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收到一封信,裡面僅有三十字,為何立刻服毒自盡?

尛萘


呂不韋,衛國濮陽人,戰國末期著名的商人,由於嫪毐集團的叛亂,他被免除職務,不久,秦始皇寫了一封信,讓呂不韋全家遷往蜀地,呂不韋看完這封信後便服毒自盡。

從歷史上看,他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者,由於他出色的預判能力,最終從一個商人變成了一個國家宰相,然而,也正是因為他的投資,才註定了他悲慘的結局。

那麼呂不韋究竟收到了怎樣一封信?為何看完只有三十個字的信就立刻飲鴆自盡?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與其家屬徙蜀!”

這封信是在《史記·呂不韋列傳》中記載的,翻譯現代文的意思是“你呂不韋對秦國又功勞嗎?沒有功勞又怎麼可以享受租稅十萬戶? 你呂不韋與我又有什麼親戚關係嗎?為何我要稱你為仲父?這樣一個對國家既沒有功勞、對我又沒有血緣關係的人,還是別呆在這裡了,趕緊全家去蜀地吧!”

這便是呂不韋看到的信中內容,確實,呂不韋真的服毒自殺了,其實原本呂不韋是不需要這樣做的,可以說是咎由自取。

事情回到秦始皇平定嫪毐叛亂之後,呂不韋被免去了宰相的職務,然而,因為秦始皇從小經歷的不正常的家庭生活給他的身心帶來了太多的痛苦,他深知母親與呂不韋和嫪毐的點點滴滴,直到他已經是個十七八歲的男孩時,呂不韋依然去後宮和他的母親廝混。

尤其是那個嫪毐,雖說嫪毐最終被除掉,但呂不韋仍然在咸陽,如果有一天他重新進入皇宮,和太后舊情復燃,不會造成麻煩嗎?

畢竟,秦始皇是個政治家,他考慮到秦國的穩定和發展,於是決定讓呂不韋離開咸陽到洛陽去。

應該說,秦始皇做出這樣的決定仍然給了呂不韋足夠的面子,到洛陽,呂不韋依然享受10萬戶的租稅,還享受著奢侈和財富,遠離政治中心,過著安全清靜的生活。從這個角度來看,解決他們之間特殊關係的最好辦法就是安排呂不韋安全、讓他安心地度過晚年。

其實如果呂不韋真的聰明,他應該帶著一顆真誠的心去洛陽,保持低調,閉門謝客,總結自己從政以來的得失,安享晚年。

然而,呂不韋沒有這樣做,他認為自己可以在洛陽積蓄力量,發展勢力,也許他會更有作為,甚至東山再起!

來到洛陽後,呂不韋又活躍起來,廣交好友,整日在家中大擺宴席,各國使節和客人紛紛來訪,這也是在史記中有記載的。

《史記·呂不韋列傳》載:“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

呂不韋在洛陽的活動很快蔓延到政治敏感的秦始皇那裡,是在讓人無法忍受,秦始皇最終決定要對呂不韋採取措施,也就是寫了上面那封信,先是言語侮辱,最後趕呂不韋去蜀地!

按理說秦始皇要殺呂不韋易如反掌,但是最終還是以這樣的方式,這樣做對誰都好,當然,秦始皇也並沒有要呂不韋自殺,所以也有傳言,呂不韋是在去蜀地的途中服毒自盡的,其實在那個年代,發配往往比死亡更痛苦!

從呂不韋的棄商從政,先是建功立業,最後落得悲劇收場,可以看出,呂不韋的處事方式和商人無異,一直非常精明,但是在處理個人問題時就糊塗了。


羽評郡主


呂不韋是嬴政的恩人,沒有他,嬴政就做不了皇帝。嬴政的生母,以前是呂不韋的歌姬,倆人早就歡好一起,只是當時呂不韋勢力太大,所以沒人敢告訴嬴政而已。

後來因為嫪毐事發,連帶著送嫪毐入宮的呂不韋,也因此而浮出水面,牽連之下被罷官流放。就是在這個時候,嬴政寫了一封信,不加標點的話,確實是只有三十個字(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那為何就是這麼寥寥數語,卻讓這他服毒自盡呢?原因可能有這麼幾種。嬴政要親政,呂不韋自知被他盯上,與其被羞辱而死,還不如自盡。

此事發生的時候,嬴政已經有21歲,已經有了自己理政的能力,但是此時的朝廷裡,形勢卻有點棘手。干擾他親政的最大的人,就是這個一手將自己推上王位的呂不韋。此人門下賓客無數,掌握著朝中的軍政大權,在過去的時間裡,他已經掌握了整個朝廷的運作。在這之前,嬴政是沒有藉口突然解除他的權利的。


而且這段時間內,除了呂不韋,又新興起一股勢力。嫪毐受到太后寵幸,這太后不但願意給他生孩子,還多次向嬴政索求,不但封了他侯爵,還賜給了封地。經過幾年的發展,連這個傢伙門下都有千人的食客。有這麼兩股勢力,嬴政當然不爽。

於是在獲悉母親的不堪一面後,不久就消滅了嫪毐的勢力。那作為引薦人,呂不韋自然很快也被查出來,於是嬴政就有了理由將其罷官。如果呂不韋不死, 他的那些賓客就會以他為首,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作亂,而朝中多年和他交好的人,也很可能作亂,所以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嬴政必然要殺死呂不韋,而呂不韋也深知這一點,所以選擇了自盡。


呂不韋真的是嬴政的父親,不想被兒子下令處死,而服毒自盡。

如果他們的關係屬實,呂不韋確實是嬴政的父親,那他用畢生的努力,將兒子扶上王位,自然對於兒子是非常在意的。不管兒子知不知道,以現在的情況來看,他肯定還要繼續對自己下手的,兒子殺了父親,這樣的事情外人聽了是個笑話,而對呂不韋來說,這肯定是極為難受的,所以為了不出現那種慘劇,他寧願自盡。

為了家人考慮,必須自盡。不管是哪個朝代,幾乎都有連作的處罰,有時候後甚至是九族併除。如果自己不是嬴政的親爹,那他更會下手,如果自己執意不肯自盡,那貶謫之後可能就是斬首。到那個時候,也許嬴政會很生氣,直接將自己的族人都給斬殺,所以為了自己的家人,他必須這樣做。

其實,嬴政的信裡面已經寫得很清楚了,對於他的功勞,嬴政獎勵過了,關係也相處很融洽,那就是說嬴政做得也夠意思了,所以現在他犯下這樣大的罪,讓他去西蜀居住已經是很便宜的事情了,也許後面的懲罰,就在他去西蜀的路上。而他自盡以後,家人並沒有受到傷害,顯然他是懂了這封信的含義了。


小鎮月明


不少人推測呂不韋實為嬴政生父,所以為著兒子的事業前途,呂不韋收到嬴政的譴責信後,沒有多加分辯就自殺了。

嬴政發給呂不韋的那三十個字翻成大白話就是:“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對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都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


說呂不韋對秦國沒有功勞,那真是太冤枉呂不韋了。

想當年嬴政之父異人在趙國為質,那真是爹不疼娘管不著,吃穿都發愁。若不是呂不韋那“奇貨可居”的設想和實施,哪有嬴政的出身?雖說呂不韋據此從商人一躍而成權貴,自己確實做了筆劃算的大買賣,但也正是這番運作,讓秦國得了個強大的君主,嬴政絕不會認為自己很差勁吧,所以,呂不韋對於嬴政,對於秦國,是功不可沒的。

呂不韋的傳奇,是由他驚人的洞察力和遠見造就的。他深刻認識到了彼時炙手可熱的華陽夫人及其弟陽泉君的後顧之憂,藉此將異人推給他們,又用異人成為嗣君的可能來說服趙國禮遇這個本無人待見的庶王孫。


不得不說,呂不韋是個奇人,深謀遠慮,執行力也強。這樣一個人,為何會因為嬴政的一封信而自盡呢?

從當時的情勢來看,呂不韋的勢力和聲望都很高,即便因嫪毐之事被遣回封地,拜訪他的人仍然很多,這引起了嬴政的不滿。

慣於審時度勢的呂不韋知道,他的富貴與權勢跟做生意一樣,跟市場需求相關,此時的嬴政,已經不需要他了,他也無從再找到當年的那些“奇貨”了,他的存在,已經不是一種需求,而是一種阻礙。嬴政甚至不願再稱他“仲父”,從私人感情上也要隔絕他了。


此時的呂不韋,像生意人一樣,沒了客戶,又沒有新產品開發,已瀕臨破產,惟有一死以存體面。至於嬴政是不是他的血脈,已經不是他活下去的理由了。


錢多多讀文史


其實呂不韋的自殺,或許是呂不韋下的這盤驚天大棋的最後一步!

要說古代最成功的商人,呂不韋應該是其中之一。只是他是不是結局最好的商人,其實不太好說。

世人都知道,呂不韋最大的功績,其實就是進行了一場以小博大的超級投資,他用自己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對秦當時皇室的敏銳判斷,成功投資了當時不可能成為後來秦王的在趙國為質的秦王庶子異人,還形成一個成語,叫奇貨可居。

當時呂不韋的父親問呂不韋,為何他要做這種根本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明眼人都知道在我國為質的異人,連能不能回秦國都是一回事,怎麼可能指望他去當大秦集團的接班人呢!

此時,作為戰國時代最大的賭徒,對父親說了這樣一句話,耕田或可獲利10倍,賣珠玉則可獲利百倍,可我想要的是回報無數倍,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我就要投資這個風險最大!

決心將全部身價都放在一人身上之後,他開始了自己廣泛的佈局。第一步他開始使用自己的財力物力為異人在趙國廣結賓客,為異人的聲名,開始造勢。

第二步身為商人的呂不韋,極懂得夫人外交,他選擇同當時備受秦國寵愛的華陽夫人角度出發,打通他和異人的關係。利用華陽夫人雖受寵愛,但沒有兒子的事實,成功的讓異人和華陽夫人結成母子關係,利用華陽夫人吹枕邊風。

外有呂不韋財力物力的相助,內有華陽夫人在宮中的支持,異人又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被人看好的趙國質子,逐漸有能力去競爭秦王繼承人的寶座。

但在此時,呂不韋走了最關鍵一步棋,這步棋絕對是他賭徒心理的最佳註腳,他把自己寵幸的美姬送給了異人,而這個美姬不是別人,正是後來生下了秦始皇的趙太后。

這裡面一直有一個千古疑問,呂不韋的趙姬,在送給秦王異人之前有沒有懷孕?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如果當時的懷孕了,這不是呂不韋給異人戴了綠帽子那麼簡單,而是說明呂不韋成功的佈下了一個驚天大局,直接讓自己的後代成為了秦國的竊國者!

而後來呂不韋的表現證明,趙姬懷孕了,確實是呂不韋的!

其實這一點,本來應該潛移默化的無聲中完成,誰也不會知道。可是因為一件事,秦始皇知道了呂不韋可能是他父親這一事實,天下也有了這個傳聞!

為什麼秦王會知道呂不韋可能是他父親呢?這就是我們說的,不得不提到趙姬和嫪毐的那段故事。

誰也沒想到異人剛一登基就無福消受王位,早早就死了。這其實打亂了呂不韋計劃,他本來想著政權可以平穩在異人手中過度,自己可以悄然功成身退,然後順利傳到秦始皇手中!誰知道異人發生變故,他只好盡心幫助兒子撐起秦國。

秦王死後,相國呂不韋手握大秦大權,當時的秦始皇嬴政還只是個孩子,並沒有親政,叫呂不韋“仲父”。

年輕的婦人太后趙姬青春正盛,深宮難耐,主少母寡,當時的秦國正是相國呂不韋和太后趙姬兩人的天下。此後沒想到兩人也就舊情復燃,開始糾纏不清,但其實也是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數年後,秦始皇漸漸長大,呂不韋是一個頭腦非常清醒的人,他知道秦始皇已經逐漸長大,不能在與已經是太后的有什麼密切關係。

但是太后又確實很難纏,要擺脫這個包袱,呂不韋就想到了一個方法,那就是給她送面首,讓她玩的盡興,這樣即便以後秦始皇知道了,呂不韋也可以從中擇的一乾二淨。

但是誰能想到,趙姬竟然和麵首嫪毐發展出了感情!

一來二去還生下了兩個孩子,實在是太難以讓人接受了。而且嫪毐公然在別人面前,宣揚自己是秦王嬴政的假父,最終秦始皇嬴政一怒之下,伏屍百萬,流血千里。不僅嫪毐和那倆弟弟被殺,母親也被他給囚禁了!

他最後追查到嫪毐和母親之間之所以形成這樣關係的原因,竟然是由於為給太后送的面首,而且竟然還追查到母親和呂不韋之間的關係,竟然曾經是呂不韋的寵姬。

天子手段,冰冷無情

這就很讓多疑的君王害怕了,他並不是害怕自己的母親,和呂不韋有什麼斬不斷的關係,她害怕的是自己血統得來的不純正,萬一跟呂不韋有什麼聯繫……,這是會引起軒然大波,天翻地覆的事情。

他不在乎呂不韋是不是他的生父,即便是的話,身為權力的最頂端的人,他不可能放棄自己,已經得到的王位!而且所有威脅到危害到自己王位的人,都得死!哪怕是生父呂不韋。

如果不是的話,他也不允許有關威脅他作為秦王的血統純正受到流言的質疑,而呂不韋的死是最好的消聲辦法,所以他試探性的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

“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這封信只寥寥30個字,但其中的意義很簡單,最關鍵的就是:你和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憑什麼被稱為仲父?

這句話關鍵在於:秦王暗中的意思是在告訴你,我很不喜歡現在流傳謠言說我和你有血緣關係,這威脅到了我的地位。

講道理,呂不韋唯一的能做就是捨命一拼,作為賭徒的他應該知道,秦王已經有了殺心,他唯一的辦法就是和他剛一剛。但呂不韋竟然沒有剛,他默默服從了,他只是服毒自殺,什麼都沒說。

作為賭徒的他為什麼要自殺,因為他在保護秦始皇,因為秦始皇就是他的兒子,他死了,秦始皇就不用在事實上承擔弒父的天譴,他死了,所有的流言也就會終結了,嬴政的位置也就會坐穩了。這時候的呂不韋不再是一個賭徒,他是一個父親,一個讓兒子贏得父親。

可這種結局,誰知道是不是一手玩出奇貨可居的呂不韋正想要的呢?

或者這根本就是他精心策劃的一場驚天大局!從一開始,見到異人的那一刻,一個計劃就在他的腦中形成;而從他把趙姬送給異人的那一刻開始,他就料到了這個結局!如果是真的,這真是細思極恐了!


歷史好奇怪


呂不韋自殺了,這是不爭的事實,到底是害怕飲毒酒自殺,還是沉溺快樂而死?

這個不得而知,不能把呂不韋挖出來問一問?後世有兩種推測,一種是因恐懼而喝毒酒死,一種是因快樂喝酒喝多了而死,這兩種死法,源於杜預的解釋和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兩種死法留給歷史學家去爭論和解釋吧。

嬴政和呂不韋:


言歸正傳,在此只專注於呂不韋為何自殺? 歷史的事件放到歷史的當時環境中去解釋,才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秦王是在什麼情況下給文信侯寫信的? 最近比較流行的電視劇《皓瀾傳》,演繹的宦官嫪毐與趙姬轟轟烈烈的愛情,顛覆三觀的狗血劇,就是演繹的當年秦王面臨的真實歷史。

公元前238年,嫪毐與趙姬的事件爆發之後,嫪毐被車裂,兩個私生子被殺,趙姬被幽禁,呂不韋被貶官,返回封地河南。

呂不韋和嫪毐:


公元前239年,秦王給呂不韋寫了封信,信的內容如下:

據《史記·呂不韋列傳》如下記載:“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

翻譯成現代文:秦王嬴政害怕又有新的變化,於是給文信侯呂不韋寫了封信:你給秦國建立什麼樣的功勞,秦國給你十萬戶如此大的封地?

你跟秦國有什麼親戚關係,號稱仲父?你還是搬家去蜀地吧! 呂不韋研究了很久,於是就自殺了!

有一個巨大的疑點:秦王恐其為變。 後世人很多解釋為,秦王害怕呂不韋叛亂,於是就寫信給他。如果害怕呂不韋叛變,那還寫哪門子信啊,按照他處理嫪毐和兩個私生子的手段,如果懷疑呂不韋,那必然是雷霆手段,絕不留後患的!

呂不韋:


還能規勸他去蜀地嗎?有人說蜀地是邊遠地區,這屬於發配邊疆,這個說法也佔不腳!蜀地自古以來都是富庶之地,這屬於發配邊疆嗎?

這封信其實是秦王和呂不韋一次的權力和平交接,呂不韋的自殺其實就是對秦王來信的回答。

這封信裡都是說了哪些內容?讓呂不韋自殺了呢?

探討的第一問題:呂公,你的勢力太大了,而且你的勢力不是靠戰功獲得的,你現在是秦國最不穩定的因素,怎麼辦呢?

雖然我知道你是隱蔽戰線上第一功臣,扶我登臺,你的功勞可以天下第一,但是天下人不知道你的功勞啊。

天下人看到你的功勞是扶我登臺,僅此而已,沒辦法讓天下人信服,尤其你現在封地10萬戶,門客眾多,尤其嫪毐的事,已經跟你有扯不清的關係,你必然會成為天下人攻擊我的把柄。

探討的問題二:呂公,天下是姓趙的天下,知道我們倆關係的人太多,這個事很讓我擔心,怎麼辦?

嫪毐的事牽扯的人太多,雖然現在已經殺了一大批,但是人言這個東西,我們是防不住的,蛛絲馬跡都指向你,加上你的門客眾多,尤其是你的仲父名號太大,這個讓人會產生聯想,我們之間的關係遲早會把扒出來的,我當天子皇帝的身份會被質疑的。

探討問題三:我把你安排到蜀地去,那裡是四塞之地,相對富裕,但是交通不便,消息傳不出來,你看如何?


把你搬走的目的是讓你遣散門客有一個藉口,帶著家人去蜀地,生活有保證,你身邊的人知道內幕的人在蜀地,消息也傳不出來,我們的秘密可以得到最大的保證。

呂不韋看完這個信後,仔細思量以後,用自己的行動給秦王回了信,答覆了嬴政:

一是我死了,彰顯了你的威望。 在秦國像我這樣大的勢力,在你秦王手裡倒下,還有哪一個大勢力敢跟你作對呢?

還有一個我死了,我手裡有才的門客,沒有了依靠,他們就變成了一個零散的勢力,都會另謀新主,他們會變成國家的有用之才。

不穩定因素消失,而且你的威望得到提升。

二是我死了,咱們倆的關係永遠成為秘密。所有的人知道的都是零星消息,即使被有心人利用,它也將會成為謠言,無法得到印證,將永遠沒有人再質疑你的帝王身份的合法性。

青年嬴政:


這個世界上只有死人,才能保守的住秘密! 三是我死了,會成就你的英明。秦王你車裂了嫪毐,殺了兩個私生子,但是你沒有殺趙姬和呂不韋,是你不想揹負殺父弒母的不孝之命。

我自殺了,即使有人翻出來,你也不會揹負殺父殺母的不孝之名。在古代殺父母那可是要命的罪名。 為什麼呂不韋會欣然去死?

是因為他從這封信裡讀到太多的信息,具體有哪些信息呢?

一是嬴政已經可以掌國。呂不韋的最大投資終於有了最大的回報,回報比超出了自己的預期,扶植了多少年的王終於出現了,自己的神鬼手段得到了證明,可以永傳後世。

二是承認了他父親的地位。仲父,這個冒牌的父親,終於在這封信裡得到了認可,呂不韋心裡終於坦然了!

三是國家已經穩固了。經歷了嫪毐事件,21歲嬴政能力完全可以掌控大局,加上信裡關於宗族勢力、君權神授和治理國家等國家大計的問政,讓呂不韋已經可以放手嬴政好好幹了。

中年嬴政:



四是嬴政對呂不韋以前所做所為進行了認可。讓他遷徙去四川,就是對他和他母親趙姬所作所為的認可,讓呂不韋放下了所有的擔憂。

五是父親必須給兒子掃清最後的不穩定因素。呂不韋所看到的最不穩定因素主要有:

嬴政的天子合法身份、趙姬的淫亂、自己作為最大的分封勢力對皇權的威脅這些因素要消除,自己唯有一死,這些不穩因素將全部變成謎團,都變得微不足道。

最後的表演是:恐誅,害怕秦王的威權,選擇了自殺。


剛日讀史


呂不韋是一個好面子的人,被自己兒子說的一文不值,肯定受不了自殺啊!

來看看秦始皇給呂不韋寫的信裡面這麼說的: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呂不韋心想,士可殺不可辱!我死給你看,證明我的忠心!

一代名相呂不韋就這樣死了。

呂不韋受到的書信中三句話,前兩句是理由,後兩句是處罰決定。這兩個理由,一個都站不住腳。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

秦始皇真是昧著良心說話,呂不韋對秦朝沒沒有功勞嗎?

不僅不是毫無功勞,反而是功勳卓著!

僅秦始皇的皇位來說,呂不韋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原本,秦始皇的父親異人是秦王稷最沒有地位的一個孫子。秦王稷熬死了母親羋月,又熬死了大兒子,二兒子安國君柱子當王太子。二柱裡裡外外生了20多個王孫,最寵愛的正妻華陽夫人反而沒有生孩子!

呂不韋看到異人,認為奇貨可居,就花光了自己的財產,幫助異人巴結上了華陽夫人,成了安國君二柱子的嗣子,並且改名為子楚。手續剛辦完沒多久,孝文王稷死了,安國君二柱子也死了。於是子楚順利當上了秦王。

子楚這個名字很有意思,代表了華陽夫人和背後的楚國外戚勢力。這些人在孝文王前期在羋月幫助下勢力很大,後期很受打壓,可是畢竟實力尚存。子楚在位三年,也死了。

很明顯,呂不韋幫著子楚當了秦王,又幫著政當了秦王,兩代的擁立之功,誰敢說沒有功勞?

從秦國做大做強來看,呂不韋作用依舊不容小覷。

秦始皇12歲當秦王,22歲親政,10年時間,實際上是呂不韋這個丞相在掌管著整個秦國。呂不韋之於秦王政,就相當於張居正之於萬曆皇帝。呂不韋掌管秦國期間,派蒙鶩等將軍多次攻打韓魏兩國,取得大片土地。

呂不韋的功績,絕對在蒙鶩等人之上。尤其是滅東周之戰,當時秦國連續死掉了孝文王和莊襄王兩個王,東周合縱伐秦,呂不韋為大將帶兵10萬,直接把東周君俘虜了,滅掉了東周國。

呂不韋對於秦國來說,既有擁立之功,也有開疆拓土之功,在秦國曆代宰相中,絕對是最優秀的一個。

秦始皇對呂不韋"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的指責,站不住腳。

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

秦始皇這句反問,直擊問題核心——你是我們家親戚嗎?

注意這句話問的時間節點是,嫪毐夷三族之後13個月,趙太后恢復了自由和尊榮。秦始皇也在茅焦的勸諫下原諒了親生母親,但對呂不韋,絕對不能留。

因為,秦國朝野和六國等地,一直在傳言一件事——秦始皇是呂不韋的兒子!

如果秦王政是呂不韋的兒子,那肯定會立刻下臺,讓位給其他王子。呂不韋讓秦始皇的王位合法性受到了質疑。呂不韋一死,再也沒有人能拿出證據證明了。

如果秦始皇不是呂不韋的兒子,秦始皇更需要狠心逼死呂不韋,來驗證二人之間沒有父子之情,只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君臣關係。

自從秦王政上臺,呂不韋就沒有一天睡過安穩覺,趙太后的求歡都不敢應允了。沒想到這一天還是到來了。呂不韋只能用自己的死,保住兒子的江山了。

有人要問,秦王政真的是呂不韋的兒子嗎?

至少從各種文獻上來看,答案是肯定的。

《呂不韋列傳》中,明確記載了趙姬隱瞞已有身孕的事實,嫁給了子楚,生下了小政。

後世的《漢書》等歷史文獻,都使用了史記中的這種說法,有的直接把秦始皇叫做“呂政”。

可是,《呂不韋列傳》中,有這樣幾個疑點:

1,呂不韋聽說異人想娶趙姬,一度準備和他拼命。原文是“子楚從不韋飲,見而說之,因起為壽,請之。呂不韋怒,念業已破家為子楚,欲以釣奇,乃遂獻其姬。”

如果呂不韋本來就打算讓趙姬壞自己孩子去當秦王,為什麼要發怒呢?難道是裝的嗎?

2,秦始皇出生,是足月的。原文中說“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

“大期”就是足月的意思。如果趙姬知道自己懷孕,那恐怕就已經懷孕1個月多月了。如果這個孩子是早產兒,那才有可能是先懷孕後結婚,但秦王政是“大期”而生,不是早產。

3,趙姬到底是誰?原文中先說了“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知有身。”後來又說了“子楚夫人,趙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趙姬到底是豪門女子,還是風雨場所的女招待?司馬遷前後矛盾的說法給人無盡想象。

4,呂不韋是一個謹慎、不貪婪的人。秦王政繼位後,趙太后找呂不韋重續前緣,呂不韋拒絕並推薦了嫪毐。如果呂不韋自己上,肯定可以拿到更大的權勢,但他沒有,可見這個人很謹慎很理智,不貪婪。對子楚有擁立之功就足夠富貴了,有必要讓自己孩子當秦王嗎?

5,趙姬懷孕後,無法判斷男女,如果是女子,如何繼承王位?對於呂不韋這樣一個商人來說,位極人臣已經很了不起了,秦國穩定才能實現他的利益!

所以我認為,呂不韋不可能是秦始皇的生父。

為什麼秦始皇一句話就能逼死呂不韋?

從呂不韋的角度來說,主要原因有這幾個:

1,呂不韋是一個”好名“的士大夫,受不了秦王政這樣露骨的侮辱。呂不韋召集門客搞出來的《呂氏春秋》,說明這個人是想要”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受到這樣全盤否定的侮辱,只能自殺。

2,呂不韋擔心,如果現在不死,將來會死的很慘。一朝天子一朝臣,秦惠文王殺商鞅,秦昭襄王殺白起,秦王室向來不容老臣掌權,呂不韋不死,以後會更慘。

3,呂不韋被懷疑是秦始皇的生父,只有死了,才對秦國最有利。

4,呂不韋國際上聲望太大,原本是到洛陽當諸侯去了,結果六國勢力主動到這裡結交他。試想一下,如果呂不韋主動閉門謝客、深居簡出,主動退出權力中心,秦始皇實在沒有理由再殺他了。

點個關注再走唄!


歷史知事


呂不韋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的經典商業案例就是通過奇貨可居成為大秦相國,並且一炮走紅。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站得越高跌下來就會越痛。呂不韋在完成身份華麗轉身的時候,也在一步步地走向深淵。

再精明的商人,也有馬失前蹄的失誤,呂不韋也不例外

失誤一:與趙姬的關係不清不白。

這段感情從邯鄲就已經開始,一直延續到趙姬成為太后。秦始皇作為趙姬的兒子,知道自己的母親與呂不韋有這麼一齣戲,出於護食的心理,對呂不韋肯定一萬個不舒服。

如果說之前的趙姬是呂不韋的籌碼,那現在的趙姬就已經是負資產,呂不韋就不應該毫不猶豫地劃清界限。

失誤二:舉薦嫪毐

呂不韋與趙姬來往密切,也考慮到了不良影響。於是,呂不韋移花接木,將嫪毐介紹給趙姬。他萬萬沒想到,嫪毐不僅“功能強大”,野心、膽量也大。

嫪毐和趙姬不注重安全措施,居然生了兩個娃,最後還想取代秦始皇。嫪毐的圖謀失敗後,呂不韋也應該負連帶責任。

做生意,還是要找靠譜的夥伴,呂不韋找嫪毐這樣的豬隊友,不坑他坑誰?

失誤三:把持朝政,號稱仲父

歷史上,君相權始終都存在矛盾,拿捏不好就容易翻船。呂不韋是秦國的相國,尤其異人去世後,他實際上是輔政大臣,在秦國權傾朝野。


秦始皇小的時候,這種君相矛盾可以掩蓋;等到秦始皇長大後,也有自己的權力需求,君相矛盾就會被無限放大。

呂不韋在相國的基礎上,還給自己加一個仲父的稱號,膨脹得有點得意忘形了。

合夥人壯大後,呂不韋非但沒有急流勇退,反而還想賺最後一個銅板,貪得無厭。

對於秦始皇而言,呂不韋不僅沒有價值,反倒是麻煩

麻煩一:樹大根深

呂不韋在秦國朝堂上經營多年,門生故吏眾多,許多關鍵崗位都被他控制。秦始皇處處受到鉗制,長此以往,只怕會淪落為傀儡。秦始皇要想實現真正的親政,就要在人事上重新洗牌,提拔自己人。

朝堂上的崗位就那麼幾個,一個蘿蔔一個坑。只要將呂不韋清理,他的“裙帶”就會樹倒猢猻散,秦始皇既能樹立權威,還能安插自己人。

麻煩二:“私生子”問題

當時全天下人都知道呂不韋與秦始皇母親是老相好,一直以來,就有一種說法,秦始皇是呂不韋的私生子。不管這個言論是否屬實,都是秦始皇心裡的一根刺。

假如秦始皇真是呂不韋的私生子,就會涉及到王位的正當性問題,那他的王位就坐不穩了。秦國的貴族一看,嬴政並非王室成員,肯定會群起而攻之。

假如秦始皇不是呂不韋的私生子,清理了呂不韋能證明給天下人看,呂不韋只與趙姬有關係,與我嬴政毫無瓜葛。

呂不韋是當事人,也是少數幾個知道真相的人,萬一說出“不利言論”,秦始皇就會百口莫辯。

站在呂不韋的角度,最大的恐懼就是恐懼本身

呂不韋畢竟擁有過一個成功男人所擁有的一切,春風得意、富可敵國、封侯拜相,如今雖然下來了,卻也不枉人間走一回。

自盡前的呂不韋已經跌倒了,放現在,他可以申請破產保護,還能跑路,但那會不行呀,失敗了就要等待君主的發落。聖心難測,誰也不知道秦始皇會用什麼方式處理呂不韋。

秦始皇是貓,掌握著主動權。呂不韋就像無處逃生的老鼠,每天都提心吊膽,不知能不能看到天明的太陽。與其每天在未知的恐懼中煎熬,倒不如一杯斷腸酒,一了百了。


秋媚讀史


先來個語出驚人的結論吧,呂不韋真不一定是服毒自殺的。

秦王與呂不韋

秦始皇親政之前,秦國大權實際上是掌握在呂不韋手中,國家大事,贏政基本上會聽從“仲父”的安排。

秦王年幼時,呂不韋公務完畢後,就會去後宮與太后斯混。太后趙姬和他是老情人。可自從當了宰相後,一是政務繁忙,二是年齡也大了,力不從心,他便開始冷淡太后。為了擺脫她的糾纏,便介紹了一個奇才嫪毐來代替自己,讓嫪毐以假宦官的身份進宮,陪太后縱情歡樂。

嫪毐依靠自己的“長處”,獲得太后歡心,居然撈到了長信侯的封號,勢力大有超過呂不韋之勢。這個市井無賴在與太后生下兩個兒子後,慾望膨脹,居然想謀權奪位。

嫪毐與太后

公元前238年,嫪毐利用太后的玉璽調兵發動叛亂,但他手下的烏合之眾哪能成事?嫪毐車裂於咸陽,兩個私生子也被殺,太后則被收回璽印,軟禁在雍宮之中。

嫪毐失敗後,牽連的人也不少,慢慢的這事就查到呂不韋頭上了。公元前237年呂不韋被免職,逐到河南封地。但呂在河南仍廣交賓客,門上各國使者絡繹不絕。秦王於是寫了一封信給他,收到信後不久,呂不韋就神秘死亡。  

呂不韋對贏政父子有大功,雖然被免職,但始皇並沒有殺他,可以說對他夠意思了。當時也盛傳“仲父”便是秦王生父,免職只是暫時的,將來必然會東山再起。呂如能就此韜光養晦,閉門謝客,也許不會是後來的下場。要知道此時的嬴政早已不是當年的孩童了。呂不韋罷相後仍然是“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他不能不產生聯想。很奇怪的是他並沒有下令殺仲父,只是把他遷到蜀地。

  給呂不韋的信上說:“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這位仲父接到書信,方知嬴政真實的心意。短短二十九個字,卻字字誅心。

呂不韋

“君何功於秦?”“君何親於秦?”是冷冰冰的質問,如同重錘狠狠地擊在心上。呂不韋此時不知做何感想,但他清楚,也許自己到不了蜀地便會死去,畢竟自己已是六旬高齡。就算躲過這次,以始皇的為人,絕對躲不過下次,也許下次會更慘。所以他 “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

請大家注意,呂不韋是“乃飲酖而死”,並不是“飲鳩而死”,鳩酒是毒酒,這個沒有疑問, 但在古文中“酖”通“耽”字,是“沉溺”、“過度“的意思。我們要分析“乃飲酖而死”到底是 “喝鴆酒而死”,還是“耽酒”過度而死?

《說文解字》中:“酖:樂酒也。從從酉冘聲。”註釋為:“酒樂者,因酒而樂,樂酒所及湛以為酖。

“酖”字本意是即喜歡酒。所以《史記》中說呂不韋“乃飲酖而死”,不一定是服毒酒自殺,而很可能是拼命飲酒而死,是痛飲慷慨而死。以他一生的傳奇經歷和智謀,死也要死得與眾不同,才不負一生抱負。

秦始皇

嫪毐死了,呂不韋也死了,嬴政掌握了絕對的權力。呂不韋輸了嗎?也許沒有,他把自己的兒子送到了權力之巔,可他原本只是個商人,他才是贏家。


宰少


呂不韋大商人,以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積累千金,他以奇貨可居聞名於世,以在趙國做人質的秦國皇子子楚當作貨物來投資。當時子楚生活困難,呂不韋資助他五百金,又以五佰金進奏宮收買人心,要立子楚為太子進行遊說,子楚感動許以共享奏國江山作為報恩。呂不韋又以當時懷有自己骨肉的美人趙姬送給子楚,後來趙姬生下一子叫贏政也就是後來的秦始皇。他在趙國度過了7年,在這7年中他受盡了趙國人的欺凌,這也許就是秦始皇性格暴戾的原因吧!

後來奏趙開戰,趙要撕毀人質,呂不韋以6百金收買趙國人,子楚、趙姬、贏政才得以安全回到秦國。後奏王去世,子楚即位,趙姬為皇后、贏政為太子、呂不韋為承相,三年後子楚去世,贏政即位,尊呂不韋為仲父。珍秦皇年小呂不韋有機會跟趙姬相處,但隨著奏王漸漸長大,呂不韋怕被秦王發覺,要結束和趙姬的這種關係,又擔心趙姬怨恨,就找了嫪毐獻給趙姬,趙姬很滿意,隨後跟嫪毐生了兩個小孩。後來被人告發,秦王殺了嫪毐,滅了他九族,又摔死兩個小孩,也不顧趙姬哭著苦苦的哀求。這事情牽連到了呂不韋,秦王憤恨不已,要殺掉呂不韋,但朝中有很多呂不韋的門生為其說情,又因呂不韋有恩於先王和自已,所以只免去了其承相之位。但呂不韋的門客多達3千人,各國諸侯賓客往來呂府絡繹不絕,秦王怕他叛亂,就寫信給他說:“你對秦國有何功勞?秦國封你在河南,食邑十萬戶?你與秦王有什麼血緣關係?而號稱仲父,你與家屬一概遷到蜀地去居住!蜀地當時進出難行屬絕地,呂不韋知道這是怕自己造反,所以把自己遷到了絕地,信中言語嚴重的羞辱了他,使他知道秦五始終放不下自己與趙姬的那個事,怕最後被秦王也就是自己的兒了所殺,所以選擇了自殺。





來去空空


信只是嬴政的一個文字遊戲,按照常理推斷,一封信不可能讓精明的商人、政客呂不韋自殺,他的自殺,極有可能是被迫的。

呂不韋功績甚大,沒有他,秦始皇的父親就不可能繼位,嬴政也就不可能成為秦始皇。

秦始皇的父親異人在趙國做人質時,被呂不韋發現,認為奇貨可居,於是大量投資,讓異人成了秦國的王位繼承人。

異人繼位,這就是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

莊襄王為了報答呂不韋,讓他做了丞相,大權在握。

莊襄王在位三年後去世,嬴政繼位,這一年只有13歲,依然是呂不韋、趙太后等掌權,直到嬴政20歲親政。

嬴政親政,政治能力充分暴露,迅速平定了嫪毐之亂(嫪毐是趙太后的情人),不僅車裂了嫪毐,還把嫪毐的兩個兒子,裝在麻袋裡摔死了。

這兩個兒子和嬴政什麼關係呢?同母異父的兄弟關係!

嬴政的生母就是趙太后,老爹死後,趙太后耐不住寂寞,和嫪毐又生了兩個兒子。

對自己同母異父的兄弟如此殘忍,嬴政的兇悍可見一斑。

他甚至冷酷無情到把自己的母親趙太后都放逐了。

這只是開端,此後一系列事件,都充分暴露了嬴政的冷酷無情。

呂不韋在自己當政時,對嬴政的能力似乎沒有充分認識,直到自己被嬴政罷了官,他手下的門客李斯取代了他的位置。

呂不韋退休到了洛陽。他還是商人思維,知進不知退,在洛陽大肆豢養門客,交遊各國,引起了嬴政的不滿。

於是嬴政寫了一封信,狠狠地批評了他,說他是白吃乾飯的,啥功績沒有,薪水還不少;對他的處罰,也很簡單:流放四川。

結果呂不韋居然自殺了。

此事必有蹊蹺。原因在於:

嬴政既想讓呂不韋死,又不想擔上殺呂不韋的罪名。

第一,呂不韋是功臣,沒有他,秦莊襄王以及嬴政就不可能繼位;

第二,呂不韋是趙太后的前夫,後來又成了情人;

第三,有傳說嬴政是呂不韋的親兒子(呂不韋將趙姬送給異人時,趙姬已有身孕),這種傳言,如果在當時就流傳的話,嬴政應該也有所耳聞。如果他知道這個傳言,甚至認為是真的,那麼,他會更加矛盾:既想滅了呂不韋的口,又不想擔殺父的罪名。

所以,這封信只是一個試探:

你如果聽話自殺,我饒你三族不死;

如果不聽話,我的兇殘,你知道的!

秦王給呂不韋的信,不找快遞小哥,而是使臣送去的;既然有使臣,傳達旨意就可以了,何必送信呢?

送信,豈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說明秦王心裡有鬼嗎?

信,只是一個幌子。使臣十有八九會另外傳達秦王的旨意:秦王說了,讓您自殺。

呂不韋很清楚,一旦觸怒了嬴政,嬴政找別的藉口殺自己的時候,死的恐不只是自己,而是被誅三族了。

以嬴政的兇殘,咱還是自覺一點,自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