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婚嫁有句老話,門當戶對,你認可嗎?為什麼?

海雲海


門當戶對,絕不是封建思想,是幾千年的經驗之談啊,是祖祖輩輩血淚的教訓。

戀愛的時候,門當戶對還不明顯,因為只是兩人間的磨合,不涉及原生家庭利益。進入婚姻,門當戶對就是很重要的了。

我身邊有這麼一對夫妻,男的出身農村,女的出身國企家庭,兩個人學歷相當一個初中一箇中專,首先是家境懸殊,其次是生活習慣不同,再次成長經歷差別大,婚前,媳婦什麼要求都沒有,婚後,媳婦對婆婆各種挑剔,婆婆也很強勢,造成婆媳倆老死不相往來。婆媳關係鬧得這麼僵,這樣的婚姻能幸福嗎?

再說夫妻兩人,男的嫌女的花的大,女的嫌男的掙得少,兩人經常因為消費習慣吵架。女的要求買學區房,男的就沒有這個意識,又吵。男的主張窮養孩子,女的主張精養,又吵。

所以,門當戶對在我的印象中,真的很重要。誰也別想著攀高枝,高攀的婚姻日子真的不好過。也不能找文化層度差別大的,三觀不同連聊天都費勁。



我的追求4啥都美美噠


小時候,我尊敬的小學數學老師就對成績優秀的我說:“加把勁,能考上清華北大的都是農村裡的孩子。”我信了,然後發現差了十萬八千里。

後來,她又跟我說:“長大後找老婆得找個門當戶對的”,我不懂,但是記下了。

我是不是被洗腦了,就這樣表示了認可。但這個詞也充分說明了世俗觀念的深入人心。

古時的門當戶對更像是一種利益的交換,強調的是物質的匹配。

在封建社會,婚嫁始終是由父母把持,他們看中的往往是對方的家庭背景給己方能帶來的巨大利益,兒女的幸福只是其次。窮小子配千金大小姐,不說多少艱難險阻,能過得了父母這關的就在少數。

說白了那時的婚姻門不當戶不對的,想有好果子吃那是痴心妄想。無論男女,進入一個與自己的物質水平嚴重不匹配的家庭只會被人輕看,難受的想哭,更談何幸福。

現代的門當戶對更像是一個集大成的概念,強調的是雙方的共同成長。

現代社會的多元化體系造就了很多自由戀愛的追隨者,愛情是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婚姻更應由自己去把控,父母的意見依然佔據著主要,但兩個人卻也有了更多的主動權。

1、經濟層面的門當戶對——有錢才有話語權,這是鐵律。物質經濟一直都是決定你適合擁有何種婚姻的前提。你若只是啃老逍遙,沒什麼比聽爸媽的話來的正確,他們會幫你安排好合適的女生的。

但若是你有經濟獨立能力,那麼說實在的,經濟層面的門當戶對於你而言並非束縛,你依然可以選擇堅持你的選擇。因為你有這個資格。

2、生活交際圈的門當戶對——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在一個圈子的人對於話題的共鳴性遠沒有圈中人來的熱絡。這就勢必造成所謂的對牛彈琴式的尷尬。

試想夫妻相處,你永遠聽不懂融不進你的另一半的生活交際圈,只是閃爍著大大的眼睛一臉崇拜的樣子,那是得有多尬。也不利於婚姻的長久和諧。

3、精神層面的門當戶對——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兩個不同的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對待事物的看法,保持著基本一致的步調。這種精神層面的門當戶對當真讓人心曠神怡。

相反,如果兩個人一開始追求的就不相同,哪怕短時間內願意遷就忍讓,但時間長了再怎麼強制匹配最終也會勞燕分飛。

所以,現代的門當戶對其實更關鍵的在於兩個人能夠共同進步與成長。這樣,彼此時時刻刻才可以一直處在一種門當戶對的狀態當中,保證婚姻的長久和幸福。

我們現在最常聽到的就是爸媽這樣的一句話“你喜歡就好”,這並不是父母不想管你。而是現在的長輩相比以前真的開明瞭很多。自己的婚姻還是更需要自己去把握和掌控的。說句沉重的話,當父母離你而去,你的身邊能陪伴你的除了子女,就只剩下你選擇的這個伴侶。因而,你有什麼理由不去選擇一個能陪你到老,門當戶對的同路人呢。

我就是初心的李,一顆平凡的初心。請多多關注。


初心的李


  • 認可;

  • 但不認可只是物質上的門當戶對;

  • 兩個人婚戀價值相近的兩個人,在一起感情中能夠經營的更加長久是真實的;

  • 比如男人在乎女人的:

    忠誠價值(對自己專一);

    情緒價值(關心、支持、理解、信任、崇拜······);

    生活上的依賴(做家務,做飯,照顧老人孩子······);

    共同成長上的依賴(學識、眼光、處事能力、工作能力、情商······);

  • 生育價值(年齡、顏值、身材、氣質······);

  • 女人在乎男人的:

1.外在形象(顏值,身高,氣質,穿著)
2.忠誠與否(對待感情是否專一)
3.情緒價值(關心,呵護,信任,體貼,理解,包容,關注)
4.生存價值(賺錢能力)
5.性(性能力)
  • 所以,從綜合考慮之後,兩個人雙方的需要和依賴是比較相近的,那麼最合適進入婚姻;

  • 因為如果雙方的價值不匹配,那麼總有一方會覺得自己有些吃虧而看不上對方;

  • 也總有一方覺得自己高攀了,所以自己生活的小心翼翼;

  • 價值的平衡,才能夠讓雙方都覺得在這段感情中,相處的自由自在;

  • 祝好~


小糰子心理


婚姻從來不止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

關於門當戶對,不止是賬面存款

有時候,主要是家庭的成長經歷
就是從小成長經歷不一樣,觀念不一樣
造成了差了那麼一丟丟觀念上的差距
就這一丟丟
才是門當戶對的重要性。
生活不止乎於風花雪月
普通人的生活裡
多的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現階段大部分家庭已經解決了溫飽,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追求
到了精神層面,大家的觀念和追求不同,才越來越體現出來。
兩個人的物質條件和情感基礎決定了你們未來生活的下限
收入,契合度,雙商,決定了關起門你們能過什麼樣的日子
但是門不當戶不對的,最多也就是一對兒關起門的小夫妻,門裡,過的好不好,還要另說
婚姻從來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情
過了幾年,不門當戶對的家庭,一些根上的問題很容易就爆發出來
門當戶對決定了你們的上限
打開門,對外,不管是父母還是親戚,待人做事
接觸久了,很多觀念打心底都一樣
你們兩個能在多方面都保持一個步調,成為模範家庭
保持幸福,沒有外部引發的衝突,這才是長久走下去的必須條件
還有,家庭條件不一樣的人,成長經歷根本不會一樣,最後成長經歷下形成的三觀,不是愛情能改變的
待人待物,各種觀念
都差太多了
不是你倆收入一樣,你兩家父母存款數一樣,房子面積一樣
就叫門當戶對
也不是非得三套房對北漂,年入百萬對啃老,那種階級都不一樣的
才叫不門當戶對
存款和收入一樣的話
職工一輩子能掙三五十萬給孩子
一般的小賣部也是掙三五十萬給孩子
他們的孩子
會是一個性格嗎?
我想
不會的
沒有好壞,只是,會有不同
職工的孩子大部分按部就班,出格也不會太過分
小商人的孩子大部分自由活潑,喜歡打破常規
從小的觀念和思想是不一樣的
有一部分人能互補
另一部分人
可能就是互相沖突了
換回來,假如存款和地位不一樣
處長的閨女就找不了小科長的兒子了嗎?
我想,也不會的
乍一看職務收入都不一樣
但是他們孩子成長軌跡大方向一樣,父母的言傳身教,也沒有大的差異,只不過略有不同
最後,三觀相近
哪怕資產和職務差了一倍,還是能過到一起
這也是門當戶對

門當戶對關乎於錢,但是,不止關乎於錢。


所以門當互對很重要。


清風動竹影


門當戶對相對好一點。愛情和結婚不一樣,愛情是不需要為什麼,也沒有為什麼,喜歡就是喜歡,但是結婚就不一樣了,需要有各種前提和條件,最終目的是組件一個兩個人的家庭,並且為了確保這個家庭可以長久存在,需要確保一些條件,例如住所。同時還有一些其他附屬條件,這個和每個人的家庭,所以不同人看待都是不一樣的,你要說結婚還什麼要求都沒有,反而是不負責任的,因為現實中愛情只能持續很短時間,以後需要靠其它東西來支撐。還有一些人結婚會考慮很多,甚至多少有些等價交換的概念,用結婚來換取一些利益收穫,門當戶對更多就是如此,否則就會覺得自己付出多,別人給的少。

還有就是你不能接受他夜宵吃烤串,你覺得垃圾低俗,他不能接受你時不時去大酒店點餐,奢侈浪費,你認為的世界和他認為的世界,你看到的遠方和他看到的遠方,如果不能在一個頻道上,你們是很難走到最後的。愛不單只是相互喜歡,還得欣賞,三觀不說相同但也互相認可,如果你們能做到,門當戶對,其實也不那麼重要。



天下明星大偵探


認可。

可能只是短短的幾個字,無法去說明太多,那我就舉幾個例子吧。

男孩A和女孩B是高中同班同學,A長得高大威猛,陽光帥氣,但家境一般,在學校裡是眾多女孩子的追求對象,B是千金大小姐,樣貌雖然不是很出眾,但勝在家中有錢,身上穿著都要比普通女生要高端很多,所謂人靠衣服馬靠鞍,華麗的穿著,讓她在一眾女學生中也有一席之地。但是她在學校為人還算和善,再加上出手大方,籠絡了一群死黨。B也是A的追求者之一,在B的強烈攻勢下,A成為了B的男朋友。

從高中一直談到了大學畢業,這期間,A常常會主動放棄學業,來到B所在的城市,來照顧B。可以說A的照顧是無微不至,從做飯到洗內衣,樣樣包攬。

在一眾同學的眼中,A與B樣貌般配, 郎才女貌。都以為大學畢業兩人會結婚,但兩人畢業後,B因為關係,留在了大城市,而A回到了小地方。但是每個週末A都會去到B的城市,陪她逛街,給她做飯。

有次在大城市的同學們知道A來了,幾個同學請他吃飯。席間B來了第一個電話,只見A畢恭畢敬,低聲下氣的回答。眾同學沒敢多問。等到B第二個電話打過來時,電話來傳來了B的破口大罵:“你和這群窮B吃什麼飯。他們重要還是我重要。十五分鐘不出現,咱們就分手。”席間的同學都聽得很清楚,只見A苦笑了一下,道歉離場。

同學們都覺得這種門不當戶不對的感情,不會長久。

果然,在半年後大家接到了A的結婚請柬。新娘是一個很平庸的女孩子。但看到A摟著媳婦自信的笑容可以看出,他在這段感情中,收穫更多。

而B呢?她家裡一直就瞧不起A的出身,最後在家人的安排下,找了一個官宦子弟,過上了門當戶對的日子。

還有一個男孩子,典型的富二代,長相不敢恭維,但是找了一個如花似玉的媳婦。對自己的媳婦,呼來喝去,指手畫腳。在旁人眼中都覺得這個女孩只是他的一個僕人而非媳婦。

當然這些都是反面的例子,加入豪門,贏取白富美,恩恩愛愛的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在這裡我想說的就是,門當戶對,是祖先們積累了很多的例子總結的一個詞。還是有道理的,證明大多數的婚姻,還需要門當戶對,還需要三個家庭有共同語言。

但不論怎麼樣,路是人走的,感情也是兩個人共同維護的。

最後祝大家都幸福!


人生的奔波


門當戶對這種觀念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這種觀念之所以被人詬病,是因為有些人把它簡單的理解為富人找富人,窮人找窮人,如果一方是富人,另一方是窮人,就認為門不當戶不對,這是膚淺的理解。

門當戶對不是簡單的貧富家世相等,而是指差不多的家庭背景薰陶出來的人,他們的學識、修養、見識也基本差不多,三觀也差不多,容易溝通交流,在生活中容易形成共識,不容易出現矛盾。

生活中為什麼夫妻雙方容易產生矛盾?特別是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經常吵架,就是因為兩人對問題的看法不同,往往是雞同鴨講,當然是爭論不休。

有一句古話叫寧娶大家之奴,不娶小家碧玉。小家碧玉雖然美麗,家庭殷實,但是見識少,眼界不高,格局不大。大家之奴,雖然出身低,但她在大家庭中耳濡目染,比小家碧玉見識多,懂得規矩也多,舉止進退有度。《紅樓夢》大觀園裡的大丫鬟,個個都是人精,做事舉止不輸中等家庭小姐。

現代社會沒有那麼講究門當戶對,家世背景照樣能產生相當大的影響。比如孔雀女與鳳凰男組成的家庭,常常因為消費觀念、生活習慣等等不同,而產生矛盾。還有地域的不同,也同樣會產生這樣和那樣的矛盾,前幾年反映這類問題的影視劇特別多,前者如《雙面膠》,後者如《雙城生活》。

還有,戀愛是兩個人的事,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男女雙方的家庭背景不同,也會影響到夫妻的生活。男女雙方在談戀愛的時候,由於許多方面趨近而相戀到成婚,如果沒有雙方家長的參與,兩個人過的好好的,家長一介入,生活就成了一鍋粥。

同時也應該看到,如果一方強,另一方弱,弱的一方就容易自卑,生活起來也很辛苦。比如《紅樓夢》裡的秦可卿,出身卑微,處處要強,拼命表現自己的好,不敢有一絲的怠慢,病了也不敢歇息,受到公公的欺負也不敢聲張,勞累而又抑鬱,年紀輕輕就送了命。

有一定生活經驗上了歲數的人,對門當戶對特別有體會,相當的家教、修養、學識、見識對男女雙方相當重要。


丁小的時空


門當戶對,說實話,我並不認同!


這句話放在古代,我覺得很有必要!為什麼呢?因為在古代,如果作為女方的你,家境貧寒,沒有學過各種規矩禮儀,說實話,你是很難融入進去的,十幾年養成的性格,也不是嫁到高門大戶就能改變的!


還需要各種應酬,在這樣的家庭中,你顯得格格不入!短時間還好,時間一長,丈夫也會覺得你不夠好的!


那麼現在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作為一個農村人出身的我來說。我曾經在家父母也是當公主養的。對於嫁人的對象,更重要的是,兩個人相處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上進心!以及對未來的規劃!


要嫁的人可能現在掙的不多,或者家境不好,這些都沒有關係,但是需要對未來有規劃,這樣兩個人共同成長。


或者可能家境很好。這種情況,我也不會覺得自己配不上,因為我相信我的能力,可以讓自己更好!


所以我認為,兩個人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兩個人的步調是否一致,這樣未來的路一定會走的更遠!這與門當戶對並沒有什麼關係!


幽若寫作小屋


門當戶對,真的太正確了。

門當戶對,不單單指的是物質上的,更是體驗在三觀上: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換句話說,找個三觀一致的人共度餘生,真的不要太爽了。戀愛可能是兩個人的你儂我儂,但是婚姻真的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婚姻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是一地雞毛的,現實的。婚姻不是知青下鄉—扶貧。


may1996


我是相當認可門當戶對的!

門當就是門道相當,掙錢的門道相當才能交往相處或落戶成親,婚姻或交往中的門第觀念,擇友擇妻倫理。有些人交友相親會考慮門當戶對等問題。指男女或雙方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情況、職業或工作能力、生活習慣相當,很適合交往或結親。只有學歷、家庭背景、經濟基礎處於同一水平,婚後生活才會平穩。夫妻雙方才會處於平等的地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不門當戶對,必有一方處於劣勢。愛情還在時,可以為愛忍耐。但不門當戶對的在日常生活的矛盾中,愛情遲早被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