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提拔魏延做漢中太守,而不是張飛?

談文論史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漢中。劉備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打敗一生之敵曹操,奪取了漢中。漢中太守的任命關乎新生的劉備集團未來的戰略方向,所有人都在靜靜的等待這個重要任命。



此時劉備集團面臨的戰略環境十分複雜,曹操雖敗,但並沒有受到致命打擊,中原地區局勢依然穩定;東部盟友已經近乎決裂,湘水劃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劉備孫權雙方的矛盾,雙方關係已趨惡化,此時關羽需要防守兩方面的敵人,關羽守得住嗎?

漢中太守和劉備的大戰略

我們所熟知的內容是這樣的,劉備奪取了漢中,出人意料的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魏延上任前的演說也很提氣,他是這麼說的——“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聽上去也是氣壯山河!有人以此論證魏延大於張飛,但事實上恐怕並不是這樣,吹牛的話怎麼能算數呢?



張飛駐守的閬中地區在哪裡呢?閬中地處川中要地,向東可至江州、永安,向西去成都也是平坦大路,向北可通漢中。

漢中之戰以前,孫權曾對荊州動手,劉備領兵增援,雙方以湘水為界暫時締結合約,也就是說,劉備的荊州地區極不穩定,一直受到孫權的威脅。同時,張郃曾襲擊閬中地區,威脅蜀漢後方,這也反應了閬中的重要。



所以劉備把張飛放在閬中,這個位置絲毫不亞於漢中和荊州。究其原因,張飛出現在閬中,其一是作為荊州和漢中的預備隊,其二是劉備的戰略重心的轉移,漢中沒被當成重要的領略方向,所以劉備只打算採取守勢。如果放張飛,還可能有造造攻勢,騷擾武都陰平,甚至配合馬超襲擊涼州,從而對關隴保持壓力的作用。而漢中放魏延,就只是藉助地勢固守門戶了,並沒有進一步進攻的打算。

劉備用人原則

作為一代梟雄,劉備自然可以不拘一格用人,但劉備用人做獨當一面的長官時,除了才能,最重要標準是“信任”,這一點不光是劉備,三國時代很注重這一點,比如曹操對親族武將的重視。



所以諸葛亮先後留守荊州和益州大本營,此時斷然無法分身;關羽留守荊州,防禦來自北方和東方的敵人;張飛作為總預備隊駐守閬中,關係到下一步戰略規劃;趙雲保護首都安全;關羽張飛趙雲孔明皆有重任在身,而作為北方防禦重要支點的漢中用人必須保證忠誠!馬超作為坑爹的代表人物,無情無義,斷然不行;黃忠等都是降將也不妥。作為劉備親信部曲的魏延無疑比馬超黃忠更值得信任,所以魏延才出任了漢中太守。



所以說劉備拿下漢中後,就有調整東線的想法了。魏延出任漢中太守是劉備戰略部署的變化,此時張飛的位置無疑比魏延重的多!只是後來關羽敗亡,這步棋沒能發揮作用,顯得張飛位置不重要。


司馬武侯


阿呆認為,劉備提拔魏延做漢中太守,而不是張飛,是出於以下考慮。

1、漢中太守的任務很明確,是防守和治理。這一點,魏延最合適。

劉備從曹操手裡奪得漢中以後,面臨著兩個問題。一是,漢中是益州的大門,如何守住大門,關係到益州的生死存亡的。二是,曹操兩次到漢中,臨走的時候都是遷移了漢中的人口和財富。防守和治理這兩個任務是同時存在的。張飛雖說是劉備最親信的人,但是張飛的特點是進攻,勇猛有餘,而謀略不足,不適合鎮守漢中。

2、有更重要,更適合張飛的事情,需要張飛去做。

劉備雖然取得了益州、漢中、荊州部分,但是由於內部幾股勢力的存在,任然面臨很多危機和不穩定因素,東江集團、益州集團對荊州集團是暗中對抗的。劉備需要一股強有力的隊伍,坐鎮威懾。所以,劉備拜張飛為右將軍,假節,坐鎮閬中。閬中的地理位置很特殊,水路、陸路均很發達,北邊直通漢中,東邊可水路直達荊州,西邊可控成都。可以快速機動到蜀國的任何地方。一旦哪裡出問題,張飛都可以快速趕去支援或鎮壓。所以,張飛坐鎮閬中,是劉備的一個殺手鐧,是以張王牌。張飛是劉備最信任的人,自然也是最合適的人選。

劉備這樣的安排是非常正確的。

正是因為魏延在漢中的精心佈防和治理。才使得漢中防線四十年固若金湯,保住了蜀漢的安慰。

《三國志*蜀書*魏延傳》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鹹壯其言。先主踐尊號,進拜鎮北將軍。建興元年,封都亭侯。

劉備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的局勢徹底變了。益州集團的勢力急劇衰敗,益州本土集團的勢力佔了上風。才有了諸葛亮的坐鎮漢中,五次北伐。

總之,劉備當初的安排非常正確。如果不是頭腦發昏,要進攻東吳。按照當時的情況,據險為守,偏安一方,後來是有可能一統天下的。


阿呆夢話


劉備提拔魏延做漢中太守的原因只有兩條,第一,佔得的地盤大了,需要更多的有能力的將領鎮守,第二,魏延是劉備的嫡系。

劉備佔領西川和漢中後,加上荊襄,三分天下有其一,這麼大的地盤需要更多有能力的將領分守四方,威懾敵對勢力和內部的反對勢力。關羽收荊州不能動,張飛守閬中也不能動,必須要有一個嫡系將領駐軍在這個戰略要地威懾剛收復的西川。

其餘嫡系將領如趙雲、陳到是護衛軍將領,個人能力大概不足以鎮守一方(非三國演義中的趙雲),馬超是和劉備平起平坐的軍閥之一,不能單獨放在外面,黃忠年紀過大,所以只有提拔中生代的又有鎮守一方能力的魏延。

漢中是對抗曹魏的最前線,是蜀中門戶,漢中太守在劉備體系中屬於獨鎮一方戰略型要員,非嫡系將領不能為之,而魏延恰恰符合這一點要求,和《三國演義》中描述的先叛劉表後叛韓玄不同,歷史上的魏延是很早就跟著劉備的嫡系親信。

《三國志·蜀書·魏延傳》:“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

部曲就是家丁,和劉備是主僕關係,馬超、黃忠等有可能再次投降敵對勢力,而剛剛收復的西川將領更不能放心授予軍權。可魏延不會背叛,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成為某人部曲,基本上一輩子就和主家綁定了,生死都有主家決定。所以在劉備心目中,魏延的地位並不差,沒能力的話當然也就罷了,偏偏魏延略立戰功脫穎而出,當然要大大培養和重用。

綜上,魏延是當時劉備能想到的最適合鎮守漢中的人選,有能力又和劉備親近,不會投降敵人,不用魏延還能用誰?


孤寡老人講歷史


劉備提拔魏延做漢中太守,是因為張飛有更重要的任務去承擔。

在劉備稱漢中王以後,任命魏延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鎮守漢中。之前大家認為劉備自己回成都肯定會讓張飛坐鎮漢中,因此這個任命一出,“一軍盡驚”。對於這個出人意料的任命,很多人說這是劉備認為張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以前丟過徐州,所以不適合守漢中,但是這個說法完全佔不住腳。

在拿下益州以後,劉備就命張飛去鎮守緊鄰漢中的巴西。而張飛也不負所托,後來在巴西擊敗了南下的魏軍名將張郃,殺了對方一個全軍覆沒。如果劉備是對張飛不放心,那麼根本不可能任命張飛去鎮守巴西這個一線。

而就在任命魏延鎮守漢中的同時,張飛也被任命為右將軍,而從之後劉備伐吳時張飛帶兵從閬中出發看,張飛是再次回到了巴西,駐守閬中:

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

打開地圖看一下就知道閬中有多重要了,閬中北面有米倉道可通漢中,向東則是江州,可以前往荊州,而東南則是成都。換句話說,此時的閬中,是整個劉備集團控制的益州、荊州、漢中三個地區的中間位置,北上可支援漢中,東進則可支援荊州,而向南則可威懾成都。

漢中之戰後,曹操長期滯留長安,劉備也在漢中呆到了秋天,確認曹操不會再進攻以後才返回成都。而此時襄樊戰役還正在進行,下一步究竟是北上,還是東進,此時對於劉備來說還需要根據形式而定,這種情況下,把預備隊放在閬中是最好的選擇。而這支軍隊就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將領來統帥,在劉備集團中,僅次於關羽的軍方第二號人物張飛無疑是最佳選擇。

相比之下,既然曹操不會再來,那麼鎮守漢中的任務明顯已經沒有太大的挑戰性,可以選一個次一級的將領來擔任,反正真有事在閬中的張飛還可以帶兵支援。所以選擇魏延鎮守漢中,主要還是有更重要的任務需要張飛去擔任。


不沉的經遠


答:根據《三國志·杜襲傳》記載,太祖還,拜襲駙馬都尉,留督漢中軍事。綏懷開導,百姓自樂出徙洛、鄴者八萬餘口。

漢中除跟隨張魯入中原地區的十幾萬人口外,就剩最後八萬人了,杜襲成功地規勸了最後的八萬人口,遷移至洛陽、鄴城。這是發生在建安20年前後,差不多就是215年至217年前後,也就是說漢中沒有居民了!有的就是邊防部隊。

219年,曹操大軍漢水大血戰失利於趙雲,5月就撤出了南鄭,漢中就是空城一座,怎麼能讓張飛去守漢中呢?

魏延,庸奴一枚!(楊儀說的)楊儀說的對不對?我們看,《三國志》: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部曲?《唐律疏議》卷十七: “奴婢、部曲身繫於主。”哈哈😄,楊儀說的沒錯!劉備得家奴。

當時的漢中,荒山野嶺,派一個家奴去鎮守,再合適不過了,不是劉備,換了誰都會讓自己的家奴去的……,又忠誠又潑實!“豎牧小人”也,看山放牧的。(孫權語)


中行偃1


戰役策略,這並不是張飛不抵魏延,這都是劉備的計劃所為,

因劉備拿下漢中,還惦記西涼,誰去,那,只有張飛,

因為劉備沒有幾個親信,況且張飛又是劉備結拜兄弟,

久經考驗,非常器重,而武功超群,直取西涼,然他是首選,

這就是,守漢中,不用張飛的大體概括,直述本題,其它不談,

表述不周,加指教,及補充。





巴黎街角A


大家好,為什麼劉備會選魏延做漢中太守,而不是跟隨了那麼多年的張飛的,這個應該是劉備比較有識人之明,而且魏延能力不差。。

魏延也是跟隨劉備的老人了,應該屬於荊州系,在劉備入川之時,魏延跟隨劉備數次立功。魏延這個人更像是關羽、張飛兩個人的結合體,魏延也是性格高傲,性情不好,但是他不像張飛那樣鞭打士卒,而且魏延兵法謀略也都可以。所以說劉備要讓魏延任漢中太守。

張飛作為劉備起兵就一直跟隨劉備的將軍,他當然也是很受劉備信任的,但是漢中當時作為入川的戰略要地,我不認為劉備會交給張飛,因為劉備看人還是很準的,他明白張飛的性格缺陷,而且這個缺陷還是張飛的取禍之道。劉備曾經勸過張飛讓他愛惜士卒,但是張飛不聽,他還讓鞭打的士卒來侍候他,最後張飛也是因為這個死的。所以劉備看明白了張飛性格的缺陷,所以沒有讓他當漢中太守,不用張飛自然要找一個可以勝任的,那就只能是魏延了。

魏延能力謀略我認為要比張飛要高的,不信的話可以看他在諸葛亮北伐時的表現,還出了“子午谷奇謀”但是此計太險,諸葛亮沒有采納。所以說魏延能力還有在劉備的信任上沒有任何問題,張飛不合適自然讓魏延任漢中太守了。


師哥講史


漢中是個前線,曹魏始終虎視眈眈的盯著這個地區不放,由於其戰略地位的重要,守住漢中地區,就能讓西川安然無恙,如果這個地區有失,後果就不堪設想。三國時期太守是個職位,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既要有統兵的能力,又要有管理地方事務的才能,這樣的將領才能勝任,劉備在破格提拔魏延這件事上是獨具慧眼的,魏延沒有辜負他的重託,

張飛作為蜀漢的猛將,跟隨劉備最早,立下了很多戰功,而且是劉備的結拜兄弟,劉備對張飛的瞭解更為深刻,既知道張飛的長處,也知道張飛的短板。張飛領兵打仗、衝鋒陷陣沒問題。但要負責管理地方上的事務,缺乏管理經驗,而且性格過於急躁,是很難承擔得起漢中太守這個重要職務的,所以在漢中太守這個人事安排上任用了魏延,而對張飛另作安排,劉備這樣做並無矛盾,讓這兩位重要的蜀漢將領都能充分的發揮作用,達到人盡其才的目的。


求圓4


劉備在看人和用人方面是諸葛亮所不能及的。(畢竟老祖宗傳下來的技能)。不管在演義中還是正史中,諸葛亮都不待見魏延,但劉備還是留住了他。魏延在襄陽就和劉備見過面,魏延打開襄陽的城門讓劉備進入,但是劉備沒有進,反而跑了。後來魏延和文聘交戰,因為力孤結果投靠了韓玄。後來長沙之戰又跟隨了劉備。在我看來,劉備任用他為漢中太守有以下幾個原因:

1.劉備器重他。每一個君主都喜歡將才,劉備亦是。劉備入川的時候,魏延數有戰功,升為牙門將軍。後來劉備攻下漢中,把他封為漢中太守。張飛那時候已經是車騎將軍、封西鄉侯,職位比太守不知高多少。當不當太守已無所謂。而且封魏延為太守,足見劉備對他的重視,魏延也可以肝腦塗地地效忠劉備。

2.性格問題。張飛和魏延都是暴脾氣,但是相比張飛,魏延更狂妄自大,剛愎自用。所以如果不能妥善處理魏延的官職問題,很有可能魏延會謀反。

3.不想兄弟離的太遠。(個人認為)關羽已經離得很遠了,張飛如果再去漢中,劉備難免孤單。

4.戰術打法上。關羽和張飛與曹操是不共戴天的仇人,諸葛亮在問關羽如果東吳和曹操攻打荊州,關羽該怎麼做,關羽回答:分兵抗之。所以如果換了張飛,也是一樣的回答。劉備問魏延:讓你做漢中太守,你有什麼想法?魏延回答的很巧妙: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併了他。足見魏延比張飛聽話的多。


發動機的減肥計劃


217年,爆發漢中之戰,曹操、劉備相爭於漢中。最後劉備獲得戰爭的最終勝利,進駐漢中,自立為漢中王。

劉備進駐漢中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論功行賞。最重要、最大的封賞莫過於漢中太守的位置。對於漢中太守,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非張飛莫屬,當然也包括張飛自己,也是這樣認為,論資歷自己是在劉備一無所有的時候就開始追隨劉備,一路走來無論多麼艱難困苦,從來都沒有半句怨言。論能力,更不用說了,程昱稱張飛為‘萬人敵’。然而,劉備並沒有讓親信張飛來做漢中太守,而是提拔了半路加入的魏延來做漢中太守!

對於魏延,漢中之戰前只有‘平定廣漢郡數有戰功’,比之張飛的‘據水斷橋’、吼退曹操數萬大軍差了不是一點半點。親疏關係更不用說了,張飛關羽、劉備雖然沒有像演義中‘桃花三結義’,歷史中三人‘恩若兄弟’卻是不爭的事實。於情於理,劉備都不應該提拔魏延來做漢中太守啊!其實,劉備之所以對魏延委以重任而不用張飛,放在當時,全部因為要順應一句口號,這個口號是曹操提出來的,為的是讓那些出身貧窮、沒有後臺的人有一展其才的機會,在曹操之前,像張遼、于禁、徐晃這類出身貧苦最終能成為鎮守一方的大將軍是不可以想象的,然而曹操做到了。這句口號就是‘唯才是舉’,劉備雖然沒有像曹操一樣明確提出,但他確實這樣做的,提拔魏延做漢中太守而不是張飛。

後來證明劉備的做法多麼正確,魏延鎮守漢中整整九年,將漢中的防禦做到了頂點,讓所有想進攻漢中的敵人統統望而興嘆!比之當初如果讓張飛鎮守漢中的話,怕是敵人沒有,張飛就得被部下所殺。這些就是劉備為何提拔魏延為漢中太守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