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醫患關係緊張,好些醫生都不願收危重病人,你怎麼看?

王愛星83252767


還不是那些醫鬧、訛詐的弄得。

說句實在話現在看病收紅包的真的不多,我的所有親朋好友都沒遇到過。

大部分醫生還是好的,有些很忙,忙的吃不上飯,所以有時候語氣什麼會有些不好,相互體諒下了。

可你動不動就鬧著要投訴、打人、殺人、訛詐,那誰敢給你看病。

就像賣東西,你要是經常遇到人來鬧事,那你還敢開嗎?

現在的人吧,覺得自己有兩個錢就是上帝了,所有人都得跪地給他服務,德性醜。

今天投訴醫生,明天投訴老師,後天投訴導遊……

各個行業都要被他投訴過來,所以現在沒有哪行哪業是聽著好的。

大家還是佛系一點好,做老師佛系點,做醫生佛系點,感覺拿不準,全讓他轉院,反正自己沒啥事,保的一生平安嘛!免得後半輩子連醫生都做不成。


牧年之荊


從醫多年,已經被無數次告誡不要當好人,因為有太多的慘痛教訓,我身邊就有一位醫生,接診了一位患者,全身乏力,伴有貧血,營養不良,多漿膜腔積液,一大堆的問題,因為患者病情嚴重,而基層醫院條件有限建議患者馬上轉至上級醫院診療,但是患者說家裡困難,實在看不起病,就想在這裡住院治療,哪怕能緩解一點都行,醫生經不住患者及家屬苦苦哀求,心腸一軟收治下來,甚至為患者擔保住院費,結果住院的當天下午突然死亡,死因不明。接下來的事大家可能都能猜到,醫院被判承擔50%的醫療責任,賠償患者家屬40萬,我的同事調離崗位,扣發一年績效和半年工資,差點把醫師資格證吊銷了,從那以後,我但凡遇到重病患者,我都是建議患者轉至上級醫院,如果不願意轉,自己簽字後果自負,因為我滿腦子出現的都是患者家屬在醫療糾紛聽證會上說的話:患者死亡前身體好得很,根本就沒有什麼毛病,是被不負責任的醫生治死的。


秋葉4860943


這個問題非常好,這種狀況在基層醫院不少見,因為已經處於老齡化社會,所以醫院的危重症病人非常多,但因為有限的醫療資源,及其他一些人為或制度的原因導致了危重病人住院困難。

因此,醫患關係緊張只是醫生都不願收危重病人的一個非常表象的原因,其深層次的原因是非常複雜的,今天來抽絲剝繭分析一下深層次的原因,以便找到解決的方法。

表像的事情背後真實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1.巨大的危重病人健康需求與現有醫療資源無法滿足的矛盾,其中老齡化功不可沒,這是最根本的原因。

比如我現在自己管的13張病床,90歲以上的病人有2人,80歲以上的病人有8人,75歲以上的2人,67歲一人。老齡化真的已經非常嚴重,

70多歲的老人照顧90多歲的老父親老母親,已經非常常見了;一個兒子照顧兩位住院的老人,我現在病床上就有一位,看著忙得焦頭爛額的兒子,我能做的就是盡力讓他父親恢復得快點;一家的兩老夫妻同時住院在我科同一房間;自己老丈人和母親同時在我科住院,一家的兩三個老人在我院不同科室住院,這些現象並不少見。

我們醫院規模已經是非常大了,08年的額定1000張床位,現擴展到近1300張床位,還有一棟腫瘤大樓在建,醫院擴張的速度趕不上健康需求的增長。

醫務人員的捉襟見肘,我們醫院每年都在招人,但是科室在不斷的增加,部分醫務人員的流失(轉行,去社區,不搞臨床,搞行政後勤等等),這都造成了醫務人員的缺乏,我們基本5-6天一個夜班。

2.醫患關係緊張,導致了部分醫務人員謹慎診治危重病患,本不該住院的被建議住院,本不該送往搶救室的被送往搶救室,至少這樣做我對你病人重視了。

這一狀況導致的直接惡果就是住院病人增加,搶救室爆滿,一床難求;另一惡果就是醫生的整體診療水平的下降;

做為一名醫務人員如果不能對病人的危重情況做出判斷是非常可悲的,但在這樣的醫患環境中,我們有能如何呢?

<strong>3.佔醫保的便宜,經常會有人住院就是為了檢查一下身體,其實自身身體狀況根本不需要住院,只是因為住院報銷比率更高。

4.“床霸”的存在,也導致部分床位無法週轉。

以前呼吸科就有一位在醫院住了兩年多的病人;最近還有一位在某科室住了半年多的病人,其實老早就可以出院,但醫院也沒有辦法;另外就是一些可以全報銷的慢性病人,長年包床。

5.缺乏有效的激勵週轉機制,公立醫院基本還是大鍋飯為主,

由於一些深層次的原因,高效的運行機制不可能被應用。多做多錯,不做自然就不會有錯。

6.醫務人員的因素,為了一天的工作保質保量的完成,必須統籌安排出入院。

做為臨床一線人員,我講句心理話,有時候不是我們不想多出院,是我們確實、真的是忙不過來:我們不是簡單的把病看好這麼簡單,我們要與病患反覆溝通,我們要籤、書寫大量的醫療文書,我們要接受上級的各種檢查,我們要接受來自醫院內部各個部門的各種檢查、考核。

做為臨床一線醫生護士是真的很苦,尤其是在當下中國,所以請各位一定要理解和相信我們,也許你們的信任和理解還可以增加我們繼續前行的勇氣。

7.慢病管理制度的缺乏,導致大量的康復病人佔據了床位。

一些危重病人基本都是一些慢性疾病發展而來的,重“治已病”,而忽視危險因素的控制和慢病的康復治療。

總之,加大醫療投入,改善醫院運行及激勵機制,提供醫務等值的報酬,維持良好的醫患環境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喊喊嘴皮子的醫改永遠都是揚湯止沸,而不是釜底抽薪。


健康守護神阿波羅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在實際生活中並不少見。

大家可以看看山東聊城“假藥門”事件,這就是一件具有警鐘意義的案件。一名晚期癌症病人,說不好聽一點,就是必死無疑的病人,找到了腫瘤科主任。主任知道面對這種病人,目前國內已經束手無策,只有使用國外的藥物(在我國尚未經批准上市,因此被認定為假藥,但是實際上是先進的藥物)。主任沒有賺錢,給病人推薦了這種藥物,還告訴病人可以找原來的一個病人家屬購買剩下的一瓶。最後這個癌症病人死了之後,病人家屬大鬧醫院,狀告醫生賣假藥,大罵醫生女兒,還把賣藥給她的病友送進了看守所。狼心狗肺,真的是。

這件事發生以後,不要說醫生,就連普通人都不敢太熱心。醫生遇到危重病人,如果沒有太大把握,寧願認輸,承認自己能力不足。如果一旦冒險失敗,即便不是醫療事故,要是遇到不講理的家屬,天天纏著鬧,嚴重影響自己的名譽和生活,甚至還會有牢獄之災和生命危險。

聊城事件之後,我堅決不再在網上提供病情諮詢。現在我都後怕,萬一要是出了什麼事情,我自己一輩子都毀了。

所以,不要抱怨,各安天命,大環境就是這樣


人體探索者


從事中醫中藥很多年了,說句心裡話,沒有哪個醫生不想去給患者治好病。但是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訓,告訴自己有些病人是不能救的。一次次的傷醫害醫案例,都浮現在我眼前。胡攪蠻纏的患者,雞蛋裡面挑骨頭的患者。還有把醫生捆住手腳的衛生管理部門。都讓你痛徹心扉。不管對錯?態度好壞?患者是上帝。稍有不順就上衛生管理部門去反映,告完你狀他自己一點損失沒有,但醫生就麻煩了。檢查、整頓,罰款……閒著沒事兒的患者,有的是時間陪你玩兒,但你卻沒有時間陪她打官司,惹不起,躲得起。所以對一些有危重的患者,還是不接收的好,讓他上省城醫院,上北京大醫院,各大醫院他們財大氣粗,也不怕那些沒事兒找事的患者鬧事。咱們小診所小大夫,惹不起他們,所以讓他們去醫大一院去檢查治病,患者願花多少錢花多少錢,這樣你就安全了。要不你就吃不了兜著走。成天整的你焦頭爛額的,不死半拉暈,所以,對一些危重患者還是不接收的好。這是每個醫生保護自己避免危險最簡單有效的辦法。


郎中62


很多人說病人和家屬很可憐,醫生職業崇高,應該本著救死扶傷的精神盡最大努力治療減輕患者痛苦。話是沒錯,但是生病了就可能會死,生病了就要花錢,甚至很多很多錢。這些不是醫生盡力救治就能解決的問題。有句話說的好,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在醫院見多了好心沒好報,見多了東郭先生和狼農夫與蛇的真實的事情,好多醫生本著救死扶傷的精神全心救治一些危重患者,患者最終病情危重宣告不治,家屬隨即翻臉找各種無理取鬧,甚至最後實在找不出醫生的毛病就拿醫生態度說事,反覆的投訴辱罵,很多醫生不堪其擾被醫鬧被損害沉淪脫離醫療隊伍,甚至了結生命!這些事情很多很多!普羅大眾都看的見嗎?最近的山東聊城王玉清最終僅僅是被訓誡!?我的天呀,對於這種臉都不要滿嘴噴糞恩將仇報的渣子,訓誡的所謂處罰簡直是對於受害的陳主任和熱心幫忙的另外病人家屬又一記響亮的耳光呀!


漂流樹shui


說明的問題很多。

醫生不自信,怕治不好。治不好也分情況。有的確實治不好,有的看起來很嚴重,但確實也有能治好的。

對於醫鬧。

並不是所有治不好的病人家屬都會鬧。

而對於那些極少數醫鬧的家屬,應該公開,公平,公正的看待。拿出事實講道理。如果確實是醫療事故,該安撫就要安撫。

我曾在輸液門診救過一位掛水的人,本來就是感冒發燒,掛水三分之一的時候,病人臉色發紫,跺腳,嘔吐。家屬緊張的不知所措。也不知道拔針,也不知道喊護士。家屬以為掛水就是在治病。但常理來講,之前好好的,掛水後突然嘔吐,臉色發紫。肯定應該立即停止輸液。這種情況,人本來好好的,停止輸液不會死,反而繼續輸液會出大問題。。。

後來主治醫生來了,看一下情況,寫個條子,說去把水退了,馬上重新掛別的藥。。。然後一轉身走了。

當時我如不趕緊喊拔針頭,也許下一秒病人就。。。

說能說得清呢?

其實病人對醫生說無限期待的。

但病人花了很多錢,有些問題不大的毛病,過去吃個藥,打個小針就好了的病,卻遲遲看不好。

很多消炎藥,換著名稱升級,有些藥物其實很多患者並不適應。而過去很多便宜的藥物很難見到。

其實,醫療,並不僅僅是醫院的事情,藥品的生產,流通,保存,採購,開方,使用,每一個環節都是醫療行為。

醫療改革採取企業化經營,但醫生切不可參與市場行為。再說了,醫生自己也會生病,但並不一定在自己工作的醫院看病,到了其他醫院,有些處境其實一樣的。

所以說,社會的發展應該更加的文明,更加的友善,更加的平等,更加的法治。用心對待每一位患者。


在路上2760890543587


醫生不接收危重病人,我覺得有下面幾方面的原因

一、最常見的,就是醫院本身不具有醫治這個病人的條件,就像你要求一個鄉鎮醫院處理主動脈夾層破裂,這明顯是強人所難!

二、相對少見,不過也越來越多,有些家屬一來就提些無理的要求,語言威脅也不少,有遇過大面積急性腦梗死的,家屬要求內科主任保證病人100%康復,***,這種患者誰都不敢收,直接讓他們轉院;

三、治癒率低,可醫療費用超貴的那種罕見病,在國內的醫療環境下,確實很多醫生不收,怕手術失敗後不僅沒錢收,還給醫鬧了;我的一個前同事,她家非常有錢,很不幸她小孩就是得了一種罕見的血液病,國內醫院手術成功率10%左右,費用估計要100-130萬左右,跑了幾間頂級三甲醫院都不敢收,都建議去美國梅奧診所或香港醫院,成功率高點,15%左右,最後選擇去香港,手術費預計250萬,先全額預交,然後才給請了好幾個專家會診(會診費一個醫生6萬港幣),手術最後據說成功了,可小孩兩個月後還是走了。也就是說250萬港幣讓小孩多活了兩個月。我想在國內,換成普通人的話會不會去醫院鬧呢?

四、危重病人有的需要住ICU,可ICU又住滿了,這也沒辦法收,不可能把現有ICU的病人推出去讓你住。


風清楊295


現實是這樣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絕大部分人都是向錢看的,醫生也不例外,在之前放任的市場作用的醫院裡,一些老大夫,還是收一些危重病人的,舉例說明,比如一氧化碳中毒導致的昏迷患者,神經科的老醫生還是收的,他認為治療一下有可能還會醒過來,再者得益於自己年輕時候較嚴格的培訓體系,還是有能力的收治的;但是你很難說他們醫德高尚,其實大部分人是因為有激勵機制才收的,當然遇到難纏的患者也是不收的,主要費力不討好。當習慣了這樣體系後,醫患關係緊張以後,如果沒有激勵機制,基本沒人願意收重患,責任太大,關係生命和日後器官功能,所以推諉現象日趨嚴重,到了幾乎只要涉及多系統疾病或稍微危重一點就全是建議ICU治療,甚至單一系統疾病重一點也不治療了,典型的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內分泌科不治療了啦,這樣幾年以後,專科醫生喪失了救治這種病的能力,根本就不會治了,倒黴的永遠是患者,只能多花錢去重症科治療;在醫科大學到了重症就到頭了,制度好的醫院,會把適合去重症的患者分出來治療,再其他醫院就差了,重症科不發達,或者待遇差,他們會幫助轉院轉到更大的醫院,繼續推,總結一下,醫患關係緊張和“錢信仰”的市場導致了,把好賺錢的患者留下,不好的推走的局面。原因永遠不是簡單的用醫德能解釋得了的。


烈火212150827


基層醫院不收危機病人,也許真是無能為力,這也許是多少百分數無從得知。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不收轉給上級醫院即體現負責態度又符合自我保護意識,二害相較取其輕。上級醫院漸漸地人滿為患,有複雜而現實原因。專家不夠多,患者需要好醫生診治,畢竟人命關天,還有就是下級醫院送上來的疑難危險病人。擠爆醫院,專家數量有限,時間有數,好專家的號掛不上,預約有的遠期到了三個月甚至更多。資源不多,都要擠進去佔有,加號得有門路,或者你的病非常典型,危機。這事似乎可以解決但不能解決,問題是你不能把好專家如星級酒店一樣管理收費。沒錢我住快捷酒店,有錢可以按支付能力住三星、四星、五星級酒店,即使五星酒店還有普通客房和豪華套房之分,你土豪可以住總統套房。可好專家不能如此定價,因為你揹負著為人民服務大旗,你是公立醫院,而好專家幾乎都在公立醫院。現在好專家都無法受人尊重了,花不如給狗看病的掛號價錢去醫人,不是屈辱是社會制度建設好,體現為人民服務宗旨,救死扶傷是第一位的談錢不可以。疲勞駕駛是違法行為嗎?疲勞過度勞累超8小時看病是不是對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運輸有超載,看病人數量超負荷是否有罪!律師行動起來告醫院醫生的怎麼沒有啊!迫切需要律師維護病人的權利。杜絕為了金錢超負荷多看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