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苏州的横空崛起,无锡发展之路在何方?

沙漏遗爱


无锡苏州常州,都是吴语区的重要经济体,人文相近,历史相仿,各有擅长。

这三地,历史上大都风调雨顺,民间殷实,民风温顺,少战乱纷争。

然而,本质上苏锡常地区中,无锡极少成为区域的政治经济中心,这就造成了在苏锡常地区内无锡相对格局偏小。这三地的人文也颇有异同。

在大局观方面:苏州第一,常州第二,无锡较差。

在人民勤奋方面:无锡第一,常州第二,苏州稍逊。

在注重财富方面:常州第一,无锡与苏州相仿。

在注重生活品质方面:苏州第一,无锡与常州接近。

在创新方面:无锡第一,苏州其次,常州稍逊。

在接纳度方面:无锡苏州相仿,常州稍差。

在资源优势方面:苏州领先,无锡其次,常州略逊。

在交通优势方面:无锡第一,苏州其次,常州差一些。

在接受现代文明方面:苏州最强,无锡常州土一些。

苏州人最是大气,无锡人小富即安,这也是江阴人不太认同无锡管辖的心理根源。

无锡要超越苏州,已经很难了,应寻觅全新突破方向,抓住国家升级制造业战略契机,激流勇进,也能打出一片新天地。

无锡苏州常州实现错位发展,是苏锡常地区新时代的发展战略。

无锡苏州常州人,都是一家人,新无锡苏州常州人,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祝愿我的家乡无锡摆脱废柴市领导留下的阴霾,大展宏图,与苏常齐头并进。

祝愿大苏锡常地区未来更美好。


房文军3


苏锡常,挤在一起的三剑客,只能用短剑,用不了佩剑。空间有限,避免互伤。

说到苏州、无锡,不得不提到常州,因为挨得太近了,又因为城市的许多同质化,只能说是他们的命,也可能是他们的缘。记得刚工作时,参加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对沪宁高速公路的一场评估会,在结尾时大概有这么一句评语,在这条高速公路上未来有一个世界级城市群,他们就是苏州、无锡、常州共同组成的,意思耀亮世界的巨大连片的城市群。当时,改革开放不久,城市破破烂烂、像样的马路没有几条,就是解放后填没的护城河还露着土,骑着自行车稍忘了踩刹车,可能就冲到了郊区,或者是无锡县。跟什么世界级城市群根本相差十万八千里,看着这些所谓的结论,心里想这帮日本专家对这里太缺乏了解了,可能太湖三白、梁溪脆鳝,把他们给吃撑了,多讲几句好话吧。唉,情有可原。

改革开放后,苏锡常几乎同时发力,乡镇企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好多人喜欢说自己的城市是苏南模式的创立者,依我看这三个城市都是、都不赖,依仗着上海的辐射、自己城市里的国企,乡村活力获得了空前的释放,相对来说城市的步子稍微慢了半拍。那个时候的苏锡常,基本都还差不多。

真正开始拉开城市之间的距离,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市管县,二是新加坡工业园。说市管县,无锡本来就没有什么优势,刚解放虽然做过苏南行署,但时间太短了,没多久就划归了省会南京那儿管了。常州有过专区的经历、苏州一直是有苏州市和苏州专区,结果可想而知,无锡得到了三个县(无锡县、江阴县、宜兴县),连最有可能进入无锡的沙洲、常熟也划归给苏州,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沙洲的腹地是无锡,那个时候沙洲常熟人说进城就是到无锡去。因为苏州得到的县比无锡、常州要多,优势慢慢地就开始凸显,现在好像流行叫:人口红利。

另一个拉开城市距离的就是苏州成立了新加坡工业园,尽管当时许多人看不到它究竟能给地方带来什么好处,可敏锐的苏州人捷足先登,很快成了囊中之物。不久,就开始呈现了它的巨大优势,世界五百强的企业陆陆续续进驻、园区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成就了这个能在全国叫得响、实力一流的华夏第一地级市,不容易很精彩。

面对苏州的横空崛起,无锡发展之路在何方?这个问题发问的好,但也有点太局限。现在网上好多地缘经济往往变成地缘叫板,喜欢打口水仗,伤了和气得不到实惠。无锡的许多优点网上罗列的够多够多的了,这里无需重复。像无锡这种空间、人口红利不多的城市,无锡的出路应该是走集约化、品牌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无锡应该走集约化的路子,是把有限的资源加以充分地利用,把骨干产业的资源聚拢、加大、延长、做强,提升资源利用率和效率,形成一种势不可挡的、难以复制的产业聚集优势,在世界范围的产业分工和竞争中,走的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无锡应该走品牌化的路子,想当初虹梅电视、梅花收录机、菊花电扇,红遍大好河山,结果全军覆没。格力电器、海尔电器等依然还是常青树。有时候常想苏南人算精明吧、有耐心吧,结果连起家的东西都弄没了,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遗憾,这种现象两旁的兄弟城市也有。一个品牌复制一个产业、控制一条产业链,连新加坡的一个宾馆业都能出一个安缦集团,占据着世界最好的地段、形成了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聪明的无锡人难道在这方面想不出什么招吗。精的极致、精的鬼哭狼嚎,才是资源节约型城市的发展路子。

无锡应该走科技化的路子,这个就无需多说,整天可以看到这方面的报道,物联网、医药、太阳能、集成电路等等,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想说的是,无锡是一个大学较少、科研又相对薄弱的城市,要想走科技兴市的路子,必须充分正视自己的短板,下得功夫、舍得花钱、立得奇志,不拘一格、不择手段把人才、机构、大学招募回锡。如果仅仅看到拿回了几个科技成果转化、有了几家科创型企业落户,还是短视。要想在未来大展宏图、登上世界级城市群,这条路无法避免,虽然有点难,只能往前冲。祝福无锡,一个幸福而快乐的城市。

(2018.10.30。北京)


朱锡北


横空二字何等可笑,苏州经济也好,文化也好,政治地位也好,从古至今,哪一样都是超过无锡的,你应该问,苏州一直遥遥领先,无锡该何去何从?

定位,无锡是从县变市的,首先定位不清,按照无锡的人文积累,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无锡首先应该定义为轻工业城市和旅游城市,想要在长三角玩出自己的特色,应该向浙江的城市学习,发展自己特色的产业,而不是一味追求招商引资,全面发展。

从实际情况来看,无锡在整个长三角的城市群当中,并无地理优势,也无人力优势,更无资源优势,但是无锡这两年已经开始改变经济构成走向,生物制药研发基地,动漫园,传感园,电影特效基地,这就是无锡应该走的路线。

想要经济全面发展,那是不现实的,样样俱全只会导致样样不行。





风花劫


无锡和苏州的发展,苏州也没有一绝骑尘。因为苏州市本来就比无锡大,苏州市是1+6(老苏州市+六个县级市),无锡市是1+3(老无锡市+三个县级市)。苏州市2017年是1.7万多亿的GDP,无锡市2017年破1万亿。无锡市2018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江苏省排第一的。以物联网,石墨烯,芯片等技术为发展新动能。无锡发展越快越好,越来越有影响力。无锡的大交通在未来几年完成巨变。铁路,地铁,锡南的高速,连接宜兴,江阴的S1,S2等等都会给无锡发展带来巨大的动能。苏州市的底蕴是有的。无锡要学习的一定要学习。无锡的发展一定不会慢。只是地域小了些,经济总量上和更大的省会城市比有失公平。


至善林航


无锡和苏州在左有南京,右有上海的情况下,最优发展策略是报团,共同争取资源协调发展,否则永远抢不过上海和南京,因为人家的政治地位摆在那,怎么比?苏州无锡文化相同,语言相通,主城区地理位置又相当靠近,外部还有上海南京这样的政治地位高一截或几截的竞争者,结果还窝里斗,确实挺可惜。一个共同拥有的苏南机场,苏州的士居然不允许接苏州的客返程,跟厦门高崎机场特意为漳州和泉州的士设置醒目的接客区域的做法相比,高低立判。因为这样类似的很多原因,现在苏州卯足了劲在争取苏州国际机场,如果苏州真争取下来,苏南国际机场因为还有军事机场的功能,到时肯定歇菜,就算苏州国际机场争取不下来,现在窝里斗的情况,苏州把自身大量的物流资源引向了上海虹桥。目前阶段,苏州无锡想要更上一个层次的发展的话,必须抱团,远期最好合并成一个新的东吴市共同发展,才能真正摆脱南京和上海的牵掣。


冬季冬眠


苏州在历史上就是区域性的大城市,春秋战国时期,吴国都城在苏州,不在无锡,二千五百年了,没有什么人怀疑过吧。四大才子,出在苏州,不在无锡吧。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是苏州杭州,没有无锡什么事吧。苏湖熟天下足,是苏州湖州,也没有无锡什么事吧。明朝资本主义萌芽是在苏州萌芽的吧,也没无锡什么事吧。苏锡常,看看无锡和常州加起来的GDP和财政收入和苏州比,还不如苏州,所以说,苏州几千年来,一直是区域中心,没无锡什么事。江苏省的名称来历就是江宁和苏州各取一字,也没无锡什么事吧。


释怀84188479


面对苏州的横空崛起,无锡发展之路在何方?苏州这些年一骑绝尘,遥遥领先于包括无锡在内的所有地级城市,相比之下,无锡这十多年走的是一条充满争议的路子。

无锡的最辉煌应该是十一五期间,大概是2006-2010期间,那个时候的无锡,有抢占头版的尚德太阳能这样的明星企业,有全国城市侧目的530人才计划,有太湖新城这样的城市新区开发,整个城市充满活力和激情,一片蒸蒸日上的态势。

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加上城市管理者的更迭动荡,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是无锡最困难的时期,城市变得暗淡无光,媒体和舆论不乏看空无锡发展的声音,什么新城开发太多、传统商业重灾区、转型陷入困境等。

十二五期间开始整个国家开始加强管控,从城市和经济上看,就是从之前的东南各级城市百舸争流到开始扶持加强大城市强省会,对央企的合并、对省会的支持,天然地对地级市不利,或者说属于东南沿海城市开放的红利慢慢结束了。

幸运的是,无锡的底蕴还在,没有在2016年的城市分化中落伍,房价上涨就是一个标志,并且保持良好的势头,如果这几年比如物联网行业孕育几家独角兽企业,比如太新和锡东的开发初见成效,比如锡澄宜一体化真正破局,那就更让人憧憬了。

无锡好像一个原本生龙活虎的人,但发展容易大起大落,情绪不稳定,然后前几年突然大病一场,但经过中西医疗法,还是很慢慢恢复了身子,无奈的是周边物是人非了,比如苏州的城市发展就很少犯大错,并总能抓住机会,天时地利人和让无锡这座近邻城市城市横空崛起。

面对苏州的横空崛起,无锡发展之路在何方?无锡经过那几年的折腾,以后会变得更加稳健,还是走向消沉,可能就看这几年了,答案会越来越清晰。对此观点你有异议吗?


沙漏遗爱


1.无锡的人口还是太少,特别是市区外围地区。而吸引人口和人才的有效方法就是办大学。锡东引进了一个三本,但是封闭式校园,学校档次太低,帮助不是特别大。

2.向太湖发展看来效果不是特别好。个人感觉应该放下面子,东部接轨苏州,北部打通长江。规划了S1和S2,不知道能不能顺利,貌似苏州和江阴对联通无锡都不太感冒。

3.城市产业过于单一,作为一个无锡土著,想为家乡出力而无门。不敢说自己是多大的人才,但是其他专业人才的流失,综合性、交叉性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无锡眼光不够长远,格局不够宽广。

从近期规划上来看,以上三点市政府早就意识到,除了第三点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是道路漫漫,前有苏州,后有南京,围追堵截,前途堪忧啊。


磨土十级


过去,无锡和苏州都是以轻工业为主的中小城市,乡镇企业一度让这两个城市荣耀无限,尤其是无锡,下属的无锡县在当时创造了一天一个亿产值的神话,被誉为“华夏第一县”。

上世纪90年代中开始,乡镇企业逐渐式微,外向型经济蓬勃兴起,苏州的金鸡湖畔的中新合作工业园引领FDI的潮流,在国内掀起一股苏州热,古城苏州摇身一变化身洋苏州,GDP总值连续多年跻身国内城市排行榜前十,在所有非省会地级市中遥遥领先。

但是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的到期,外企逐渐迁出苏州。而此时苏州本地的企业尚处在转型升级阶段,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屈指可数。无锡同样面临外资撤出的窘境,此外,2007年爆发的太湖蓝藻危机,大量工业企业外迁,排污企业关停整顿。一度苏锡两地风声鹤唳,GDP增长率双双在省内垫底,昔日的经济明星城市有就此沦落的势头。

天佑苏锡,痛定思痛的苏锡两地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企业、鼓励归国科技人员创办小微企业,成效逐渐显现。无锡则抓住了国家IC产业基地的光环,大力引进华虹、中芯等巨型芯片设计及制造企业,加大韩资海力士的招商力度,使之总投资将近200亿美元。加之本来就以无锡为基地的各个国家级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无锡逐渐确定了以传统制造业、物联网、芯片设计与制造、休闲旅游、大数据采集处理中心、区域交通枢纽、区域物流中心等综合发展的愿景规划。

寄语苏锡两地:两个渊源很深的邻居城市,可以采长补短,错位发展,共筑苏锡高地。


小沈渎


题主说:面对苏州的横空崛起,无锡发展之路在何方?

不知题主此话从何说起?完全是题主无知意淫之后的可笑提问。

先看2017年的两组经济数据:

苏州:面积8488平方公里,人口1068.4万,GDP总量17319.5亿元,人均GDP16.21万元。

无锡:面积4628平方公里,人口655.3万,GDP总量10511.8亿元,人均GDP16.04万元。

从上可以看出,无锡的面积只有苏州的55%,人口只有苏州的61%,GDP总量是苏州的60.7%,人均GDP基本相当。

苏州崛起了吗?!无锡也没闲着,两市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当,何谈无锡发展之路在何方?完全是一个伪命题。

另外,把无锡和常州加在一起的面积、人口、GDP总量、人均GDP这几个经济指标,与苏州市是基本相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