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医生误诊而产生的医疗费用该不该由医生来买单?

姚善之


在古代是不允许误诊的,治坏人会被砸招牌,因过错治死人要吃官司尝命,所以没把握的病中医可以选择不治,家属强烈要求的要签生死纸。


nhdcw


先谈一谈误诊。

很多人以为误诊是非常严重而且可怕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国内的一位著名医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直言不讳的说,二级以下医院门诊的误诊率基本上都在80%以上。三级医院门诊的误诊率,一般也很难低于60%。而西方国家门诊的误诊率其实也非常高。门诊首诊误诊率在50%以下的医院几乎是找不到的。也就是说误诊是医疗活动当中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无论是经验丰富的医生,还是刚刚执业的新手,都不能避免这样一种现象的发生。

那么误诊是否会一定带来巨大的危害呢?事实也并非如此。一般来说,单纯依靠病人的口述和医生的简单直观检查是很难在短时间内直接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的。不过门诊的很多疾病其实是自限性疾病,就算不给予治疗,单纯依靠自身体质也可以恢复。所以此类无需进行细查的普通疾病误诊的影响非常小。严重的疾病一般需要进行较为细致的医疗检查,通过这些检查所形成的结果,会有效的调整之前的错误,误诊的概率会显著降低。根据这位著名医生的观点,在进行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之后,大部分三级医院的误诊率可以控制在20%以下。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误诊的可能性就比较低了,对于后续治疗的影响也就比较小了。

接下来谈一谈误诊和背后的经济关系。

从上面的介绍就不难看出,误诊是医疗活动当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几乎不可避免。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把它理解为医疗活动当中所必须要支出的一种成本。既然如此,这种成本势必要由病人自己来承担。因为这毕竟不是医生自身原因导致的。

当然有人认为,经验丰富的医生可以降低误诊率。根据那位著名医生的观点,由于误诊率在初次门诊的时候是非常之高的,经验丰富的医生也不能使这个误诊率有显著的下降,所以将误诊率和经验简单联系起来的说法并不符合事实。

回过头来,假如误诊的所有成本必须由医务人员承担,势必导致医务人员出于保护自身的目的强化在首次门诊的时候的检查。最后也会使得此类成本间接转移到病人自己身上。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并不是这套制度的受益者。因为医疗服务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高度信息不对等的服务,在医生掌握信息优势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制度建设,迫使医生承担更多责任的做法,会使得医生寻求其他方式转移风险。

最后谈一下在某些时候确实会发生的,难以确诊的疑难杂症问题。

在网络上经常某些人从地方小医院一路转移到京沪顶级大医院的艰难曲折历程。而在这个转院的过程当中,往往每转一次院,诊断就更改一次。最后让患者和家属无所适从。不能否认这种现象,但是应该说疑难杂症的发生率确实比较低。很多小医院的医生,由于很难接触到广泛的病例,所以对此类疾病的诊断是非常生疏的,这是医疗布局下的自然结果,不是医生个人能力欠缺的原因。京沪大医院往往要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使得他们的临床经验相比地方小医院要丰富的多,在接诊的时候,会有更高的诊断正确率。实际上就算是中国应对疑难杂症经验最丰富的北京协和医院也经常发生对于罕见病的误诊,这个不足为奇。罕见病的诊断从来都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难题,用这种特殊案例来苛求地方小医院的医生其实不合理。

罕见病的痛苦其实包括很多方面,确诊的难度本来就是其中之一。将确诊的成本一股脑的转移给医生,既不合理也将打击医生对于罕见病的诊疗,其实最后受苦的还是病人自己。


用户4325101516


第一,在我们的科学教育里面,有误差教育。科学不能没有误差。医学是科学,也会有误差这个概念。

第二,比如开车,出了交通事故,如何界定呢?都是司机的错吗?

第三,疾病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健康问题,任何疾病都不是按着一定思路固定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表现,这是误诊的一个根源。无法避免。

第四,误诊是医学进步的基石。一个大夫的成长,必须经历误诊,反思,提高。这个过程没有故意,也不是医德问题。

第五,谁都不想误诊,都想药到病除,但是目前的医学做不到,那个药到病除,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需要医患同行。给医生多大的信任,他释放的能量就有多大!给医生的压力越大,他会畏手畏脚,甚至,没人想当医生的。

医学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因为谁都可能成为病人。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长为大夫。

我们的时代,与人心,的确需要善意的对待医生了!才有可能有更多的优秀人士走入医学殿堂!才能实现"药到病除"的传说!


猫医生科普


可以,完全可以,谁的错误谁买单嘛!

那么能否请问:您能否付出高昂的诊疗费,因为为了避免误诊,需要对您进行长时间多频次多维度的问诊,包含但不限于门诊、住院、循证医学调查等;您能否接受详细且有可能多次多部位重复检查以便排除相关疾病风险而带来的误诊;你能否接受确诊时间长、就诊过程复杂、签署繁琐的医疗甚至相关法律文件等;你能否接受从诊断开始到确诊结束中间可能发生多次转院、会诊等?你能否接受医疗机构可以在诊疗前,进行个人信誉或者家族相关调查评估后做出不接收你作为其病人为前提条件?


地沟油这个梗我能笑


就象这次武汉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刚开始也不知道,病人去医院就诊也是按照流感来就诊,所以才有医务人员被感染了,甚至有的医生为此付出生命,你们以为他们愿意这样吗?本人虽然不是医生,但是最佩服的人是军人、医生和教师。


那夜我独醉22197


医学是循证医学,当病人症状杂乱或不足,化验检查受多种因素限制,不能给医生提供可用信息,出现诊断不清或错误诊断,是正常现象,再说医学本身就是探索科学,未知的疾病还有很多,例如今年的新冠病毒就是一种新的变异病毒,医生早期诊断肯定不准确,但是一般情况下,诊断不清晰的,治疗一般不会给病人照成伤害,像对症处理,营养支持等,都是必要的。医生只要做到误诊不误治,及时会诊,及时沟通,如果却确因受医学技术限制也是无奈的。


外科医生老赵


因知识或技术限制而导致的误诊,医生不应承担责任;而因不负责任导致的误诊,医生当然需要承担责任。


人生难得几会


再高明的医生也有误诊,而且可能误诊更多!为什么?因为名医接诊的大多是少见及疑难杂症,所以,其中错诊误诊可能发生更多。只有医生在诊治过程中能尽心尽力,就无可非议,毕竟医生是人不是神!


用户4610275972272


话是个现实,但为了不误诊搞清楚搞明白,搞透彻,哪你将做个最最全面的检查!你又会说过度医疗了!难呀。


用户8616497889968


一句话:名医都是死人多的结果。包括误诊错诊漏诊,甚至用错药。细辛不过钱不知道是死了多少人而得出的结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