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有攻击性行为,却被诊断为孤独症,你怎么看?

blingblingni




谈一谈什么是孤独症

我们说到孤独症,需要知道它是儿童孤独谱系障碍中的一种神经发育缺陷导致的疾病,一般在孩子出生后5、6个月左右时会被家人发现,孩子与家人眼神交流较差,容易哭闹,随着年龄增长,开始出现语言沟通障碍,还会存在刻板行为。很多人对自闭症了解不多,所以当孩子开始出现自闭症早期症状时,家长容易忽视,等到疾病发展严重,孩子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时,家人才意识到病情的严重性。



孤独症的常见表现

那么刚才说的孤独症的主要特点可以归为:极度孤僻,不能与他人发展人际关系,包括自己的父母在内,患儿都不能表现出亲密感;言语发育迟滞,失去了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患儿对词语没有明确的概念,如分不清你、我、他之类的代词;重复简单的游戏活动,并渴望保持原样不变,如果他自己的规则被打乱患儿会生气、哭闹、甚至会有冲动行为;缺乏对物体的想象能力和灵巧的运用能力也是孤独症患儿的表现之一,比如在上幼儿园时,患儿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也不会和小朋友玩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如过家家,扮演老师和学生等等。



孤独症有明确的发病原因吗

很多人要问,自闭症发病原因是什么,什么样的孩子容易得自闭症,导致自病症发病的原因错综复杂,现在科学上还没有明确的解释,而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是基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被纳入研究的环境因素众多,多数没有定论,但有2条是已被明确的自闭症高危因素:(1)有患自闭症的兄弟姐妹;(2)有精神分裂、情绪障碍或其他精神及行为问题家族史者。



是不是孩子不说话或者哭闹就一定是孤独症呢

当然不是,上面介绍的自闭症早期症状表现不能单一的去定论,或者因为孩子出现了某个症状就定诊为自闭症,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表现,并且上述症状集中体现在一个孩子身上时,家长们就要提高警惕了,需要到专业精神疾病诊疗机构,听取专业医生的评估,从而进行下一步的临床治疗。


精神知多少


孩子没有攻击性行为,却被诊断为孤独症?你对这个诊断结果有疑问也是很正常的。

在我们身边,很多的自闭症小朋友都表现比较多动,有的时候不安宁,不守纪律,喜欢跳来跳去,是因为孩子是在自我刺激,需要这种活动量较大的动作来满足自己前庭的需求,所以,在人们的印象中似乎自闭症都是伴随着多动症共生的。

但是ASD本来就是一个谱系疾病,也就是说每一个孩子的症状都略微不同,除了行为和社交这两个核心症状之外。所以,孩子很安宁,很乖,并不能就此排除自闭症。因为有的孩子有感统失调,平衡性很差,有的孩子却没有这方面的特征。

所以,孩子很乖,没有攻击性的行为,比较安分,干预起来应该还是可以的,至少会少了很多伤害他人和伤害自己的行为。这也是许多自闭症家庭都头疼的事情。许多孩子因为攻击行为被老师和学校劝退,管理起来风险也会很大。

既然孩子已经确诊了,那么就要调整好心态为孩子的康复训练做干预了,除了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机构之外,还要从家庭干预中为孩子保驾护航,现在用的最多的是ABA行为干预疗法,采用辅助,强化以及分解这几个过程对孩子进行多方面的训练。最好能够掌握DTT的实操经验,从发出指令到一个环节的结束,都需要家长和孩子的配合。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留言给我,有时间我会一一回复!


育儿伐木累


看到这个问题,相信许多家长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都说自闭症的孩子一般都好动,爱打闹,不安宁,而我自己的孩子很安静,怎么可能是孤独症呢?”其实这是大家对孤独症的表现形式还不太了解。因为在我们身边许多孤独症的孩子都有爱动,爱打闹,不遵守规矩的表现,所以把多动作为孩子有孤独症的第一表现也是很正常的。那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为什么没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也可能患有孤独症的原因,攻击性行为和孤独症的关系,判断依据,以及如何对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进行干预吧!

一、没有攻击性行为,却被诊断为孤独症的原因

因为孤独症是一种谱系疾病,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因此除了行为和社交这两大核心症状外,不能因为孩子很安静,很乖,就判断孩子没有孤独症。

二、攻击性行为和孤独症的关系

绝大多数人对孤独症存在这样一个误解,“孤独症就是攻击性”这些绝大数人中甚至还包括主流医学界。那么要解开这个误解,了解“孤独症”与“攻击性”的关系,就要先从“孤独症”本身病理可以造成什么状况说起。

简要来说,孤独症可以使患者的感官知觉出现异常,在我们普通人眼里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对他们的大脑处理起来就是沉重的负担,给他们带来痛苦体验,又因为无法表达无法宣泄,在这种状况下就有可能表现出我们常人无法理解的表达方式,比如十分暴躁近乎于自残,倘若此时周遭再没有一个良好的引导,就会变本加厉,进而演变成普通人眼里所谓的“攻击性”。

因此“孤独症”所表现出来的“攻击性”实际上与个人经历有关,那么“孤独症”就不能与“攻击性”划等号,两者要区别看待,误解自然也就解开了。

三、孤独症的判断依据

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及日常具体表现来判断,主要依据是社交障碍以及严重的兴趣狭隘和刻板偏执行为。

四、如何对孤独症进行干预

1.运用策略帮助沟通。假设所有的孤独症儿童都有学习能力,并用清晰精确的语言和他们说话,切记避免强硬的口头命令;

2.使用策略来帮助孩子解决社会和行为问题。学习过程中可以使用特殊的兴趣来进行促进,也可以通过同伴建模进行教学,用阅读故事的方式来显示不同场合的适当行为;

3.使用策略来帮助感觉问题。如划定教学空间,观察孩子的学习框架等。


莓果妈妈


我必须澄清一个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一个事实,我们大众眼中的“攻击性”与“孤独症”、“自闭症”与否根本没有关系!


打个比方,一个普通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有攻击性的“精神分裂”的地步的?这与他的遭遇是有直接关系!任何一个人只要不是刀枪不入的神佛,都有可能有攻击性,为何“孤独症”有攻击性就会是“孤独症”本身导致的呢?显然没有丝毫道理!

所以,这就是这个问题的提问者的一个误解,也是绝大多数人对孤独症的误解,甚至是主流医学界对孤独症的误读!让这些根本不知如何辩解的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士更加有攻击性,普通人被精神病后也会百口莫辩更何况这些有社交障碍的人了!


至于“孤独症”本身病理可以造成什么状况,简要地说可以使他们感知觉出现异常,在我们普通人眼里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大脑处理起来就是沉重的负担,进而带来痛苦体验,而他们无法表达无法宣泄,在无法疏解的状况下就有可能有我们普通人眼里无法理解的表达方式,比如大喊大叫比如近乎于自残,如果周遭再没有一个良好的引导,就会变本加厉,就有可能出现别人眼里的所谓“攻击性”……这个“攻击性”的出现说白了还是和其遭遇有关。

所以,我们不该把任何一个“孤独症”与“攻击性”划等号,孤独症是孤独症,攻击性是攻击性需要区分来看!这样才不会把孤独症妖魔化,被妖魔化的孤独症会被更多人歧视误解,是极其荒谬的!


这样题主的问题就好解答了,孤独症的判断依据是社交障碍以及严重的兴趣狭隘和刻板偏执行为,这个帽子是不可以随便乱扣的,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及日常具体表现来判断。

就答这么多吧,望回答有帮助!


【一位孤独症儿童的父亲,孤独地看世界,也许是最独特的视角,坚持用文字感染大家,请关注我,请喜欢我的文章的人们评论转发扩散,请做我们能做的,请尊重自闭症谱系的生活,我已成立育儿群,谱系与普通孩子家长都可加入,请私信我,谢谢】


孤独行者Noodle


当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的时候,我们会以片面的方式去理解自闭症儿童,只去识别另外的一些特征。如果是权威机构诊断了,那就接受这个事实,开始打算以后的训练安排,会有收获的!

自闭症孩子在小的时候往往都是独来独往,专注某一件事情,不喜欢和别人交流,没有眼神接触,平衡感比较差,教孩子学某一个他不关注的事情特别难。

而随着年龄的增大,部分孩子情绪暴躁,甚至出现攻击别人的特征,越来越难管理,这需要从小训练孩子,在情绪上,身体上,智力上都需要反复强化引导。

每一个孩子对我们父母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陪伴孩子也许你会发现一些乐趣,享受亲子教育,相信未来是美好的,不放弃加油^0^~


芽芽小精灵


美国精神疾病协会在《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最新版的标准)中,将自闭症谱系障碍(DSM)进行了重新调整.

在这个调整中,自闭症谱系障碍包括了广泛性发展障碍,阿斯伯格症,还有我们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自闭症.

楼主所说的打闹不安宁,是阿斯伯格综合症的表现,也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一种。

主要表现为有比较强的攻击性,这种孩子往往一言不合就开打,在其他人看来喜欢攻击别人。

阿斯伯格攻击性的源头在于:他很想让别人理解他的世界,可是又存在社交障碍,往往以大家不太接受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沟通,比如打一下,吐口水等等.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儿往往智商都很高,某方面的智能上有过人之处,只要在他的人生中找到适合他的位置,他就很容易成为某个方面的佼佼者。


楼主说的孩子安静不善言语,希望好好观察下孩子,是否存在几个明显的表现:

与人沟通是否能顺利表达自己

沟通的过程中是否有情感的流露和互动

是否存在与人交往的障碍

是否存在刻板动作,比如喜欢重复一个刻板动作,比如有的孩子要听冲马桶的声音,就会一遍一遍的去冲水。

如果存在建议找正规的医院,多找几家去诊断一下,积极诊断,慎重下结论。


花愈花者


有攻击性和喜欢奔跑打闹是自闭症孩子的一个表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自闭症孩子都喜欢这样。有的自闭症孩子真的很乖的,特别喜欢安静,一言不发的同时也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玩耍,就是喜欢自己在那玩自己喜欢的。

虽然都是自闭症,但是真的是千差万别的,不要把自闭症的所有症状都套用到一起,有些孩子是全部有,有些只是有几项,所以针对孩子的情况进行康复训练。效果会更好。也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这样反而会形成心理落差,适得其反。


羿云天说


个人觉得自闭症是情感感知和表达有障碍,有时候他想表达但是表达不出来的时候,可能就会咬人什么的,着急。还有的可能根本就不想表达,很安静,为什么叫自闭症,也许就是自我封闭。不是故意的,主动的,是大脑某块情感区域发育的跟正常人不一样。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调动起来很顺畅,更有甚者,就没有这个认识,他自己并不觉得自己不正常,他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父母亲人是正常人,就会觉得他不正常,跟他交流没反应,很痛苦。看过一个节目,很早的了,有个双胞胎都有自闭症,他们的爸爸不上班,就一直干预他们,比如吃饭,就每次都会让他们说吃饭两个字,就那么饿一会儿,才给吃,每天每天都是这么重复,不知道他哪天就会说吃饭两个字了,花很长时间的。正常孩子不用刻意教这么长时间。


瓶子40358


有没有攻击性行为和孩子天生的性格有关,也和家长对早期家庭环境的营造有关。正确引导,给孩子一个温馨、稳定、安全,有利于孩子缓慢学习和进步的环境,对孩子情绪的平复和各项功能通过训练的进步都有很大裨益。


高维脑洞


自闭症儿童没有攻击行为的很多,并不说只有有攻击行为的才是自闭症,有攻击行为的孩子,我们把他这种动作行为称之为攻击,在他们心里,也许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或者是另外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

当他想引起其他人的关注,可是又不会语言表达,同时也不知道采取什么方式,只好过去碰一下,当然力度自己在不懂得控制的情况下,就会让对方觉得是受到攻击了。

还有一种孩子:当其他人发出的声音过于夸张,令他感到不适(听觉敏感的),这时自闭症孩子也会下意识的出现攻击行为。

易冲动,易怒,精神多处于紧张状态的自闭症孩子,一旦自己的情绪得不到梳理宣泄,难以抑制时候,也会有攻击行为。


这一部分孩子在自闭症儿童当中只是个别现象,许多的星儿并没有攻击行为,有的还特别安静,腼腆,甚至自身遇到攻击的时候,不懂的去还手和防卫。

这位题主的孩子应该是刚诊断不久,还不太了解谱系孩子的特点,建议跟着机构多学习一些知识,家长要多掌握一些家庭干预方法,因为孩子不可能一辈子待在机构,他们终究还是要回归家庭,和社会,而父母才是给他影响和训练最多,最方便的“特教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