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七律詩很難寫,對此你怎麼看?這首寫得如何?

夏夜流螢伴蟲鳴


問題:有人說七律詩很難寫,對此你怎麼看?這首寫得如何?

《秋夜》

玉蟾清影滿東郊,隱隱農耕聲未消。露溼寒蛩鳴底處,鬥移霜漢入詩瓢。

長堪閒酌人聊賴,無以生為日易逃。忽憶龍都湖畔景,蘆花幾度舞迴飆。


前言

七言律詩是檢驗舊體詩水平的試金石,近體詩入門時,先學絕句,後學五七律,五七言律詩學通了,填詞也就不難了。

相對五律來說,七律每句多了兩個字,容量更大,句法變化更多。

多於八句的近體詩叫做排律,因為篇幅長,顯得格律束縛下的雕琢痕跡更濃所以佳作相對較少。

一、題主秋夜簡析

玉蟾清影滿東郊,隱隱農耕聲未消。露溼寒蛩鳴底處,鬥移霜漢入詩瓢。
長堪閒酌人聊賴,無以生為日易逃。忽憶龍都湖畔景,蘆花幾度舞迴飆。

1、第一聯

第一句點出了“夜”,沒有點破“秋”,第二句的農耕可能是春耕,不是秋收, 這樣就把任務留給了第二聯。

2、第二聯

寒蛩點破秋意,為了不顯單薄,對句用了“霜漢”,霜這個字不穩,和漢的組合生硬,古人作品中似乎沒有見過。

如果第一聯破題有了“秋”的話,第二聯用銀漢、河漢、霄漢等就無所謂了。第三聯

3、第三聯

第二聯寫景,第三聯抒情,是律詩的慣用手法,出句意思是百無聊懶中把飲酒作為一種寄託,對句見學問,用了道德經的成語,以無為自然之法養生,才是真正貴生之計。不要太在意反而更灑脫,在一種無慾無求的生活中看著時光漸漸流逝。

4、第四聯

全詩寫景收尾。出句忽憶龍都湖畔景,可能是作者自己對過往的生活的感悟,外人不得知也。末句蘆花有時秋之意象。

二、格律簡析

玉蟾清影滿東郊
隱隱農耕聲未消【消:二蕭】
露溼寒蛩鳴底處
鬥移霜漢入詩瓢【瓢:二蕭】
長堪閒酌人聊賴
無以生為日易逃【逃:四豪】
忽憶龍都湖畔景
蘆花幾度舞迴飆【飆:二蕭】

黏連、平仄都無誤,入聲字酌、溼用的準,唯有第六句落韻:【逃:四豪】 。

第二聯的對仗其實不難,難得是第三聯, 用道德經的成語“無以生為”入詩聯不易,上聯“長堪閒酌人聊賴”也很工整,如果上聯四個字也用典就更厲害了。

結束語

作者雖然落韻,但是能看出受過嚴謹的訓練,有相當的功力和學問,值得大家學習。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玉蟾清影滿東郊,

隱隱農耕聲未消。

露溼寒蛩鳴底處,

鬥移霜漢入詩瓢。

長堪閒酌人聊賴,

無以生為月易逃。

忽憶龍都湖畔景,

蘆花幾度舞迴飆。

第一,這不是七律,應該是兩首七絕,押新韻。

如果定為七絕,則粘連無誤。

第二,如果作七律,不論新舊韻與否,三四句互對,五六句再對,方不誤七律之期。

是的,一首標準的七律,如果求全責備,必須有以下數點。

1.每句七字,共八句,總成56字。

2.平仄粘連無誤。

所謂平仄,即以漢語拼音一二聲(陰平陽平)為平,三四聲(上去入)為仄。如:非常美麗,這就是一二三四聲,前二為平後二仄。

3.粘連。

粘連是七律的一個重要知識。失粘則不成立。

所謂粘,在起興二句以後,第三句必須與二句相粘,不必同韻,(因三句不用韻)第五句又必須與四句相粘,第七句亦粘前句如然。雖說有些複雜,然知平仄則一竅通萬竅通。

4.對仗。

七律要求三四句對仗,五六句又對仗。這是規則,不成則不成七律。

5.七律無論平起仄起,第二句必須用韻。如果新韻,要求不大嚴格,如果平水韻,首句出韻,而四六八句韻不能出。

七律有如此多的講究,照說限制人們思維發揮,但如果文字儲備充足,古文知識豐裕,在表達某些情懷申訴上,詩人卻應付裕餘。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

它好像是一個文字遊戲,但一旦賦與深刻的內容,就成了一個藝術品。

以唐代幾首有名的七律作例。

唐.杜甫.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平水十灰

鬢,鬢角仄聲。

此係仄起仄收首句入韻。

唐.杜甫.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

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

中庭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斷,

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強移棲息一枝安。

平水十四寒

看,遙看瀑布掛前川,平聲。

此係平起平收首句入韻。

所例恆多,不勝枚舉。惟熟讀入耳入心則熟能生巧。


葡萄爺爺1


我也來鑑賞一下這兩首詩,再此先告聲得罪了。

由於前人多評論了格律用韻,而我本人對於格律用韻也不甚敏感,就主要從文筆詩意方面鑑賞吧!

玉蟾清影滿東郊,

隱隱農耕聲未消。

露溼寒蛩鳴底處,

鬥移霜漢入詩瓢。

這首詩,整體表意還是比較完整,生活氣與詩意並存,在情景和意境方面尚可。

缺點呢主要是在遣詞上面有些許生澀,尤其第三四聯顯得略微臃腫,缺乏靈氣,最後一個詞“詩瓢”顯然屬於“自造”,恐怕是為了押韻吧!

個人很不建議在古詩詞創作中去自造詞,因為你的百琢千磨對自己來說有一個心路歷程,可能覺得滿意。而對於欣賞者來說往往會十分突兀,顯得晦澀拙稚。

長堪閒酌人聊賴,

無以生為月易逃。

忽憶龍都湖畔景,

蘆花幾度舞迴飆

這首詩同樣在用詞上有較大缺陷,第二第四句都顯得略微尷尬,雖然您的詩情能讓人瞭然,只是在組合和遣詞方面還需歷練。

“月易逃”應該是說歲月匆匆,但在這裡仍然顯得晦澀,可以再加琢磨。

個人非常理解在得到一個自認為好的詞句時會非常激動,甚至狂喜。但是我們一定得把它安排在更適合的詩,更恰當的句子裡。

如果用的好,讓月去逃還是很不錯的。

“飆”這個字本身很有畫面感,但在這裡略微有些過頭。或許詩人想表達的是當年的歲月崢嶸,但也還是有點“破”了詩意。哪怕是用最簡單的“舞飄飄”可能都會更和諧一點。

我個人認為,在做詩填詞的過程中,應該是以通暢為最基礎的要求,然後在此基礎上再去研習技法,包括格律。

如果作詩首先去尋求外在,一般來說才思必然被打擾限制。

得一妙句比得一工句價值大的多!

也希望您堅持自己的才思,情懷。生活就是最美的詩篇!


糖豆兒愛手工


這首詩為“平起平收”式七律,如果用《平水韻》衡量則用韻和格律錯處太多,無奈,現在只能“從寬”用《中華新韻》來衡量。通過比較和分析,我得出的大致意見如下:

一,其頷聯出句文字為“露溼寒蛩鳴底處”,應該的平仄原為“仄仄平平平仄仄”,而實際的平仄卻為“仄平平平平仄仄”,在本句二、四位置上的字均為平聲字,這就是大家熟知的錯誤——“失替”,所以此句已經出律了。

二,其頸聯出句文字為“長堪閒酌人聊賴”,應該的原平仄為“平平仄仄平平仄”,但實際的平仄卻為“平平平平平平仄”。這樣一來,這頸聯出句的二、四、六字均“失替”不說,原本應該和頷聯對句相同位置的字相粘的,但現在卻基本全“失粘”了,所以此句屬於嚴重出律。

再則,按照七律詩的寫作要求,中間兩聯是必須做到“對仗”的。可是我們從此詩中,基本沒有看到詞性相同、詞意相反的對仗句子,也就是說: 作者在寫詩的時候,還沒有對於律詩特有的對仗方面的概念和意識。所以從此詩的頷聯和頸聯寫作上,都看不到對仗技巧運用的痕跡,從而違反了律詩寫作的相關規定,所以這也是導致此詩寫作失敗的因素之一。

從我上述的文字看,這首七律第一:用新韻寫詩卻沒有註明“新韻”兩字,這是第一個缺陷;第二,頷聯出句出律;第三,頸聯出句嚴重出律。第四,本詩雖然號稱律詩,但是律詩特有的中間兩聯沒有做到對仗。綜上所述: 我認為這首詩的寫作在形式上已經失敗,咱們就沒有必要再深入討論和考察它的藝術效果,或者作品表現的思想內容了。

為了使大家更明析地看出該詩作存在的問題,下面特附上此詩用《平水韻》檢測的結果截圖,以供大家對照和比較。通過對照,大家可以看到: 這首詩如果用《平水韻》來衡量的話,那結果就實在令人不忍卒讀了。



疏影401



此詩聲格無病,平仄合。首句入韻,全詩著韻五處,〔郊〕屬下平三餚,〔逃〕屬下平四豪,其餘三韻屬下平二蕭。應該是用的中華新韻,入七律。

詩寫得不錯,形體齊整,章法講究,諳詩家語,應出自舊體詩學三年以上的詩友之手。若論詩功,置之今日網絡詩壇,屬中上游水平。



也不盡善。不才,試舉瑕幾處:

①四句『霜漢』一詞無出處,屬杜撰。有霜河,星漢,霜漢未嘗聞。

②頷聯工,而頸聯稍遜。五句『長堪閒酌人聊賴』堪、人二字可再斟酌,可用,但牽強不潤。

③尾句轉結不錯,飈字生動,但舞回飈三字齊用,顯贅,尤以『回』字減色。

④三四兩句雖工,但顯小氣了,入詩瓢很個性,但此處是廢話,無真情,湊字耳。


抱庸詩書


對有大學文化的人來說,寫一首律簡單,但寫好很難!


國畫家網


七律~再遊織金洞

織金洞景真勝境,

曠闊空寬讓人迷。

深遠猶如無底洞,

高低愰似地與天。

溝窪矮凼空寂寂,

秀柱奇峰俊翩翩。

萬億之年石鐘乳,

重複觀嘗也覺鮮。

七律~黃果樹大瀑布觀感

水簾百丈起雷震,

白浪千圈生霧雲。

細雨濛濛飄水面,

涼風陣陣伴人群。

谷空可載妙音滿,

灘險未將拍客驚。

大聖怎知身後事,

水簾洞內無兒孫。


老實185501065


此詩從內容上看,起承還好,轉合差些,導致詩味不夠濃。從形式上看,中間兩聯對仗不工,且整首詩用韻較亂,不知道用的是新韻還是平水韻。




詩詞客今夕何夕


《春末夏初》即詩律詩一首(平水韻)

春分過後雪寒稀,

換過毛衫著薄衣。

豔李桃紅花爛漫,

青楊柳綠草芳菲。

牛毛細雨成天下,

翅蝶黃花整日飛。

又是清明腸斷日,

寒光霽色攜同歸。


獨步1151271383


吟詩

閒居得失紅塵外

把卷吟哦陋室中

潮水春江悲古月

草堂茅屋恨秋風

庶黎家國憂思遠

邊塞田園韻味豐

碌碌餘生何所願

詩書常伴白頭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