国的房价高呢?在我看一点都不高啊!甚至是太低。如果房价真高的话,南昌第一检查室副科长徐林保怎么会有三百八十套住房呢?原铁刀布长刘志军又如何坐拥三百七十四套住房呢?再如总后侵布高官谷俊山名下也有三百套住房呢?,笔者在此就不一一细数了。

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这一座座富丽堂皇的豪宅,如果价格虚高的话,上述人物又怎么能买得起呢?既然一个人能坐拥数百套房子而仍然欲壑难填,从逻辑学角度说,这说明房子的价格肯定是不贵,不然的话,这一类人的钞票又会是从何而来呢?


再说了,房价高了说明GDp高,GDp高了说明财政收入高,财政收入高了,说明黎民羣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改善,相应的学生入学,病人住院,农人养老,残疾保障、癌症治疗,白血病就医,等等一切就都不再花钱了,事实上也是全免费了,这就是数学上的等于第三个量的两个量相等,难道说这不就是大家梦寐以求的大国梦吗?




其次,房价高了说明国人的身价高,如果房价能上升到每平方一百万元,那么大国人家家户户岂不都成了亿万富翁,如其皆大欢喜的事情,尤待于房价的迅速蹿升。



从国际战略学角度讲,如果大国的房价再上升一两倍,二零一九年上半年,就们的GDp可以首次超过米国,并且从此以后会永远把米国甩在身后。看看对方快要赶上的时候,只需要云淡风轻的来一次提高房价就行了,其它什么也不用干,既可以省心,又不费力气。可谓是拉屎扒地瓜一举两得。



笔者最近就伪命题“高房价”做了一次大规模的社会调查,范围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行业三教九流,人物士农工商,侧重于工农学生,捎带问冗官俗吏,大家一致的意见是,房价需要大涨,才最符合民意。只有更高的房价,而没有最高的房价,“房子虽说是用来住的,但法律也没有规定说是不能炒的”。



上午回了一趟老家,给老母亲准备了一些年货,刚进屋坐定,就涌进来一帮光屁股的发小,递烟敬茶的档口,村议员杜撇子一撇嘴问我说“你们大淄博的房子现在多少钱一平方”,我怕说实话把他吓尿了,便含糊其辞的回答“在一万到一万五之间”,老杜听了我的回复,显然是气不打一处来,他把嘴上的大半截烟扔在地下碾了一脚说“价格怎么这么低,什么时候才能长到一百万一平方”,我为杜大叔的话错愕的目瞪口呆,但还是故作斯文的说,一万多就就够呛了,目前大多数人已经买不起啦,更何况你说的一百多万一平方呢!老杜睥睨了一眼磐石的穷酸文人相,突然嗷的喊了一嗓子说“你知道现在我们农民的人均年收入是多少吗”,我重新给杜大叔点了一支烟说“愿闻其详”我家今年收入三千万。买个吊“及吧”房子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不过,低于一百万一平方不买,丢不起那个人啊。磐石唯唯。



磐石砺成的砥柱


有一定关系吧,高房价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口的负增长。

身边实打实的例子,我的亲哥,两个儿子。第一胎是儿子的时候,他其实就已经不想要第二胎了,可是父母想和他媳妇都想要个二胎,想要个女儿,图个“儿女双全”的说法。很遗憾,二胎生了,依旧带了个巴。我当时在杭州工作,就打了个电话恭喜一下。你可以想象一下,我哥那低沉透露出无奈的语气,仿佛世界灰暗了一样。

我家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没有赶上城市发展的第一波红利,父母经过多年的打拼也偶了点积蓄,但与高昂的房价相比,真的有点微不足道。因此,我家至今没有属于自己在城市的一套房。每每跟老哥喝着小酒聊天的时候,总绕不开他两个儿子,总绕不开“愁”字。父母见了,总说“生下来就养得起,我们不一样养活了你们姐弟3个。”(这方面真的佩服自己的父母)

这个时候对于还没有结婚的我来说,有没有影响?肯定是有的,在未来子女这一方面肯定会非常的谨慎,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

这个社会,房价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一辈子的追求,对于有钱人、当权者来说也就一顿饭的事情。有的时候将人口下降归结于房价是不科学的,人口下降是这个社会不均衡发展,社会的保障措施不到位,人们思想的现代化等等,这些都是人口下降的重要因素。


套路使人疯狂


中国的高房价,确实让人们不敢轻易多生孩子,尤其是生男孩。这个问题,是导致中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在中国的大多数地区,居高不下的房价大大超出了人们的实际收入水平。因此,在放开二胎生育之后,甚至在鼓励生育的前提下,大部分夫妻依然不敢多生一个孩子。

有些小夫妻在结婚之时,便是贷款购买的婚房,几十年内存在着还房贷的经济压力。在这种状况下,哪还有多于的钱去再抚养一个孩子,即便想生也不敢生。

还有一些第一胎生了男孩的夫妻,想生二胎,但同样有担忧,怕万一再生个男孩,除了抚养外,未来买房的压力过大,因此,索性不生。

另外,现在的大部分女性在结婚前都要求男方购买婚房。而如今的高房价,不是谁想买就有那个实力去买的。从而,导致一部分经济比较困难的适婚男性因买不起房而结不了婚,连婚都婚不了,还谈什么生孩子。因此,高房价导致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单身男性,他们更没有生孩子的机会。

如今的普通老百姓,可以说是谈房色变。谁都想买套新房子住,只可惜买不起,想生孩子,先得考虑未来能不能给孩子买得起房,假如买不起,便没有生孩子的勇气。

所以,超高的房价带来了诸多问题,直接影响了新生儿出生率,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我国人口下降。

除此之外,抚养、教育、医疗等,同样制约着人们生孩子的勇气,归根结底都是经济压力的问题,因为现在大部分人的收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生不起、养不起孩子,为孩子买不起房,人口自然会下降。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呢?

【谢谢朋友们耐心阅读,欢迎关注、评论等,发表看法,一起互动交流!】


龍族社


我先说明我的观点:我是蛮认可的观点的我是一名90后 说实话房价就是从我们成长的这个时代里飞升起来的。


1、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到目前为止都是非常大的。


中国第一波房价飞升是从03-04年间开始的,那时候我们最大的也不过才13岁。


那个时候你还可以用不到10万的钱买一套好的房子(带院子的那种)。


也正是那时候中国开始取消分配住房,目的是:为了刺激国内经济的增长。


房子开始向商品化发展,然后各地开始出现大量房地产商,房地产经济开始勃发。


这近二十年间房子的价格从两个人工作几年就可以承担的起,到现在买一套房子需要全家人花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承担。


我国的GDP一直在高速猛增,个人的收入也越来越多,但自己可支配的钱财却越来越少。


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的人基本都背着高额的房贷。



<strong>

2、所处环境不同,人的追求不同了。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和平时代,和平时代和战乱时代养孩子的想法是有很大不同的。


战乱时期,我们所想的是,如何让孩子活下去(也就是不管生活质量水平高不高,活下去最重要)和平时代,我们所想的是,如何让孩子生活的更好(也就是注重生活质量,如何能活好最重要)活着容易还是活好容易?


我们这个时代很显然,活着容易,活好比较难。


孩子刚出生时,奶粉、尿不湿、玩具......等等的花销,孩子长大一点上幼儿园,以苏州的幼儿园收费水平来说一个学期学费要达到5000-6000左右,加上小孩子容易生病(医疗费用、保险费用),等孩子再大一些什么补课班、兴趣班。


这些支出都是很大的。


以上支出+房贷支出,基本上就能花掉到一个家庭的60%-70%的收入,再加上家长自己平时的花销,养一个孩子有很多人都觉得很艰难了,更别说养两个。



3、从小树立在我们心中的想法


我们所受的道德教育就是:少生、优生、晚婚、晚育。


多年植根在脑海里的想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除的。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幸生


我来说两句吧,我想我更有发言权一些,我在杭州

我们小孩子上中学了,学费一年3.2万,补课费1万,伙食费一年7000,服装一年1000,班费资料一年1000。

家里车子2万一年,房子四万一年,每个月给丈母娘两口10000。

每个月吃饭,1000打底,一年一万块,过年过节给家里买东西差不多5000块,应酬请客最少5000块。

家里水电,家电损耗,平均每月得要500一年得6000块

季节换衣服,裤子,袜子,鞋,短裤这些一个季度2000块,一年要7千。

根本就活的很累,没时间管孩子啊,月薪一万以下的根本就不要考虑把孩子养好了,能吃饱就烧香吧!


赵哥140824091


有人说,高房价是有效的避孕药,但从当前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看,一点也不为过,高房价透支了年青人的梦想。在收入永远赶不上房价的时代,又有几个人不是哀嚎一片。年青人在大城市打拼,背井离乡,日出而出,日落而息奔命工作,这样拼了命,为什么?还不是为了中国式心中的她买一个安憇的家。还有妻子的妈有个交代。但事有愿违,居高不下的房价蒸蒸日上,刚刚靠六个钱包凑够首付,犹豫一下,又不够了,结婚的年青人虽然是真正的刚需,需要合适的婚房,园大人们的梦,园成家立业的梦。到头来,梦想很遥远,现实很骨感,看到国家史上最严调控出台,久别冰冻的心燃起了希望,感觉可以搭上最后一趟班车,逆境而上,快速上车。然而,房价依然高处不胜,二万是二万,五万是五万,坚强不倒,永远胜利。感叹房价这多高,这是现代年青人真实的想法,房价一日不降,回归居住屌性,何来婚房,何来娲居。想结婚不敢结,想回去,故乡的房价已安不下自己的肉体,想扎根已不是现在的灵魂。


飞龙一把刀


不是主要原因

我认为主要是两个原因,首要原因是计划生育。其次是城市化发展。

首先看我们国家历年人口出生数量及生育率:

1958年:1714万;生育率5.48;

1968年:2772万;生育率5.94;

1978年:1883万;生育率3.0;

1988年:2457万;生育率2.3;

1998年:1401万;生育率1.49;

2008年:1608万;生育率1.45;

2014年:1687万;总和生育率1.61;

2015年:1655万;总和生育率1.62;

2016年:1786万;总和生育率1.62;

2017年:1723万;

2018年:1523万;

备注:生育率:指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出生活婴数与同期平均育龄妇女(15-49岁)人数之比;总和生育率:她们终身平均生育的孩子数称为总和生育率。

为了数据的详细和真实统一性,2014年之后的生育率我采用的是“总和生育率”这个指标,因为我们国家是前期生育率很高,所以导致“总和生育率”比“生育率”要高一点,而真实的“生育率”我在统计局也没找到数据,百度的数据也不连贯,所以没有采用,但是在《参考消息》中看到一个数据,说2010年之后的中国“生育率”是1.1-1.3之间,甚至有些媒体写到只有1.05,这些数据我都没有采用,这里讲出来给大家做一个参考吧。

总的来讲我们的人口生育率是在逐渐降低的,1987年和1988年是生育数量的高峰时期,达到2500万人,80后应该很有感受,因为他们高考的时候,人数可能是最多的。

1999年是生育数量的低谷时期,出生人口不足1400万人。主要是生孩子的母亲数量比较少,因为70后的数量少。

1、计划生育是导致人口减少的首要因素

这个大家都能理解,不需要解释了吧,原来一家可以生三五个孩子,现在突然只能生一个,人口不少才怪了,1982年计划生育正式定为国策,1978年的生育率是3,1988年的生育率将为2.3,1998年就讲到1.5了,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好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是湖南人,家在农村,我们这一辈那边每家都是两三个兄弟姐妹,只有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是严格执行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其他的都是罚款就可以生的,尽管如此,数量也是在3个以内占了大部分,和我们的父辈五六个兄弟姐妹相比已经是减少很多了。因为毕竟也没有那么多钱罚款,而且有时候还需要躲出去生孩子,生完了再去认罚。

东北因为是国企重镇,不执行政策恐怕饭碗难保,所以执行很严格,这个也是造成现在东北人口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在上学的时候,我们的同学当中,来自东北的几个同学都是一个孩子的,我这个范围可能有点片面,我没有详细查数据,有资料的读者可以补上。

2、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是导致人口减少的第二个因素

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解放了女性作为劳动力,作为劳动力供给的一个重要来源,在事业上花费的时间更多,而且时间更为严格,在农村时,你的耕作时间是可以自由支配的,在企业、工厂上班,你的时间是固定的,八小时工作制是打底的,这个导致女性在生孩子,养育孩子方面的精力和时间就少了,生育的欲望自然没有那么大。

生育一个孩子对于一个女性而言,对事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怀孕1年,养育3年(孩子头3年是全天候需要人照顾的),一个人的事业中断两三年,对职场女性的事业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再生第二个孩子就谨慎得多,生第三个孩子更是慎之又慎。

养育孩子的成本逐年上升,以前生孩子容易,养孩子也简单,多张嘴巴,加双筷子,现在对孩子 的培育是下了血本的,以前孩子当牲口养,现在的孩子当宠物养,各种成本让年轻的夫妇都对生孩子望洋兴叹。

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生育率也偏低,经济落后的地区反而生孩子和玩一样,一直是地球造人的生力军。而且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经济一旦发展上去造成生育率降低以后,生育率是很难恢复的。日本对这一点最有体会。

3、人口是市场化经济体系下最重要的生产力

在一个非市场化经济体系下,人口可能是“负担”,因为生产效率低下;在一个市场化经济体系下,人尽其能,成为了最核心的生产资料,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我主做股权设计/激励、并购,业余股民,爱好搏击

业务合作,请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