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突破的起点,我国的纪录片做对了什么?

孙佳山 中国艺术研究院

类型突破的起点,我国的纪录片做对了什么?

经过新世纪以来的长期积累,特别是自第二个十年开始的厚积薄发,国产纪录片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行业标准,并形成了比如美食类、考古类、科学类、探险类等多种固定的类型;大量相关文化公司在从事纪录片类型生产的过程中,确立了自身在整个行业中的角色和位置;很多省级卫视也形成了自己的纪录片品牌栏目,如北京卫视的《档案》、云南卫视的《经典人文地理》、江西卫视的《经典传奇》等。这一切对于整个行业生态而言,无疑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2014年出品的纪录片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关注传统和地域文化,在这个脉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纪录片作品,肯定是现象级的《舌尖上的中国2》,正是各地美食背后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生活方式的魅力,使其平均收视份额高达9%,较《舌尖上的中国1》增长了56%,已经接近《爸爸去哪儿2》等热门综艺节目的收视率。

类型突破的起点,我国的纪录片做对了什么?

《舌尖上的中国2》总投资约3000万元左右,首播版共分7集,每集50分钟;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同步播出,并首创了国内纪录片的周播模式;其冠名费近9000万元,海外版权的销售价格达到6万美元一集,创下了中国纪录片海外销售的最好成绩。

除了广告、电商、海外版权,《舌尖上的中国2》在图书、网络版权销售等领域也有着良好收益,其作为IP的品牌效应已经形成并趋于成熟。在《舌尖上的中国2》的带动下,2014年还有《味道中国》《心传》等关注各地传统饮食文化的纪录片面世,这种纪录片类型在未来势必还会受到持续关注。

类型突破的起点,我国的纪录片做对了什么?


除了美食的视角之外,2014年在对传统和地域文化的热切关注中,还出现了由上海纪实频道推出的日播纪录片栏目《闲话上海滩》,这档纪录片用上海方言作为节目的语言形态,讲述上海民俗风物、市井人情。方言纪录片的出现也是2014年中国纪录片的一大亮点。在2014年,还有《大黄山》《瓷路》《楚国八百年》《五大道》等从自然、地理、历史等角度来关注传统和地域文化的作品。

2014年出品的纪录片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紧密关注当下的时代,《互联网时代》是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该作品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客观地解析互联网行业的大型纪录片。全片共十集,每集50分钟,是中央电视台继《大国崛起》《公司的力量》《华尔街》等之后的又一部大制作纪录片。

类型突破的起点,我国的纪录片做对了什么?


《互联网时代》于2014年8月在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综合频道、纪录片频道、科教频道播出,并同步进行了互联网在线播放——和《舌尖上的中国2》一样,实现了全媒体传播。全媒体传播,是理解2014年中国纪录片行业的一大关键词。

正是由于全媒体传播已经是这个年代纪录片领域的“新常态”,纪录片的新媒体化也开始成为行业趋势,湖南金鹰纪实频道在这方面就有着非常前瞻性的布局。清晰的频道定位,使其一直致力于做中国第一的青春记录品牌,也特别重视微博、微信的新媒体运营,并与优土、芒果TV等视频网站和在线播放品台有着深度合作,专门覆盖青年群体。

类型突破的起点,我国的纪录片做对了什么?


而其所依托的湖南卫视也有《变形计》这种长期运营的专门描绘城乡青年精神世界的电视纪录片专栏,湖南卫视还在2014年推出了基于综艺真人秀节目《快乐男生》的综艺真人秀大电影《我就是我》。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近年来现实题材的纪录片和电视栏目数量持续上升。在2014年,我国共有98档纪录片栏目,其中社会现实类栏目有37档,而且呈现出上升趋势,其内在品质也在数量的增长中进一步提升。

类型突破的起点,我国的纪录片做对了什么?


由于好的现实题材的纪录片栏目可以获得社会话语权和社会知名度,并可以带来对于电视台来说最重要的收视率,所以无论是“上星”卫视还是有能力的地面电视台,都在近年来予以了充分重视。这其中的代表是央视的《客从何处来》,该片分八集,每集仅讲述一位嘉宾的故事,通过阐释个人与家庭、民族、宗族之间的关系,来描绘我们的故土牵挂、追旧思念、家国情怀的精神线索,从而找寻当代中国人的情感归宿和身份认同。

与此同时,在2014年,“主旋律”纪录片也呈现出了新的特色。

类型突破的起点,我国的纪录片做对了什么?


《九天——1979年邓小平访美》《永远的焦裕禄》《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水脉》《北洋海军兴亡史——甲午海战120年祭》《大抗战》《1937南京记忆》《中国梦·中国路》《追梦在路上》等不同类型的“主旋律”纪录片也一扫以往给人留下的过于严肃、呆板的印象,开始以更为开阔的视角、更为活泼的语言和更为灵活的方式来展现、表达重大历史事件、优秀先进人物和宏大时代主题。因此,“主旋律”纪录片在2014年的接受度也较往年有大幅提升。

在2014年,如果不考虑传播效果和市场反映,仅仅将美学风格作为最高评价标准,那么《犴达罕》或许是2014年能够写进中国纪录片艺术史的作品。《犴达罕》是导演顾桃的“鄂温克三部曲”中的第三部。

从2007年开始,他用超过500小时的素材剪出了三部自成一体的人类学纪录片《敖鲁古雅的养鹿人》《雨果的假期》和《犴达罕》。《犴达罕》以人类学的视角,蕴藏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悲壮和哀婉,记录下了狩猎民族在其没落过程中的不为人知的辛酸和悲壮。这在各类民俗传统越来越成为文化奇观的当下,具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