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非常關注孩子的學習和升學考試,但是很少關注孩子內心情感方面的成長,為什麼?

昆明馬英


因為我們的從小接受的教育有問題。我們的教育幾乎把全部的力量都投入到了對各種技能的培養,只重視了智力培養,忽視了情感的培養!也就是隻有高級的智力,卻沒有豐富的心靈和高貴的靈魂!

而且,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越是重視小孩教養的爸爸媽媽,越是喜歡把小孩送去上各種課,學網球,學畫畫,學奧數,可是很少有爸爸媽媽,會讓小孩去學習,怎麼樣表達情緒,怎麼樣獲得幸福?

從根源上講,是我們作為父母,從小接受的教育裡就存在缺失,自然也不會想到對孩子的培養。更何況,數學考100分,是個量化的過程,能夠看到實實在在的分數,但是,情感培養呢?拿什麼來衡量?這或許是家長們忽視情感教育的原因。

蔡元培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說道,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倘若父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眼裡只有孩子的成績好壞、分數高低,那麼即便孩子拿了高分、上了名校,最終的結果有可能只是像北大吳謝宇一樣的一場悲劇。

我認為,一個人如何在平凡的生活與工作中找到快樂、幸福與平靜,才是最重要的能力。家長們應該放下那顆功利的心,要知道,孩子的路,終究需要他們自己選擇,要靠他們自己走完,再苦再難也得承受。沒有什麼比家長活的更好的目標,而是要有心內平靜、富足、幸福的感受。



權媽在線


家長關注孩子學習和升學考試,卻少關注孩子內心情感方面,這是因為他們也是這樣成長過來的。



董卿,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她的父母就是典型的只關注她成績,卻不在乎她內心情感方面成長的人。

她的父親小的時候,家庭非常貧困,11歲左右,因為他父親去世,所以小小年紀的他不得不擔起家裡的經濟重擔。只有幹完農活,才可以學習。可是,在這樣貧瘠的條件下,她的父親仍然憑藉驚人的毅力和付出考上了復旦大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因為自己的這種經歷,導致她父親一直認為:人是必須吃苦,只有吃盡苦頭,後面才會甜。把苦日子過完了,後面才會有好日子過。

就是這種理念,導致他在董卿的整個成長過程中,一直打壓她,不許她打扮自己,要求她好好讀書,從不考慮她內心的感受。

其實,像這種情況,是很難去責怪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儘管這種教育方式確實存在問題。



另外一種情況,是父母執行偷懶教育。怎麼說呢?

教育孩子學習容易,只要孩子還願待在學校學習,逼著孩子認真,給他請家教,並不難。可是管理孩子的內心,走進彼此,太難了。索性,很多父母就不管。

如果幸運的話,孩子服從這種教育方式,學習成績好,上重點學校,他們還會是世俗標準眼中的好父母。而如果不幸,這種偷懶的教育方式誘發孩子各種不良行為問題的話,他們也會為自己找到藉口推脫責任說:

“這孩子天生反骨,不是學習的料,就是來討債的。”

總之,歸納起來,家長非常關注孩子學習和升學考試,缺少關注孩子的內心情感方面的成長,有兩種原因:

第一種——自己的成長經歷決定了這種教育方式;

第二種——只想當世俗標準父母,執行偷懶教育。

我是星主,專研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奇談社會百態……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學習教育之道。

星主奇談


我寫一點自己的看法,我覺得首先是目前的社會現狀,高考改變命運,特別是針對於一些家庭條件本就不好,高考是唯一出路的學生。整個社會,學校,老師都重點關注的是學生的成績,所以久而久之成績成為了關注學生的重點。家長為了讓孩子有個好成績,從小就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目的都是一個,就是考個好成績,讀個好學校,找到好工作。

其次,隨著孩子年齡增大,與父母溝通較少,特別是青春期的學生容易叛逆。很多時候父母關注的都是表象,認為孩子的內心情感沒那麼重要,至少沒有成績重要,這些情感在他們眼裡都是小兒科,小孩子心理,所以也不太會把它當個事兒。

最後,其實孩子從有認知開始,心理情感就開始在變化,整個成長期會從簡單宣洩變得沉默寡言,反正都沒人在乎他內心的感受和意願。中國式教育把成績和工作看得太過重要,所以也導致中國家長的教育思維方式固定化。


小柚子


這個問題非常普遍,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一個話題。


出現這種情況,也就是家庭教育這個層面出現了問題,家長們認為學習和考試好了就萬事大吉,就以為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而真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是家庭教育,而情感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個方面,但是情感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包括孩子的價值觀、性格、習慣和情感認知等方面,下面筆者圍繞這幾個方面來談談家庭教育。

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成才,是作為父母最大的心願,因此為之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父母寄託厚望於孩子,決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父母層面的自我要求,更是作為父母心裡上的一種安慰。 "如何讓孩子快速成長、發展和提高"、"如何讓孩子快人一步,贏在起跑線上"等話題應該是廣大家長最樂意討論交流的話題了。



"我們家小孩報了興趣班,還有英語提高班,你們家小孩呢?"、"你們家小孩都報什麼培訓班了?我們家小孩也想報一個。"這樣的對話內容在家長群中或是平常交流中很是普遍。 有的父母看到別人家小孩報了早教或培訓班,出於心裡安慰或平衡也給孩子報一個;有的父母不徵求孩子的意願,也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就給孩子報這個興趣班,那個培訓班,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有的父母是通過外面一些早教、培訓機構的廣告,被這些廣告所吹捧的作用所誘惑而給孩子報了,結果發現對孩子的改變和提升效果並不明顯;有的父母是因為工作繁忙而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就把孩子推給了早教或培訓機構。 結合實際情況,適當地給孩子報一些適合的早教、興趣班固然重要,畢竟是為孩子提供了平臺和學習機會。而這些所謂的興趣特長培訓,只是作為孩子的加分項目,也不是評價孩子是否優秀的標準。


導致父母爭相給孩子報早教和興趣班的客觀、主觀因素眾多,雖然是為了孩子好,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有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適不適合孩子就另當別論了。 當父母熱衷於給孩子報早教、興趣班時,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孩子的家庭教育,這才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核心利器"。

家庭教育同學校教育一樣,在孩子的教育中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家庭教育是孩子整個教育的基礎,主要包括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建設,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以及孩子情感認識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要讓孩子真的贏在起跑線上,就要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



01

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建設

孩子價值觀的建設是孩子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孩子"人生第一課"的核心任務。父母要正確引導孩子價值觀的建立。 價值觀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 現在有不少的孩子由於不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沉迷於網絡,金錢,燈紅酒綠之中,無法自拔,逐漸荒廢了自己的學業或事業,給自己和家庭都帶來了無法彌補的傷痛。所以,正確價值觀的建立對於一個人的學習和發展是何等的重要。 要正確引導孩子價值觀的建立,前提是父母要有正確的價值觀,父母的價值觀直接影響孩子價值觀的建立,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多學習,不斷認知事物的本質,做到明辨是非,知美醜,知善惡,知真偽。同時,父母也要經常性地給孩子灌輸做人做事的原則和道理,做一個有遠大理想,有堅定信念,有責任擔當的人。父母要言傳身教,不斷把正確價值觀的思想傳遞給孩子,孩子耳濡目染,最後以行動實踐,並不斷總結和完善,最終父母對孩子正確價值觀建立的引導得以實現。



02

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

性格就是對人、對事在態度和行為上所表現出來的個性。我們都強調,一個人應該要有自己的個性,要做一個有個性的人,但這裡的個性應是積極健康向上的,是其他人樂於接受的。 一個人的性格有先天和後天因素共同決定的。所以,良好性格的塑造要從娃娃抓起。父母要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前提是要了解孩子,這就要求父母要和孩子多交流。父母常常說孩子性格內向,孩子性格暴躁,孩子性格孤僻等等,其實造成孩子性格不好是有原因的,父母要改善孩子的性格,就要找到病根,然後對症下藥。儘量多陪陪孩子,讓孩子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多帶孩子與外面的世界接觸,多一些鼓勵,幫助孩子建立克服自我的信心。



03

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一個人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將受益一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的培養,同樣也要從娃娃抓起。父母要注重孩子一日生活和學習制度的養成,包括孩子按時起床和睡覺的習慣,孩子規律合理的飲食習慣,孩子健康科學的學習習慣,當然也包括孩子平時的言語和行為舉止,比如孩子的坐姿,走姿、用眼和運動習慣等等。 在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同時,父母特別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做到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有底線思維,要堅持原則,讓孩子明白無規矩不成方圓,人就是要守規矩,講原則,以後出入社會更是如此,要自覺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斷強化孩子懂規矩、講原則的意識和永遠保持一顆對規矩和原則的敬畏之心。



04

孩子情感認知的教育

孩子也是有情感的,但不像成人那樣複雜和豐富。孩子天真無邪,對於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父母對孩子情感認知教育也是提升孩子情商的一種途徑。父母對孩子情感認知教育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建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弘揚尊老愛幼的家風、家教,還有最常說的"孩子的父親愛孩子的母親是對孩子最好的情感教育",方式方法很多,但歸根結底是要引導孩子做一個真善美的人,做一個懂得愛別人,懂得關心別人的人。

其實,作為父母,不是說要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跑得多快,而是要讓孩子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學習和進步,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自我價值,這樣才是真正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育兒小當家KING


急功近利,希望孩子能夠學習好,考個好大學、有一份好工作、過上家長認為體面的生活!而孩子內心的情感需求是隱形的,一般家長會不太重視!孩子回家說一說學校發生的事情,家長往往會說:這個事情你不用管,把學校弄好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