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书法家是谁?

阿森聊世界


民国时期书法界的发展非常的迅速,其中谭延闿先生在民国时期的政坛和书法界都可以说是呼风唤雨的人物,在事业和学问上都有着非常高的建树。专攻于楷书的它就像坠石,画如夏云,同时又有着坚韧不拔、戈如发驽之精神,现在我们国家的初学者都在效仿谭延闿先生的笔法、笔势、轻重,其字体尽显姿媚之态。对于行书也有着很深的了解,功底极为深厚,变化十分灵动巧妙,笔笔中锋,有着大气磅礴之势,虽然是前清进士,但是其书法绝无馆阁体柔媚的气息,有着清代钱沣之后的又一个颜体的大家,被誉为”民国至今,学颜者无出其右”,可见其谭延闿先生在民国时期的书法地位。现在我国的市面上谭延闿先生的字已经很少可以看到,大多都在早期被一些有识之士收藏爱好者所收藏,留下的真迹也很少。

图1: 谭延闿1927年作 楷书十一言联 立轴 水墨纸本;成交价: RMB  1,389,375;尺寸: 各 367×1230px (2);成交时间:2019-04-02;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

谭延闿先生的字体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字体也在逐渐的发生改变,前后跟随赵松雪、刘石阉、杨肈等大师学习,之后就开始专心学习颜体,因此造就了谭延闿先生的笔风的独特性,锋藏力透、气格雄健,其笔画非常的厚重,相比较钱氏其笔势更加的大气,就像挺拔的松树般跃然与纸,字体的结构也十分的规整、精炼。他主张颜体的“上不让下,左不让右”,凭借着这一特征可以说行走于江湖之间,位居第一。生活、工作遭受到重大冲击使其生平的书学得到了很大的变化,开始不注重字体之间的结构和主次,而是开始追求极纵肆之奇,所以谭延闿先生在后期的书法创作中更加的注重自身的心境以及对于之前经历的所见所感,贴近大自然、贴近了生活。

图2: 谭延闿霜树归帆 书法 成扇 设色纸本;成交价:RMB  920,000;尺寸:19×1275px;成交时间: 2016-06-05;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自幼在父亲的启蒙下开始学习,就展现了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一学就伴随了谭延闿的一生,浑健苍劲、体势大气舒适,一眼就吸引了观赏者的眼球,是数篇书法之中就引人注目的一篇,进士出身的他入了翰林院,有着很高的修养,其书法作品中吸取了书中的营养,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宽博温厚、雄浑宽阔同时又夹杂着婉转柔软之感,所以说谭延闿先生的字体是书法界不可多得的一股清流,受到了许多初学者的学习和临摹。

图3: 谭延闿行书七言联 立轴 宣纸;成交价:RMB  550,000;尺寸:163×1025px×2;成交时间:2016-10-30;拍卖公司:上海爱莲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现在我国的书法发展的越来越繁荣但是上等的书法作品、书法家却越来越少,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书法市场上的包容性很强,对于书法作品的要求很低,都可以进行陈列,所以说现在书法作品值钱的大多都是上世纪之前的书法作品,在意境、笔法、笔势以及气势上都很强,现在还在像之前的书法作品进行学习借鉴,而谭延闿先生就是紧跟着时代的发展直到现在都没有被淘汰,足以展现出了谭延闿先生书法作品功力,所以说称之为“民国第一书法家”不足为过”。

图4: 谭延闿1856 行书“万佛楼” 横披 纸本;成交价: RMB  540,500;尺寸: 56×3812.5px;成交时间: 2013-12-05;拍卖公司: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图5: 谭延闿 行书 (六件) 屏轴 纸本;成交价: RMB  506,000;尺寸:132×825px×6;成交时间:2013-07-06;拍卖公司: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

图6: 谭延闿行书 四屏立轴 水墨纸本;成交价:RMB  368,000;尺寸:180×1125px×4;成交时间:2014-12-25;拍卖公司: 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

图7: 谭延闿楷书“天地正气” 镜心 水墨纸本;成交价: RMB  345,000;尺寸:63.5×600px;成交时间:2016-05-15;拍卖公司: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图8: 谭延闿书法 立轴 水墨纸本;成交价:RMB  253,000;尺寸:170×2287.5px;成交时间: 2017-11-21;拍卖公司:广东小雅斋拍卖有限公司。

“芝麻开门收藏网”专注古玩收藏鉴定估价,欢迎在评论中发表不同意见!


芝麻开门收藏


民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黄金时代。学界公认的民国四大书法家——谭延闿、胡汉民、吴稚晖、于右任,都是民国时期的超级牛人,在民国政坛都是呼风唤雨式的人物,在事业与学问上均有非同寻常的建树。但抛去“书以名显”,单从书法造诣来讲,小编认为白蕉堪称民国第一书法家。

白蕉(1907.11.3-1969.2.3),上海金山人。本姓何,名馥,字远香,号旭如。后改名换姓为白蕉,别署云间居士、济庐、复生、复翁、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等。诗、书、画、印皆允称一代。

他与徐悲鸿、邓散木并称“艺坛三杰”;与沈尹默、潘伯鹰并称“书坛三杰”,是现当代中国书法帖学方面的杰出代表。

白蕉品性高洁,画兰尤享盛誉,时以“白蕉兰、石伽竹、野侯梅” 并称三绝。著有《白蕉》、《云间言艺录》、《书法十讲》等。
白蕉出生书香世家,从小就临习书法,才情横溢且异常勤奋。据其夫人金氏回顾:白蕉对书法和画兰下苦功练习,差不多每夜都要用掉一二杯子墨水,并且自己立下规矩,墨不尽不休,到老如此。

上世纪中叶在上海涌现了一批以沈尹默为首崇尚二王的帖派专家群体,他们学书皆取法二王,或法自二王以下的帖学书家,作书追求韵致、富有书卷气。他们传统功力深厚,不追求流行书风。

他们中白蕉年岁最小,比沈尹默小25岁。白蕉地位不显赫,他是上海中国画院一名画师,在上海美专执教书法。然而白蕉的书法,应该说在沈氏系统中书法造诣是最高的。

王羲之的书法,古今皆推第一,千古无人能撼其右,白蕉先生用他的过人天资专于此道,写出了王羲之书法的笔墨圆通、雄逸清奇、萧散放逸与晋人风流,也不可谓不是一代天才了。书法大家沙孟海盛赞其“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从白蕉的书法活动来看,他走的是一条清白自守的路子,既不取吴昌硕、沈尹默等人的广泛交游的方式,也不广收门徒,这固然使他在当时及身后名不显,对后世影响力大减,但对他的书风的形成、书法艺术所达到的高度是非常有利的。

白蕉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学习经典二王帖学,并打通了帖学史,成就卓著。

他书风的变化经历了“楷书-行书-行草书-草书”的变化,可谓一步一个脚印,然后日趋完美,渐臻化境。用自己的成就推动了帖学的发展,为近现代帖学的复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意义深远。可惜他去世太早,我们无缘看见他更完美的书法作品。

白蕉生性散澹自然,不慕名利。他的作品流传很少,是一大憾事!由于性情太过高洁,他的生命没有走过那个特殊的时代,尽管先生技艺无双,后世能铭记者也寥寥。
2000年国家文物局公布限制出境的385名书画家中,白蕉被列为精品不准出境的107人之一,可以说是对白蕉书法水平的一种肯定吧。


如果您也喜欢传统文化,欢迎关注繁星国学!


繁星国学


民国第一书法家当首推于右任,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便有南郑北于之说法,即是讲精研书法,南有郑孝胥,北有于右任。

郑孝胥书法造诣虽高,然身负汉奸骂名,为人所不耻,而于右仼书法即高,(与郑孝胥应在伯仲之间),但其为人铁骨铮铮,深怀忧国忧民之心。流寓台湾之时有诗,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之殇。其乡思故土之家国情怀,可见一般。



于右仼书法早学赵孟頫,二王书风,后精研魏碑,并将魏碑笔意融入行草书中,变法一新,其于氏书风,卓然成家。


于右任对书法之最大成就为,编撰,整理出了标准草书,致此使草书书法有了统一的书写标准,让草书标准化,使草书的发展迈上新台阶,让习草之人有法可依,使草书易辨易写。自古以来第一人,且其草书书法融有碑意,磅礴大气,势如破竹,就书法的艺术性,也是继颠张醉素后的草书又一高地也。

民国书法家第一人,于右任当之无愧。

本人也喜毛笔字,下附图为临写,请指正。谢谢!




旭日余辉4


民国书法,基本上沿袭了清代碑学的余绪。

但随着印刷术的发达,许多珍藏的历代名迹得以面世,于是帖学派卷土重来,于是出现了以吴昌硕、于右任为首的碑学派,和以沈尹默、潘伯鹰、白蕉等为首的帖学派。


碑学派以篆隶为主,兼擅金石,注重功力,崇尚质朴雄强,追求豪放恣肆、奇拙古朴的阳刚之美。

帖学派以行草为主,兼攻楷书,注重法度,崇尚自然秀逸,追求妍媚飘逸、俊丽清隽的阴柔之美。

其中,碑学派认识到北碑并未造就出划时代的书法,于是将眼光上溯秦汉碑刻、两周金文以至甲骨文中去另辟蹊径。

帖学派则意识到楷书在行草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规矩森严的唐人楷法,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基础,他们还重视对墨迹的研究,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风靡了几百年的刻帖终于退出历史。



民国时期,书家辈出,但并未有人能独领风骚。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艺术的东西,见仁见智,欣赏的角度不一样,看到的美就不一样。在我看来,颇具争议、却一生致力于书法艺术研究的沈尹默,才是民国第一书法家。

"书法是最高艺术"以及“笔笔中锋”论,就是他提出来的。

沈尹默(1883年-1971年),原名君默,别号鬼谷子。祖籍浙江,生于陕西。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


世人知道沈尹默,皆因其书法,工正、行、草书,以行书著名。力学褚遂良,后遍习晋、唐诸家,晚年融会苏、米。他精于用笔,清圆秀润中有劲健遒逸之姿。

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于右任)”之称。著名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已故台北师大教授、国文研究所所长林尹先生赞沈老书法“米元章(米芾)以下”。已故浙江美院陆维钊教授评沈老书法时,云:“沈书之境界、趣味、笔法,写到宋代,一般人只能上追清代,写到明代,已为数不多。”


在民国时期,书法理论一片沉寂。沈尹默却坚持自己对书法审美的研究,提出了两点颇为偏激,后来又引起广泛争议的书法认知:书法是最高艺术;以及他的“笔笔中锋”论。他说,“中锋乃是书法中的根本大法,必当遵守的唯一笔法。”

而实际上,他重视中锋,并不代表对偏锋视而不见,“笔笔中锋”的理论说到底也就是沈尹默的审美观需要,有分析认为,他把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中和美”当成了最高原则。

必须看到的是,沈尹默作为我国现当代书法史上的帖学大家,他成功地实践塑造出一系列充满立体感与圆润感的线条形象,把中锋用笔的优势几乎发挥到了极致,这才是他对书法艺术创造与美学贡献,作为后来人,不要盲目,片面地去理解才好。


布谷公社


这个问题有意思,规定了时间,民国。

民国开始到建国前也就短短几十年(台湾纪年不算)

我认为有两个人是非常厉害的,第一是溥儒,第二是白蕉。(当然并非只有这两个,有些大家成熟于建国后,就不提了,按照问题要求,只说民国。)

溥儒大家都比较了解,跟郑诵先一起当了北方书坛的台柱子。

溥心畬的成就是全面的,绘画应该是高于书法,但是这才华一旦高八斗,单单绘画是盛不满的,所以书法虽不如绘画却也成了台柱。

楷书取法柳公权,裴休,有成亲王意味,风骨却过之。

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出了一位新贵,名声大噪,他举办了数场书法展。他的行书以二王为宗,时有人称“当今王字第一”,这人就是白蕉

夸大的成分肯定有,但是细看白蕉行草,确实才华横溢,隽秀潇洒,圆转流畅,放的开又收得住,水平格调上,我确实没见过当时书家中有多少人比他写的更好,沈尹默邓散木也学王,但是相比之下,还是神韵不及。


世人皆知文无第一,所以找出一个综合第一是挺难的,起码都是南北分立,很难决出谁第一。所以此篇只列举两个相对来说比较喜欢的。


梁宇航


他自称是资深吃货,组庵湘菜的创始人;他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他与于右任合称民国双绝;他文武兼备是湘军总司令;他就是民国第一书法家------谭延闿。

谭延闿的字如其人,锋藏力透,气格雄健挺拔,宽博温厚,自成一体。



晓寒烟外情


他 绰号“谭三枪” 是枪法高超的湘军总司令, 还是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 和于右任齐名,人称民国双绝。 这个奇人就是: 谭廷闿 。


静若清池xx


  • 我只知道民国有四大书法家,分别是:楷书之谭延闿;隶书之胡汉民;篆书之吴雉晖;草书之于右任。

  • 至于谁为第一,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每个人的喜好,审美各有不同。之所以都能成为名家必都是极好,必是各有千秋,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没什么伯仲之分。


plh红尘幽兰


以民国时期的书法作品而言,于右任,白蕉,毛泽东,当为翘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