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威的固態這麼便宜,會不會容易壞?

燃燒的水蒸汽


我用過這款固態,速度什麼的可以,到現在也沒出現問題。國產的現在質量完全沒問題。

落後就要捱打,不僅體現在戰爭年代,和平時期的經濟領域的鬥爭同樣是你死我活的,不久前高通芯片的事件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如果不能掌握核心科技,勢必被他人控制著話語權。因此我們必須進行對核心技術的研發,在手機方面已經有華為、小米等廠商進行了測試並取得的不錯的效果。作為目前存儲設備首選的固態硬盤,同樣也面臨著這個問題,目前固態硬盤的主控技術大多掌握在三星、邁威等國際企業手中。我國自主研發的固態硬盤主控芯片-國科微GK2301的出現,預示著我們已經掌握了固態硬盤的核心技術。光威”弈”系列固態硬盤就是嘉合勁威攜手國科微聯手打造的一款搭載了國芯的產品,我們就來看一看它是否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吧。

光威弈系列固態硬盤使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紅外包裝,正面印有龍頭的圖騰logo,兩端繪製了不同字體書寫的“弈”字,凸顯出古風風韻。背面用印製了產品參數特點以及廠家信息。

光威弈系列固態硬盤內包裝採用了黑色內膽,嵌入了主品,起到保護作用,隨產品一起的還有中英兩種文字介紹的說明書。

光威弈系列固態硬盤採用了扁平化的設計,全黑色的金屬材質,表面進行了磨砂的處理具有很好的質感,正面依然貼有產品的圖騰標識,背面標註了產品240G的容量。

光威弈系列固態硬盤使用的是標準的?SATA3?接口,接口帶寬6Gbit/s,金手指表面鍍金,平滑整齊。

光威弈系列固態硬盤採用了國科微GK2301主控芯片,曾經獲得中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國家密碼管理局雙重認證、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二代存儲主控芯片,支持國密SM2/3/4及SHA-256/AES-256加密,具有非常好的安全性。NAND顆粒使用的是顆粒紫光存儲封裝的64層的3D TLC顆粒,並提供了256M的DDR3緩存。硬盤的安裝與其它硬盤沒有區別,本人使用一臺戴爾臺式機進行改裝,只需要將SATA3數據線和電源線與硬盤連接就可以使用了,非常簡單。

本人使用的這款臺式機自帶一塊120G的NGFF(M2)接口的東芝固態硬盤與一塊1T西數的機械硬盤,與SATA3接口的光威弈系列固態硬盤,正好是目前市面上比較普遍的三個硬盤類別,這次同時對這三種硬盤進行了速度測試。首先用DiskGenius軟件對光威硬盤進行分區和格式化,通過軟件可以看到這塊240G的光威固態硬盤的實際容量為223G,已廠家普遍採用的千進制換算,容量基本相符並沒有虛標。

本人個 Txbench軟件進行測試,光威弈系列固態硬盤的讀寫速度為544M,東芝固態硬盤的讀寫速度為1135M,西數機械硬盤的讀寫速度為128M,光威弈系列固態硬盤雖然落後於NGFF(M2)接口東芝硬盤,卻也達到了國際知名品牌的速度,相比機械硬盤更是要快出多倍。

固態硬盤還有一大應用就是可以作為移動硬盤使用,我將NGFF(M2)接口東芝硬盤拆下連接NGFF轉SATA3適配器,與光威固態硬盤,和另一塊2.5寸的機械硬盤分別接入奧睿科硬盤座連接電腦USB3.0接口,換為AS SSD Benchmark進行速度測試,這次測試的結果為光威弈系列固態硬盤的讀寫速度為409M,東芝固態硬盤的讀寫速度為412M,西數機械硬盤的讀寫速度為105M,可以看出兩塊固態硬盤明顯優於機械硬盤,但兩者之間的差距幾乎沒有,可見之前東芝固態硬盤的速度優勢完全是NGFF(M2)接口造成的,而不是硬盤本身的問題。


我是如風


會的,這個也是一分錢一分貨,想不翻車完全憑人品。


看你的小蠻腰


我的就是光威256,用做系統盤好幾次找不到硬盤,現在當移動硬盤用,又沒問題了,不知道怎麼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