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我給對俄漢語教材提建議

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我給對俄漢語教材提建議

我從2007年開始學俄語,後來從事的科研工作也與俄語、俄羅斯關係密切。建國70年來,中俄兩國的關係經歷了一波三折的變化。如今,中俄關系進入了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新階段,我所在的吉林大學十分重視加強同俄聯邦高校的合作和聯繫。2008年,學校與俄羅斯聯邦託木斯克理工大學開展了聯合培養本科生(2+2)項目,2009年又聯合黑龍江大學、遼寧大學和延邊大學建立了“國際漢語教育東北基地”,面向東北亞地區開展國際漢語教育和中華文化推廣工作。

目前,我國僅有的幾種為俄語地區漢語學習者編寫的教材,針對性還不夠。俄羅斯本土雖然出版了少數學習漢語的教材,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得到普遍使用。

在綜合分析各類漢語教材的基礎上,我結合母語為俄語人的學習特點,為對俄漢語教材的編寫提出了一系列建議。

比如在編寫語音部分時要特別注意俄漢語音系統的對比,尤其是俄語中與漢語語音相近的、容易導致母語負遷移的語音項目,應該從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上有所說明。

俄語中有一個大舌顫音“р”,它和漢語中的“r”聽起來雷同度很高,但它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音。俄語母語者常常將漢語中的“r”錯發成母語中的“р”這個音。

事實上,漢語“r”和俄語“р”擁有相同的發音部位,只是發音方法有所不同,僅僅讓學生從語音上聽辨其差別,有一定難度,如果在教材中增加對這兩個音具體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的對比,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比如俄語中的“шляпа”除表示“帽子”這個基本含義外,還有“萎靡不振、無能”的特殊附加意義,俄羅斯人有時候會開玩笑說“Я шляпа(我是一頂帽子)”,來表示自己是一個懶惰的人。而我們中國人常用“戴高帽子”表示過分的誇獎或讚美。

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我給對俄漢語教材提建議

有一次我真誠地誇讚學生的漢語有了進步,他的回答卻是:“謝謝老師您給我戴的高帽子。”聽完這個回答我有些哭笑不得,學生最終還是因為對漢語文化內涵不夠了解,在跨文化交際的實踐中鬧了笑話。

為減少此類問題,我建議在教材編寫時,適當增加一些介紹俄漢詞彙不同附加意義的內容。目前,對俄漢語教材的編寫還在進一步完善中,期待這項工作能夠早日竣工,為母語為俄語的漢語學習者提供更多便利,從而促進國家間的友好交流,助力“一帶一路”的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