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生日的徐崢:要學會在職場做個“技術派”

你好,我是那個試圖讓你少走彎路的五腳獸。18日是山爭哥哥的生日,作者對他的表演還是挺喜歡的,給我帶來了很多歡樂,相信你也是。從《春光燦爛豬八戒》、《李衛當官》等電視劇,到後來的《瘋狂的石頭》、《人在囧途》、《夜店》、《無人區》、《心花路放》、《泰囧》、《港囧》這一串耳熟能詳的作品,很多人認為他有表演天分,但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個技術派,今天我們就聊聊職場發展路徑問題。

01徐崢說的“表演就是一門技術”時,在說什麼

徐崢在節目《演員的誕生》裡在看完任素汐的表演後,非常認同她的演技,並把他那一票投給了任素汐。


過生日的徐崢:要學會在職場做個“技術派”



他認為表演就是一門技術,應該作為演員的最高標準。而吳秀波卻不同意,認為表演是一種體驗,要進入角色的情緒當中。


過生日的徐崢:要學會在職場做個“技術派”



這其實需要的更多是天賦。

這裡邊並沒有說,誰的方法更好,我想他們倆也都知道這兩種方法最後都是水乳交融的。這都需要我們理解,到底什麼是技術派?

在表演裡,技術派是將角色的要表達的內容、情緒通過演員的翻譯,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傳遞出來。與之相對應的,體驗派是指,演員就是角色,角色就是演員自己,這需要的是演員的天賦本身。

其實後一種更需要一名演員的靈性,天生如此。典型的,就是喜劇真大師、真天才周星馳,他的表演一切都那麼自然,有人評論:星爺和徐崢、黃渤的區別是,後者有想法、有技術、但沒有感情,所以他們永遠拍不出喜劇這殼包裹著的悲劇。

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這是要天賦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

剛開始,只能以技術派切入,不斷地訓練自己的表演技術,最後形成一種感覺、成為大腦中的一種情緒模塊,這種情緒模塊慢慢地會讓你達到自如切換,以至於形成一種類似那些有天賦的人同樣的特質。

徐崢現在的表演,就讓我有這種感覺。

作為職場人來講,每個行業、每個企業、每個崗位都有天才式的人物,他們不用太努力,通常就可以把事情得做很好,我舉幾個例子——

馬雲的天賦,是他開悟的能力比一般人更強,影響人的能力更是天賦異稟。他很早就在看哲學的東西,研究陰陽太極,這些東西能幫他想通很多做企業中的困惑,更早的獲得智慧。與之對比的是,同樣做電商的劉強東,走了另外一條路,技術派路線,自營、自建物流,然後才做了開放平臺。

史玉柱很早就講,做營銷不要看書,也不要請諮詢公司,自己研究,自己寫廣告語,自己寫文案……事後證明他的營銷策略,廣告投放方法,渠道的鋪設的套路做得都挺到位的,他沒有去學習書上的東西,因為他自己有營銷的天賦,他自己的方法就是對路的,懂得因地制宜進行招式的變化。

……

他們是先得道,後在做中改進術,方向對了,就不怕路遠。

但一般人是很難做到的,所以我更鼓勵更多人從技術派開始。

02絕大多數職場人都應該學會做個技術派

我上文提到了,老實講,技術派一定程度上很難超越很有天賦的人。

演員張譯,也是我挺喜歡的一個演員,就是那個在《士兵突擊》裡飾演許三多班長的那位,他表達過一個觀點——

因為自我感覺不是那種生來就感受力和爆發力特別強的人,就通過後天的各種學習“曲線救國”。我們在從事自己的行業的時候,你會發現在關鍵的時候你打敗不了一個有天分的人。但是沒關係,他也許只是一個點比你高,你可以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方法徹底打敗他。

後來,他說自己既是個技術派,也是個體驗派。其實是指從表演這個角度,他有時能開始學會自如切換了,有些角色是自己情感很容易進去的,自然可以用體驗派的方式,有些角色卻很難,那就用技術派的方式。

到現在為止,很多人也不會覺得徐崢從表演的角度超越了周星馳,但從實際商業成就的角度,港囧的票房可是相當牛逼的。

在職場上混,也是一樣,無論是你做哪個工作,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你正在做的,並不是你最擅長的,這裡邊真的有天才。


過生日的徐崢:要學會在職場做個“技術派”



我一直相信,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天賦,但是是否能被自己或貴人挖掘出來,這就不好說了。

很可能你手上正在做的工作,就不是你喜歡、擅長的,你也只是把它當作一份活兒,而不是工作、事業。

這時候,你有兩種選擇:一是不好好幹好手中的活,不斷地尋找自己適合自己的工作;二是將手裡的工作做到爐火純青,然後等待合適的機會。

我一般地推崇後一種,其實很難講,你現在認為的手裡自己認為不適合的工作,就不是你擅長的,或有天賦的。

做好手中的工作,就是在不斷地證明自己是不是在那方面有天賦,有可能你開始真的不擅長,但同樣需要你去做個技術派,慢慢地成為一個專家,為什麼?

我們的職場生涯其實最關鍵的部分就是在35歲之前的奮鬥期,從畢業到10來年的奮鬥期內,如果你在某一個方面不是絕對的精通,未來一事無成,是大概率的。

這時候,你有可能做過幾次變換,但最後一次的方向調整,不管你是否喜歡、擅長,你都應該踏實地做到該領域的專家,你才有可能足夠的資本、資源平衡好生活、工作中的很多事情,當我們為生活所迫時,就更不要談什麼天賦了。

而後再談是不是真的喜歡這個工作,以及,如果不是,那自己喜歡與擅長什麼,以及如何改變。

03高手最後都是體驗派與技術派的合體

徐崢的表演現在就是這樣的高手。

你認為他真的不知道體驗派演員,有天賦的演員更能發展得更好嗎?


過生日的徐崢:要學會在職場做個“技術派”



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天資,所以就演員這個行業,他鼓勵以演技作為最高的標準。這是對很多不知名、但有演技的演員的基本尊重。

可能他們未必能成為大咖,但可以在這個行業也可以活得不錯,這個行業才能繼續蒸蒸日上。

他在節目中說:好演員的春天快要來了。

他自己就有這樣的經歷,多年的的舞臺劇經驗,練就了紮實的演員基本功,經過後來的更多影視作品的錘鍊,他已經是一位將技術融進自己的情緒模塊,可以隨意調用的水平了,這就是另一種境界,訓練出來的直覺。

這種直覺也許不能完全和有天賦、又勤奮的人匹敵,但足以碾壓很多自恃有天賦,卻不知珍惜的人。

這是他所推崇的,絕大多數普通人也能成功的路徑。

在職場上,也是如此,真正的高手,最後都會是體驗派與技術派的合體。

我有一個前同事,他是做大客戶銷售的,就是一個典型的技術派,他可以將銷售流程的每一步,所需要的技術都練習得爐火純青,然後經過大量的實戰訓練,現在可以非常自如地應對很多的變化。他不是天才,但可以很自如地調動自己的技術模塊,因為這一切已經是他大腦中的情緒模塊了,也就是一種直覺。

現在做得風生水起,客戶資源非常豐富,也升職加薪了,做到了總監的位置,也是一位真正的高手。

我問過他,你喜歡幹銷售嗎?

“起初不喜歡,很累,只是為了錢,但後來是真正的熱愛,銷售工作可能是最能鍛鍊人的工作,我在職業生涯最成功的就是當初選擇了做銷售這個方向。”

這就是我想表達的很多普通人的職業成功的路徑之一,我們有時候未必都能掌控好自己的職場、生活,但是我們還是得在信息不全的時候就做出決策。

這個決策,很可能影響我們的一生,你可以有幾次調整的機會,但

一旦選擇了,就努力先做到高手級別吧。這樣的你,也一定可以成功。

我仍然是那個試圖讓你少走彎路的五腳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