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好些医生都不愿收危重病人,你怎么看?

王爱星83252767


还不是那些医闹、讹诈的弄得。

说句实在话现在看病收红包的真的不多,我的所有亲朋好友都没遇到过。

大部分医生还是好的,有些很忙,忙的吃不上饭,所以有时候语气什么会有些不好,相互体谅下了。

可你动不动就闹着要投诉、打人、杀人、讹诈,那谁敢给你看病。

就像卖东西,你要是经常遇到人来闹事,那你还敢开吗?

现在的人吧,觉得自己有两个钱就是上帝了,所有人都得跪地给他服务,德性丑。

今天投诉医生,明天投诉老师,后天投诉导游……

各个行业都要被他投诉过来,所以现在没有哪行哪业是听着好的。

大家还是佛系一点好,做老师佛系点,做医生佛系点,感觉拿不准,全让他转院,反正自己没啥事,保的一生平安嘛!免得后半辈子连医生都做不成。


牧年之荆


从医多年,已经被无数次告诫不要当好人,因为有太多的惨痛教训,我身边就有一位医生,接诊了一位患者,全身乏力,伴有贫血,营养不良,多浆膜腔积液,一大堆的问题,因为患者病情严重,而基层医院条件有限建议患者马上转至上级医院诊疗,但是患者说家里困难,实在看不起病,就想在这里住院治疗,哪怕能缓解一点都行,医生经不住患者及家属苦苦哀求,心肠一软收治下来,甚至为患者担保住院费,结果住院的当天下午突然死亡,死因不明。接下来的事大家可能都能猜到,医院被判承担50%的医疗责任,赔偿患者家属40万,我的同事调离岗位,扣发一年绩效和半年工资,差点把医师资格证吊销了,从那以后,我但凡遇到重病患者,我都是建议患者转至上级医院,如果不愿意转,自己签字后果自负,因为我满脑子出现的都是患者家属在医疗纠纷听证会上说的话:患者死亡前身体好得很,根本就没有什么毛病,是被不负责任的医生治死的。


秋叶4860943


这个问题非常好,这种状况在基层医院不少见,因为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所以医院的危重症病人非常多,但因为有限的医疗资源,及其他一些人为或制度的原因导致了危重病人住院困难。

因此,医患关系紧张只是医生都不愿收危重病人的一个非常表象的原因,其深层次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今天来抽丝剥茧分析一下深层次的原因,以便找到解决的方法。

表像的事情背后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1.巨大的危重病人健康需求与现有医疗资源无法满足的矛盾,其中老龄化功不可没,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比如我现在自己管的13张病床,90岁以上的病人有2人,80岁以上的病人有8人,75岁以上的2人,67岁一人。老龄化真的已经非常严重,

70多岁的老人照顾90多岁的老父亲老母亲,已经非常常见了;一个儿子照顾两位住院的老人,我现在病床上就有一位,看着忙得焦头烂额的儿子,我能做的就是尽力让他父亲恢复得快点;一家的两老夫妻同时住院在我科同一房间;自己老丈人和母亲同时在我科住院,一家的两三个老人在我院不同科室住院,这些现象并不少见。

我们医院规模已经是非常大了,08年的额定1000张床位,现扩展到近1300张床位,还有一栋肿瘤大楼在建,医院扩张的速度赶不上健康需求的增长。

医务人员的捉襟见肘,我们医院每年都在招人,但是科室在不断的增加,部分医务人员的流失(转行,去社区,不搞临床,搞行政后勤等等),这都造成了医务人员的缺乏,我们基本5-6天一个夜班。

2.医患关系紧张,导致了部分医务人员谨慎诊治危重病患,本不该住院的被建议住院,本不该送往抢救室的被送往抢救室,至少这样做我对你病人重视了。

这一状况导致的直接恶果就是住院病人增加,抢救室爆满,一床难求;另一恶果就是医生的整体诊疗水平的下降;

做为一名医务人员如果不能对病人的危重情况做出判断是非常可悲的,但在这样的医患环境中,我们有能如何呢?

<strong>3.占医保的便宜,经常会有人住院就是为了检查一下身体,其实自身身体状况根本不需要住院,只是因为住院报销比率更高。

4.“床霸”的存在,也导致部分床位无法周转。

以前呼吸科就有一位在医院住了两年多的病人;最近还有一位在某科室住了半年多的病人,其实老早就可以出院,但医院也没有办法;另外就是一些可以全报销的慢性病人,长年包床。

5.缺乏有效的激励周转机制,公立医院基本还是大锅饭为主,

由于一些深层次的原因,高效的运行机制不可能被应用。多做多错,不做自然就不会有错。

6.医务人员的因素,为了一天的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必须统筹安排出入院。

做为临床一线人员,我讲句心理话,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想多出院,是我们确实、真的是忙不过来:我们不是简单的把病看好这么简单,我们要与病患反复沟通,我们要签、书写大量的医疗文书,我们要接受上级的各种检查,我们要接受来自医院内部各个部门的各种检查、考核。

做为临床一线医生护士是真的很苦,尤其是在当下中国,所以请各位一定要理解和相信我们,也许你们的信任和理解还可以增加我们继续前行的勇气。

7.慢病管理制度的缺乏,导致大量的康复病人占据了床位。

一些危重病人基本都是一些慢性疾病发展而来的,重“治已病”,而忽视危险因素的控制和慢病的康复治疗。

总之,加大医疗投入,改善医院运行及激励机制,提供医务等值的报酬,维持良好的医患环境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喊喊嘴皮子的医改永远都是扬汤止沸,而不是釜底抽薪。


健康守护神阿波罗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少见。

大家可以看看山东聊城“假药门”事件,这就是一件具有警钟意义的案件。一名晚期癌症病人,说不好听一点,就是必死无疑的病人,找到了肿瘤科主任。主任知道面对这种病人,目前国内已经束手无策,只有使用国外的药物(在我国尚未经批准上市,因此被认定为假药,但是实际上是先进的药物)。主任没有赚钱,给病人推荐了这种药物,还告诉病人可以找原来的一个病人家属购买剩下的一瓶。最后这个癌症病人死了之后,病人家属大闹医院,状告医生卖假药,大骂医生女儿,还把卖药给她的病友送进了看守所。狼心狗肺,真的是。

这件事发生以后,不要说医生,就连普通人都不敢太热心。医生遇到危重病人,如果没有太大把握,宁愿认输,承认自己能力不足。如果一旦冒险失败,即便不是医疗事故,要是遇到不讲理的家属,天天缠着闹,严重影响自己的名誉和生活,甚至还会有牢狱之灾和生命危险。

聊城事件之后,我坚决不再在网上提供病情咨询。现在我都后怕,万一要是出了什么事情,我自己一辈子都毁了。

所以,不要抱怨,各安天命,大环境就是这样


人体探索者


从事中医中药很多年了,说句心里话,没有哪个医生不想去给患者治好病。但是一次次血淋淋的教训,告诉自己有些病人是不能救的。一次次的伤医害医案例,都浮现在我眼前。胡搅蛮缠的患者,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患者。还有把医生捆住手脚的卫生管理部门。都让你痛彻心扉。不管对错?态度好坏?患者是上帝。稍有不顺就上卫生管理部门去反映,告完你状他自己一点损失没有,但医生就麻烦了。检查、整顿,罚款……闲着没事儿的患者,有的是时间陪你玩儿,但你却没有时间陪她打官司,惹不起,躲得起。所以对一些有危重的患者,还是不接收的好,让他上省城医院,上北京大医院,各大医院他们财大气粗,也不怕那些没事儿找事的患者闹事。咱们小诊所小大夫,惹不起他们,所以让他们去医大一院去检查治病,患者愿花多少钱花多少钱,这样你就安全了。要不你就吃不了兜着走。成天整的你焦头烂额的,不死半拉晕,所以,对一些危重患者还是不接收的好。这是每个医生保护自己避免危险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郎中62


很多人说病人和家属很可怜,医生职业崇高,应该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尽最大努力治疗减轻患者痛苦。话是没错,但是生病了就可能会死,生病了就要花钱,甚至很多很多钱。这些不是医生尽力救治就能解决的问题。有句话说的好,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在医院见多了好心没好报,见多了东郭先生和狼农夫与蛇的真实的事情,好多医生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全心救治一些危重患者,患者最终病情危重宣告不治,家属随即翻脸找各种无理取闹,甚至最后实在找不出医生的毛病就拿医生态度说事,反复的投诉辱骂,很多医生不堪其扰被医闹被损害沉沦脱离医疗队伍,甚至了结生命!这些事情很多很多!普罗大众都看的见吗?最近的山东聊城王玉清最终仅仅是被训诫!?我的天呀,对于这种脸都不要满嘴喷粪恩将仇报的渣子,训诫的所谓处罚简直是对于受害的陈主任和热心帮忙的另外病人家属又一记响亮的耳光呀!


漂流树shui


说明的问题很多。

医生不自信,怕治不好。治不好也分情况。有的确实治不好,有的看起来很严重,但确实也有能治好的。

对于医闹。

并不是所有治不好的病人家属都会闹。

而对于那些极少数医闹的家属,应该公开,公平,公正的看待。拿出事实讲道理。如果确实是医疗事故,该安抚就要安抚。

我曾在输液门诊救过一位挂水的人,本来就是感冒发烧,挂水三分之一的时候,病人脸色发紫,跺脚,呕吐。家属紧张的不知所措。也不知道拔针,也不知道喊护士。家属以为挂水就是在治病。但常理来讲,之前好好的,挂水后突然呕吐,脸色发紫。肯定应该立即停止输液。这种情况,人本来好好的,停止输液不会死,反而继续输液会出大问题。。。

后来主治医生来了,看一下情况,写个条子,说去把水退了,马上重新挂别的药。。。然后一转身走了。

当时我如不赶紧喊拔针头,也许下一秒病人就。。。

说能说得清呢?

其实病人对医生说无限期待的。

但病人花了很多钱,有些问题不大的毛病,过去吃个药,打个小针就好了的病,却迟迟看不好。

很多消炎药,换着名称升级,有些药物其实很多患者并不适应。而过去很多便宜的药物很难见到。

其实,医疗,并不仅仅是医院的事情,药品的生产,流通,保存,采购,开方,使用,每一个环节都是医疗行为。

医疗改革采取企业化经营,但医生切不可参与市场行为。再说了,医生自己也会生病,但并不一定在自己工作的医院看病,到了其他医院,有些处境其实一样的。

所以说,社会的发展应该更加的文明,更加的友善,更加的平等,更加的法治。用心对待每一位患者。


在路上2760890543587


医生不接收危重病人,我觉得有下面几方面的原因

一、最常见的,就是医院本身不具有医治这个病人的条件,就像你要求一个乡镇医院处理主动脉夹层破裂,这明显是强人所难!

二、相对少见,不过也越来越多,有些家属一来就提些无理的要求,语言威胁也不少,有遇过大面积急性脑梗死的,家属要求内科主任保证病人100%康复,***,这种患者谁都不敢收,直接让他们转院;

三、治愈率低,可医疗费用超贵的那种罕见病,在国内的医疗环境下,确实很多医生不收,怕手术失败后不仅没钱收,还给医闹了;我的一个前同事,她家非常有钱,很不幸她小孩就是得了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国内医院手术成功率10%左右,费用估计要100-130万左右,跑了几间顶级三甲医院都不敢收,都建议去美国梅奥诊所或香港医院,成功率高点,15%左右,最后选择去香港,手术费预计250万,先全额预交,然后才给请了好几个专家会诊(会诊费一个医生6万港币),手术最后据说成功了,可小孩两个月后还是走了。也就是说250万港币让小孩多活了两个月。我想在国内,换成普通人的话会不会去医院闹呢?

四、危重病人有的需要住ICU,可ICU又住满了,这也没办法收,不可能把现有ICU的病人推出去让你住。


风清杨295


现实是这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部分人都是向钱看的,医生也不例外,在之前放任的市场作用的医院里,一些老大夫,还是收一些危重病人的,举例说明,比如一氧化碳中毒导致的昏迷患者,神经科的老医生还是收的,他认为治疗一下有可能还会醒过来,再者得益于自己年轻时候较严格的培训体系,还是有能力的收治的;但是你很难说他们医德高尚,其实大部分人是因为有激励机制才收的,当然遇到难缠的患者也是不收的,主要费力不讨好。当习惯了这样体系后,医患关系紧张以后,如果没有激励机制,基本没人愿意收重患,责任太大,关系生命和日后器官功能,所以推诿现象日趋严重,到了几乎只要涉及多系统疾病或稍微危重一点就全是建议ICU治疗,甚至单一系统疾病重一点也不治疗了,典型的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内分泌科不治疗了啦,这样几年以后,专科医生丧失了救治这种病的能力,根本就不会治了,倒霉的永远是患者,只能多花钱去重症科治疗;在医科大学到了重症就到头了,制度好的医院,会把适合去重症的患者分出来治疗,再其他医院就差了,重症科不发达,或者待遇差,他们会帮助转院转到更大的医院,继续推,总结一下,医患关系紧张和“钱信仰”的市场导致了,把好赚钱的患者留下,不好的推走的局面。原因永远不是简单的用医德能解释得了的。


烈火212150827


基层医院不收危机病人,也许真是无能为力,这也许是多少百分数无从得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不收转给上级医院即体现负责态度又符合自我保护意识,二害相较取其轻。上级医院渐渐地人满为患,有复杂而现实原因。专家不够多,患者需要好医生诊治,毕竟人命关天,还有就是下级医院送上来的疑难危险病人。挤爆医院,专家数量有限,时间有数,好专家的号挂不上,预约有的远期到了三个月甚至更多。资源不多,都要挤进去占有,加号得有门路,或者你的病非常典型,危机。这事似乎可以解决但不能解决,问题是你不能把好专家如星级酒店一样管理收费。没钱我住快捷酒店,有钱可以按支付能力住三星、四星、五星级酒店,即使五星酒店还有普通客房和豪华套房之分,你土豪可以住总统套房。可好专家不能如此定价,因为你背负着为人民服务大旗,你是公立医院,而好专家几乎都在公立医院。现在好专家都无法受人尊重了,花不如给狗看病的挂号价钱去医人,不是屈辱是社会制度建设好,体现为人民服务宗旨,救死扶伤是第一位的谈钱不可以。疲劳驾驶是违法行为吗?疲劳过度劳累超8小时看病是不是对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运输有超载,看病人数量超负荷是否有罪!律师行动起来告医院医生的怎么没有啊!迫切需要律师维护病人的权利。杜绝为了金钱超负荷多看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