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福陵里有座月牙城,有人说它的照壁隐喻了大清皇帝的命运,是真的吗?

刘亦鑫


要说清朝这么多的帝王陵墓里边,最具神秘色彩的就是这座,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福陵。



从此图不难看出,福陵的气势是相当的宏大,总共占地500多公顷,苍松翠柏,石碑石像,是一派威严。


满清时期呢,历代皇帝每年都必须来这里祭祖。只要是有名头的就必须来,这不光是因为清朝的建立是由努尔哈赤一手开创的,更因为他们相信福陵是清王朝的发祥地,那么,一座如此重要的陵墓到底藏着什么样的谜团呢?

努尔哈赤死后,由于事发突然,并无准备。努尔哈赤尸身很快就火化了,但是他的骨灰呢,并没有葬在福陵,而是先安葬在沈阳东北的方向,一个并不知名的地方,因为那时候还没有福陵,努尔哈赤生前也并未为自己选好陵寝之地,问题就来了,身为开国皇帝应该葬在哪里。



皇太极作为努尔哈赤的儿子,继任的皇帝,为父亲寻找安身之地责无旁贷。不久后,皇太极登基称帝,国号大清,追认努尔哈赤为清太祖,也就是说,皇太极其实才是清朝第一位皇帝,既然自己当了皇帝,爹也追认了太祖,那皇家的脸面可就得讲究了,至少身为太祖的爹,陵园就不能太简单了,那要怎样才能够有体面和讲究呢。


皇太极在选择陵寝上可是费了一大番功夫,先后派人给他爹去找所谓的宝地,也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地方。这事一拖就是三年。一直到1629年,皇太极一次外出打猎,无意间来到名叫天柱山的地方,最终他选定天柱山为父亲修筑陵墓。取名为:福陵。

“福”呢,取的就是福天久长的意思,“天柱”呢,就是擎天一柱的意思,就是说努尔哈赤葬到这里,寓意着大清江山,永远也不坍塌,永远都兴旺发达。

可是,福陵就当真称了大清后代子孙的心意了吗。纵观清朝历史,总共268年国运,要说福陵是清朝的发祥地,那传说中的月牙城上“月牙影壁”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是福陵大明楼后面的一个地方,叫做月牙城。注意了,就在月牙城的城墙上,有一个很神秘的地方,喏,就是眼前的这些雕花,人称“月牙影壁”。

清朝从皇太极登基的第一位君王一直持续到宣统退位,清朝历经的皇帝整整有11代。现在我们可以数一数我们眼前这座影壁上的图案,影壁上的牡丹花有多少朵,不多不少正好11朵。



有人认为11多牡丹花正好代表清朝的11代皇帝。在仔细看,会发现这11朵花还有更神秘的地方。花的大小和它们的开放程度。11朵牡丹花里,有7朵是完全盛开的,两朵是半开半放的,还有两朵只是花骨朵,完全没有开放。那有人要说了,花嘛,总是有盛开和没开的,这有什么神奇的呢。




  可是,这花的神奇之处啊,就在于它们似乎在冥冥之中预示了大清王朝的命运。 7朵盛开的花指的就是年岁比较高的皇帝,分别代表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宣统;

2朵半开的代表咸丰、光绪;

2朵未开的代表顺治、同治。

这些数据一对比让人十分的惊奇。它的花朵数量以及清王朝的11位皇帝的寿命一一对应。

  这样惊人的“巧合”被后人称为是努尔哈赤的预言,也有人会认为是后人造的。关于是否后人造的,历史学家早就研究过了,它是有康熙二年建造的,所以与后人没有关系。


且待姑蘇话江南


清福陵是关外三陵之一,里面所葬的就是后金开国之祖——天命汗努尔哈赤。

这块福地是皇太极为父亲精挑细选的,依天柱山而建,气势雄伟,除了映照努尔哈赤一生的功绩之外,还有保护后辈子孙之福的含义。


清福陵月牙城里的牡丹照壁

福陵一共由三部分组成:前院、方城和宝城。宝城因为形状像月牙,故又称月牙城,下面就埋葬着努尔哈赤和叶赫那拉氏的棺木。

相传在月牙城中有一块照壁,上面刻着十一朵象征着荣华富贵的黄金牡丹,而且不知是工匠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这十一朵牡丹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而是:其中七朵全面开放、两朵半开半放,两朵含苞待放。后世有人说这这十一朵黄金牡丹,其实是象征着大清努尔哈赤后十一位皇帝的命运,更准确来说,是象征着他们的寿命。

七朵全开的牡丹,代表着到七位寿命较长的皇帝: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溥仪。这七位皇帝中,寿命最短的皇太极也已经超过了五十岁。

两朵半开半放的牡丹,代表着两位中年而逝的皇帝:咸丰、光绪。

两朵含苞待放的牡丹,代表着两位青年去世的皇帝:顺治、同治。

当然这或许也是后人牵强附会而已,但世间奇人异士众多,难保真有高人预料出了清朝皇帝的命数,并把它刻在了月牙城的照壁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