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大义罚了“亲爸爸” 腾讯为何“自宫”?

【侨报5月9日“四合院”时评】这回,一再被黑“内容整治不利”的腾讯把自己罚了,全民拍手称快。

为推广“零钱通”功能,腾讯的微信公众号7日推送了《微信钱包——零钱没有余额怎么办?》的“原创文章”,但可见的文字只有九个:那就努力工作赚钱吧。下方另有十数行同样文字被设置为看不见的白色。文章发出后被网民投诉滥用“原创特权”(微信原创规则是内容原创度超过95%,每篇不少于300字),还有人直指微信给腾讯开了特殊通道。很快,腾讯便因“通过特殊方式躲避原创识别检测违规识别原创”被微信处罚,文章立刻被取消原创标签,微信还称将据违规情况进行相应处理。随后,腾讯大方认错,“请大家以我为鉴”。

微信大义罚了“亲爸爸” 腾讯为何“自宫”?

福州市民从腾讯QQ公仔广告旁经过。(图片来源:资料图/中新社)

有意思的是,微信的这波操作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公关效果,大批网民留言表达了对微信“大义灭了亲爸爸”(微信实为腾讯开发的应用程序)的支持。

与此同时,此事再次引发了对微信“原创保护”的讨论。目前,微信月活跃账户数已近11亿。庞大的用户基础及社交属性令所有行业都在觊觎它的影响力。于是,内容产业率先迈出了探索如何利用微信宣传、导流的步伐。然而,腾讯本身业务也涉及内容领域,这种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身份就必然成为残酷竞争中的“众矢之的”。

果不其然,腾讯长期深陷在“内容为流量让路”及“能否公正审核内容”的质疑声中。仅以今年为例,从咪蒙炮制“寒门状元之死”到河南女孩露露在企鹅号掀起“做号猖獗”丑闻,即使腾讯对两者皆作出了处罚,但其对内容原创性的审核机制却始终不被公众信任。

事实上,这并非是腾讯第一次对自己下手。腾讯体育此前曾因“会员红包活动”违反了微信禁止诱导用户的规定而被罚。当时,腾讯CEO马化腾就明确表示,不论是对内部团队、投资公司还是外部企业,平台处置都一视同仁。这一次,“欲练此功,必先自宫”的雷霆手段,终于让更多人看到了腾讯“刮骨疗毒,以身作则”的决心。而腾讯此番因祸得福也再次证明,生态平台的建设者只有“光明磊落,公平透明”才能让所有用户都感受到被尊重,从而得以完成维护互联网生态繁荣的企业使命。(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