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孩子建立性別意識,這個時間點最合適

文丨福林媽咪

幼兒園對女孩的好奇心

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並不像其他孩子哭鬧抗拒,反而是每天回來和我分享他在學校新鮮有趣的事情。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孩子建立性別意識,這個時間點最合適

“媽媽,我的老師誇我手長的好看,比我旁邊的女孩還好看。”

“媽媽,小胖說他旁邊的小女孩很好看。”

“媽媽,男孩和女孩上廁所的方式不一樣呢。”

孩子興致勃勃的講著自己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或許他自己不知道,其實在他的講述裡,他描述最多的是男生和女生的差異。這我才發現,孩子開始對異性覺得好奇了,有時他在家裡也會突然興奮的指出爸爸媽媽哪裡是不一樣的。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對於孩子而言,到了某個年齡段,他會開始探索外界新鮮的事物,而到了幼兒園這麼一個新鮮的環境裡,那麼多的新奇的人和事,都會勾起他的探索欲。而男孩與女孩的差異在幼兒園又是最突出最明顯的地方,孩子自然會好奇。

父母不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意識,危害孩子身心健康

孩子進入幼兒園後,處於兩性朦朧的時期,好奇異性的身體,這其實是孩子對性別意識萌發的開始。這個時機很關鍵,恰當的引導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性別意識,不恰當的引導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孩子建立性別意識,這個時間點最合適

因為在這個時期,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普及正確科學的性別意識,那麼孩子很可能會對此不清不楚,也會在心裡認為不是什麼緊要的事情,尤其是男孩子,如果沒有正確的性別意識,小的時候可能會欺負女孩子,長大後,更可能會做出不尊重女性的事情;而女孩則會因為沒有性別意識,與異性接觸過多,誤入歧途。

有多少孩子因為缺乏性別意識的教育,而在未來的成長中對於兩性之間的關係沒有明確的認知。不少男性可以明目張膽的欺負女性,而有些女性還會隱忍不言,都是因為男性和女性在幼時沒有形成正確的性別意識。由此可見,沒有適時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性別意識,會有多麼嚴重的後果。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孩子建立性別意識,這個時間點最合適

比如男孩去女浴池洗澡這件事情,之前看到一個新聞:一位寶媽要帶著自己四歲大的兒子進女浴室,管理人員不同意,寶媽對管理人員破口大罵,覺得自己的帶兒子去女浴室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關於這個新聞,其實旁觀者是最清楚不過的,四歲大的孩子,按理說性別意識已經初步萌發,因為在這個階段了,有些小男孩會不願意與女孩子玩了,因為他知道差異之後,對此是有些抗拒的。如果寶媽知道這一點,還硬要孩子和自己去女浴池,這會讓孩子內心更加排斥,可能還會產生厭惡的情緒,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有很大弊端的。

如果孩子的性別意識沒有建立起來,孩子是不排斥的情況,那麼這個年齡還跟著寶媽去女浴池,加上沒有正確的引導孩子的性別意識,情況就會像之前一樣,長大後可能會做出不尊重女性的事情。這兩種情況,不管是哪一種,對於孩子的心理成長還是生理成長,都是不利的。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孩子建立性別意識,這個時間點最合適

什麼時候建立性別意識?

俗話說: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做父母的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自然是要幫助孩子建立性別意識,那麼第一步就是“兒大避母,女大避父”,“避”父母們也都知道,父母也是從小孩子長大的,多少都知道該怎麼做。但是這個“大”的時間點是多少,父母們就很模糊了。

現在科學的時間點是孩子三歲左右,也就意味著孩子三歲之後父母就要有意識的避開孩子做一些私密的事情了,比如上廁所、穿衣服等等。因為孩子三歲的時候就初步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在遇到差異化的時候會有好奇心,所以在這個時間點幫助孩子建立性別意識是最合適的。

除此之外就是孩子的模仿能力,如果父母做什麼事情都不避開孩子,那麼就有可能會出現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孩子的生活習慣都是從模仿而來,孩子若是沒有性別意識,父母又沒有“避”開孩子,那麼男孩可能會模仿媽媽的行為方式,女孩會模仿爸爸的行為,這不就亂了套了嗎?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孩子建立性別意識,這個時間點最合適

另外隨著現在孩子從小接觸的東西多,對性意識建立時間點也是在逐漸提前的,有些孩子在三歲前就已經對異性有了性別差異,所以這個時間也並非是固定的,父母也可以適當提前時間點。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孩子的性別意識雖然建立起來,但是父母還是需要用溫和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建立起正確的觀念,比如告訴孩子男孩女孩哪裡不同,孩子是怎麼出生的,最好是藉助繪本幫助深入淺出的瞭解,切記不要逃避,不然會讓孩子對性別更加困惑。

孩子有了正確的性別觀念,相信會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學會尊重差異、尊重異性,不管是對孩子自身的成長,還是在待人處事方面,都會有很大的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