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曹操經赤壁、漢中、樊城三次大敗都不傷元氣,劉備經歷一次夷陵之戰大敗就元氣大傷?

一生何求


古時候打仗,打的是人口、糧草、以及民心。當時的百姓需要的其實只是一個平靜安穩的生活,不會在乎統治者是誰,誰能給予百姓就跟誰,就像劉備遷民入川一樣。而曹操治下經過多年的治理,其下百姓多已心隨,在人口、物資方面遠多於劉備,豐厚的底蘊造就了即使經歷赤壁、漢中、樊城大敗也難以傷其根本。而劉備雖佔有“天府之國”的川蜀之地,但經營時間畢竟不長,底蘊對比於曹操來講還是差了不少,民心難向也造成了夷陵之敗元氣大傷。





恨夜無聲


曹操雖然歷經了赤壁、漢中、樊城的敗仗,但是曹操家大業大,這點損失能夠彌補起來,說白了,曹操集團的造血能力強,這幾場敗仗不足以致命。

但是劉備就不一樣了。劉備攻伐孫權時,是已經失去了荊州的情況下的,況且漢中的兵馬不敢南下,要防止曹操的突然進攻,所以,能夠動用的只有西川的兵馬。

西川的兵馬先不說多少,動了西川的兵馬,就已經相當於傾全國的兵力去進攻孫權,如果成功了,那還好說,收益是巨大的,但是如果失敗了,那就相當於將西川的兵力全部葬送了。

而且,劉備的地盤本來就小,兵力也不多,造血能力很差。夷陵之戰的失敗,相當於把自己的血打光了,同時還不能在短時間內恢復,所以,劉備的夷陵之敗,就讓劉備元氣大傷。


尚德未央


其實這道理很簡單,要是您能明白打仗打的是經濟,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簡單分析一下參戰三方的地盤。

赤壁之戰堪稱這些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三方都參加了。進攻方:曹魏,天下九州得其六。防禦方:江東勢力與劉備集團。若曹魏勝,天下一統;可惜敗了,則才分三國。曹魏雖損兵折將,但是一寸土地都未丟失,元氣尚在。三分之戰。

漢中是劉備定國之戰,參戰雙方魏蜀。時間長達兩年,無奈雙方彼時後方都出現過問題。劉備是和孫權有了摩擦,也是荊州的問題,雖然很快解決了,但是埋下了後面夷陵之戰的引子。曹操無所謂,地盤太大。季漢雖然打贏了,但是地盤上的居然達到了“男子為兵,女子為運”,窮人和富人打仗真是打不起喲。曹魏雖敗,情況同上。局部大戰役。

再說夷陵之戰,主要雙方季漢東吳。這次雙方都拿出了吃奶的力氣,傾盡了國力。劉備敗了,一戰丟掉季漢未來三分之二的人才。後期出現“蜀中無大將 廖化作先鋒”,根由在此。這次是國運之戰。

總的來說,這就像現在的公司之間的戰鬥。小公司一場都輸不起!


鹹魚眼看世界


曹操所在的北方人口稠密,經濟發達,根基雄厚,戰後恢復快。赤壁之戰曹操所帶的多為荊州降兵,打漢中失敗是戰略上的撤退,並沒有全軍覆沒。至於樊城雖然曹操的王牌軍被消滅,但地方上還有大量武裝。

而蜀地人口相比北方少不說,經濟也不發達,劉備又是傾巢出動,最後鬧得全軍覆沒,自然元氣大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