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何時做、如何做?才能保障孩子身心健康

最近在課間休息時間,經常會和寶媽們聊到“兒大避母,女大避父

”的話題。其中一位媽媽談到的問題很典型:“最近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兒子總會問到很多關於我的身體私處和乳房的問題,我擔心孩子過於關注異性身體的不同之處是因為我和他一起洗澡造成的,不知道現在是不是應該避免當孩子面洗澡和換衣服了。”這位媽媽並不是第一個和我討論這個事情的人,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遇到這個問題。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何時做、如何做?才能保障孩子身心健康

我有兩個孩子,一個八歲一個六歲。從前年開始,我就不再當著孩子的面洗澡了,現在這兩個小傢伙也沒再出現過,在我洗澡的時候把臉貼在玻璃上進行“偷窺“的行為。當然也會有偶然情況,他們會在你洗澡或上廁所的時候突然衝進來。但是,我現在對他們這種”突襲“行為並不擔心,因為我注意到了他們在退出時通常都會說:“媽媽,對不起!我以為你不在家。” 他們已經有了尊重別人隱私的意識,這點我很欣慰。

事實上,每個家庭都是不同的,父母應該在孩子多大時避免當孩子面洗澡和換衣服這種行為沒有定論。然而,當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有了更多瞭解後,他們可能會羞於看到父母赤身裸體,這時更傾向於想要個人隱私,同時也會尊重他人的隱私。關於“兒大避母,女大避父“的問題,我整理總結了以下四點建議,希望對各位家長有所幫助。

一、 留意成長線索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何時做、如何做?才能保障孩子身心健康

孩子到了6歲左右,大部分都可以理解隱私的概念,在家裡表現出更多“保守“的行為。你會發現孩子不再對和兄弟姐妹一起洗澡感到興奮,去衛生間也會關上門,早晨起來關著房門換衣服。這種”保守“行為實際上是獨立的信號,意味著你的孩子在成長和發展,這是對孩子和家長都好的跡象。作為家長,我們要尊重孩子劃出的這些界限,向你的孩子表明我們理解並支持他擁有自己的隱私空間。

二、 討論個人隱私界限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何時做、如何做?才能保障孩子身心健康

一些孩子在6歲左右產生擁有自己隱私空間的要求,另外一部分孩子則要更大以後才會產生這種要求。有些孩子真的很喜歡和兄弟姐妹一起洗澡,認為洗澡時並不需要什麼隱私。當看到你洗澡或換衣服的時候,他們可能對你的裸體毫不在意。從家庭的角度和孩子談論個人隱私空間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區,尊重彼此的隱私空間非常重要。可以和孩子談論這樣的事情,比如,在進別人房間之前先敲門,問問是否可以進去等類似問題。家長和孩子共同討論個人隱私界限能夠幫助孩子理解並尊重他人隱私,同時也能教會他們合理設定自己的隱私界限。

三、家長考慮自身的隱私需要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何時做、如何做?才能保障孩子身心健康

如果你是那種喜歡“遮遮掩掩“的人,不必為了你的孩子假裝你是一個裸體主義擁護者。事實上,父母有不同程度的個人隱私需求,這實際是向孩子表明,即使是一家人,每個人對隱私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如果你開始對在孩子面前裸體感到尷尬,或者你確實需要更多的隱私,那就和孩子溝通,表明你的想法。父母不要回避這些問題,因為這樣會給孩子傳遞了一個錯誤的信息,讓他覺得所有的裸體行為都是可恥的。你可以這樣和孩子說:“媽媽現在要洗澡,需要一些私人空間,你去看會書或玩會遊戲吧。”

四、舒適是關鍵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何時做、如何做?才能保障孩子身心健康

雖然在“兒大避母,女大避父”這個問題上並沒有權威的科學研究能給我們明確的指導,但解決這個問題的原則就是感覺舒適。一個值得推薦的方法就是,父母跟隨孩子的成長腳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當你的孩子在換衣服和上廁所時開始有了保護隱私的要求,這是在向我們傳達他已經有了個人隱私概念這樣的信息。對家長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提示,意味著父母不要再光著身子走來走去,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洗澡了。如果你的孩子對個人隱私仍沒有概念,也不要過於強求。

這裡所說的“舒適是關鍵“,不只是針對孩子,它包括所有家庭成員的感受。要求父母在孩子面前換衣服或洗澡時也要特別關注自己內心的想法與感受。

我不會介意兩個孩子在我洗澡的時候來看我,但我老公介意,他往往會把門從裡面鎖上。對於孩子來說這根本不是問題,他們甚至都沒有注意到父母洗澡的這種差別。但是他們確實已經學會了尊重父母的隱私,想進浴室時會敲門並耐心地待,而不是闖進來。有時, 對於該如何解決孩子在什麼年齡做什麼事的問題,孩子的自然成長也許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作為家長我們不需要過於糾結,一切順其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