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和霍去病都是寬容豁達之人,為何最後卻害死了李廣父子呢?

紅楓似血


寬容豁達放在衛青身上合適,放在霍去病身上不大符合實際。常說李廣難封緣數奇,其實也有它的根源在內,他的死更多是自身和時代的原因引起,緣於形勢變化新老交替出現的問題。前119年武帝寄予厚望的漠北之戰,出現了幾個變故,首先老將李廣堅決請纓出征,其二,情報有誤讓霍去病對上單于主力決戰的打算落空,其三,衛青把李廣臨時調離前鋒換公孫敖為前軍,雖不能肯定是李廣迷路的原因,但應該間接加重他自殺的心意。


李廣的不幸是時代造成,與個人性格也密不可分,他原是隴西人,自小習騎射,在漢朝中這種人很少見,大多騎兵騎將是中途練成,李廣的自小熟習,養成了他作戰一個特點,就是過於逞個人武勇而少有統帥思維,又因漢初對匈奴的國策是防守為主,和親羈絆配合。(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長期守城思維,一旦野戰短處就露了出來。李廣最後一戰,竟因迷路無功,讓人大跌眼鏡,終因不堪問訊而自殺。


而衛青,本是平陽公主府騎奴出身,又是私生子,養成一種沉毅低調的性格,機緣巧合進入武帝內廷,經過系列的訓練,在馬邑之謀失敗後逐漸走上前臺,成為對匈作戰的主要統帥,他運用的戰略戰術與李廣大不相同,如以騎兵對騎兵,以騎兵衝擊撼動匈奴的騎射,用步兵阻遏騎兵攻勢等作戰方式,都是武帝與他的幸小在上林苑等處探索出來的。對於李廣之死,衛青應該有內疚,所以面對李敢的當面質詢不辯一詞,被李敢當場毆打也不張揚。(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大將軍在大庭廣眾下被人毆打,衛青不說出去也沒有用,會有其他目擊者,作為對匈反擊戰隱隱然第二代統帥的霍去病,不久就知道舅父被自己手下李敢毆打的事,霍去病並不是寬容豁達之人,他在作戰中強調結果,不恤士卒,寧可將武帝賜給的吃不完的美肉好糧拋棄,都不願意拿出來給飢腸轆轆的士卒,他的軍隊完全是適者生存的狼性狀態,長途作戰穿插奔襲在他手下得到藝術性的展現。這樣一個傑出而又自負的人,當然不會容忍有人這樣侮辱他敬愛的舅父,在武帝的一次狩獵大會上,霍去病公報私仇,施暗箭把李敢射死了。


南方鵬


首先,說是衛青和霍去病害死了李廣父子,就是完全、徹底的胡說八道。

實際上,衛青從一個騎奴到大司馬、大將軍,唯一的運氣就是他得到了平陽公主的賞識、剛好漢武帝臨幸了他姐姐因此發現了他的才華,僅此而已。

他並不是像歷史上很多靠裙帶關係上位的人,他只是獲得了一個機會,然後就是憑著自己能力和軍事才華,一步一步的為漢武帝蕩平了匈奴威脅。這樣的人,他做錯了什麼?

但是,在古代那種世襲罔替,論資排輩,不看能力,只看出身的大環境裡,寫出史記這樣經典作品的司馬遷,在這個問題上也帶有明顯的偏見和選邊站隊。作為一個史官,原本就應該尊重事實如實撰寫,而不應該帶有感情色彩和個人偏見,所以我個人對司馬遷並不是特別信服。

司馬遷在史記裡,明顯的對衛青的出身有著明顯的偏見,而刻意渲染李廣的英雄形象。究其原因有三:一、司馬遷與李陵有私交,一直同情李陵的遭遇,以至於不顧武帝從戰略全局的需要處置李陵的用意,而逆上意進諫,惹惱武帝,把他閹了,使他懷恨在心,產生了個人偏見;

二、李廣之死和一生難封,讓朝廷中眼紅衛青成就的人心中不平,比如對衛青肯定會有一些議論和不滿,司馬遷作為一個小人物在其中受到了影響和感染;

三、霍去病不經過法律程序悍然射殺李敢,讓朝堂裡那些對他們舅甥眼紅和不滿的人認為霍去病仗勢欺人,而武帝又沒有對霍去病進行嚴厲懲罰,加重了司馬遷的情緒反應。

因此,司馬遷在史記中刻意美化李廣而貶低衛青、霍去病。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衛青的出身,作為一個騎奴,不但做了公主的丈夫,還做到了大司馬大將軍,讓那些貴族心裡難以平衡。

而其中最不平衡的就是李廣,在衛青沒有做到大將軍時,他就當面冷言冷語,多次譏諷。李廣能夠稱之為飛將軍,那是因為他善於小規模襲擾、打游擊戰爭。所以雖然聲名在外,但是對漢匈對抗的大格局並沒有本質的意義。

而李廣一生中,確實也沒有打過哪怕能夠被歷史銘記的戰役級別的像樣的勝仗,這樣的人,有什麼資格哀嘆”難封“?難道就因為你有個飛將軍的外號?而衛青霍去病打的每一仗幾乎都是影響漢匈格局的戰略級別的,而且幾乎是百戰百勝。每戰必讓匈奴的勢力大幅消減。

我們再回頭看看李廣父子的死亡。李廣年逾六十,之前又有被匈奴俘虜的歷史,漢朝並不缺將,在決定漢匈命運的關鍵戰役,從大局出發,不可能為了照顧個人情緒而且冒險。以李廣在衛青帳下聽用那麼多年,衛青對他的瞭解,根本不敢把這麼重大的戰略級別的戰役交給他做前鋒來賭博。

優秀將軍之所以優秀,就是從來不會把戰爭結果寄望於賭博和運氣,而是仔細推演、設計,降低所有能夠想到的風險。但是李廣卻置氣不停指揮,破壞了整個戰場大局。雖然在衛青的合理指揮下,最終打贏了戰爭,但是李廣不聽將令的做法是非常嚴重的、危險的,如果形成風氣,那以後怎麼行軍打仗、指揮若定?

所以衛青沒有慣他倚老賣老的習氣,嚴厲斥責了他並上報了漢武帝。這麼重要的戰役因為李廣不聽指揮擅自行動而迷路,所部居然沒有能夠參戰,這也說明了李廣對戰爭的影響毫不重要性。李廣自己羞愧難當,拔劍自刎。

以李廣的作為,如果衛青氣量小,根本不會給他拔劍自刎的機會,而是直接軍法從事。但是李敢對父親的死產生了強烈不滿,私自闖入大將軍府刺傷了衛青,衛青卻還為保全他而隱忍不發,對外隱瞞。

一個下級軍官私闖公主、大將軍大司馬的府邸刺傷大將軍,這是謀逆犯上,如果衛青報到武帝那裡,恐怕就不是殺一個李敢的問題,不誅他三族就不錯了。平陽公主氣憤之下告訴了霍去病,李敢是霍去病帳下的將軍,霍去病治軍極嚴、賞罰分明,加上年輕氣盛,一怒之下,私自射殺了李敢。漢武帝知道後將他流放朔方、鎮守邊關,不幸的是在往朔方的路上,感染瘟疫,英年早逝。

所以,還原整個事實,他們根本沒有害死李廣父子,相反,衛青還一再包庇、維護李廣父子。然而他父子倆仗恃自己是將軍世家而目無法紀,驕橫任性,自尋死路而已。


明德山人6998


說衛青“寬厚豁達”很恰當,霍去病跟“寬厚”十萬八千里,跟“豁達”完全不沾邊。李廣因為衛青臨時改變行動路線,導致行軍失期,在辦案人員訊問下,悲憤自殺。李敢認為,父親的遭遇,衛青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他打傷了衛青。霍去病得知李敢打傷舅舅,趁陪同漢武帝圍獵之機,射殺李敢。這就是所謂,衛青霍去病甥舅倆,害死李廣李敢父子的事。

其實,李廣之死與李敢之死,性質完全不同,衛青和霍去病所應該承擔的責任,也完全不同。

李廣之死

這件事發生在元狩四年的漠北大戰,是漢匈之間最大規模的一次戰爭。戰前,李廣找到漢武帝,要求以前將軍身份隨軍出征。

李廣的請求不難理解,老將軍征戰一輩子,眼看年近七旬,再也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了,而他這一輩子,就缺一個封侯的功績,為他的一生畫個圓滿的句號。

漢武帝本來是不同意李廣出征的,一是李廣年歲太大了,不適合再出徵;二是漢武帝一致認為,李廣此人“數奇”,命不好,由他參加的事準沒好結果。但禁不住李廣的苦苦哀求,漢武帝鬆口同意了。過後,漢武帝又後悔了,就讓人給衛青去了一封密函,讓衛青心裡要有數,不能讓李廣充當前將軍。

隊伍在行軍過程中,探知到匈奴單于的所在地後,衛青按漢武帝的意思,將李廣調到東路,做迂迴包抄的策應部隊,而改任公孫敖為前將軍,跟隨他由中路,直擊匈奴單于所在地。

李廣對衛青的這個安排非常憤怒,在爭執無果的情況下,他沒有與衛青告別,就率軍出發了。結果,李廣真的不幸被漢武帝言中,他非常倒黴地碰上了大風沙,迷了路,沒有按期達到目的地。李廣失期的結果,導致合圍匈奴時,不能形成包圍圈,單于逃脫了。

衛青需要給漢武帝寫戰報,就讓人去找李廣詢問失期的具體情況,李廣一言不發。衛青就讓長史傳喚李廣的幕府人員,對質受審。

李廣不讓幕府人員出面,說,這事跟他們無關,要審就審我,並說了如下一段話:“廣結髮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今幸從大將軍出接單于兵,而大將軍又徙广部行回遠,而又迷失道,豈非天哉!且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言罷拔刀自刎而死!

李敢之死

李敢當時也參加了漠北大戰,只不過他是隨霍去病出代郡。這一戰,他們一直打到狼居胥山,殲敵七萬多人,從此漠北無王庭。李敢此戰奪了匈奴左賢王的旗鼓,因此受封關內侯。

漠北大戰,李敢封侯,父親卻因為失期自殺,而原因就是衛青,臨時改變軍事部署造成,所以李敢覺得,父親的死,衛青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為此,李敢竟然跑到大將軍府,找衛青尋仇,出手打傷了衛青!不過,衛青並沒有因此報復李敢,將這件事壓了下了,但還是被霍去病知道了。

霍去病很生氣,你一個小小的校尉,竟然打傷大司馬大將軍,作為外甥,霍去病決定為舅舅報仇。

恰逢霍去病陪同漢武帝圍獵,李敢也在其中,圍獵過程中,霍去病竟然一箭射死了李敢!霍去病的行為,讓漢武帝非常怒火,在痛責霍去病的同時,漢武帝不得已,對外公開說,李敢是被鹿角頂死的。

衛青對李廣之死的責任

客觀地說,衛青在李廣之死這件事上,責任很輕,甚至說無責任。本來對李廣的軍事部署,衛青是奉詔行事,調換李廣不是他的責任。即便沒有漢武帝的命令,衛青作為最高統帥,需要部下調整部署,也是無可厚非。

李廣失期,有意外成分,衛青傳訊,只是履行正常的手續,並沒有加害李廣的意思。當李廣拒絕後,衛青沒有難為他,讓人找他的幕府審訊,已經很給李廣面子了。但顯然李廣自己心中不平,以死抗爭,這恐怕也不是衛青所能料到。

史書說,衛青讓公孫敖為前將軍,出於自私。也許吧,但這沒什麼可以指責,皇帝不讓用李廣,況且很可能衛青也覺得李廣不可用,作為統帥,用誰,那是他的權利,他對結果負責,有什麼可以指責的呢?

所以,將李廣之死的責任,推到衛青頭上,是很不負責任的說法。這個說法,源自於司馬遷的觀點,司馬遷與李家關係好,很推崇李廣,所以不惜貶抑衛青,這是有色眼鏡作祟!

霍去病對李敢之死的責任

相對於李廣之死,李敢真真切切死於霍去病的箭下,毫無疑問,霍去病要承擔責任。霍去病為什麼要這麼做,原因有三個。

一是李敢的行為太出格,激怒了霍去病。即便衛青對李廣的死有責任,李敢都不應以尋私仇的方式,打傷衛青。況且他打傷的是當朝第一人,大司馬大將軍,自己的頂頭上司。

二是霍去病驕橫慣了,從來沒把李敢這樣的人放在眼裡,包括性命。李敢的行為,無疑羞辱了衛青,做外甥的霍去病當然不能接受,況且霍去病能今天成就,跟衛青的指點和賞識息息相關。

霍去病此人性格張揚,他在軍中非常跋扈,從來不把軍士的性命放在眼裡,對人從來只看軍令,與戰友們只有上下級關係,沒有親情。這樣的性格,這樣的為人,在皇帝的寵信下,做出射殺李敢沒什麼奇怪的。

三是霍去病與衛青的微妙關係。自打霍去病名聲鵲起,漢武帝刻意壓制衛青,讓衛青受了不少委屈。這件事霍去病心知肚明,他不能改變漢武帝與衛青的關係,因而對自己的舅舅,多少有那麼點歉意。

當李敢打傷舅舅後,霍去病以極端的方式,射殺李敢,我個人感覺,霍去病有以此向舅舅表明心跡的成分。

將門與豪門的恩怨

李家和衛家,代表了兩種完全不一樣的人生軌跡。李廣一門祖孫三代,為大漢奉獻了一輩子,卻因為種種原因,始終沒有得到封候拜將的機會。衛氏一門,因為皇后衛子夫,從一個奴隸之家,迅速飛黃騰達,成為帝國最榮耀的門庭。

雖然李家得不到封侯,自身的原因很大,衛家能光耀門庭,跟衛青霍去病自身的能力息息相關,但在司馬遷眼中,他無論如何接受不了,那種靠裙帶關係發達的人。所以,司馬遷不遺餘力地褒揚李廣的忠烈,又不時地對衛青投之以鄙視的眼神。

假如去掉有色眼鏡,再讀這段歷史,恐怕人們的結論會發生巨大變化。不過,歷史本來就是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視角解讀的結果。司馬公以他的視角,留下了皇皇鉅著《史記》,這筆精神財富,永不可磨滅!


尋根拜祖


衛青,霍去病這兩人中,說衛青是一個大度寬容之人,到無人會去反駁,畢竟從一介奴僕到最後位極人臣,他對待周邊的人都是謙虛有禮,謙和仁讓,對待將領士卒也是愛護有恩,而且從不立私威,這點從蘇建戰敗一事,他的做法就可以看出,而且衛青此人很多行為也是證明了這點,但是對於霍去病而言,他就不是如此了,年少氣盛正當時,性格果斷剛毅,心高氣傲,實在是算不得寬容豁達,但也算不上什麼刻薄之人,至於說為什麼造成了李廣父子的身死,其實也是怪不到他們頭上來的。


說起李廣,其實這個人也是很有本事的,不然後世名氣也不會這麼大了,但是這個人的運氣實在是太差了,好事就算輪上他了,也會被各種各樣的意外給攪和了,不是遭遇匈奴大部隊被俘,就是打仗迷路,反正輪到他進攻的話幾乎都是這樣,總是一不小心就鑽進匈奴的大部隊了,運氣實在是差到極點,最後的結局也是因為迷路而羞憤自盡,當然遺憾李廣不能封侯的,其實除了他運氣差,打不了幾場勝仗,也與他早年的殺俘經歷有一定的關係,這也是後來李廣自己最後悔的一件事,所以說,對於李廣身死的這件事,其實真算不到衛青頭上,畢竟機會是給了李廣的,而且衛青這種人,也不會存在說任意調離李廣,畢竟是全軍部署,李敢的行為其實還是沒有道理的一時衝動,而且衛青也沒有就此追究李敢的,這不是說衛青心中有愧,而是確實衛青寬容大度。

至於說霍去病射殺李敢,主要還是李敢打了自己的舅舅,霍去病此人雖然是年少氣盛,心高氣傲,但是也是極為的孝順的,聽說有人,還是自己舅舅的下屬,毆打自己的舅舅,自然受不了,直接把李敢也殺了,雖然說李敢的死是霍去病直接造成的,但在一定的程度上來說,也是他自己咎由自取的,不過霍去病也是太沖動了,這他是負有一定責任的。

所以說,雖然霍去病對於李敢的死負有一定的責任,但是說衛青,霍去病害死李廣父子,也還是算不上的,頂多就是衝動的李敢遇上了更加衝動,並且還肆無忌憚的霍去病罷了,針尖對麥芒,沒對過。


Y一花一世界YB


那是李廣李敢父子自己找死,大將軍就是派個人問個話做個記錄走下過場罷了,李廣自己看不開自殺不說,死前還要汙衊大將軍故意不讓他立功真是令人噁心,驃騎射殺李敢從公從私都是天經地義的,更進一步說甚至挽救了李家一門上下的性命和家業,李敢行刺大將軍並傷之,按律不僅李敢本人要殺頭奪爵抄家,甚至李家一門都要滅門夷誅九族就沒有後面李陵的什麼事了,驃騎射殺李敢再加上大將軍故意隱瞞刺殺一事,就把其行刺殺傷大將軍一事從公家謀逆反亂降格到了私人復仇這一低劣級別,保住了李家一門的爵位富貴名譽和上下親族的性命家財,可以說驃騎實在是有恩於李家一門


鐵血暴走狼


1.衛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漢

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漢武帝

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大司馬大將軍

封長平侯。衛青出身奴隸,從建元三年(

公元前138年)獲救,任侍中、建章監、太

中大夫,經過近十年宮廷為官的歷練,元光

六年(前129年)被封為車騎將軍首次出征

奇襲龍城,開始了十年的我馬生涯。他收復

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

開拓做出重大貢獻,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衛青逝世,葬

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諡號為“烈”。衛

青開啟了漢對匈戰爭的反敗為勝的新篇章

七戰七捷,無一敗績,為歷代兵家所敬仰。

2.李廣119年,華夏族,防西成紀(今甘肅天水

秦安縣)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先祖為秦朝名將李

信。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

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

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餘騎

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

匈奴兵將其置臥於兩馬間,李廣佯死,於途中趁隙躍起

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

南)太守。例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

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

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司馬遷評價他是桃李不

言,下自成蹊。唐德宗時將李廣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

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

宋徽宗時追尊李廣為懷柔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

3.李廣和衛青並無仇恨,所有的一切都源於武帝認為他年時

已高而造成的

元狩四年(前119年),大將軍衛青與驃騎將軍霍去病深入漠

北打擊匈奴。李廣多次請求隨軍出征,武帝認為他年老未

被啟用。直到元狩六年オ被任命為前將軍,隨衛青出征。

出塞,衛青得知單于的駐紮地,衛青決定自率精銳部隊複

擊單于。而命李廣與右將軍趙食其從東路出擊。東路道

遠,而且水草極少,不利於行軍。李廣親自請求為先鋒

說:“臣部為前將軍,今大將軍乃徒令臣出東道,且臣結

發而與匈奴戰,今乃一得當單于,臣願居前,先死單

於。《史記・李將軍列傳》)可是衛青曾暗中受到武帝的

囑咐,認為李廣年老又命數不好,不要讓他與單于正面對

陣。這時候,衛青的好友公孫敖新失掉侯爵,擔任中將軍

隨大將軍出征,衛青想給他立功機會,所以把李廣調開讓

公孫敖與自己一同與單于對陣。

李廣當時知道這一內情,仍堅決拒絕調動。衛青不接受他

的請求,命令長史下道文書,讓李廣趕快到所在部隊去

照文書說的辦。李廣沒有向衛青告辭就動身了,內心極其

堖怒地回到營中,領兵與右將軍會合,從東路出發。部隊

4.


李廣之死的背景:衛青知道了匈奴單于住的地方,領兵

去打,李廣自告奮勇做前鋒與單于決一死戰,但大將軍衛

青曾暗中受到漢武帝的警告,認為李廣年老,命運不好

不要讓他與單于對敵。讓李廣與右將軍合進,從東路出

擊,結果東路軍迷失了方向,沒能按時到達,要追究責

任,李廣不忍刀筆吏的侮辱自刎,他的死於衛青無關。


小銘18


寬厚豁達可不是嘴巴說說,得看實際行動。如此寬厚的衛青,兩次敗仗損失士馬三十萬(見《史記》《漢書食貨志》),分別用蘇建,李廣作替罪羊,誣陷逼死李廣,挑唆霍去病暗殺李敢,涉嫌害死李蔡,種種情況來看,這只是個滿嘴仁義的偽君子。

衛青在出定襄之戰失利,損失士馬十幾萬後(見《漢書食貨志》),衛青重金討好武帝寵妃王夫人的至親,隨後武帝不再追究衛青。(見《史記衛傳》)

但是,武帝看到了衛青的不靠譜,也就不用衛青,改用霍去病進攻河西,李廣牽制匈奴精銳主力。(見《史記》)

而漠北之戰,重新啟用衛青,顯得相當突兀,不合常理,按照之前的配置,明顯應該是霍去病和李廣搭檔,各領一路部隊才對。衛青長期閒置,也沒有好的表現,沒道理突然又用衛青。以衛青討好王夫人的能力,通過類似手法獲得一次機會也不奇怪。霍去病不用一員將軍,能征慣戰的將軍都給衛青,重用李敢,顯然是和衛青較勁。

西漢最年輕的少年英雄,是李廣和李蔡,都是15-6歲,僅幾千隴西地方部隊,大敗老上單于十幾萬大軍,一戰成名(見晁錯《言兵事疏》)隨後,率領公孫渾邪的數千義渠騎兵和隴西騎兵,痛擊老上單于多次入侵,文帝口諭李廣功超萬戶侯(見《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是隴西軍的精神領袖,李蔡排名第二,雖然司馬遷說李蔡是中人之姿,但是李蔡文武兼備,奇襲右賢王一戰,就是李蔡這一路打的,儘管衛青一路沒有趕上,武帝還是把功勞都算在衛青頭上。不過武帝也沒有虧待李蔡,讓他做到丞相,李蔡的低調讓他有機會立大功,把功勞拱手相送,給武帝留下大度的好印象,仕途一帆風順。(見《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然而情商如此高的李蔡,也逃脫不了,李廣被逼死後,同年身為丞相的李蔡,居然因為貪圖一塊皇家用地而死,隨後武帝紅人,隴西軍的新領袖李敢又被暗殺,這三連殺背後散發出濃濃的權力陰謀陷害的味道。


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首先,衛青的確寬容豁達,但是霍去病則是天之驕子,年少氣盛,他為衛青復仇射殺李敢是很符合他性格的事。

說到這裡,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談一談衛青和霍去病的關係,西漢其實還殘留著母系社會的特徵,儘管已經是父系為主了,但是還是有強大的母系社會遺風殘留,其中在衛氏這個家族體現的尤為明顯,母系社會就是一個家族以共同的母親為紐帶,有別的家族的男子小丁來與這個母親春風一度,生下的有男有女,生下的女孩繼續延續母親的老路,剩下的的男孩小小丁會去別的母系家族與這個家族的母親發生關係,就像他的父親小丁一樣,但是無論是小丁還是小小丁他們都還是屬於自己母親所在的家族,他們的孩子不會和他們在一起,也是跟著自己的母親,而他們的姐妹們和其他的小丁生的孩子則由舅舅小丁和親生母親撫養長大。

衛氏家族的母親是衛媼,衛媼自己不姓衛,只是因為嫁給了姓衛的人,才被稱為衛媼,意思就是衛家大嬸,衛家三女和長兄衛長君的父親可能都是衛姓男子也可能是別的男子,這個史記上沒有明確說,但是明確記載的是衛青的爸爸姓鄭,衛青冒姓衛,他的兩個弟弟衛步衛廣也是衛媼和另一個或另兩個男子所生,和他一樣冒姓衛,從這裡來看,衛氏家族以衛媼為紐帶的母系社會家族特徵非常明顯,以現在的觀念去看這一家會覺得亂,但在當時這是社會中一種非常普遍的情況,羋八子的弟弟叫魏冉和她也不是一個父親,漢武帝有個同母異父的姐姐,他很坦然地把她認了回來,還封了縣君,大家接受的也很自然而然。

說句題外話,其實衛媽媽本來想讓衛青迴歸他的父親的家庭,遵循父系社會的規矩去生活,有個好的出身,結果衛青在他父親被虐待活不下去又跑回來了。

衛青和他的兄弟們是衛媼和別家來的小丁們生的小小丁們,霍去病就是這個家族中的第二代女性和他爹小丁春風一度生的第三代小小丁,在衛氏這個家族中,衛媼年老以後,當家的就是最有出息的衛青和衛子夫,衛青對於第三代小小丁們充當的是父親的角色,他和霍去病的關係就是親如父子。

李廣因為迷路耽誤戰機,在衛青傳他去問話時自殺了,死前他覺得是因為衛青不讓他當前鋒才會迷路,所以怨恨衛青,李敢也覺得是衛青害死了他爹,所以去衛青家裡打傷了衛青,霍去病知道後很憤怒,於是射殺了李敢為衛青復仇,在西漢那個社會,遊俠之風盛行,血親復仇是被社會主流所贊同的行為,時人盛行哪怕你傷害我父母一根毫毛,我去把你殺了也能被讚一聲好漢的價值觀,霍去病為自己成長中的父親角色衛青復仇的做法法理上有過錯,情理上無可厚非。


小姐姐讀歷史


李廣不是衛青殺的,只是衛青讓李廣包抄迂迴,因風沙迷路,以致錯過軍機。衛青並沒有苛責,只是軍中長史問責李廣,李廣不答,遂拷問李廣手下校尉,李廣不忍手下受過而自殺。李廣對屬下深為寬厚,他死後,認識他和不認識他的人都痛哭流涕,成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蹼,說的就是李廣。李敢知道後怪罪衛青並打傷了他,但衛青並未上報,說明衛青也是一個寬厚之人。但霍去病卻不是一個仁厚之人,史上記載他不體恤士兵,隨軍途中滿載佳餚美酒,就是壞了也不分給士兵。他聽說李敢竟敢打傷衛青,懷恨在心,在一次皇家狩獵中射殺了李敢,漢武帝大怒,又不好處置霍去病,只好對外說李敢是死於鹿角。


無中生有1972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說李廣是被衛青害死的這種說法有失偏頗。李廣這個人性格高傲自負。但是李廣確實又很有真才實學,是個有真本事的將才。而且李廣作戰極為英勇也立下過不少功勞。但是李廣的運氣比較背,每每在關鍵的時候李廣就掉鏈子。每次在封侯賜爵的時候都沒有李廣的份。“李廣難封”這句話也是由此而來。而封侯也成了李廣的執念。



李廣這個人個人能力沒的說。不論是武力還是箭術,李廣都可以說是出類拔萃的。但是李廣也有很明顯的缺點。那就是他大局觀不強,或者說他是個天生的衝鋒陷陣的將軍。但他不是一個合同的統帥。李廣對於個人的能力極為自信。所以很多時候李廣與匈奴的對決中都是一馬當先的衝過去殺敵。很多時候李廣都急於殺敵而顧慮了大部隊。這就使得他和大部隊嚴重脫節。畢竟不是所有的士兵都能跟上他的節奏。而且李廣的戰術戰法和漢武帝的戰略構思存在極大的偏差。



李廣的軍事才能和軍事理念都是傳承於家族。李廣的祖先是秦朝名將李信。而秦朝時期軍隊的作戰理念肯定與漢武帝時期有很大的偏差。從李廣的一些戰役中我們可以瞭解到,李廣對於戰爭的理解還是比較原始化的。根據李廣的戰爭理念就是,以步兵為主,加上戰車以及大量的弓弩手為輔進行作戰。騎兵在李廣看來不適合大規模作戰。而且李廣對於騎兵作戰的認知非常的淺薄。但我們都知道能對抗騎兵的就只有騎兵。步兵根本就是被騎兵完虐。而戰車機動性以及靈活性太差。所以在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大力改良馬種,著重於發展騎兵。很顯然李廣與漢武帝的作戰理念有著根本性的差異。這也難怪漢武帝會認為李廣雖然是員猛將。但他錯生了時代。



從李廣的生平我們也可以看出,李廣基本上的作戰生涯都以防禦為主,即使有進攻作戰也是小規模作戰。而且李廣非常不適應漢武帝的新式作戰方式,而且不知道是年紀大了還是其他原因。李廣對於沙漠作戰戈壁作戰十分的陌生。適應程度也夠快。這也導致了李廣最終身死。在漠北之戰中,李廣由於不熟悉道路而迷路,最終在沙漠中一無所獲且沒有趕上與匈奴的決戰。之後李廣羞愧難耐之下自殺身亡。很多人說是因為衛青更改了作戰部署導致李廣未能參戰。其實這麼說太過於強詞奪理了。首先衛青身為大將軍自然有權更改調配作戰部署,其次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你只能適應長官的命令而不是發牢騷。最後為什麼別人都可以準確無誤到達戰場並參戰,只有李廣迷路呢?說白了還是李廣自身的原因。



而李敢的死不客氣的說完全是自作自受。李敢身為李廣的兒子自然有自己的驕傲。而且李敢作戰也十分的勇猛。在戰場上與匈奴作戰的時候敢為身先士卒。而且還在追隨霍去病的時候因為斬將奪旗而被封為關內侯。 但李敢也不知道是因為李廣死後悲傷心切還是年輕氣盛。李敢認為父親李廣的自殺就是因為衛青的緣故。所以李敢懷恨在心,在某一次趁機打傷了衛青。而衛青也可能是由於李廣的自殺而感到自責。所以就把這件事情隱瞞了下來。他不希望李敢因此而受處罰。但霍去病在一次偶然得知此事之後勃然大怒。雖然李敢是他的部下,但他也認為李敢是在找死。終於在一句大狩獵當中用弓箭射殺了李敢為舅舅衛青出氣了。



實際上即使霍去病沒有殺李敢,光憑著李敢敢毆打當朝大將軍,這個罪責也難逃一死。雖然衛青不願意聲張想護下李敢。但是霍去病年輕氣盛自然不會忍讓。所以說李敢的死純粹是自找的。而李廣的死和衛青也沒有任何關係。李廣之所以自殺。更多是因為自己悲憤之下心灰意冷才自殺的。把李廣自身的錯強壓在衛青身上確實有失偏頗。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發表自己的見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