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萬存銀行理財,年利率5%,未來30年夠養老了嗎?

GBPSC


拿200萬元存銀行理財養老,如果年利率是5%,未來30年夠不夠養老呢?


答案是:難,難,難,非常難!

第一難,掙錢難。

掙200萬很難。在過去,普通人除了炒房,要想通過正常勞動發家致富的方式,攢出200萬元,實在是非常難的。但是我們現在房價已經非常高了,未來再想炒房贏得鉅額財富很難。

每年攢10萬元,按照年利率是5%的情況下,至少需要15年。

2018年我們的人均收入是28228元,人均儲蓄總額是8375元。我們的收入和儲蓄還是呈不斷增加的狀況。

要想每年攢下10萬元,最起碼是前10%的高收入家庭。絕大多數人是很難實現的。

第二難,生活難。

利息收入維持生活水平難。我們在養老金計算中,有一個概念叫做養老金替代率。當養老金替代率達到70~80%時,我們的退休生活水平才能夠基本保持不變。

按照我們中國人的習慣,防備意外的儲蓄率還是非常高的,但是頂多也就達到30%。

如果我們養老金是每年積攢10萬元,積攢出來的,這樣我們實際上每年收入是33.3萬元。

我們按照200萬元每年5%的收益率,注意也就是10萬元,養老金替代率也就是30%,將會大幅降低生活水平。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以利息收入維持原先的生活水平很難。

第三難,保值難。

如果我們用儲蓄來規劃養老金,那麼一般我們採取的是倒按揭的方式,保證第一年和最後一年的養老金相比。

200萬元每年5%的收益,30年內提取完畢,每月可以提取的養老金是1.07萬。

30年後,能不能健在暫且不論,現在的1萬元和未來的1萬元是完全不等同的。

我們物價的增長速度,雖然2018年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只增長了2.1%,但是過去有些年能高達5%以上。而且食品類和生活服務類消費者價格指數,由於跟日常勞動力的工資收入有關,增長的會更快。

30年,日常消費品價格增長2~3倍是沒有問題的,那麼我們未來年紀大了之後只規劃現在3000~5000元的養老金,夠養老嗎?



第四難,安全難。

意外風險制約著養老保障。人的身體健康情況說實話,意外風險很多。尤其是200萬元基本上是一個家庭的所有積蓄。不僅僅是養老金,而且包括各種住院和醫療支出,都會有這部分承擔。一旦出現意外支出,我們未來的養老金收入就會大幅下降。

另外,老年人擁有鉅額儲蓄不保險。年紀大了,很容易上當受騙。以房養老推出後,有很多騙子打著以房養老的幌子,騙取老人的房產,讓老年人房錢兩空。

年紀大了記性不好,性格也會變化。有些時候讓他們掌管鉅額財產,真的不安全。還是建議找一份有穩定的保障比較好。

綜上所述

最好的方式,還是為家人交一份社會養老保險,有國家保障我們的退休待遇。我們的養老金是年年增長的,在國家的養老金調整下,我們的生活水平能夠保持不變。

另外,職工醫保也不能少,儘管繳納錢數多,報銷比例卻一點也不低,還有退休待遇。

剩餘的錢一定要規劃好,一部分用於補充養老,一部分用於醫療保障。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給家人購買商業醫療保險作為補充。

所以,養老是一個很複雜的內容,單純200萬要想保證好老年後的生活真的很難。


暖心人社


如果你能確保未來30年不發生重大疾病,那200萬放在銀行理財肯定是夠30年養老的。

我們先來看一下200萬放在銀行未來30年的收益情況。

200萬放在銀行,年利率5%,相當於一年的利息是10萬塊錢,平均到每個月是8333元,這個錢按照目前的消費水平來看,養老生活會過得相對比較滋潤,不管你是在一二線城市還是三四線城市,一個月8333元的支出還是非常可觀的。

如果你自己有房子,不用付房租,我覺得每個月不用開支8333元,你可以把一半的錢拿出來繼續放在銀行繼續投資獲得收益,如果按照年收益2.5%複利計算,那目前的200萬30年之後會變成400萬左右。

相當於如果未來每年的收益當中,你只拿一半的錢出來消費,另外一半的收益繼續投資,那你除了每個月有幾千塊錢的正常消費資金之外,30年之後還有400萬的資金。



我們再結合通貨膨脹來推算一下未來30年你每年的支出情況

說到養老,大家不得不提一個通貨膨脹的問題,比如30年前我國的物價就很低,1990年,豬肉的價格只有2.5元左右每斤,現在豬肉價格平均有13塊錢左右,相當於30年時間價格漲了5倍左右;1990年一斤大米只有5毛錢,而現在普通的一斤大米已經漲到6塊錢左右,相當於30年大米價格漲了6倍;綜合各種物價之後過去30年,物價的上漲速度年複合增長率大概是6%左右。

如果按照6%的物價漲幅,意味著你每年的養老金至少得漲幅6%以上才能保證生活質量不下降。如果按照2019年,一年養老金5萬塊錢就算,未來30年每年以6%的速度增長在漲,那未來30年,你總共需要花費的養老金大概是396萬元。



按照200萬年利率5%理財計算,每年一半的收益用於消費,另外一半投入理財,那所有的收益加起來基本上是可以保證你養老沒問題的。

如果未來30年裡,發生一些重大疾病,那200萬的理財資金根本就對養老沒有保障。

其實養老最大的問題,不是吃喝玩樂的基本問題,而是疾病問題。人老了難免會發生一些疾病,特別是突發一些重大疾病的時候,會花掉很多錢。



比如目前有一些癌症手術,一做就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費用,如果未來物價上漲之後,這種手術有可能會上升到兩三百萬甚至更高,如果不幸發生了這樣的重大疾病,那你所有的積蓄一下子就會花光。

所以200萬的理財資金只能保證你過一個相對舒適的生活,但不能保證你未來不生病,更不能保證你在生病後有足夠的錢治療。因此即便目前有200萬在手,也並不能保證養老可以100%有保障。

如果想要保證未來30年養老有100%的保障,我認為至少需要有500萬以上理財資金,而且保證年化收益一直保持在5%以上才可以。


貸款教授


200萬存銀行理財,年利率5%,未來30年是否足夠養老了呢。如果是隻考慮養老的支出,不考慮買房子,買車子,孩子教育、疾病等問題。在這樣的限定條件下,要說200萬元存銀行也是挺大一筆錢了,但是要想在未來30年足夠養老,現在來認真算一下是否足夠。


一、200萬元存銀行的收益情況

200萬元存銀行理財,年利率5%,這樣的年利率也不算低了。這樣下來200萬存一年收益就是10萬元,平均每個月8333元,這個利息在目前看來,還是挺大一筆收入的。畢竟我們現在只要是自己做飯,一個月消費個3000元,一家三口就能夠吃的比較好了。因此,目前來看,這1年10萬元,還是足夠養老的了。

二、未來30年支出情況

那這一年10萬元,是否足夠以後養老用呢?從我國現在的發展來看,通貨膨脹一直在發生,大家也會感覺到現在錢越來越不經花了。現在8333元足夠一個月花,那20年以後可能就不見的夠花了。

現在1個月花3000元還是足夠簡單生活的,那以後是否足夠呢?

如果每年的通貨膨脹率按照5%來計算,那20年後生活費用將漲到7960元才能足夠簡單生活的。21年後,將需要8358元才能足夠生活。這就意味著如果通貨膨脹率漲幅達到5%的情況下,從第21年開始,每個月的利息8333元將不夠生活所用了。25年後,每個月將需要10159元才能夠簡單生活。

如果30年後,8300元一個月還能夠簡單生活,那這就意味著每年的通貨膨脹率一定要控制在3.45%以下。只有通貨膨脹率控制在3.45%以下,30年後每月花8300元還可以足夠生活的。

每年3.45%的通貨膨脹率是否能夠很完美的控制到位呢,這肯定是有著很大的難度的。根據我國原來的通貨膨脹的情況來看,這樣的3.45%的通貨膨脹率可能很難能夠控制到位,更可能每年平均通貨膨脹達到5%以上。

三、結論

從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來,200萬存5%銀行理財,每個月利息達到了8333元,現在還是足夠生活所用的。但是,如果未來30年每年平均通貨膨脹率在5%的時候,到21年以後,這個8333元就將不夠每個月的生活費用了,只有每年平均通貨膨脹率控制在3.45%以下,200萬存銀行將足夠未來30年所用。

因此,在不考慮住房、孩子教育,疾病影響等因素的情況下,只考慮養老的生活費用支出,只要是通貨膨脹率達到了3.45%以上,200萬存銀行理財5%的收益可能就很難保障未來30年的生活費用了。



睿思天下


直觀地告訴你,這些錢不一定夠養老。為什麼呢?

30年前,我父親月工資是200元,一家六口人吃、喝、用都夠了,現在月退休工資4400元,漲了22倍,不生病身體好還行,若生病根本不夠用。

現在你存200萬,一個月淨收入8300多點,算富餘的。10年後,20年後呢?貨幣購買力下降不說,生一場大病就要花很多錢。

若20年漲10倍,一年的生活費就得50萬元以上,你200萬元怎麼算都不夠再用10年的。

如果你身體健康(這最重要),在邊遠地區或農村,或有養老金,或生活節儉,估計是夠了。

如果現在身體好,能賺錢,還是多賺點,有備無患啊。

以上個人見解。


二月梅竹


1988年人均收入1181元,2018年人均收入2.8萬元。相當於當年存84357元,每年5%利息,到現在夠不夠花。事實上就算是你不吃不喝,當年的存款按照5%利率,到今天也只有36萬多,明顯是不夠養老的。

最簡單的角度看這個問題,200萬一年十萬利息,就拿這十萬養老,十萬塊一年肯定是夠花的,問題是你只要花了這個利息,未來永遠就是十萬一年,而十萬元的購買力逐年下降,十萬元現在夠花,十年以後,二十年以後呢?

我國名義cpi增速是個位數,但m2增速年年都是兩位數,如果你資產增值的速度跑不過m2,就別想什麼存款養老了,通脹會吃掉你的肉喝掉你的血。


Maksim888


200萬購買銀行理財,年化利率5%,一年的收益為10萬元。

那每年10萬元真的夠養老麼?

以2018年末全國各大城市平均薪酬來看,10萬元每年,平均月入8300多元,在南京市平均工資標準以上,位列第五位,算不錯的工資水平。

但是我們還要考慮以下因素:

理財有風險

理財不是100%安全的,尤其是在資管新規大環境下,2020年之後不再有保本型理財產品。再者說,當前平均理財收益也不過在4.5%以下徘徊。

而理財講的是預期收益率,真正能保持穩定收益在5%的,還是很有困難的。而且收益越高,風險越大。

再考慮通脹率,2017年度通脹率在7.5%,2018年度通脹率大約在4%-7%之間,5%的年化利率能否對你的資金保值呢?很難說!

收益沒法按月支付

銀行理財一旦購買,無法提前支取,且收益也需要在到期後一次性付給理財用戶,缺少必要的流動性。

即使沒有封閉期限的理財產品,其收益率也是非常低的,並不穩定。

想要養老,購買理財產品,沒法按月拿到收益,如何滿足日常開銷?

遭遇大病醫療風險,只購買理財缺乏相應保障

200萬,完全購買理財產品,如果未來三十年無病無災還行,但是這種情況也是無法預知的。人吃五穀雜糧,總有得病的可能性。住一次醫院,就帶走你一大筆錢。比如德雲社那個相聲演員,一個腦溢血還需要眾籌100萬,你的200萬怎麼夠養老?

總結

綜上,200萬購買銀行理財,真心不夠養老三十年,應該將資金合理安排,除了購買理財,還有建議為自己購買一份重大疾病險,以備不時之需。


財富公元


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可以滿足未來30年養老日常生活花費所需。

既然已經擁有200萬元資金,且投資理財收益率可以達到年收益5%,那麼我們就設計一個養老的資金使用方案。

下圖紅線藍字為每年養老生活花費數據,期初第一年花6.8萬元,以後逐年按照增速5%,一直到第30年達到約28萬元;藍線紅字為資金收益和消耗情況,由最初的200萬元,減去每年的花費,加上每年的理財收益,到第30個年頭還剩30萬元,剛好可以夠用30年。

作為50歲以上的人,如果沒病沒災健健康康活到80歲,按照以上的方案養老,從經濟角度來講應該算是寬裕的。

畢竟,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才19853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26112元,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2124元。一年消費6.8萬元,就算是生活在中國消費水平最高的北京、上海,也可以達到平均水平以上。而且,我們按照消費支出每年增長5%進行設計,考慮30年後消費支出達到28萬元,應該也有一定的安全係數。

談及養老,大家最關心的恐怕不是吃喝問題,而是健康醫療問題。假如沒有醫保或者商業保險,一場大病就可能把準備養老的錢全耗光。所以,年輕時或者年齡允許時,及時參加社保,以及在經濟條件許可時配置商業保險,才是進行養老規劃的正確方式。

再者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誰又能保證投資理財一直不出差錯?個人投資理財養老與採用社保、商保養老兩種方式相比,我個人傾向於年輕時適當投入、老年時靠社保和商保養老這種方式,可以更大程度上解除後顧之憂。


顏開財道


中國十四億人,最少十三億人沒有200萬存款!假如有一億人有200萬存款,那麼就是200萬億,中國貨幣總量都沒這麼多,小編,這個題目就是煞筆!


天下大笨


物價不會永遠象改革開放初期那樣漲


用戶6337123792862


兩百萬,每年理財收益5%,表面上本金會不斷增加,實際每年會貶值5%左右,二十年就貶值100%了。三十年呢?自己算算吧。夠不夠養老,自己掂量去吧。

八十年代末,在縣城做個兩百平的小樓房,只需一萬多一點。到了九十年代末,兩百平需要十萬以上了。到現在,兩百平需要一百萬以上。這是四十年物價的變遷。如果四十年前的一萬元放在銀行,按年收益5%,考慮複利因素,到現在最多也變不了十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