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能出川而諸葛亮出不了川,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用戶100772288633


韓信和諸葛亮,兩個人確實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比如說他們當時都是被圍困在漢中之地。他們的野心都一樣,那就是殺出漢中,角鹿中原,然後統一天下。他們兩個都是最為重要的臣子,可以說是全軍中的靈魂性的人物。

但是,他們兩個人之間,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比如說韓信和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不一樣,韓信和諸葛亮所處的時代不一樣,他們的對手也不一樣.......。

正是因為這些不一樣,導致了他們兩個人具體執行的時候,出現了不同的結果。

大家都知道的是,韓信帶領的漢軍,出漢中角鹿中原,統一天下成功了。

但是,諸葛亮沒有韓信幸運,他失敗了。

之所以造就了兩個人不同的命運,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韓信是軍事家,而且是中國最為頂尖的軍事家。

諸葛亮是個政治家,讓政治家帶兵打仗,這不是諸葛亮的強項,所以,諸葛亮不能成功,也就不難理解了。

要說諸葛亮也是軍事家,但是,他的這個軍事家,肯定是不能給韓信相提並論的。諸葛亮勉強可以稱得上是軍事家,所以他的軍事才能是萬萬比不上韓信的。

當然了這是從他們個人身上找原因,得出來的結果。

還有,就是他們所面臨的局勢不一樣。

當年韓信出漢中,進攻關中的時候,北方是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雖然項羽把章邯給分在了關中,讓他抵抗劉邦和韓信的大軍外出。

但是,當時北方的趙國和齊國,一直都是在動亂之中。

項羽對這個戰亂的時局,只有用軍事鎮壓。

所以,他一直都是處於在北方戰爭的狀態下。

也就是說韓信正是利用,項羽征戰的這個空隙,然後帶領著劉邦的大軍殺出漢中的。

韓信出漢中的時候,此刻的項羽正在齊國和田榮打仗呢,而且項羽是處在齊地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

所以,韓信出漢中進攻關中,遇到的阻力就小多了。

再加上章邯又中了韓信的調虎離山之計,所以,韓信很容易就出了漢中,到了關中,最終幫助劉邦統一了天下。

但是,到了諸葛亮的時候,情況就不一樣了。

諸葛亮對應的是北方統一的曹魏,也就是說,諸葛亮若是想用韓信的那個計策的話,他肯定是不能成功的。

因為到了曹魏的地盤,曹魏會派大兵力來和諸葛亮決一死戰的。畢竟那時候,北方的地盤已經都在曹魏的手裡了,他們調遣起兵力來很容易。

所以,這種情況,造成了諸葛亮不敢輕舉妄動。再加上諸葛亮做事很謹慎,每一步都走的很穩,這樣也不會取得大的成就的。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韓信能成功,諸葛亮不能成功的外部原因。

總之,是兩個人的軍事才能以及面臨的外部敵人不同,造成了他們韓信成功了,諸葛亮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


漢史趣聞


就是時代的形勢導致,所謂時勢造英雄,就是如此。韓信固然是兵仙,而且“暗度陳倉”也非韓信唯一得意之作,但是不能以此來定論諸葛亮的軍事優劣。因為基礎,形勢大不一樣,看似一件事,實則完全不同。那麼形勢到底哪裡不同呢?其實很多,第一,天下的政治格局不同。第二,兩劉和項羽,曹魏四方政治基礎都不同。第三,諸葛亮出川和韓信出川目的不同。第四,政權發展的時機不同。第五,天下的人心向背不同。正是在這些不同的客觀因素下,才造成劉邦和韓信,劉備和諸葛亮的結果不同。



項羽分封十八路諸侯後,最大的失敗就是又埋下了諸侯林立,軍閥不滿的隱患。所以,項羽雖然是西楚霸王,軍事實力超強,政治上對諸侯的控制和影響卻很有限,即使項羽時代不亂,他的接任者呢?這就給劉邦和韓信出川提供便利條件,首先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燒燬了棧道,麻痺了章邯和項羽之心。隨後,韓信才能“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要知道,章邯可是原秦國名將,在秦末戰場上表現優異,可到了如今卻不堪一擊。原因就是,一方面韓信確實不簡單,章邯敗得不怨。另外一個方面,章邯現在是諸侯王,雖然有看著劉邦的責任,但是這種責任意義不大,成了一種尷尬的存在。



換句話說,習慣了為國征戰的章邯,現在不知道是為西楚打仗,還是為自己打仗。為西楚打敗,名義在哪?能心甘情願嗎?為自己的封國打仗,秦地的百姓恐怕支持劉邦的比支持自己的還多。所以,章邯這戰打得簡直判若兩人,一敗再敗,又不想一叛再叛,最終“尷尬”得自刎了。造成這種情況的不正是項羽的分封嗎?更要命的是,不僅僅是劉邦搞事情,還有田榮,陳餘,彭越,這些都是“霸王分封”的後遺症。所以,項羽只派鄭昌對付劉邦,結果連韓國之地也被劉邦佔領了。



再說諸葛亮時代的北伐,此時蜀漢政權是“強弩之末”了,北伐還有“恢復中原”的希望嗎?誰都知道希望渺茫了。只是知道了不能說,否則蜀漢早就滅亡了,諸葛亮的北伐的目的,無非也是給蜀漢續命,死馬當活馬醫。而曹魏一邊,早就防著蜀漢玩“暗度陳倉”這一手,曹操從漢中退兵,就是留下張郃防守陳倉。後來,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就是攻不下陳倉,可見曹魏對此處的重視,城防做得也穩固。但是,諸葛亮也不是沒有機會玩“聲東擊西”的。比如,第一次北伐,三郡響應,諸葛亮讓趙雲作疑兵,馬謖搶佔街亭。我們先不管馬謖失街亭的問題,關鍵是人家曹魏的反應速度,從曹叡點兵,到張郃打敗馬謖,可謂是兵貴神速。

這除了曹魏的騎兵優勢外,最關鍵原因,就是體制和形勢了。當時,曹魏早就接受了漢獻帝的禪讓,形成一個整體的政權了,九品中正制後,統治還日益穩固。蜀漢從夷陵之戰後,失去了發展的資本,更別提催生出更好的制度取代東漢。而項羽的霸王分封,沒有解決文化差異和天下一統的衝突,反而激化矛盾。最終還是劉邦的分封制和郡縣制並行,比起以上的政權,更具兼容性和時代的意義。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進而影響到軍事的結果。


大飛熊騎士


韓信出川的時候和諸葛亮那時候所面對的局勢不同,實力不同,自然結果不同。

劉邦去漢中時帶了3萬部隊,此外還有數萬人追隨,另外他曾經派酈商率軍去平定漢中,這路軍馬也有數萬之眾,所以韓信出漢中時統帥的漢軍足有10多萬人,而且這些部隊經歷了秦末的農民戰爭,身經百戰,戰鬥力非常強大。

而他的對手三塞王總兵力不過5萬,其中章邯部下只有3萬多。章邯雖然也是一員名將,但是他原來統帥的部隊被項羽殺了個乾乾淨淨,這3萬多人是他到雍地以後才招募的。韓信出陳倉時他任雍王不過4個月,那麼他的部隊組建時間更短,戰鬥力堪憂。

而且此時項羽忙著鎮壓齊地的叛亂,無暇顧及關中,因此韓信是以兩倍以上的兵力優勢和絕對的戰鬥力優勢出漢中,章邯的失敗是必然的結果,不過就算這樣,韓信還是用了10個月時間才平定了關中。

而諸葛亮出漢中時情況則倒了過來,蜀漢北伐的兵力沒有具體的記載,但是之前劉備伐吳大約只有5萬人,經過夷陵之敗之後蜀軍損失很大,諸葛亮的北伐軍數量不會超過伐吳的兵力,最多也就是4、5萬人的樣子。而且夷陵之戰後蜀軍老兵損失慘重,此時的戰鬥力並不樂觀。

而魏國雖然對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估計不足,但是關中胡人眾多,因此在雍涼二州一直有不少部隊駐守預防胡亂。而且魏國在洛陽一直駐有重兵,隨時可以支援關中。這種情況下,在關中蜀軍要面對的是兵力優勢的魏軍。此後魏國加強了關中的防禦,就更難打了。

如果諸葛亮也有兩倍的兵力優勢,關中魏軍也沒有增援,還有10個月的時間來慢慢解決關中魏軍,那麼他一樣可以平定關中,可惜韓信有的條件他都沒有,所以最後以失敗告終。


不沉的經遠


我們知道,劉邦之所以能夠奪取天下,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韓信幫助他走出了四川。當時他們當著大家的面在修築棧道,時間漫長而無趣。不僅外面的人覺得無聊,裡面的人更是一個個想不通。而在修築棧道的背後,藏著一個天大的秘密。那就是陳倉小道的秘密,趁著大家關注棧道的時候,韓信的大軍忽然從陳倉小道殺了出來,簡直就是一個使用障眼法的魔術師。也正是這樣,劉邦的大軍才走出了四川奪取了天下。那麼多年以後的諸葛亮為何卻不能如法炮製地出川呢?



第一,出川的路都被曹魏大軍給堵死了,不再有陳倉小道。

其實這件事說起來要怪韓信了,如果當時韓信沒有想到用陳倉小道出川的話,那後人也不會相信這種小路能走出千軍萬馬來。從而對四川的防守也就會變得鬆懈下來。可是韓信偏偏用了這一招。他用了這一招以後,也就代表著諸葛亮根本不可能再用相同的招數了。對手司馬懿早就把出川的道路全部堵死,除非能夠空降,否則根本出不來。再去找小路又會花費很多時間,得不償失。



第二,對手的實力完全不同,諸葛亮的對手更強大。

當時防守三秦的主要是前秦朝戰敗的章邯,他是一個敗軍之將,早就沒有了往昔的英勇,而且他的實力跟劉邦還是有不小的差距的。再加上他從來沒有重視過陳倉小道的出口,所以遭到了韓信的偷襲,從而失去了三秦之地。諸葛亮就不同了,他的對手是司馬懿,一個處處小心的人。他知道諸葛亮想要出川,所以任何能夠出來的路口都給他堵死了,這麼一來諸葛亮想出來都出不來,只能走大路。



第三,諸葛亮謹小慎微,不會選擇如此冒險的路。

也不是完全沒有小路可以走,當時魏延就提出了走子午谷小路,但是被諸葛亮給否決了。不談這條小路上的自然環境有多麼惡劣,光是人家在小路的盡頭放一把火,就能把魏延的軍馬全都燒光。諸葛亮是一個比較穩重的人,他不會選擇如此冒進的辦法出川,所以韓信能夠出來的,他未必就能出來。


江湖小曉生


這個問題問的不對。問題的關鍵不是諸葛亮出不了川,諸葛亮當然能出川。問題的關鍵是出了川,以何處為根基的問題,所以這才是諸葛亮出不了川,建立不了根據地的真正原因。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戰而定三秦,幫劉邦建立了一個牢固的根據地,以關中為根基,經過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終於一戰而滅項羽。而諸葛亮面臨的形勢是,曹魏集團已經經營關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根基已經牢固,關中已不再是無主之地,而是有了一個強有力的主人,這就是赤壁之戰曹魏沒有傷筋動骨,能夠快速集結兵力,對抗孫劉的根源所在。諸葛亮可以打下城池,但是想化地,是非短期能取得的效果,你就看看諸葛亮化蜀中之地和南中之地的困難就可想而知,到蜀漢滅亡時,益州土著士族是一邊倒的勸降劉禪,投降曹魏。


乾坤正法79859246


韓信能出關,諸葛亮不能出關,主要原因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可以總結出以下幾條原因:

第一,韓信擁有絕對的天時優勢,諸葛亮沒有,一場戰爭的勝利,一定佔有天時地利人和三個因素中的一個才能取勝,而韓信出關時,項羽暴政,實行封王制,天下大亂,百姓民不聊生,所以天時在劉邦這邊,韓信出關夢節節勝利。反觀諸葛亮,魏國經歷曹家三代治理,民心所向,政權穩定,兵強馬壯,諸葛亮此時北伐,沒有天時優勢,跟韓信出關時,完全不是一個形式。再其次,韓信、諸葛亮都是從漢中出兵,千里作戰,沒有地理優勢,至於人和這裡可以說是軍事力量,但是韓信當時所處的軍事力量也比諸葛亮強,一個是精銳部隊,一個是新兵蛋子。

第二,後勤保障不同,韓信後勤有蕭何,又有張良控制整個大局,所以韓信在前方打仗,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專心打仗,不用擔心後勤問題。反觀諸葛亮,諸葛亮一但離開漢中北伐,後勤這一塊空虛,沒有人能像蕭何這樣提供源源不斷的兵力和糧草,還不是得諸葛亮來做,諸葛亮不但要在前方作戰,還要顧後勤,又要控制整個大局,所以諸葛亮北伐是一個人把張良、蕭何、韓信三人的活都同時幹了,一人難分三身,所以每次北伐都因糧草不足而退兵。

第三,對手不同,韓信出關時,對手不堪一擊,章邯雖會用兵,但是人人得而誅之,要兵也沒兵,軍隊也潰散,不堪一擊,韓信出關沒有對手而言,而且出關時韓信的軍事力量遠比對手強,而強大的項羽被劉邦拖住,韓信對付的都是些不會用兵的文臣。而諸葛亮則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一出關遇到用兵高手曹真,後面好不容易整死曹真,之後又來個司馬懿,魏國人才源源不斷吶,司馬懿之後又來鄧艾,鄧艾之後又來杜預,這時候,蜀國東吳哪裡還有人才而言?曹真,郭淮,張頜,司馬懿這些當世名將,哪個都比韓信對手強,而且軍事力量也非常強,動不動就是出兵十幾萬。

韓信與諸葛亮出關時,在天時地利人力方面,韓信佔有天時和人力兩個優勢,而諸葛亮三者一個都沒有佔,諸葛亮北伐一定會敗,如果諸葛亮能跟對手打成平手,這就已經遠比韓信強很多,但是諸葛亮不但打成平手,更打出勝利的戰爭。這裡還沒有討論對方統帥用兵問題,只能說韓信出兵遇到的對手是菜鳥,諸葛亮遇到的對手是王者。二者對手比拼不在一個層次上面。


汐水柔情


漢軍能出關,蜀軍難出關;原因是綜合性的。

把問題糾結於信能出關,亮難出關是狹義、片面的。

1.一個軍團,甚至一個團體比拼的是整體實力;看漢初三傑,非蜀三拜把兄弟可以比擬。劉關張到後期有拖後腿之嫌,亮換信,或許戰績更差,完全帶不動。

2.兵仙帶兵作戰能力略勝武侯一籌;兵仙國士無雙,古今第一。(甚至加上國外所有戰史)

亮過於謹慎,不擅用間,不敢奇兵;攻堅掠城未見其有佳作。

大家熟悉的背水一戰,實際是誘敵而攻城,非被動防守,多少人誤解此戰役!

3.防守方有前車之鑑,不敢輕敵。個人認為這點是最關鍵的。

亮去漢,信去蜀,歷史演繹一樣不變,可見蜀軍難出關實乃非亮不如信原因所致。

最後拋個問題給大家思考:紅軍與漢,蜀軍又如何?同哪別哪?

未來有戰事又如何借鑑?如何部署?

兵之精妙,非凡夫俗子可以理解。

論建功立業,夫羨身處亂世。


先知中道


隆中對·這種戰略設計本身就是個錯誤,毛主席曾經說過: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致蜀漢亡)

【隆中對】的錯誤是在本身實力就不強的情況下,過早的分兵,不能集中優勢實力一鼓作氣拔下頭籌,從效果來看,諸葛亮六出祁山並沒有什麼進展。因為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運輸補給是最大的困難和障礙,而且綜合國力太弱,這裡說的太弱,可不僅限於軍事方面,諸葛亮出於現狀考慮,也不敢擼起袖子加油幹,因為一旦被拿住短處,後果將是毀滅性的,”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也只是作為口號說說而已,認真你就輸了,自己什麼實力,能打到什麼程度,諸葛亮心知肚明的。

兵法學者蘇洵《權書·項籍》“諸葛孔明棄荊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兢兢而自安猶且不給,而何足以制中原哉?……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櫝而藏諸家,拒戶而守之,嗚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大盜至,劫而取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

總結一下,諸葛亮傾向於防守反擊,統一全國那只是個很美妙的夢想。

韓信的進軍路線,諸葛亮是沒法子走的,因為歷史上記載的武都大地震。

韓信:暗度陳倉→沔水→渭水→關中,經由水路是非常快的,補給也非常輕鬆,至少比諸葛亮輕鬆10倍吧。

但是,剛才提及的武都大地震造成出川水路不能再次被諸葛亮利用了,怎麼學韓信呢,如果水路能走,諸葛亮不利用上那就真是腦抽了。見下:

《漢書》:“高後二年正月,武都山崩,殺七百六十人,地震至八月乃止。”

對手不同,韓信打的是章邯,而章邯的能力與韓信比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而諸葛亮對上的是司馬懿,這就把戰爭拖入了對磨狀態。到了後期,諸葛亮也沒有什麼人可用了,但是劉邦大軍還是人才濟濟,兵精糧足,這實力是諸葛亮沒法比的。

當時曹魏治下還算是比較穩定,老百姓圖的就是這個,只要日子安穩些,誰當皇帝又能如何,正不正統恢復誰的統治又有什麼關係。而因為項羽太過遭恨,劉邦一來再約法三章,老百姓對他是非常歡迎了,也就是說劉邦有著廣泛而良好的群眾基礎,拉攏人心這方面,劉邦非常有一套。


古今通史


最大的原因不是諸葛亮不如韓信,也不是當時的蜀漢不如劉邦軍,而是項羽不如曹操,更是有天差地別之間的差距。就好比一個人斗的過一條狗,另一個人打不過一隻老虎,並不是後者不如前者,而是老虎比狗強大太多了。

所以說,這件事的理由實際上非常簡單。

我們來看韓信之所以能夠出川的原因,雖然劉邦當時看起來比當時的項羽弱小很多,但實際上僅以當時的三秦之地而言,項羽由於路線長,守候在此的章邯等人並不能直面對抗劉邦。換句話說,韓信使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真正的目的是在章邯回援之前以閃電戰攻下咸陽,繼而拿下整個關中。實際上哪怕不用這個計謀,韓信也是能硬剛拿下的,只是損失比較大罷了。

但是到了蜀漢和曹魏的時候,蜀漢在曹魏面前實在太弱太弱了,當時的曹魏可是統治著全中國最為繁華和發達的中原一代,單純以實力比,蜀漢最多曹魏的五分之一。

在這種差距下,諸葛亮的任何計謀在絕對實力面前都幾乎不看一擊。實際上我們可以想象,當時如果劉邦韓信和項羽實力差距真的很大,即使拿下咸陽也守不住咸陽的,可韓信最終還是在硬碰硬中打敗了章邯,足以說明兩個實力差距其實並不大。


三觀粉碎機


韓信、諸葛亮出川結果不同,其實他們主要區別在於後勤的巨大差異上。

優於同時代的能力

韓信是楚漢時期無可懷疑的第一統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成功出川,“背水一戰”掃滅趙國,逼降燕國,攻佔楚國,最終十面包圍滅了項羽,可以說韓信的統帥能力是優於同時代的其他人的。諸葛亮其實也不差,都說諸葛亮六出祁山沒有一次成功,可每次都是諸葛亮攻擊,魏國吃虧,只有在糧食消耗完時才會退回漢中,沒有魏國將領擊敗諸葛亮,也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統兵能力也是優於魏國同期將領的。可為什麼韓信出川了,諸葛亮就是出不來呢?

巨大的後勤差異

戰國秦惠王時,秦國因為司馬錯的建議,攻佔了巴蜀,通過李冰修建都江堰,將成都平原變成真正的天府之國,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出兵六十萬出征南越,主要後勤就是由成都平原供給,可見四川盆地的資源足夠豐富。

韓信是楚漢時期無可懷疑的第一統帥,有了充足的後勤資源,通過“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成功出川,可諸葛亮是一樣的起點,為什麼不行呢?

韓信出川走的是古漢水,通過水路,運送兵力和軍糧,順利到達陳倉,諸葛亮為什麼沒有走這條路呢?西漢初年,甘肅發生了一場地震,地震造成七百餘人喪生,也將原來韓信所走過的水路截斷,再也無法利用這條水路運送軍糧兵力了,諸葛亮只能走崇山峻嶺中的小路,耗費不少,可實際到前線的軍糧卻不多,使得諸葛亮不能從容展開自己的戰略構想。

天才戰略毀於小細節

諸葛亮像劉備提出規劃,從漢中一路,從荊州一路,兩路共進進行北伐。在關羽兵敗身死之後,只剩下漢中一條路了,可偏偏諸葛亮沒有提前進行過實地考察,不瞭解當地的地理情況和韓信出川時已大大不同,才造成了諸葛亮戰爭成本大幅上升,最終無法實現自己的匡扶漢室夢。諸葛亮天下聞名的“隆中對”沒想到竟然因為一次地震而落了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