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苏军装备过的那些超过100mm口径的重型火炮


M1909式152mm榴弹炮是沙俄时期普提洛夫工厂生产的,广泛运用于一战,二战时期也有使用,苏军在其基础上改进制成M09/30式152mm榴弹炮。作为一款老掉牙的武器,只是在卫国战争初期有所使用。

BS-3重型100mm反坦克炮是二战时期苏联使用的军事装备,该炮是根据苏联的100毫米口径海军驱逐舰炮改造的一款超重型反坦克炮。BS-3反坦克炮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上击穿德军坦克的前装甲。它的穿甲弹可以在2000米的距离上垂直击穿125亳米的装甲,1000米的距离上它几乎可以将所有型号的德军坦克和装甲车辆摧毁,这种火炮的射速为每分钟10发。著名的SU-100就是使用它为主炮。

二战初期,苏联红军最开始使用的是法国施耐德公司的M1910/30式107mm野战炮,M1910作为一款老旧的加农炮,本来要被退役的,但是苏军缺少重型榴弹炮,在30年代对该型火炮进行了改进,使其射程增加到了16-18公里。后来卫国战争爆发,该炮被用作远程支援火炮,必要时也可以进行反坦克作战,同时也是在卫国战争初期最强大的反坦克火力。


A19重型加农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重型炮兵装备,该型火炮是苏军通过改进老旧的施耐德M1910式122mm野战炮改进而来的一款重型加农炮。A-19以其毁灭坦克的优越能力而知名,并且A-19也拥有同类型加农炮中最令人满意的射程。后来为了应对虎式坦克,A19被塞进了IS坦克的底盘中,改装成为ISU122坦克歼击车。

二战苏联师属炮兵的主要装备。比尔姆第一七二兵工厂和彼得罗夫设计局联合设计。服役时间极长。战后出口到伊朗、印度尼西亚、埃及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也曾大量引进,50年代初期中国研制定型的54式122毫米牵引炮即在其基础上改进而成。

M1910/34型152毫米榴弹炮,是苏联从沙俄手中继承的。这一型榴弹炮射程远,威力大,在当时世界上相近口径榴弹炮中是较为先进的,然而沉重的质量和火炮本身设计的问题导致了该型火炮运输速度极慢。后来,该型火炮逐渐被ML-20取代。

M1938型榴弹炮是苏军根据施耐德M1910改进而成的,尽管枪该炮的生产在1941年就已经停止,但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直被红军用于前线作战,并一直服役到20世纪50年代。战争初期被俘获的该型火炮被国防军和芬兰军队使用。后者使M-10一直服役到2000年。值得一提的是该型火炮的改进型M-10T是著名的KV-2坦克的主炮,也就是军迷所称之为152神教的鼻祖。

ML20型152毫米榴弹炮是苏联二战时期的主力重型火炮,是彼得罗夫领导下的172设计局负责研制,ML-20的生产从1937年开始直到1946年。二战期间,ML-20的服役范围非常广泛,主要作苏军的集团军级的火力支援,ML-20在很多军队中一直服役到20世纪中后期。

M-1943式榴弹炮是1943年研制定型的152毫米牵引火炮,是前苏军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至70年代中期以前的师级支援火炮。发射榴弹时最大射程为12400m,发射40kg穿甲弹时可在1000m内击穿82mm装甲。包括华约和中国、越南在内约13国曾使用。中国有仿制,称54式152毫米榴炮。

M1941型120mm重型迫击炮,是苏军于1941年新研制的一款重型迫击炮M1941型120毫米迫击炮是红军基层步兵单位的及时救命宝贝之一,它可以投射出15.9公斤的高爆性弹药,威力强大。在战况危急时,苏联甚至会编组迫击炮团等单位使用M1941重型迫击炮直接执行炮兵的任务。

M1943式120毫米迫击炮是苏联二战后期研制定型的120毫米重型迫击炮,1943年装备部队。M43式120毫米迫击炮是根据苏联M38式迫击炮改进而成,原因是M38式迫击炮的强度和操作性能不能满足作战要求。

前苏联的M-43型160毫米重迫击炮,20世纪40年代初期设计定型,1943年正式装备部队,是一种威力强大的重迫击炮,虽然当时德国军队拥有口径200毫米以上的超口径迫击炮,但是不如M-43结构简单、性能可靠。

B-4型M1931式203毫米重型榴弹炮是苏联红军使用过的一种超重型火炮,该炮由位于列宁格勒的波尔舍维克兵工厂制造,在二战期间,该炮在对付混凝土加固的重型碉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哈尔科夫、柴科斯基、柯尼斯堡、但泽以及进攻柏林的途中,苏军一直都装备着该炮。

直译为1939年式280毫米重型迫击炮BR-5,是二战时期服役的威力最强的野战炮之一,参加了伟大的卫国战争。能使用包括混凝土穿甲弹在内的多种弹药,每发炮弹可炸出 半径10米深6米的炸弹坑。射程为10千米。总生产数量为47门,参加了曼纳海姆防线战役和攻克柏林战役。战后,又对炮架进行了更换,更换炮架后,其机动速度可以达到35千米/小时。被称为BR-5M,一直服役到70年代。


B-13型舰炮,为苏制130毫米/50倍径低仰角单管舰炮,是苏联在上世纪30年代研制的驱逐舰主炮,但因为其适应性比较好,也很快地被装备在内河炮舰、布雷舰和辅助舰艇上,并被当做海岸炮使用,在对德军作战时,经常用作炮兵支援火力。

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是第一种被苏联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规模生产、投入使用的自行火箭炮。相较于其他的火炮,这种多轨火箭炮能迅速地将大量的炸药倾泻于目标地,但其准确度较低且装弹时间较长。它们虽比其他火炮来的脆弱,但价格低廉、易于生产。该型火炮在1942年正式投入战场,一直到二战结束后,还依旧在使用。

BM-31火箭炮,是苏军于1942年底研制的一款新型火箭炮,在勒热夫战役的后方炮兵阵地进行试验,随后被用作解放勒热夫,后来苏军将这款武器称作安德留莎,一直用到了解放柏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